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教科书被害人
⑴ 刑事案件的被害者怎么称呼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仍称为“被害人”;如果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则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称作“原告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⑵ 刑事被害人的范围是什么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因此而参加刑事诉讼,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这些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提出反诉的反诉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⑶ 被害人与受害人有什么区别
被害人与受害人的区别:
被害人是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诉讼参与人之一。其诉讼地位,在自诉案件中是自诉人,处于诉讼当事人中的原告地位,享有诉讼当事人中原告人的一切诉讼权利;在公诉案件中,公诉人居原告地位,被害人是诉讼当事人(据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享有比其他诉讼参与人更多的诉讼权利。
受害者是指受侵害的一方(包含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在新闻与法律条律中较为多见,但还没有较明确的定义。“受害者”一词虽常见于新闻与法律法条中,但并不专指构成刑事案件的侵害,任何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都可以称之为“受害者”。
法律规定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存在于大多数刑事案件之中。
《刑事诉讼法》没有对“被害人”做出专门的定义,但是结合其他条款,例如第一百一十条第二款“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等内容,被害人是指“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行为给国家、集体的财产造成了损失,所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意味着,在某些刑事案件中,国家、集体也可能成为“被害人”。
也有一些犯罪行为并未造成实际的人身或财产等损失,这类案件的当事人中就没有明确、具体的“被害人”,例如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
⑷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与受害人有什么区别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收到犯罪侵害的人的一种专业称谓,它是与被告人相对应的,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是没有受害人这一称呼的,只有被害人的称呼,这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体现的相当明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⑸ 刑事被害人有什么范围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因此而参加刑事诉讼,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这些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提出反诉的反诉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⑹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法律分析: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主要包括:控告犯罪分子犯罪行为;依法要求侦查人员、检查人员以及审判人员等进行回避;参加法庭审理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享有很多权利:
(一)申请回避的权利。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具有法律规定的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
(二)提出控告的权利。对于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⑺ 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法律分析:被害人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的人。由于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直接侵犯了被害人合法权益,所以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主要包括:控告犯罪分子犯罪行为;依法要求侦查人员、检查人员以及审判人员等进行回避;参加法庭审理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⑻ 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和自诉人的区别是什么
被害人一般是指公诉案件只有受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没有自诉人。
自内诉人在自诉案件才容有,同时在自诉案件,自诉人也就是受害人本人。
公诉案件的受害人与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受害人)在权利和地位上有很大不同:
一、被害人自诉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1、申请复议权。2、申诉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申诉。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人民检察院责令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则必须立案。二是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三是对生效判决的申诉。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的,有权提出申诉。 3、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4、自诉权。5、申请抗诉权。
二、自诉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主要有:1、向自诉人在刑事案件中,有权申请撤销案件,2、有权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附带民事诉讼,3、有权申请调取证据和传唤证人,有权申请审判员、书记员、鉴定人发问,4、有权参加法庭辩论,5、对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时,有权上诉和申诉。
⑼ 刑诉法中的被害人有关的法律条款有哪些
法律分析:1.第一百一十四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3.第一百九十一条,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九十一条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