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诱供刑事诉讼法

诱供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2-06-20 07:02:43

⑴ 诱供做的笔录怎么推翻

诱供属于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做的笔录可以收集对方诱供的证据,然后向人民检察院举报推翻。诱供是指诱使刑事被告人或证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供述。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第五十七条对非法证据的纠正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 诱供可作为证据吗

不能

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副供、诱供等所取得的证据不能做为公安机关认定案件的证据,但辩解的除外。

诱供,读作yòu ɡònɡ,汉语词语,指诱使刑事被告人或证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供述。

证据(evidence)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



(2)诱供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说明

书证、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书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贪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

物证的特点是,不具有任何主观的东西,而只以其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件的事实。对物证必须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证的原有的形态。如果不能保持原来形态或者物证有可能灭失的,行政机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第八十七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第八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

(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

(三)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

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3)诱供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的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与英美法系的程序一样,在拘留的时候,警察会出示其工作证件,以及拘留证。

(二)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将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

在很多刑讯逼供的案子中,有很多时候就是将拘留人不带往看守所,而是去别的地方进行刑讯逼供,伪造假的被告人供述。

(三)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除了最最特殊的三类犯罪外,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但拘留人不愿意通知家属或不将联系方式告知的话,也属于无法通知的情形。

如无法通知其家属或其他情形,也可以通知他所在的单位。

(四)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五)在讯问期间,侦查人员不少于2人。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询问时,侦查人员一般是问与案件相关的事情,如果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拘留人有权拒绝回答;侦查人员也严禁刑讯逼供,也不准诱供、骗供、指名问供;如果有刑讯逼供等情形,拘留人有权提出控告。

⑷ 诱供犯法吗

警察诱供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是诱供取得的口供应当予以排除。

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第八条 侦查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开展侦查,收集、调取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资料扩展

诱供是诱使刑事被告人或证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供述。
诱供善于隐蔽其讯问企图与目的,它摒弃了刑讯逼供直接表明讯问目标的弱点,采取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为营的渐进性策略,使被讯问者放弃警惕,感觉到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发问,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讯问者的设计走入圈套而不能自拔。

诱供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目前法律没有规定诱供属于哪一种罪名。

⑸ 骗供诱供违反什么法律

违反了《刑事诉讼法》。
【拓展资料】
我国《刑事诉讼法》一直以来对诱供骗供式取供行为都做出了禁止性规定,1979年《刑事诉讼法》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皆规定“禁止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现行《刑事诉讼法》再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规定,即“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然而对以诱供骗供方式获取的证据如何处理却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最高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刑讯逼供等的“等”字的内容做出了解释,却也并未包含诱供骗供的任何内容,这种模糊式的立法规定使得侦查机关工作人员对诱供骗供行为的风险后果不予以重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越界的侦讯手段。

诱供骗供式的取证方法与合法的讯问技巧之间界限不清,执法效率和执法公正之间的冲突不断,使得以诱供、骗供方式获得的供述陷入了“立法上禁止,解释中排除,侦讯中常见,审判中漠视,社会中宽容”的尴尬境地。诱供骗供作为侦查阶段的讯问方法,对于突破嫌疑人的口供进而侦破案件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侦查谋略运用不当导致的越界诱供和骗供行为却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危险。为了降低诱供骗供行为带来的风险,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好书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研究案例,对诱供骗供行为做了具体分析,将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对诱供骗供行为做了概念界定。诱供是使用引诱的手段获取嫌疑人的有罪供述,骗供是使用欺骗的手段诈取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同样作为讯问手段,二者都具有直接性、虚假性、狡诈性和隐秘性的特点。
诱供和骗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据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好书以结果和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引诱的手段为标准,将诱供和骗供行为划分为纯粹的诱供、欺诈式诱供和纯粹的骗供三种行为类型,纯粹的诱供包括真实诱供、威胁式诱供和感情诱供三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真实诱供和感情诱供界定为合法的讯问策略,威胁式诱供、欺诈式诱供和纯粹的骗供则属于非法的诱供骗供形式。
第二部分对诱供骗供行为在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现状做了具体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诱供骗供行为做了禁止性规定,却没有明确具体的程序处理措施,这种标签式和模糊化的立法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困难,出现了各种司法乱象。通过对我国的系列冤假错案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诱供和骗供是虚假口供的源头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虚假口供顺利进入庭审并被采纳,才导致出现了大量不可弥补的错误。
第三部分对诱供骗供行为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口供中心主义”严重扭曲了侦查人员的取证观,进而产生了非法取供行为,不彻底的证据立法使侦查人员的取供行为更为随意,侦查讯问制度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侦查人员诱供和骗供的机会,三者共同作用使得诱供和骗供行为在侦查实践中大肆横行。第四部分对诱供骗供行为的危险性展开论述。
首先,诱供和骗供行为会产生虚假供述,影响案件的真实性,进而导致一系列冤假错案出现,即案件的真实性风险;其次,欺骗和威胁本是恶性的侦查讯问手段,会产生道德风险;再次,冤假错案还会让司法机关丧失诚信,降低司法公信力,产生法律风险,进而造成社会秩序更加混乱,民众对法律更加不信任,给法治社会的建设带来巨大阻力,产生社会风险。最后,结合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对我国的诱供骗供行为提出了一些规制的建议。首先,要从根源上转变侦查人员的诉讼观,将其取证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其次,明确相关法律规定,解决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再次,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制度,以期减少虚假口供的发生,防止冤假错案,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任务。

⑹ 被公安诱供检察院可以翻供吗

被公安诱供检察院可以翻供。只要是被诱供,在法院庭审时,可以当庭翻供的,只要没有犯罪。之前的口供是无效的。如果是经法院审理,确认采用非法方法收集口供情形的,则可以推翻。
法律分析
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指:一、采用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二、采用以暴力或者严重损害本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等相威胁的方法;三、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排除。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根据规定,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等同于刑讯逼供,非紧急情况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证的,其取得的供述也视同刑讯逼供的法律后果。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外,应当在规定的办案场所进行;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后,讯问应当在看守所讯问室进行并全程同步录音或者录像。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规范的讯问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对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逐步实行对所有案件的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六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⑺ 怎么证明警察诱供

收集证据,有以下情况:诱供善于隐蔽其讯问企图与目的,摒弃了刑讯逼供直接表明讯问目标的弱点,采取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为营的渐进性策略,使被讯问者放弃警惕,感觉到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发问,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讯问者的设计走入圈套而不能自拔,可证明是诱供。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⑻ 诱供是不是非法证据

诱供是属于非法证据。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诱供是属于非法证据,所谓诱供,即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某种不正当的方式引诱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供述的行为。骗供,指侦查人员诱骗犯罪嫌疑人招供,比如如此这般的招供了,最多就是缓刑,或者马上就可以取保,或者是欺骗嫌疑人说同案犯已经如实招供了等等。指供,是侦查人员指定犯罪嫌疑人按其意思招供,即按照警方指定的案件细节来让嫌疑人自己再复述一遍,从而和案件其余证据吻合,以便锁定证据链条,做到证据逻辑严密,达到可以确定有罪的程度。在诉讼中由于其取得的程序违法而不具有可采性。对于诱供得来的证据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即在法庭审理中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审判的依据。如果被诱供,可以向法院检察长反映,诱供所取得的证据不能做为公安机关认定案件的证据。其实无论是公安,检察官,还是法官作为公权力的司法机关的一份子,所有人都想得到案件的真相,抓住真凶绳之以法,罚当其罪,以明文规定的法律惩罚之,而不因个人的主观好恶来惩罚,就是正义,让有罪的人受到惩罚,让无罪的人尽快的洗脱嫌疑,不承受不白之冤,也是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⑼ 但是被诱供可以翻供吗

被诱供可以翻供。诱供属于程序违法,只要是被诱供,在法院庭审时,可以当庭翻供的。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⑽ 常被警察诱供是什么罪

警察诱供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是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诱供所获取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热点内容
民法典8章 发布:2025-01-24 03:55:07 浏览:252
劳动合同法实习生 发布:2025-01-24 03:28:47 浏览:891
疫情期间法院问题 发布:2025-01-24 03:23:32 浏览:955
经济法押题试卷 发布:2025-01-24 03:03:22 浏览:24
日照卜法官 发布:2025-01-24 02:09:36 浏览:225
贵阳贵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4 02:03:30 浏览:232
劳动法中假期是否包括节假日 发布:2025-01-24 01:28:53 浏览:786
初任法官改革 发布:2025-01-24 01:27:17 浏览:103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试题 发布:2025-01-24 01:05:13 浏览:197
1社会保障法的定义是 发布:2025-01-23 23:11:01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