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103条
① 查封手续在哪部法侓里,在哪个条款下,是全国法院,办案守则么
《民事诉讼法》第103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28、29、30条
② 如果法院要冻结户主的银行帐户,是否一定要先传票通知才能进行冻结
一、 当然,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法院不会提前通知持卡人。
二、 我们先来看看法律是怎么规定这个问题的。《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财产保全应当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人。”
三、 法院不会在冻结被告银行账户前提前通知被告。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如果被告事先被告知法院将冻结他的银行账户,被告很可能会将银行账户中的存款提前转移。这样一来,法院保全被告财产的目的就落空了。因为法院真正要冻结的是银行账户里的资金,而不是银行账户本身。
四、 法院在冻结被告银行账户前不需要提前通知被告,在冻结被告银行账户后,法院需要向被告送达财产保全裁定书并通知被告与法院冻结被告银行账户有关的事项。
五、 《财产保全法》对被告的财产设定了负担,被告可以通过通知被告其财产已被保全的事实来决定是否及时提出异议或采取其他救济措施。
拓展资料:
1. 银行卡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银行卡里的钱是每个人的私有财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司法机关有权冻结个人银行卡。
2. 冻结后,个人银行卡的取款将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其他人或机构无权限制您银行卡中的私有财产。如果个人涉及司法案件或者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司法机关冻结。当然,司法机关不会随便冻结银行卡,但也有一定严格的程序,具体我来告诉你。
3. 常见的冻结银行卡的情况是法院的财产保全。在执行阶段,当被执行人怠于履行时,法院对被执行人银行卡资金的冻结、扣划涉及一些非法交易,如洗钱、诈骗等公安机关或法院冻结犯罪账户。对于法院的财产保全,主要是在一些民事案件中,为了保证自己在胜诉后合法权益的有效实现,一方对另一方的财产进行限制。
4. 在这种情况下,申请由法院审理。法院不进行实质审查,只对保全的是非进行形式审查,因此存在风险,该保全措施是限制对方银行卡取款功能的强制措施,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或购买保险。
5. 当然,对于执行阶段针对银行卡采取的强制措施,申请人无需提供任何担保,因为该阶段的权利义务已经明确,被执行人有义务履行判决义务。如果没有,胜诉方申请执行后,法院有权直接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卡账户,不仅可以冻结,而且里面的钱不用被执行人统一就可以直接扣划,这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权力。
6. 一些经济刑事犯罪,如果公安机关在侦察阶段发现了用于犯罪的账户,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以控制犯罪财产的转移,这也是法律赋予侦察部门的权力。
7. 那么冻结个人账户的程序是怎样的呢?冻结后会通知当事人吗?对于冻结,相关部门需要出具一定的手续。比如法院冻结账户时,需要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执行裁定书、职工证言、正式证明等。交给相关银行,并同时注明卡号、姓名、金额等。
8. 关于冻结,银行也应该保留程序,法院也应该保留。这些都是必要的程序。在冻结账户前,有关部门不会通知当事人。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一点。一旦接到通知,如果他把钱转走了,那冻结就没有意义了。冻结后,会通知当事人。事实上,如果他不通知他,他会知道的。
9. 现在银行卡有短信提醒服务,这里已经冻结了,那边短信基本通知我了。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
10. 当然,冻结账户不是永久的,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一般是一年,可以续费。续费次数没有限制,就是只要事情没有解决,可以一直冻结,但是一年要冻结一次。因此,对于司法机关的冻结,冻结必须有法律依据,并接受法律的监督。并不是任何想冷冻的人都可以冷冻。还需要遵循严格的冻结程序。而且冻结前不会通知当事人,冻结后可以通知当事人。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三条有哪些规定
1、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2、第一百零二条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3、第一百零三条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4、第二百八十一条 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3)民事诉讼法103条扩展阅读:
修正: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④ 民诉法关于有关机关配合法院的规定
您好!民诉法关于有关机关配合法院的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版诉讼法》第103条 有义务协助调查、权执行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
(一)有关单位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
(二)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冻结或者划拨存款的;
(三)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的;
(四)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这一项称“兜底条款”,又称“弹性条款”,指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不配合,且不在前三所列范围之内的行为,人民法院视情节轻重,可以决定是否对该单位采取强制措施。
⑤ 保全财产后如何执行
财产保全后如何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清点后,加贴封条、就地封存,以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移置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负责保管被扣押物,但是不得使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关金融单位,不准被申请人提取或者转移其存款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动用。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⑥ 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
法院一般会将财产保全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如果法院用的是公告送达,当事人可能不知情。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03条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
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四种应用
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⑧ 民事诉讼法第100条102条103条男方欠钱对离婚女方可以执行吗
婚姻存续期的债务,离婚了也可以向女方执行。
⑨ 原告在举证时,是否可以将相关法律依据一并表述出来
第二节 质证的内容
未经查证属实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庭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举证、质证来查实证据,以确定搭建定案事实根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等问题。举证一方陈述证据观点,然后接受对方质证。质证,不仅是诉讼内容,也是法定程序,质证还是审查、采信证据作为定案事实的前提。除《刑事诉讼法》外,《民事诉讼法解释》第103条、《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47条、《刑事诉讼法解释》第468等证据规则,都确立了当庭质证的原则,即证据在法庭出示之后,由诉讼双方质证。
那么,从律师的角度该如何质证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质证的内容。其次,绝不能将质证孤立地看,要将质证与案件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可割裂整体,纳入诉讼活动运筹帷幄、统筹兼顾,考虑质证活动对整个诉讼的影响,充分准备相应的预案,如此,才能达到有效质证的目的。
这就要求必须站在裁判者的角度瞄准对方证据的薄弱点,提前充分地准备质证。从这个意义上说,质证,从获取对方证据时就开始了。
从质证意识角度看,质证又分为感性质证和理性质证,一般质证和规范质证。感性质证,是指对证据自身发表直观的看法,而没有纳入到诉讼系统,而理性质证是与现有证据、诉讼方案进行全面、系统地权衡,发表理性的质证观点。规范质证是指针对证据充分审视质证观点,对质证观点与辩论观点进行对照,排除矛盾性,聚焦定案事实或者律师建构的事实而发表的质证意见,并有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书入卷备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质证对某些专门的程序要特别重视,例如《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就专门规定了“举证、质证程序”。公诉人出示证据后,经审判长准许,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证据予以反驳。控辩一方举证后,对方可以发表质证意见。必要时,控辩双方可以对争议证据进行多轮质证。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当庭发表质证意见,出示证明被告人罪轻或者无罪的证据。
作为辩护律师要充分利用质证程序,以庭前充分地准备来有力地反驳和质证。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其适用于证据材料较多、案情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或者控辩双方对事实证据存在较大争议情形的案件,开庭审理前召开庭前会议解决相关问题。庭前会议中,对于控辩双方决定在庭审中出示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展示有关证据,听取控辩双方对在案证据的意见,梳理存在争议的证据。对于控辩双方在庭前会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材料,庭审时举证、质证可以简化。这就要求必须充分重视庭前会议,一旦错过了庭前会议发表有关意见的机会,在正式庭审中的意见往往因为简化而弱化。可见,熟悉有些专门的质证程序对于充分、有效质证具有重要意义。
该规程在第十条规定了需要在庭前解决的相应事项,包括管辖、回避问题等,但辩护律师要在庭前会议为庭审中的质证做好程序准备,否则,庭前会议中决定的事项一旦确定,在正式庭审中无反悔的余地。
例如:(四)是否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五)是否申请提供新的证据材料;(六)是否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七)是否申请调取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但未随案移送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八)是否申请向证人或有关单位、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材料;(九)是否申请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是否对出庭人员名单有异议等。这些事项,都事关正式庭审中证据有无资格、质证对象的关键问题。
可以有效阻止非法证据进入正式庭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提出,但在庭审期间发现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等情形除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召开庭前会议,并在召开庭前会议三日前将申请书和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复制件送交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并依照法律规定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庭前会议中通过出示有关证据材料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做出说明。
在庭前会议中,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说明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及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二)公诉人提供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据材料;
(三)控辩双方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发表意见;
(四)控辩双方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审判人员归纳争议焦点。
可以说,以上是对被告人或辩护人认为的非法证据是否被排除、以及是否能进入正式庭审而在庭前会议上发表的质证意见。
从这些专门的程序中可以看出,质证绝对不是孤立的程序,它是整个诉讼活动中的部分,不仅有着相应的程序性规定,而且,还要在对应的程序中对特定证据发表对应的质证意见。
可以行使诉讼权利的方式弥补证据缺陷或者使证据“反转”。对于鉴定意见来说,往往因为其具有专业性,律师也很难达到短时间内了解对应的专业性知识,但实践中律师又因为突然接手案件而没有充分地准备时间,所以,面对堆积的诉讼卷宗,不是无从下手,而要有的放矢,如果有鉴定意见的,先研究鉴定意见,一旦确定其有问题,就可以根据诉讼法授予的诉讼权利,申请重新鉴定,法院经审查认为理由成立,有关证据材料可能影响定罪量刑且不能补正的,应当准许。
实践中依法行使该种诉讼权利,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内容我们在后面的专章中讨论。
在庭前会议中申请对己方有利的证据,为增强质证、辩论意见打基础。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以有关证据材料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申请向证人或有关单位、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材料,也可以申请鉴定人、有关证人出庭作证,并说明理由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就应当准许。
例如笔者办理的某二审案件,一审时对于被害人的手机银行使用信息未做提取,二审时向法庭提出,该案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如果一审时依据前述规定申请召开庭前会议并提出调取该证据的申请,判决结果极有可能会改变。
又如某一涉及鉴定的案件,因涉案鉴定意见专业性太强,笔者无法在短期内对其专业性问题发表意见,但通过研究《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规定,认为鉴定意见未依据该通则确定的程序进行,且,鉴定意见并没有鉴定依据,因此,经多次向法庭说明理由,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询,果然,其在回答询问时,印证了笔者的庭前预判,在正式庭审的质证环节有力地动摇了鉴定意见的地位,依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九十八条第五、第六项鉴定程序违反规定和鉴定过程和方法不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使该案件收到了预期的辩护效果。
前述,我们对质证的对象、证据的形式或载体以及证据的信息性进行了分析,如果说证据是质证的对象,那么质证的内容是什么?
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牵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和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联合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诉讼证据规定研究”取得的成果《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简称《证据指南》),作为未来统一证据法的雏形,代表了当前证据学研究的前沿观点。
《证据指南》第九十五条“质证时,应当围绕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和证明力等方面进行质疑和辩论。”本条是融合了有关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对质证内容进行的概括性规定。
本条规定的科学性在于,它不仅是将诉讼实践中质证对证据三性发表观点融入,而且加上了对“证明力”进行质疑和辩论,这更进一步地突出了诉讼的对抗性,有利于指导审判人员、诉讼参与人有针对性地质证,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证据指南》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的根本属性,是对待证要件事实的逻辑证明关系,因此应该把关联性作为质证的最重要内容。”
《布莱克法律词典》对证据关联性的定义是“‘关联性’是指证据具有的可用来判断诉讼双方当事人所争议的事项的真伪的品质。关联性是指那种有助于证明有关假设的属性,这种假设一旦成立,将从逻辑上影响争议事项。有关联性的证据,是指那些与争议事实或观点相关或者有直接联系,并且能够证明或者倾向于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或者有助于证明案件中某一理论的证据。是指能够证实待证事项的证明价值。”有的学者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所具有的联系的属性。”陈光中教授认为“关联性并非证据自身固有的特征,而是一个关系范畴。”张建伟教授认为,“证据的关联性,又称‘相关性’,指的是‘证据对其所要求证明的事实具有的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证明能力’”。他认为经典的定义是由斯蒂芬表述的:“关联性被用于说明任何两项彼此存在如下联系的事实,即按照事情的一般过程,一项事实本其自身或者与其他事实的联系,为另一事实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提供证明或者可能性。”
专家学者们对于证据关联性有着深厚而丰富的研究,笔者认为,从诉讼实务和诉讼目的的角度看,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内含信息对于认定案件事实的确定性。
从证据的功能和诉讼目的出发考察证据的关联性,具有指导质证的重要意义。因为,证据的功能就是要通过审查证据,确定证据能力后,出示在法庭,接受质证,来证明(或反驳)一方的主张,发挥其证明力确定案件事实,当然是为了认定案件事实,达到定案事实的程度。
从诉讼目的的角度看,在当事人一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能够成立,该证据能被法官采纳,所以,当事人或代理人就要对证据内的信息充分展开,证据信息释放的广度,决定着该证据对证明事实的关联程度,这为举证、质证都提供了指导。
对证据的关联性应当结合也必须结合诉讼目的进行考察,如此,才能将证据的证明功能纳入诉讼中的证明进行考察,将证据能力达到证明目的。所以,明确“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内含信息对于认定案件事实的确定性。”能明确指导我们对证据进行审查、质证,也有助于法官认证。
众所周知,诉讼的一般证据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民诉法解释》第90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根据本条能更深刻地领会证据的关联性:运用证据是对主张的证明,证据的关联性当然要具体到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主张,无论它是立论还是反驳,都是依据证据提出的主张。证据和主张相互关联,那就必须要把证据的信息提取出来,转换成能被人识别、领会、采信的证据观点、质证意见,这就使证据、主张相联结,供法官审查、认证。如果和主张没有关联或者最终无法确认,当然是不能成为定案根据的。
例如,在一起巨额的动产质押担保合同中,原告出示了一份证据,主张与被告在2013年签订了合同,被告因保管不善,使质押物灭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从证据资格和证据能力上来说,原告的这份证据是能够作为初步证据,使法院顺利立案,启动诉讼程序的。但是,究竟有没有签订这份合同,仍是未知的事实。
被告提出反驳观点认为:双方和第三人在2012年签订过合同,一式三份,已经履行完毕,从未签订过2013年的合同,并出示2012年的合同。因原告举证的合同中在日期上有改动的痕迹,被告方便抓住这一信息,充分发表质证观点,认为原告的合同是从第三人处取得的2012年的合同并改为2013年合同,需要对合同改动痕迹进行鉴定,以确定合同真伪。这一质证观点使法官也产生了怀疑,鉴定申请被法官采纳。在书写鉴定申请书时,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提取,既要鉴定合同的纸张是否为同一批,也要鉴定3是否由2改写而成,还要鉴定同一行的书写笔墨是否同一等等。经鉴定,样本上的合同编号、文末的签署日期上的2013的“3”字,均为2改写,且,同一行书写的用笔笔墨也不相同。据此,法院驳回原告6000余万的诉讼请求。
以上是笔者办理的案件。以这个案子我们再来理解“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内含信息对于认定案件事实的确定性”就很具体了,原告举证的合同因其不具有对认定双方在2013年签订并履行合同事实的确定性,当然就和原告的主张失去关联性,在法官认证环节,当然不能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证据的真实性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证据形式的变化,丰富了证据的种类。了解新增的证据种类以及紧跟着新证据种类确立的相关证据规则,对于理解证据的信息性并指导审查证据和质证具有指导意义。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均将电子数据纳入法定证据种类。2020年5月1日《民事证据规定》新增了关于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专门条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9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3、28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等搭建的电子证据真实性规则,对于理解证据真实性这一理论问题同样更直观、具体。
从证据真实性角度来看,显然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客观存在,二是信息真实。这两点对于证据的审查和质证至关重要。
客观存在,是指该证据是特定主体在从事相关活动时客观留存的载体,它不是人为地改造、变造。众所周知,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利用软件P图视频,使不具备相关专业的人员无法通过肉眼进行识别、判断。所以,客观存在是对证据进行鉴真的必然要求。
信息真实,仅客观存在是不行的,由于证据表现形式的复杂性以及其信息容量的可变性,内含信息是否真实也需要严格审查。 例如,虽然载体客观存在,但通过篡改电子证据信息,使其证明方向发生变化,就使信息失真。
对比传统书证,笔迹鉴定的技术和方法已经相当成熟,法官可以直接采纳笔迹鉴定结果甄别书证真伪。但新类型证据的出现,为鉴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015年2月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施行后的首起微信证据案,由于公证处无法对微信证据进行公证,对方当事人又一再否认,法院只能认定原告提供的“微信借条照片”不具有真实性,原告也无法进一步证明。如何有效审查此类新型证据,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果专业知识不具备,就需要借助证据规则行使诉讼权利,申请以鉴定等辅助手段予以鉴别。参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4)二中民(知)终字第09505号。
我们以《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简称《电子数据取证规则》)为例,说明对有关证据进行审查和质证的一般方法。
先审查有关证据是否依法收集、提取。现场提取电子数据,应当制作《电子数据现场提取笔录》,注明电子数据的来源、事由和目的、对象、提取电子数据的时间、地点、方法、过程、不能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原因、原始存储介质的存放地点,并附《电子数据提取固定清单》,注明类别、文件格式、完整性校验值等,由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提供人)签名或者盖章;电子数据持有人(提供人)无法签名或者拒绝签名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该规则对于现场提取、远程提取和远程勘验等作了具体规定,审查此类证据的真实性,必然要以规则为指导,先通过提取程序中相关法律文书是否符合规范,最后才深入具体证据,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从宏观的证据理论上说,无论证据的表现形式如何,对证据真实性的审查,无非是客观存在和信息真实两个方面。至于来源的问题,则是合法性审查的内容。
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如何解读证据的合法性,一直是民事诉讼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刑事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包括符合证据法、符合实体法以及符合程序法三个层次和方面。”殷耀德,李卫国:《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及其制度完善》,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6期。笔者认为作为质证内容之一,证据的合法性,可以简称为“合规则性”,也就是从证据能力的角度看该份证据是否符合所适用的诉讼程序中证据规则的要求。因为证据规则对证据资格是依法提出的要求,合乎证据规则的证据,理论上就应该是合法的证据。所以,这有利于我们缩小对证据合法性审查的依据范围,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直接对照证据规则进行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
从律师实务的角度,一份证据是否合法当然是对照证据规则的要求去审查和判断,是证据规则对证据是否合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再如,《公安程序规定》对于侦查人员取证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足以说明,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审查证据的合法性要从广义的证据规则发现问题,从而排除非法的证据。
证明证据具有证明力,也是重要的质证内容
证据信息和证据的证明力
根据证据裁判原则,证据必须同时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证据能力是对证据的资格要求,是一份证据能被称之为证据进入法庭出示、接受质证并有可能成为定案根据的法律资格;证明力则是对证据的证明功能的要求,体现的是证据与诉讼主张的对应性,即通常所说的“是证据与待证事实证明强度的有无及大小”。
随着《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等排除非法证据规则的逐渐完善,司法实践中对于证据资格的审查越来越有据可依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对于提高办案质量、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运用具有法律资格的证据,如果通过提炼的证据信息能够证明诉讼主张,则该份证据就具有证明力。所以,证明证据具有证明力,也是质证的一项内容。
深刻理解对证据具有证明力也是质证的一项内容,对于诉讼实务而言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因为这能更深入地将证据和事实的关系在质证阶段充分论证,增强说服力。从举证说明,达到证据对事实证明的论证、用证据对证据相互证明的更深层次。
例如,在一起知识产权纠纷中,一方举证附件1为第2461号公证书复印件共17页。附件1的公证时间为2012年8月14日,系对世界工厂网网站所作的公证。对方申请再审时提出原审依据第7页显示的图片及图片下方发布时间,径直认定该图片于2010年8月16日发布,违背论坛类网站广告图片具有编辑或修改可能性的技术常识,认定事实错误。附件1不能证明该网页首次生成时的具体内容。
这就涉及到公证书及其附件是否对网页生成时间具有证明力的问题。在质证过程中,对方的反驳就是论证公证书不具有证明力,而被申请人则要论证具有证明力,只有先论证证据具有证明力,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所以,对证据具有证明力是质证的重要内容。
对此,被申请人发表的意见为“附件1与附件2结合,可以证明涉案外观设计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被公开。”“附件3表明,通过普通公众身份与注册用户身份进入阿里巴巴网站,均能看到同一图片,且该图片的发布时间早于本案专利申请日,足以证明本案专利在申请日之前已经被公开。”“特定用户在其控制的网络存储空间内可选择设置不公开涉案图片,从而使相关公众无法看到涉案图片,这一主张不符合正常逻辑。”
最高人民法院公开了判决该证据证明力的心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四条规定:“法庭应当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和无需质证的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和对全部证据综合审查,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分析判断,确定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上述司法解释第六十四条规定:“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对方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根据上述规定,本院认为,在审查判断以公证书形式固定的互联网站网页发布时间的真实性与证明力时,应综合考虑相关公证书的制作过程、该网页及其发布时间的形成过程、管理该网页的网站资质和信用状况、经营管理状况、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等相关因素,结合案件其他证据,对该公证书及所附网页发布时间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作出明确判断。在审查证据的基础上,如果确信现有证据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对方当事人对相应证据的质疑或者提供的反证不足以实质削弱相关证据的证明力,不能影响相关证据的证明力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的,应该认定待证事实存在。本案中,附件1即第2461号公证书显示,以非注册的普通用户身份登陆“世界工厂网”,可以看到第7页显示的烫钻模具图片发布时间为2010年8月16日,第10页显示的烫钻模具图片发布时间为2010年3月8日,均早于本案专利申请日(2010年9月7日)。“世界工厂网”系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较高的信用和较好的管理手段。在此情况下,除非存在人为删改的情况,该网站上网页图片显示的发布时间与其真实的发布时间通常一致。董健飞提交了第15901号公证书作为反证,欲以证明“世界工厂网”存在发布者可以对图片进行替换式修改,且修改后网页的发布时间一栏未发生变化。但是,第15901号公证书显示,当“世界工厂网”注册用户替换相关图片后,图片的状态栏显示为“已重发”,而附件1即第2461号公证书第7页和第10页的图片并未显示重发的迹象。同时,第15901号公证书显示的公证行为发生时,“世界工厂网”已经改版,难以反映附件1即第2461号公证书显示的公证行为发生时“世界工厂网”的实际状态。因此,董健飞提交的第15901号公证书并未实质性削弱附件1的证明力。在附件1公证书及所附网页发布时间的真实性和证明力可以确信,而董健飞提交的第15901号公证书并未实质性削弱附件1证明力的情况下,一、二审法院认定附件1以公证书形式固定的互联网网站图片在本案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公开,并无不当。董健飞关于一、二审判决认定事实及适用优势证据规则错误的再审申请理由不能成立。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15)知行字第61号再审申请人董健飞与被申请人吴树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无效行政纠纷裁定书。
从法官说理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官在认证的时候,就是依据证据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的,因此,这就是律师研究司法判例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指导自己的诉讼实践,在质证的时候也要根据证据规则,向法官陈述证据证明的对象、以及符合证据认定规则前提下所具有的证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