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避嫌
A. 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有哪些规定.主要包括哪些
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
1)任职回避亲属
①夫妻关系; ②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④近婚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2)回避职务 ①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 ②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包括上一级正副职与下一级正副职之间的领导关系。
③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3)变通执行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职务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详细信息你可以在博大弘仕(点击图标)参考《公务员回避制度》
(1)行政法避嫌扩展阅读:
详细资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依法执行公务,促进国家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第三条 国家公务员凡有第二条所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等工作。
同一行政首长,包括同一级领导班子成员;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包括上一级正副职与下一级正副职之间的领导关系。
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本条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任职回避范围。
B. 公务员要求亲属避嫌吗
有的。详细规定如下:
《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C. 避嫌 是什么意思
bì xián 避嫌 亦作“ 避慊 ”。 释义:避免嫌疑。
例:
《汉书·赵充国传》:“虽亡尺寸之功,偷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馀责。” 颜师古 注:“慊亦嫌字。” 《汉书·冯野王传》:“上繇下第而用 谭 ( 张谭 ),越次避嫌不用 野王 ,以昭仪兄故也。” 唐 权德舆 《送别沅泛》诗:“废业固相受,避嫌诚自私。”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封荫团圆》:“且喜孩儿 凤仪 、 凤羽 俱已长成,学业有就,只我相公避嫌,不肯放他应试。” 巴金 《家》三十:“同时为了避嫌起见,姑母还劝他不要常常来看 琴 。”
D. 避嫌的真正含义
避嫌(bì xián)的意思是避免嫌疑。避嫌亦作“ 避慊 ”,汉语词汇。
《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司户见了杨玉,反觉有些避嫌,不敢注目,然心中思慕愈甚。”
译文:司户见了杨玉,要避免嫌疑,不敢看他,但心里更想看他。
明·冯梦龙《万事足·封荫团圆》:“且喜孩儿凤仪、凤羽俱已长成,学业有就,只我相公避嫌,不肯放他应试。”
近义词:
1、避讳(bìhuì)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既然是朋友,说话也就没有啥的避讳。”
2、避免
意思是: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拼音:bì miǎn
E. 法院避嫌问题
首先,没有法律规定因诉讼人的配偶在当地法院工作,就要到第三地法院诉讼。
其次,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
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因此,如果届时审判的时候,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等符合以上情况,可以申请相关人员回避,而不是要求换到第三地法院。
第三,我国需要到第三地法院受理的案件一般指法院院长是被告,或者其它具有足够的权力可能直接审判的人。
所以,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在审判的时候如果符合回避的情形,就可以申请相关人员的回避。
下面所附的是关于回避的其它相关法律规定,以供参考,避免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
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
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
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
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
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
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F. 什么叫避嫌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置身其中,容易产生有关违反道德、伦理、法律诸方面的的问题或后果时,应回避,以避免各方怀疑,叫避嫌。
G. 警察办案,嫌疑人是高中同学,需要避嫌吗
一般来说不需要,除非有证据表明他们关系密切,影响公正处理。
《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H. 办案人员和嫌疑人是什么关系时需要避嫌
根据《中华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法》第45条规定: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办案的人民警察,由于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应当回避.这里所指的当事人,一般是指违法行为人和受害人;这里所指的近亲属,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2、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办案的人民警察本人或者她的近亲属,由于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与本案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这里所说的其他关系,是指近亲属以外的其他各种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办案的人民警察不得接受案件当事人及近亲属请客及送礼。一旦发生,就应当回避。另外,其他关系也包括办案的人民警察与当事人密切的关系;或有矛盾;或有债权债务等关系。
4、即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的。
I.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纵有避嫌的条款吗
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有关于回避(避嫌)的规定。
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一百零五条 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检验、鉴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检验、鉴定人员需要回避的,由本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或者检验、鉴定人员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需要回避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二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J. 检查院检察长和受害人是亲属关系是否应该避嫌
受害人与检察长有表兄妹关系,属于“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应当回避。
一、《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二、表兄妹关系,并不是近亲属关系,但仍然应当执行回避的规定。
1、不回避,相关当事人内心无法确信案件能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
2、表兄妹关系,仍然可以归为: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
3、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