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可诉
【法律分析】
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 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驶的执行、管理职能。
3.国家行政: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4.静态行政: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
5.动态行政:是相应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6.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
7.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九条 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Ⅱ 政府行为是否在行政法上具有可诉性,政府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具体行政行为,是可诉的。
Ⅲ 为什么行政拘留具有可诉性
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概念:
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也称行政行为的可审查性,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诉诸法院行政诉讼或司法审查程序的一种本质属性。 它具有二个方面的含义:
(1)相对人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可能性。行政相对人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享有一系列行政法上的公权利,也由此获得了一种力量,可以向国家司法机关提出一定行为的要求。“主体公法权利的重要实际意义之一就是适用司法程序的可能。”
(2)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可审查性。行政诉讼涉及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这使得行政诉讼区别于民事、刑事诉讼。一旦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因此获得了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权利,当然,这种权为也不是无限的,而是限于一定的范围,法院只审查一定类型的而不是全部的行政行为。同时,司法审查也是被动的,只有在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前提下,法院才能行使司法审查权。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诉性,主要取决于该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关系。就行政拘留而言,它是一个独立的、实实在在的处置相对人权益的断然行动,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成熟性,显然也同行政相对人有利害关系,因此它具有可诉性。
Ⅳ 行政法中,公务员收到行政处罚后可以申诉还是行政复议,还是提起行政诉讼 三者什么区别啊
按照中国现有法律,只有既是外部行政行为又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才可内以提起行政诉讼容。
公务员受到作为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政处罚,例如降级、记过等,是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申诉、复议。如果是作为外部行政行为的处罚,比如罚款、拘留等,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复议、申诉。
行政复议、申诉、诉讼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复议和申诉的受理主体都是行政机关,复议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复议。但是申诉一般只涉及内部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是行政纠纷的最后救济途径。
有关公务员的处分问题,建议你了解一个概念——特别权力关系。
Ⅳ 行政法中关于行政行为不可诉的情况有哪些
《抄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袭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Ⅵ 急求~ 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甲区工商局的查封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李某如果不服甲区工商局的处罚决定,应当向某市工商局或者甲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四、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三)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五、对此罚款,当地工商部门可以直接强制执行。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李某的银行账户或者财产等,但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财产数额应该与标的数额大致相等。
Ⅶ 行政诉讼中如何看协议可不可诉
法律分析:根据《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目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协议有以下四种: 1.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协议 2.行政机关未按照约定履行行政协议 3.行政机关变更行政协议 4.行政机关单方解除行政协议 除此之外,其他类型关于行政协议的争议不可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第十一款)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行政协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下列行政协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一)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补偿协议;(三)其他行政协议。
Ⅷ 行政法的追诉时效是多长
行政处罚法中的追诉时效一般是两年。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如果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一般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给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造成危害后果的,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
【法律依据】
2021年7月15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Ⅸ 关于行政法 如果向那个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