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发布时间: 2022-07-16 13:57:15

㈠ 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此规定在学理上被归纳为处分原则。主要包括几点:第一,只有当事人和类似当事人的人(如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和经当事人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才能享有处分权。第二,当事人在诉讼中处分权民事权利一般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第三,当事人处分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力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当事人的处分行为超过了法律的规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其处分行为就无效,即处分原则是有限的,是应当接受法院的监督和审查的。

㈡ 论述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中的处分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回自己的民事权利答和诉讼权利。
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㈢ 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的日常行为受到来自多方面法律规范的约束,我国现行法分为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三大类,就司法实践而言,大多数人接触到的是民事诉讼法等民事法律规范。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时,会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处分原则,那么,就实际情况而言,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处分原则的内容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即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处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一)享有处分权的主体是当事人。当事人是与案件有法律上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诉讼的过程及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只有当事人才是处分权的享有者。
(二)当事人处分权行使的范围包括对程序利益的处分和实体利益的处分。
1、在程序方面,当事人对诉讼的进行和终结有决定权。
2、在实体方面,当事人自主决定审理的对象和范围。
二、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
(一)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方式,表现为积极处分和消极处分。
原告提起诉讼、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撤诉;被告承认原告的请求、提起反诉等,都是行使处分权的积极形态。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不提起上诉、执行时效期内不申请强制执行,都是对自己权利的消极处分。
(二)处分权的行使贯彻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全过程,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当事人都有权处分其权利。
1、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或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自主决定是否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2、诉讼开始后,当事人有权以撤诉的方式结束诉讼。在诉讼中,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增加诉讼请求或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提出反诉;
3、一审的判决作出后,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启动二审程序,并确定上诉审理的范围。二审程序开始后,当事人也可以撤诉的方式终结诉讼;
4、当事人在诉讼中还可以通过和解的方式和申请法院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5、法院作出的裁判生效后,在义务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时,是否通过执行程序来加以实现,原则上也由当事人决定。
(三)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
首先,法院审判权对当事人处分权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不是当事人绝对的自由处分。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在确立处分原则的同时,还确立了国家干预制度,具体表现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实施处分权的行为进行监督,依法进行审查。例如,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应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应经人民法院审查认可,方才有效。
其次,为了使处分原则能够在民事诉讼中得到正确的贯彻和实施,人民法院首先应当明确处分原则在诉讼中的重要意义,并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提供保障。
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的全过程,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在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积极处分或是消极处分,当着并不意味着当事人有绝对的自由处分权。民事案件的当事人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保证不损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行使处分权。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执行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内容
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有哪些

㈣ 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或处置自己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处分原则贯穿民事诉讼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诉讼的进行。处分原则是“私法自治”理念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现代社会为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对处分原则辅之以必要的限制,即处分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㈤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是什么

律师解答: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当事人基于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广泛的实体权利与诉讼权利的处分权,但是,由于我国并未实行当事人完全自由处分的制度。因此,当事人行使其处分权与法院行使审判权对当事人处分其权利的行为予以监督的合理结合就成为一条贯穿民事诉讼始终的主线,大家理解这条主线对全面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制度极其关键。
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来看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相结合这一诉讼主线。如甲机械公司与乙加工公司签订一份机械设备购销合同,因甲机械公司供应的机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致使乙加工公司遭受原材料损失10万元,双方就该损失赔偿问题发生争议。此时,当事人可以基于其处分权而引起并推动诉讼程序的进行,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否起诉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乙加工公司自行决定。当然,乙公司的起诉行为需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起诉条件的规定,否则,人民法院将行使审判权裁定不予受理。
第二,诉讼程序开始后,原告乙加工公司如何提出诉讼请求、是否变更、放弃诉讼请求以及被告甲机械公司是否承认或者反驳原告乙加工公司提出的诉讼请求以及是否提出反诉,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当然,双方当事人行使上述权利需在法定期间内并且征得人民法院的许可。
第三,对该争议案件是否进行调解,是否以调解的方式予以解决由双方当事人决定。当然,双方经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需经法院审查是否合法。
第四,对于调解不成或者没有经过调解的争议案件,一审法院经过审理作出判决后,是否上诉引起二审程序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第五,法院依法作出的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认为该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此外,还可以向检察院、人大等机构申诉。
第六,假如法院判决责令甲机械公司赔偿给乙加工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10万元,该法律文书生效后,如果甲机械公司拒绝支付,是否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第七,在执行程序中,究竟是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实现乙加工公司的实体权利,还是双方当事人通过执行和解行为实现乙公司的实体权利,可以由当事人再行处分。当然,双方当事人所达成的和解协议需经法院的认可。

㈥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因为财产、利益等问题发生纠纷。当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但有的纠纷涉及利益问题,为了保障自身的人身和经济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事人可以通过打民事官司,进行民事诉讼来解决纠纷和矛盾。那常见的民事诉讼类型主要有哪些呢?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益矛盾或者经济利益冲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动,以及这些诉讼活动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总和。
一、常见的民事诉讼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因财产权而发生的纠纷,多数指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所发生的纠纷;
(2)公民之间因买卖、租赁、借贷、赠与、典当等合同行为而发生的纠纷以及继承遗产所引起的纠纷。
(3)因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所产生的债务纠纷以及损坏财产引起的赔偿纠纷。
(4)因人身权利引起的纠纷,这主要是指侵害公民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和肖像权。
(5)因侵害公民的发明权(专利权)、著作权(版权)而引起的纠纷。
(6)婚姻家庭引起的纠纷,主要有离婚以及因离婚引起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方面的纠纷,家庭成员间的赡养、抚育、扶养等纠纷。
(7)因经济合同、企业劳动用工、企业承包、土地承包、相邻权等引起的纠纷。
(8)法律规定的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文件规定的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民事诉讼案件。
二、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一、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起诉权而开始,因当事人自主的撤诉行为而结束;
二、诉讼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的事项法院不能对其做出裁判;
三、当事人可以一在诉讼中变更、放弃和追加诉讼请求;
四、原告可以放弃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在诉讼中就民事争议的解决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
由此可见,大多民事纠纷都涉及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因协商不成的民事问题,可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达到解决纠纷、保障自身权益的目的。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是什么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面对民事诉讼时具有绝对的主动权。既能就民事问题提起诉讼,也能撤诉。对诉讼请求的范围可自行决定,法院不得干涉。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充分给予了当事人的自主权,使民事纠纷更能合理的解决。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中按撤诉处理的情况主要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㈦ 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

1、享有处分权的主体是当事人。2、当事人处分权行使的范围包括对程序利益的处分和实体利益的处分。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处分权的享有者只限于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处分权;2、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对象包括处分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民法的平等自愿这一公理性原则,而民事关系的这种特性又决定了民事诉讼的特性,即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解决过程,实体法领域中的公理性原则也必然要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中得到具体体现和延伸,没有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自由支配,民事主体对民事实体权利的自由支配也就不能实现,因此民事诉讼上有确立处分权原则的必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三条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㈧ 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原则有:
1、当事人诉讼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6、检查监督原则;
7、支持起诉原则。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五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热点内容
员工辞退赔偿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14:46:58 浏览:51
道德公民图片 发布:2025-01-22 14:31:53 浏览:392
自然法学派概念 发布:2025-01-22 14:31:14 浏览:688
自考2017年4月劳动法答案 发布:2025-01-22 13:58:25 浏览:196
道德宣誓 发布:2025-01-22 13:41:20 浏览:692
2016年福州市干部法律知识统一考试 发布:2025-01-22 13:40:36 浏览:882
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发布:2025-01-22 13:26:02 浏览:733
什么样的发票具备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2 13:00:05 浏览:887
西乡有按劳动法的厂没 发布:2025-01-22 12:28:09 浏览:832
小学生简单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22 12:16:55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