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97条

行政法97条

发布时间: 2022-07-08 04:35:32

① 宪法在诉讼中的作用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其他任何法律都是“母子”关系,然而由于各具体法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它们和宪法的“子母”关系就有亲有疏,各式各样。刑事诉讼法作为一大部门法,也与宪法有着必然联系。那么究竟这种关系如何,宪法应怎样规定刑事诉讼的内容,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和其他大多数普通法律相比,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联系甚为密切,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宪法的重要使命旨在规范国家权力的运用,而刑事诉讼正是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方式,当然得纳入宪法。

第二、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大宪章,对严重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尤其是生命财产的生杀予夺的刑事诉讼活动自然予以极大关心。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各国宪法都比较重视刑事诉讼,作了相当广泛和深入的规定。比较世界上142部成文宪法,不难发现各国宪法对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赋予司法机关广泛的职权,保障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世界各国宪法中,92.3%规定了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范围,行使权力的方式;73.9%规定了司法机关独立开展工作。其二,确认公民享有的权利,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行使。各国有88%的宪法规定了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享有的诸如辩护、与证人对质等多种权利;80.4%的宪法涉及对公民私生活,特别是对住宅以及个人生命保护问题;66.9%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身保障权。



尽管各国宪法中都存在上述两方面的规定,但不同国家对两方面内容规定的比重及表述都大不一致。现代各国虽然都强调民主与法治,重视公民权利的保护,但不同法系国家对保护公民权利和保障国家权力行使的关系所持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宪法中对刑事诉讼法内容规定存在两种作法:一种着眼于保障国家权力的行使,对个人权利保护相对较少;另一种则更注重个人权利的保护,制约国家权力。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倾向于前者,英美法系国家则偏向后者。英美法系国家宪法往往用较多条文对公民的权利作全面具体的规定;大陆法系国家宪法用于规定公民权利的条文却相对较少,多为概括性规定,而详尽地规定了司法机关的职权和行使。同时,对于一些相同的刑事诉讼原则,不同法系国家宪法分别置于不同章节,以示其保护重心的不同。以具体国家为例,就可清楚地看出这其中的差异。

英美法系国家宪法以美国宪法为代表,它包括1787年宪法和以后陆续颁布的26条修正案。关于国家司法权,在1787年宪法第3条司法条款中作了规定,确认了审判管辖、陪审团等司法制度。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则是在宪法修正案第1—10条以及14条中。其中第4条规定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第5条确认了大陪审团、不得双重受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以及正当程序等诉讼制度;第6条则更为具体地就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享有的广泛权利作了规定,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均有权得到“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理”、有权“被告知控告的性质和原因”“并取得律师帮助其辩护”,以及有权“同反对他的证人对质”并“以强制程序取得对其有利的证人,以后通过的第14条修正案再次强调了“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的正当程序条款。会让它误以为那是爱情

法国现行宪法是大陆法系国家宪法的代表,它于1958年通过。该宪法一方面规定了应在刑事诉讼中保护人权,但规定却并不具体。例如宪法序言指出“忠于1789年人权宣言所肯定的,为1946年宪法的序言所确认并加以补充的各项人权和关于国家主权的原则”,宪法本身却无公民各项权利的具体规定。相反,宪法列专章规定司法机关,并确立了司法独立等制度。同样,1949年制定通过的德国先法亦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在第一章加以规定,但排列并不详细。相反,却有不少有关权力运用的规范。如关于司法制度,宪法第92条规定“司法权赋予法官”,第97条规定“法官具有独立性”。



在现代民主社会,重视和肯定公民权利,提倡对权利的保障己成共识。那么,为何宪法在对刑事诉讼有关原则的规定上却作法迥异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定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不同的法律价值观念。

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利益观。任何社会都认可两种基本利益,既社会安全和个人自由,它们体现于政治、法律各方面。社会安全利益的基本内容在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秩序,个人自由利益的根本要求则在于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自由。要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既要注重社会安会利益也要考虑个人自由利益,各国在司过程中都力求实现这两种价值。但两种利益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和冲突:为维护社会安全利益,要求对个人自由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保障个人自由利益,则希进国家尽可能减少对个人权利的干预。在刑事诉讼中,社会安全利益通过追究和惩罚犯罪的积极活动予以保障;个人自由利益体现为维护涉讼公民的合法权益。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国家在制定刑事司法政策时,不可能完全同时体现两种利益的要求,必然对其进行评判取舍,选择其中一种作为保护的重心。在这一问题上,各固的价值判断并不一致,由此形成两大法系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念。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以个人自由利益为最基本价

② 公民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宪法是哪部

1、规定公民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宪法有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2、我国宪法共有四部,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其中1982年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3、1954年宪法第97条规定了国家赔偿,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均未规定国家赔偿,1982年宪法第41条规定了国家赔偿,其后的四次修正均保留了国家赔偿的规定。

③ 简述我国国家赔偿法的渊源

(一)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的根本大法,也是国家赔偿法的主要渊源。我国早在1954年宪法就明确了国家赔偿责任,根据第9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982年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1982年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成为我国随后制定《国家赔偿法》的重要依据。

(二)国家赔偿法典

我国《国家赔偿法》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主要渊源,对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作出了系统而完整的规定。1995年施行,2010年修订。



(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

这里所说的其他法律主要是指《民法通则》和《行政诉讼法》。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前,《民法通则》一直是调整国家赔偿活动的主要法律规范,其中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国家赔偿法》实施以后,民法依然是国家赔偿法的重要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有遭冷冻之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九章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同时规定了赔偿程序。

我国很多法规、规章作出了有关国家赔偿的规定,这些法规成为国家赔偿法的渊源之一。比如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公安部制定的《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国家赔偿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司法部制定的《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等。

(四)法律解释、批复等规范性文件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这里的批复主要是指司法机关就具体案件问题所作的批复。

④ 行政违法拆迁如何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违法拆迁的应当赔偿。《国家赔偿法》第4条第3项规定,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请求国家赔偿的,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或者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对于不赔偿决定,受害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原告房屋,人民法院判决予以行政赔偿时,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原告依照征收补偿方案可以获得的征收补偿标准。原告请求赔偿依照征收补偿方案可以获得的奖励,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4)行政法97条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之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也可以在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

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而且,此请求实效适用关于时效中止的规定,即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被拆迁人在遇到行政机关强拆时既可以在针对行政机关强拆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也可以首先确认行政机关的行政强拆行为违法,待法院判决确认其违法性后,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由赔偿义务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

逾期不予赔偿或者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参考资料:网络-《国家赔偿法》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法律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法律目录(275件)

(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 按法律部门分类)

来源: 中国人大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年)


宪法相关法(46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29.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3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35.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36.反分裂国家法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4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44.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46.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民法商法(23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行政法(93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决议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2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3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3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4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4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49.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5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5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5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5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60.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6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64.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6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67.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6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6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

70.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

7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7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7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75.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76.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7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7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7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

8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8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84.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8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8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衔条例

88.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89.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90.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9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9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9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


经济法(75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47.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5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5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57.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58.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60.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62.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

6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6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65.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法

66.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

6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68.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

69.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

7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71.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7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73.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7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

75.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社会法(25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刑法(1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决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编 辑: 李倩文

⑥ 两个侵害可能一个处理后侵害终止可以向另一个要求赔偿吗

本法第4条第2款规定,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 权责任。 一般情况下,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独立存在,并 行不悖,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如一责任主体的财产不足以同时 满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承担罚款、罚金及没收财产等行政或 刑事责任时,三种责任就发生了冲突,难以同时适用,必然会产 生哪一种责任优先适用的问题。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就是解决这 类责任竞合时的法律原则,即一责任主体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满 足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时,优先承担民事责任。侵 权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当侵权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冲 突时,优先承担侵权责任,如一企业生产伪劣产品,造成消费者 人身、财产损害,并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其需同时承担对消费 者的侵权责任以及生产伪劣产品罪妁刑事责任,如果刑事责任 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对受害人的赔偿以及罚 金时,对受害人的侵权责任优先于罚金承担。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的确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民事责任优先是实现法的价值的需要。民法、行政法、 刑法虽然是三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各自有调整范围,但保护公 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却是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在同一责任主体的 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民事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及没收财产等 行政、刑事责任时,如果先执行罚款、罚金或没收财产,债权人的 合法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国家和个人承受财产损失的 能力差别很大,在不足以同时承担两种以上责任时,不缴纳罚 款、罚金及没收财产等行政、刑事责任,不会使国家发生经济上 的困难,但如果不履行民事责任却可能使个人陷入极大的困难 乃至绝境。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体现了三个法律部门在保护公 民、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一致性。在这些责任无法兼顾时,民事 责任优先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更能体现法律的人道和 正义,人道和正义是法的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法所追求的主要价值所在。
二是民事责任优先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的需 要。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应具有法律的保 障性。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依法享有债权,但却因 其承担财产性的行政、刑事责任后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而无法 实现,必然造成当事人在以后的民事活动中投入一定注意查对 该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或犯罪行为,否则可能影响自己权利的 实现,这样必然影响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的信心和速度,也不符 合市场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应具有法律保障性的要求。
民事责 任优先,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弊端。 三是罚款、罚金及没收财产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体现了国 家对行为人的惩罚。民事责任主要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一方 依法向另一方承担的责任,目的在于弥补权利人因他人的民事 违法行为而给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补偿性是民事责任的显著特 征。
这种补偿性的责任一旦遭到破坏,权利人的权利则难以实 现〇 四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目的和功能不同。 民事责任主要目的是给受害人以补偿损失、恢复权利;行政责任 和刑事责任具有惩罚行为人、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在责任人 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两种以上的责任时,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 任的目的就无法实现。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涉及人 身和财产,除了财产性的罚款、罚金及没收财产外,还可以对责 任主体进行人身制裁。
与民事责任单一的财产性特征相比,行 政、刑事责任具有人身性和财产性的双重特征。在三者发生竞 合时,即使民事责任优先适用,结果可能造成财产性的罚款、罚 金及没收财产等行政制裁或刑事制裁难以实施,并不影响责任 人承担人身方面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行政责 任、刑事责任还可以在对责任人人身制裁和财产制裁上进行选 择,以达到制裁责任人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发生冲突时,承担 民事责任优先。省然,民事责任优先原则的适用也是有条件的。 第一,责任主体所承担的民事责任须合法有效,其发生的依据或 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基于约定。
第二,责任主体的财产不足以同 时满足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如果都能满足,则三种 -责任并行不悖,责任人同时承担三种责任,只有在财产不足以同 时满足时,才出现民事责任优先的问题。 我国的《刑法》、《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等法律对民事责任优先原则都有所规定,规定了财产不足以同 时支付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时民事赔偿的优先适用。
《刑法》第36条第2款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 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 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公司法》第215 条规定:“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 款、罚金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证 券法》第23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 责任。”《食品安全法》第97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 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合伙企业法》第106条规定:“违反本法 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 同时支付的,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产品质量法》第64条规 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 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证券投资 基金法》第99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 责任。”《个人独资企业法》第43条规定:“投资人违反本法规 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支 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⑦ 民事案 被揭发了 但当事人都不追究 这会有问题吗

1.如果被揭发了 国家会追究吗
国家主动追诉你们的一般是违反了刑法行政法才有可能,而本案单纯是民事纠纷,如果你们不去法院起诉那么国家是不会干涉的

2.揭发了但当事人也就是买卖双方都不去追究 这案子 双方还会负责吗
什么叫揭发了,既然买卖双方都知道还揭发什么,当事人只有买方和卖方而已并且双方都不追究,那谁还有权管你们

3.这对我很重要 请回答详细
物权的共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份共有一种是共同共有,对于出卖房屋的处分行为需要经过按份共有持三分二以上的共有人同意或者经过全体共同共有人的同意才有法律效力,否则就是属于无权处分。依据是物权法97条
因为当时两个共有人中只有一个同意,只要同意的那个共有人不是持三分二以上份额的按份共有人那么你们当时签订买卖合同处分房屋的就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要转变为有效合同只有两个方式,要么是同意转让的共有人在事后取得了转让房屋的完全产权,要么是没同意转让的另一个共有人在事后追认同意转让房屋。如果不满足条件的话那么合同最终会转化为无效合同。依据是合同法51条
因此你已经说双方都不追究,如果双方已经包括了当时没同意的卖家那么就相当于他在事后追认了合同从而使合同效力转为有效。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你让他在补写一份协议证明事后追认同意转让的行为,这样就比较保险了

3.我以上说的会形成刑事犯罪吗
不构成犯罪,单纯的民事纠纷
唯一的瑕疵就是当时有一方卖家没同意,因此你们的合同可能会涉嫌恶意串通而最终被确认为无效合同罢了,但是你既然说双方都知道并且不追究的话那么就建议按照上一点的建议去让他补写一份证明即可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祝顺利!

⑧ 司法考试题目:关于行政法

D.根据《公务员法》第83条第1项,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选项A中李某考核不称职并非“连续两年”,据此选项A错误,应选。根据《公务员法》第32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即“转正”必须经过一年,选项B仅为半年,应选。选项C符合《公务员法》第86条规定,不选。根据《公务员法》第91条第2款,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据此,选项D错误,应选。

答案及解析:B 根据《公务员法》第47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A错误。
第66条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B正确。
第97条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跨任合同只需备案,不需批准,所以C错误。
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因此只有不称职才能申诉,D错误。

⑨ 询问: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关扰民的具体内容

我国民法上对此有详细规定:

《民法通则》规定:第八十三条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规定:

97.相邻一方因施工临时占用他方使用的土地,占用的一方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用途和期限使用的,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98.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产、生活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妨碍;造成他方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99.相邻一方必须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应当予以准许;但应在必要限度内使用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损失的,由受益人合理补偿。

相邻一方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措施排水而未采取,向他方土地排水毁损或者可能毁损他方财产,他方要求致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的,应当予以支持。

100.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101.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

102.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103.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虽然没有具体的定义,但只要符合以上所述情况,就属于扰民的范畴了。

⑩ 行政法案例题

案例一.
某来市有甲乙自丙丁四家屠宰场,均证件齐全,97年上级下达了一个有关屠宰行业的条例,市政府根据该条例,确认了甲为该市定点屠宰场,随后,该市工商,卫生部门取消了乙丙屠宰场的相关证件,乙丙丁三家不服,引起诉讼。
问:1.市政府的行为属于什么行政行为?说明理由。
2.谁在本案是适格被告?说明理由。
3. 乙丙丁是否有权提出诉讼。
4.颁发定点屠宰属何种性质?工商,卫生部门能否据此吊销乙丙证件?
分析:
1、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理由是针对的对象特定,直接确定相对人权利义务。如指定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排除了乙、丙、丁三家。
2、适格被告有市政府、市工商局和卫生局。因三个行政机关都实施了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并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乙、丙、丁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4、属于行政确认性质。工商局、卫生局不能据此吊销乙丙的证件。

热点内容
北京通州区国家法官学院 发布:2025-01-22 23:24:10 浏览:810
按照劳动法临聘人员伤亡补助 发布:2025-01-22 22:47:54 浏览:796
法治宣传月讲话 发布:2025-01-22 22:47:52 浏览:336
民法王泽鉴 发布:2025-01-22 22:44:13 浏览:678
违反国家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22:37:35 浏览:871
二准则四条例活动过程 发布:2025-01-22 22:24:23 浏览:75
人民法院对查封规定 发布:2025-01-22 22:18:34 浏览:228
有关打麻将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2 21:17:45 浏览:827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2 21:11:19 浏览:371
军训条令条例 发布:2025-01-22 21:03:40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