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陈印劳动法

陈印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2-07-16 20:51:53

㈠ 优路教育的钱老师!讲的好!想见相片!

建议选择老师时,尽量面谈,才能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对于考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优路教育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北京环球优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开设了近300家直营分校,拥有36大教研基地,组建了一支1000余人的教学和研发团队,年服务学员超百万人次,现已成为集互联网教学、面授教学、融合式教学、学习平台及应用研发、图书教材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大型知识服务实体和综合性教育服务机构。

优路教育专注于建工、消安、医卫、财经、教师、经济、健康、法考、公考、四六级考研等领域职业资格考前辅导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体系主要包括:建工类——一/二级建造师、智慧建造工程师、一/二级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BIM、装配式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师、公路水运检测师、建筑九大员等;消安类——一/二级消防工程师、智慧消防工程师、初/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消防设施操作员、应急救援员、保安员等;医卫类——执业药师、执业医师、乡村全科医师、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等;财经类——初/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会计继续教育、薪税师、税务师、银行/证券/基金三大从业等;教师类——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特岗教师等;经济类——初/中级经济师、专利代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网络视听主播、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等;健康类——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中医康复理疗师、社会工作师、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育婴员等;法考类——法律职业资格证、法律硕士等;公考类——国考、省考、事业考编等;校园类——考研、四六级等。

㈡ 二级建造师挂靠时间到期转出来原公司不配合怎么办

对于建造师注册时间即将到期的建造师,可以向原单位提交建造师转出手续,单位应当配合建造师办理转出手续,然后建造师根据情况将建造师资格证书转注册到其他的单位,即办理建造师转注册手续。

如果继续同意将建造师资格证书注册在原单位,需要办理建造师延续注册手续,既然是不同意注册在原单位,就只需要办理建造师转注册即可。

如果出现原单位不配合建造师办理转出手续的,可以向建委相关部门提交建造师申诉书。先与调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可采取双方协商、劳动仲裁、诉讼等方法解决。

二级建造师审核变严格:

二级建造师邓增轩,2015年4月注册在甘肃营盘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本人陈述:现响应建设部专项整治"挂证"文件精神,自我纠错,多次和该企业联系未果,经注册中心调解后,仍然不予配合,现本人申请撤销二级建造师注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二级建造师

㈢ 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解析

此文原载《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10月第24卷第5期

摘要 本文对我国可耕地及耕地总量概念、内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减少趋势的不可逆转性、质量总体下降、耕地流转形成新的流失的形势,提出了提高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意义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保护耕地、完善耕地利用调查、动态监测、统计制度等延缓耕地总量平衡发生质变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人均耕地;不可逆转性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必将影响到粮食生产的波动,从而影响到粮食有效供给及粮食安全水平。我国耕地的总体态势是:人均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耕地整体质量下降的趋势难以遏制;可补充的耕地越来越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实现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江泽民总书记特别指出:“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勺大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朱镕基总理的红线论”更是抓住了耕地保护的要害,保护耕地“红线”,就是保护耕地的“生命线”,就是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生命线”;进一步说,又是保护建设的“生命线”,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生命线”。

1 耕地及耕地总量的计算

(1)耕地的概念。耕地是经人们开发用以种植农作物、蔬菜、花卉的土地。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和46个二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旱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3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米,北方<2.0米的沟、渠、路、田埂。《规程》还将耕地分为5个二级类: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2)耕地总量。关于耕地总量是个有争议的概念,目前公认的是上述5个二级类型土地的简单相加。实际上,我国耕地的区域性差异是很大的。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高志强等基于数字环境模型,选择水热、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4组指标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得出了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生态环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资源仅占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3弱,1/3的土地资源面积养活了我国80%以上的人口的结论。另据陈印军、黄诗铿研究,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地区,每损失1公顷耕地,需北疆新垦2~6公顷耕地补偿。事实上,现有耕地中,质量较好和一般的粮田占2/3,存在各种障碍因子的低产土壤约占1/3,如盐碱地、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地、干旱地、涝洼地等。据调查,在全国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为0.91亿亩,按国家有关规定,应有计划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全国无灌溉设施的耕地占耕地总量的60.2%。

不同的耕地按单位面积产量有高、中、低之分。研究表明,我国高、中、低产田每公顷耕地粮食产量分别为:7680千克、5445千克和2085千克。对全国2137个县1992~1994年粮食产量统计资料表明,高产田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不足1/3,提供粮食产量近1/2;而低产田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2/5以上,仅提供不足1/5的粮食,高中低产田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比例为2.7:1.8:1,也即1公顷高中产田相当于2.5或1.5公顷的低中产田。

目前,理论界已经有人提出应将园地、人工鱼塘归入耕地的范畴。因为,一方面,现行耕地、园地与人工鱼塘三者的生态适宜性及土地质量相当,无论是坡度、土壤还是水分条件均趋于一致;另一方面,三者的生产产品都属于人们必需的基本生物产品;再者,三者用途可以互相转让。事实上,前些年我国耕地减少量中的一半以上是由于农业用地结构调整所致,而调整的去向主要是园地和人工鱼塘。

(3)耕地总量的计量。随着人们对土地认识的不断加深,从重数量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认为耕地总量是耕地数量与质量的总和。然而,耕地质量并非像其数量那样易于计量,且不同地域评价标准各异,难以统一和比较。为统一度量,有人提出耕地总量应是耕地数量总数、耕地质量水平和耕地产出水平的总和,借产出水平补充反映质量水平,并据此设计了“标准亩”这一特殊计量方式,即设定一个标准生产水平,任何一块耕地用其实际面积乘以其实际产出水平与标准生产水平之比,得到其标准亩数。按此公式,以中产田为标准亩,依据1992~1994年全国不同等级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3年平均种植的标准面积为9645万公顷,较简单相加减少了1434万公顷。研究表明,这一计量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我国统计年鉴资料,1950~1995年的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年增长率的计算以及3年滑动平均的结果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075,说明耕地面积对粮食总产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耕地总量的计量公式对于新开垦或整理出的耕地不太适用。因为它们尚没有投入实际生产,即使投入生产也存在地力熟化过程。对所增补的耕地如何计量是实际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提出

(1)域外挑战。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以“在工业化之前人口密度就很高的国家和地区,即人均占有耕地很少的国家和地区,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耕地的大量流失和粮食的大量进口”为前提,并假设“中国在1990~2030年期间将实现持续的快速的工业化”。然后根据我国和国际上某些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未来三四十年期间的人口、人均消费水平、耕地、复种指数、水资源、化肥投入、单产和生态环境的动态趋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1990~2030年之间,由于人口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我国的谷物总需求量将达到4.79亿~6.41亿吨,而我国的谷物总产量却将减少1/5,只有2.72亿吨,从而我国将出现2.07亿~3.69亿吨的谷物缺口,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谷物总出口量(2亿吨)的1~2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据此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10期)上发表了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随后,布朗又在几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宣扬他的观点,并不断补充新的证据。1995年下半年出版了系统全面地论述他的观点的专著《谁来养活中国?》。该书的出版引起举国甚至举世的关注与不安。

其实,布朗所提的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是西方学者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探讨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方面的现代马尔萨斯主义观点,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谈论我国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的“威胁”,而且他认为这种“威胁”要比军事上的“威胁”更为可怕。可以说,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代表了“中国威胁论”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思维”,那就是把我国塑造成全人类和大自然的共同的敌人,让全人类联合起来共同“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2)庄严承诺。面对着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和国际社会的疑虑,江泽民总书记庄严宣布:“中国粮食不仅现在要靠自给,将来也要立足自给。”他强调:“搞好粮食生产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既要靠科学技术、推广良种和先进适用的技术等;同时还要坚决制止耕地不合理占用,只有依法保护好耕地,才能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1996年6月25日第六个全国土地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了“靠中国的地养活中国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明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土地质量。”199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般是指某地区某时期耕地减少量与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补充的新耕地在数量上保持平衡,从而确保现有耕地在数量上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的在于保护耕地,其实质是保持耕地产出量的平衡,以实现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应安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概念本身是综合性的,是积极的动态平衡,其内涵和外延也处于不断探讨完善中。

(1)数量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人均占有量平衡。总量平衡要求各项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害毁损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新增耕地;耕地数量的总量平衡是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但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人均耕地数量不再减少,即在人口增加很难短期内逆转情况下保持人均耕地数量平衡,至少是人均耕地生产能力的不再减少更现实。

(2)质量平衡。质量即产出能力,在粮食安全方面与数量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不考虑耕地的质量,对稳产高产农田不加保护,对中低产田不加改造;建设用地只占好地不占差地,或占好地开发补充劣质耕地。表面上耕地总量没有减少,但影响了产量,如此就违背了平衡的真正含义。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实质也是要求数量与质量的同时平衡。

从某种程度上讲,保证耕地质量的平衡比数量的平衡更重要。耕地面积的扩张受自然供给的限制,增加潜力有限,粮食总产的增加不可能完全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实现,在耕地面积达到一定数量时,粮食总产的增加必须依靠物质、技术的高投入以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其中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极其重要。数量的变化是显著的,质量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高志强等采用重心模型方法对我国耕地1985~1995年变化的研究,得出我国耕地面积重心10年向西北移动了28.3377千米;耕地质量下降2.52%的定量化数值。

(3)地域平衡。就行政区域划分而言,这是个相对概念。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法律要求是省际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平衡,但规划结果却是层层要求各级均保各行政区的平衡。事实上数量和质量的完全平衡是很难做到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在省一级范围内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充分考虑各市区的优势,做好规划,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益原则,允许有一定幅度的“正”或“负”,以利互相调剂。而在市县一级范围内,就应在保证全市平衡指标的前提下,遵守效益优先的原则,进行通盘考虑,不必追求县市级耕地总量平衡。目前,全国近2/3的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22个省(区、市)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办法,国家实行“冻结”耕地农转非等严厉措施,效果是显著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从1998年的17个到1999年的24个,直到2000年的29个。达到占补平衡的省多了,但耕地净减少的量却增加了,2000年耕地净减少1443万亩,比1999年增加了近800万亩。一方面说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多数省(区、市)做到了,同时也说明个别省(区)耕地减少的规范大大增加了。

(4)生态平衡。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既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的,更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为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耕地效益是错误的,但不顾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盲目“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次生盐碱化,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也是不明智的。生态平衡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5)时间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时间段上讲指的是年度,动态监测调查、统计、考核也是年度。很明显,随着今后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数量和质量要有一个动态变化,因此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应有近中长期规划,有阶段性限制。代内与代际平衡均是时间平衡的不同形式。另外,对每一个时间平衡,是整个时期内都必须平衡还是只要期首或期末平衡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无论何种时间平衡必须有的共同认识应是:为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应允许年度间的“以丰补欠”;耕地的数量应以其产出能满足当时人口所需为限,强求剩余是不现实的。

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形势分析

立足基本自给,并适度依靠国际市场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因此,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有效利用,维护我们的生命线,已成为我国21世纪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必然选择。很明显,影响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因素除了制度和政策创新、科技进步、物质和劳动投入以外,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最基本的约束。

(1)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减少趋势的不可逆转。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57~1997年的40年间,我国的耕地净减少1686万公顷,年平均减少42万公顷。期间经历了1958~1961年的“大跃进”、1965~1977年的“文化大革命”、1980~1988年的乡企大发展、1992~1994年的开发区热4次耕地面积大滑坡,年变化率呈周期性波动,大致是12~14年。1996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和1997年开始的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对耕地的减少起到遏制作用,但势头仍然不容乐观。1999年和2000年耕地净减少仍分别达到655万亩、1444万亩。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投资领域扩大和国际恐怖活动猖獗相对我国投资安全系数较高的双重优势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的外来投资会大幅度增加。这无疑会加大土地供应的压力。

伴随耕地锐减的是人口的急剧增加。1952年全国人口是5.7亿,人均耕地面积是3.9亩,1999年人口增至12.6亿,人均耕地降至1.5亩。据调查,我国已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规定的0.8亩的人均警戒线,其中463个县低于0.5亩。

《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确定的目标是:2005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分别控制在13.3亿和14亿以内。根据《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和2010年耕地总面积分别为19.20亿亩和19.24亿亩,那么2005年和2010年人均耕地只有1.44亩和1.37亩。

(2)质量总体退化趋势难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现存耕地生产能力的降低和补充耕地能力的不足。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耕地质量不断退化,主要表现为:①水土流失,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45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5%,每年耕地表土流失量约33亿吨,损失氮、磷、钾等养分达4000多万吨;②耕地沙化,全国耕地沙化面积253万公顷,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③耕地盐碱化,面积达497万公顷,使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④耕地肥力下降,长期的粗放经营,有机肥使用量少,使得氮、磷、钾元素比例失调;⑤耕地污染,全国受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污染的耕地约有1333万公顷。

补充耕地能力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全国适宜耕种土地近95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北沼泽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开发、复垦整理的新增补耕地,要有个熟化过程,目前部分地区实施的“补三低一”的做法即体现出单位新增耕地生产能力较小的事实。

(3)农村土地流转造成的耕地流失。这是个隐忧问题。国家鼓励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不提倡工商企业大规模“圈地”搞现代农业。从山东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反租倒包形式;农村集体土地对外商租赁,主要集中在青岛、威海、烟台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且总量不是很大,仅从青岛城阳区、乳山市和龙口市的情况看,3市区对外商租赁土地面积共17148亩,占3市区耕地总面积的1.17%,主要用于建立果品、花卉、蔬菜等生产基地。尽管未改变其农业用途,但已属非耕地。令人担忧的是,城市结合部的优质耕地以流转方式改变其原有功能的更难避免。因此,规范流转行为,控制耕地流失是土地管理部门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5 延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生质变的对策

上述从耕地的概念、计量和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外延,多角度说明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追求的是生产能力的稳定和人均占有数量的增加。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以热量消费标准,折算为实物消费水平的划分,取世界平均粮食单产为320千克,实现粮食自给的人均耕地拥有量是0.8亩,也即国际警戒线。这里的质变指的是人均耕地占有量全面低于0.8亩的红线。200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4.62亿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6.27亿亩,单产平均为284千克/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此计算,我国人均耕地应高于国际警戒线,是0.88亩。也即,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质变点是人均耕地降到0.88亩。尽管我国现有耕地存量较大,在短期内可以基本保障国内需要,但不能忽视潜在的威胁。为此建议:

(1)正确认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意义。首先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平衡的重要性,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实现“菜篮子”、“粮袋子”目标的必须保障,是保一方平安,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其次应认识到这是一种政策性行为:政府从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学意义等角度,依据土地资源的稀缺度,来制定限制耕地流失、减缓其稀缺性的调控目标与政策。实质是实现数量与质量决定下的生产能力的稳定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第三,这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是关系子孙万代的大业,应列为考核一届政府任期内业绩的内容之一。

(2)采取综合措施保护耕地。首先是树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形成统一、协调的土地管理秩序,从宏观上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和上下级规划的衔接性。第二是多方协调,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耕地涉及建设、交通、环保、国土、矿产、工业、农业、水利等许多部门,应当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加强对被占耕地的增补工作,强化管理,并在严格执法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第三是运用经济杠杆减少耕地的流失。在当前的土地价格体系与收益分配制度条件下,耕地的重要性无法从收益的角度得到体现,耕地与其他非农用地在收益上存在较大落差,成为促使“农转非”的内在驱动力量。据推测,耕地用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的产出比是1:100:1000。因此,根据不同用途和地点拉大地价差,引导用地户将资金投向非农用地是必要的。第四,探讨构建独立的土地发展权,防治耕地流转过程中的流失。确定耕地用途变更由拥有土地发展权的国家或政府来实施。农户拥有土地耕种权,但没有变更土地用途的权力。耕地确实需要改变用途时,用地者除了给原使用农户一定的补偿费外,还应向国家支付高出耕地地价本身数倍的发展出让金。这不仅有利于限制耕地的流失,而且,收取经费可用于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保持现行耕地经营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解决耕地产权明晰化和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创造有利于产权流转机制形成的环境,探讨多种产权流转模式。

(3)完善土地利用调查、动态监测、统计制度。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发证工作是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保护耕地的先决条件。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体系,一是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网络、耕地预警制度和土地执法检察巡检制,做到“地动人动”,并向外部传递正确的信息;二是对已经非农化的耕地对其利用状况实施动态检测,及时评测其土地利用效益。同时,要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评价,保持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田凤山.领导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2]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张风荣.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㈣ 二级建造师的学习心得

1.基础不同,需要的备考时间自然不同
每个人的基础和领悟学习能力不同,所需要的备考时间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学霸型考生和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考生,怎么能用时间来衡量呢?唯一可以用来衡量的就是你愿意为了这个考试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基础不好、学习能力不行的考生,自然要多花一点时间来备考了。
2.别人的成功可以借鉴,不可以复制
很多二建考试通关的考友们会分享自己的考试经验,这对于新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的机会,但是别人的成功之路是不能复制的。学霸型考生可能人家只用了两个月的复习就考试通关了,但是你不一定复习两个月就可以通过考试,最好的做法就是勤能补拙,多一点时间来学习。
3.想拿证,如何复习?
每个报考二建的人都想拿证,那么应该如何复习呢?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重视教材和历年真题。注意做题锻炼自己的答题能力,还有要舍得花时间来复习。
二级建造师考试的目标就是拿到证书,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花时间来好好复习才是重要的。
复习顺序
一般说来,最好是先复习法律法规(这样你可以对整个建设工程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框架性了解,并且施工管理中第五和第七章节关于安全和工程信息档案的和法规中相关章节是重复的;当然因为法规中几乎都是要求记忆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家会忘记,所以也可以放在其他两门课程之后复习),然后复习施工管理,最后复习管理与实务(因为实务是前两科的综合,所以必须放在最后,当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把实务和施工管理中进度、质量、安全、合同、成本控制的相关章节结合起来复习,这样是最好不过了)。
复习方法
总的来说是边看书边做题边整理笔记,当然也要结合听听与考试用书同步的音频教程或者视频教程。但是这个比较消耗时间,要提前一两个月来看,你可以选择听课件,听课件的同时必须在书上仔细做记号,画出重点,然后是反复记忆)。听课累的时候,可以利用考试100软件的课程分销系统快速拓展分销商,发展学员,学员即是分销商,分销商推荐学员购买课程即可获得相应的佣金,只用手机就能边学习边收益,躺着也能赚收益。赚完钱之后再看看书,一定要记得熟悉课本(不管你是看书还是听课件或者报班)是第一要务,书是根本,看书的时间必须要保证,然后是做题和整理笔记。整理笔记很重要,这个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成效很高,特别是对于法规这样概念性较多的科目,只要你提炼其中的知识点,构造知识框架,一般自己亲自整理一套知识点框架体系就记住了,考前再快速浏览几次应对考试戳戳有余。
答题技巧
1、先易后难,不会做的果断先甩一边,有时间了回来再想;
2、单选题用排除法,首先去掉你认为错误的选项,然后再帅选剩余选项,如果在两个选项间徘徊,凭第一感觉选。
3、对于多选题,很有技巧,答对一个得0.5分,答错或多选不得分,所以你如果确认了有两个及以上选项正确而其他犹豫不定了,就一定不要再选了,拿既定的一分去博未知的半分或一分不划算甚至会得0分,如果你只确定一个答案,其他有几个拿不定注意,可以尝试再选一个,因为只选一个答对了也就是0.5分,在选一个有可能得两分。现在开始努力复习,祝你轻松拿下二级建造师

㈤ 打工妹的打工妹的婚姻现实

这些观点虽然比较模糊,但有现实数据作为支持。1988年,深圳在册外来工80多万人,其中女工60多万;1990年,深圳特区外的宝安县在册工厂外来工36万人,其中女工31万人;
——1988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四海宿舍区,住着7000多名年轻女工;
——1988年,深圳宝安县一家拥有205人的塑料手袋厂,只有4名男性员工;
——1990的,深圳宝安县城建公司下属27个工厂8000多员工,有9栋集体宿舍,其中8栋住满女工,共有7000多姑娘。因此,在目前的深圳,特别是在以加工业为主的宝安、龙岗两区或者特区内的各个工业区内,下班的时候,满眼都是女工。深圳市劳动局提供的深圳外来劳动力性别结构情况,反映了外来工性别结构的失衡状况。
而深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更发现,在女性恋爱婚姻的黄金年龄段(16—23岁)的深圳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最大性别比竟为100个女性对44.75名男性。
按中国人婚姻年龄传统习惯,女性一般会选择比自己大两岁左右的男性婚恋,而普查人口中20—25岁男性人口总数为895,143人,而18—23岁的女性总数则达到1,348,212人,而这些年龄的女工基本上是来自内地农村并在深圳各个工业区的生产一线工人。 从这个性别结构表可以看出,在深圳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队伍外来工里,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状态的确比较严重,而且由于男女分隔化的就业与生活模式,封闭式的生活管理方式,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难以交往的现实困境,造成男性和女性的就业场所和生活空间完全隔绝,更强化了现实世界中男女的性别结构失衡。
男女性别结构的严重失衡和男女隔绝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导致了许多性导向迷失的社会问题。1987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办的《蛇口消息报》曾披露过一封被冠以“哀怨?悔悟?希望?”醒目大标题的打工妹来信。信中表达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的情感和心理躁动,说:“我们甚至忘记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只有一月一次的‘例行公事’在提醒我们,你还是女人······”她的孤寂、惆怅、失落感和女性心理世界的空虚反映出这一群体生理、心理和情感的重重困境。
由于深圳工业发展的独特历程,吸纳的大量劳动者主要分布于电子、服装、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不需要高深专业技能训练和高强体力,更欢迎心细手巧、听话吃苦、便于管理的农村女孩;第三产业中的餐饮、售货、保姆及社会服务业也基本上是聘用女性,从而使性别比例严惩失衡的状况带上了明显的职业分工特点。因此,虽然时间不断流逝,打工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以生产线为主的深圳外来工男女失衡的现实状况却始终延续着,而且已经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的基本性别就业模式。
近20年来,深圳外来工的平均年龄大多在23—25岁之间徘徊,最低年龄只有22岁,而打工妹的平均年龄更低,从深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打工妹主要集中于17—22岁这一年龄段,23岁以后的打工妹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幅减少,25岁的女性人数比19岁的女性人数少了98.926人,而29岁的女性人数则比19岁的女性人数少了149.449人。这说明以打工妹为主的外来工之深圳打工生涯正处于青春躁动期,其中大多数是23岁以下的未婚女工,约占深圳15岁以上女性人口的55.6%。对于这些年轻女孩来说,外出打工不仅是她们的“生活驿站”,也是其“恋爱季节”。 这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事实——生活驿站决定了她们生活的不确定性,由于户籍、职业的不稳定等各方面的现实难题使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前途感到迷惘,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自己的最后归宿在哪里?但在生理上她们又到了渴求恋爱和婚姻的时候,到了必须做出人生最重要选择的年龄。这种矛盾状况又遭遇到失衡的性别比例以及个人恋爱婚姻期待值上升的现实困境,令众多打工妹只能在寂寞中度过花季岁月,直至青春凋零,才不得不返乡嫁人,或者成为大龄未婚女子。因此,这个城市里经常行走着孤单的人。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在深圳打工妹中做的一项调查表明:深圳的打工妹65%没有谈过恋爱;95%想结婚;72%选择“建立一个幸福家庭”;结了婚的100%不愿离婚。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残酷。我们查阅了近10多年来关于深圳打工妹生活的文学作品和纪实报道,频繁看到像“深圳不相信眼泪”、“深圳无法养爱情”、“我的爱情你不懂”、“工厂没有爱”这样的哀怨字眼,所有关于深圳打工妹的爱情描写都充满着无可奈何的悲哀与惆怅。本来,这个城市里悬殊的男女比例,令那些来自城市的所谓白领靓女都有一种爱情的饥渴,不知道心归何处,更何况这些来自农村并只能在生产线上出卖廉价劳动力与青春的“丑小鸭”呢?
因此,虽然有青春期对异性和对情感的需要,但身处异乡的漂泊感、城乡身份差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加上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弱点,她们很难能够得到幸福的爱情和美好的婚姻。在人生最美好的这一岁月里,她们不是在寂寞中让青春孤独飘零,就是随更多的爱情悲剧。心中的浪漫屡遭残酷的现实无情击碎,令她们对男人感到失望,甚至对生活和未来感到灰心。一位名叫何小燕的女工向电台节目主持人写信诉苦:“在工厂里谈恋爱很多都是没有结果的。大家出门在外,都很孤单,男孩子就想找个女孩子陪陪,打发点时间;女孩子也觉得找个朋友,可以互相照应一下。可是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以后能不能在一起还是个问题。所以好多人都喜欢找老乡,大家知根知底一些,以后还可以一起回家。好多人都没有什么感情的,有的换了一个厂,就分手了。有的两个人偷偷在外面租了房子同居。”所以好认为:“感情这东西最不实在了,总是飘在空中。好像是人家的东西,有时候可以给你,有时候就会带走。不是你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的。”何小燕对感情的怀疑正是打工妹情感屡遭挫折的一种反应;这种情况在《深圳商报》刊登的一则报道中得到了印证:“深圳在工厂的打工妹有相当一部分对深圳的男人有种失望的感叹,一是有的男人自身生存就有问题;二是有种逢场作戏不负责任的态度;三是搂着别的女孩还跟老婆打电话谎称自己在谈生意或在旅途中。”
尽管有这么多失望和无奈,但打工妹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努力始终很强烈。有研究者发现,在很难能有人请吃喜糖的工厂宿舍里,倒经常有人请吃“拖糖”——即庆祝与异性拍拖(谈朋友),有的人明知与对方不可能有婚姻结果,依然乐意接受他的感情或性。这也说明打工妹为解决爱情与婚姻的现实困境,开始把爱情与婚姻,或者把性与婚姻分离开来处理。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婚恋带有极鲜明的目的倾向——男女青年有限交往的目的性通极强,一般都是直接谈婚论嫁。如果一对男女青年长期保持亲密关系而迟迟不结婚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允许的。但打工生涯使他们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解体,或说原有的制约力量已经很微弱了。当婚姻成为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时,恋爱便转而成为打工妹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且由于多数打工之恋都是“无果之花”,男女交往的感情游戏色彩就加重了。恋爱与婚姻的分离的直接结果就是性与婚姻的分离,造成许多人生悲喜剧。
应该说,打工妹在未婚状况下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或同居,既是她们耐不住情感寂寞和青春冲动的反映,也说明在现实困境不能改善的情况下,为节省房租和寻找情感归宿,打工妹不得不忍受这种没有法律保障且违背传统道德的男女关系。当然,在出现情感破裂时,大多数是打工妹为此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有人因此丢掉工作,有人因此自杀。这种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有人注意到了,有一个记者对蛇口工业区中的未婚先孕女工进行调查。这个深圳最早成规模的工业区内当时有外来打工妹10,000多人,统计发现未婚先孕者呈逐年上升态势:1984年为200多人;1985年达300多人;1987年则上升到800余人。
而特区外的宝安县1989年到医院做人工流产的女工高达6967人次,其中证实为非婚人流2861人次,95%以上为外来打工妹,而没有发现的,或未婚同居者就不知有多少人。
未婚同居以及对婚外性行为的宽容,反映了打工妹的婚恋观念和伦理观念都有了较大变化。陈印陶在对广东4市打工妹婚恋观念调查时,问及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有34.66%的人认为无所谓,6.23%的人表示可以理解,3.49%的投赞成票,即对婚前性行为具有宽容态度的人达44.38%;在问及对插足他人家庭的看法时,表示可以理解的占21.95 %,认为无所谓的占6.98%,有1.75%的人认为“做二奶也可以”,只有6.73的人声称“决不做二奶”。不排除其中有部分人因受正统观念引导,没有透露真实想法,加上同一年龄段女工的群居生活,相互之间影响作用大,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人肯定比上述数字要高。这说明这一特定群体的道德与婚恋观念多元化的同时,一部分人的“道德化”为一些打工妹行为失范提供了伦理观念变化上的解释。因此,有一些在发廊、酒巴、咖啡厅或其他服务场所就业的女工因种种原因加入到“性产业”中去。 情意迷乱不仅困扰工厂里的打工妹,也是写字楼内白领女性的难题。应该说白领女性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获得到时候的爱情及婚姻,因为她们的职业、教育、收入、自身素养、自由选择机会都是工厂里的农民女工可望不可及的,虽然同属外来工这一大的群体,但实际上她们也努力地在爱情、婚姻等方面把自己与工厂打工妹拉开距离,以显示身份不一样。但是外来工中的白领女性也同样面临着整个城市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户籍、住房、打工经历的分分合合等影响恋爱和婚姻的各种社会及体制因素。有人说,“移民城市的不安定与孤独感使人们拼命寻找爱情的慰藉,而无法了解过去和无以预知的未来滋长了很多人的游戏心态,也增长了人们对爱情忠诚的怀疑。”于是,连爱情、婚姻这些最讲究感情与浪漫的事情也变得十分现实,甚至残酷。我们曾查阅了一些婚姻介绍所的卷宗,发现男女在择偶条件上都各有惊人相似之处,即女的一般都要求男方有经济实力,有事业基础;男方则要求对方年轻漂亮。深圳市妇联下属的家庭婚姻服务中心有4000多名参加征婚的会员,虽然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做了大量穿针引线的事,但成功的却寥寥无几,问题的症结在于:男的嫌女方年“老”,女的嫌男方钱少。所以,“在深圳这个地方,什么都可以谈,惟独不要谈爱情”。
官方统计和学者的研究都证实,各种层次的打工妹的初婚年龄普遍延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外出务工女性”课题组在湖南嘉禾县钟水村调查,该村妇女主任提供的情况是该村共有10人女孩出去打工(8个去广东,2个在嘉禾县城),至今都未婚,有的都打了6个工了还未婚。打工妹们之所以延迟婚姻选择,一个原因是她们处于两难境地而难以做出抉择。城市文明的影响,使其对婚姻质量有了一定要求,但打工生涯的分分合合又制造了太多的爱情悲剧,使她们对未来婚姻生活反而产生恐惧:“看到有些人在外面结了婚,孩子都有了,又离婚;看到都害怕。”而且婚恋选择将影响到她今后的生涯设计——是继续打工还是回家结婚,是留在现代化的城市还是返回相对封闭落后得多的农村,这些矛盾的困境都使她们的婚恋选择更加困难。因此,延迟选择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抗拒,是无法选择的选择。大批大龄未婚打工妹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理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㈥ 二建证书挂在一家单位,4年来一次钱都没付过,我能不通过这家单位直接转注册到其他单位去吗

这个可以,如果不配合,可以这么做。如果你遇到企业不给钱或到期不给转注,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处理:
你到网上下载你的建造师注册情况,同时提供你未收到工资的相关证明(银行流水之类)到劳动局举报公司,说公司不按时支付工资。
由于你的证书注册在公司,企业没有可能证明你不是他的员工,所以在劳动局的压力下只能付款给你;同时你还可以利用劳动法,说公司不按时支付报酬,要求单方面与公司解除合同,劳动局对这个是支持的,且在劳动局监管的情况下,不可能不将你的证书给你办转出,且还要在限定时间内。这里有圈内最权威的名师,最科学的班次设置,最完善的服务,最优质的课件,最精准的答疑,学派网倾力打造全网第一的精品网课!学派网(陈印、梅世强、龙炎飞、王树京、侯杏莉、陈明等名师)

热点内容
共青团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2 15:53:24 浏览:418
九江法院位置 发布:2025-01-22 15:45:06 浏览:734
联考法律硕士国家线 发布:2025-01-22 15:38:07 浏览:508
公司法电影 发布:2025-01-22 15:10:56 浏览:871
审理法官是什么 发布:2025-01-22 15:05:27 浏览:74
员工辞退赔偿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14:46:58 浏览:51
道德公民图片 发布:2025-01-22 14:31:53 浏览:392
自然法学派概念 发布:2025-01-22 14:31:14 浏览:688
自考2017年4月劳动法答案 发布:2025-01-22 13:58:25 浏览:196
道德宣誓 发布:2025-01-22 13:41:20 浏览: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