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面试
可以重点谈一下日常操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问题。
1、劳动合同内容(要更明确)。
2、试用期明确规定要缴金。
3、补偿金的计算(半年以上算一月,半年以下算半月,最高上限,什么情况没有补偿金)
4、竞业限制和脱密期。
5、加班费的计算。
6、病假工资。
7、年休假如何休息。
我写过一些资料文章,复制给你可参考一下,都是和企业、求职者相关的,我想企业就是想听这个。
劳动者的自我保护。
一、企业常用“黑招”揭密。
1、用等额发票兑换工资。常见的是用餐饮发票。企业这么做一是为了不足额缴金甚至不缴金,二是会计帐上将工资出“费用”,可以避税。
2、请劳动者自己辞职。常用方法有两个:一是劳动者谈判,以“黑档案”为威胁;二是在员工进出处设一办公桌,什么工作都不安排请劳动者在那“练坐”。
3、暗渡陈仓。企业打政策擦边球,玩暗渡陈仓的游戏不胜枚举。
1)、在退工单上选“辞职”,让劳动者失业后不能申领失业金。
2)、制定严苛的制度,比如迟到三次就算“严重”违规,辞退不用付补偿金。
3)、注册两个公司,订一份劳动合同,一份兼职合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省加班费;二是躲避标准工时规定。
4)、签订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逃避补偿金。
5)、在劳动合同的职位一栏使用“安排与所学技术相适应岗位”等模糊的字眼,方便将来调动岗位,逼劳动者自己辞职。
6)、签订服务期条款,虚报培训费用,在劳动者辞职时索要违约金。
7)、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劳务派遣形式,给部分甚至所有劳动者缴纳“镇保”。
4、岗前培训。企业常借岗前培训的名义请劳动者参加政府补贴培训。培训结束后又以成绩不佳为由不安排工作;或者安排一份月薪很低的工作,让劳动者自己“走人”。
5、拖延工伤鉴定。工伤若不及时鉴定,企业将来是可以翻脸不认帐的。
6、试用期上耍花招。部分企业会在劳动合同或岗位职责、要求上作手脚,方便届时以“试用期不符合要求”为由不录用。笔者有位朋友应聘人事经理,试用期内辛辛苦苦建立企业制度,结果企业运作一规范,就将她给辞了。请专业公司建立企业制度要20万,而这位朋友的试用期工资才每月三千。
二、劳动者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这些部门可以去。
各区县劳动仲裁、劳动监察是接待不规范用工投诉的政府部门。各区县社保中心、职介所、医保中心、外劳所、劳动局也接受相关咨询。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声询电话是12333。相关政策可登陆“劳动保障网”查询。
2、这些证据可以有。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没有劳动合同、退工单,以下亦可作为有效证据:
提取工资的银行卡、工作证、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服、有自己签字的公司发票复印件、两名及以上企业在职职工的证明、与企业老板的对话录音等
关键是要有具体薪酬的证据,否则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不好确定。
3、天上不会掉馅饼。
职介所打电话给求职者,一般都是指名道姓的。那些“你家有没有失业人员”的电话,不是传销就是保险,要谨防上当。
4、防骗四招。
1)、和楼下保安谈一谈。一般保安属于物业公司,而不是企业,所以放心谈。他们对大楼里的企业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2)、看企业内情况。如果面试地方很小,办公设备简陋,一看就是临时搭建,劝你要上心了。一般这种企业看到就走。
3)、如果面试时一个劲介绍自己企业怎么怎么好,岗位待遇怎么怎么高。那么你可以马上起身走人了。要么这个企业人事脑子有毛病,但绝大多数情况你碰到了骗子公司。
4)、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付钱。你可以告诉他,我没钱才来找工作的,您可以在我以后的工资里扣。如果不放心,我可以找担保人。
5、看清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将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拿到手后千万别顺手一丢,要拿起来认真研究,避免上当。有企业因某些原因劳动合同中的条款与相关法规抵触,劳动者也别就此认定此合同完全失效,其实只是条款部分无效而已。如果是涉及到自己专利、技术的岗位,聪明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适应环境”为由不做具体工作,不过聪明的企业这类岗位一般都不设试用期。
新规则下的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经开始实施。如同律师必要钻研法律,医生必要学习病理,劳资双方想维护权益,也必要学习劳动合同法,了解“游戏”的“规则”。关于“规则”的变化,已经有很多文章详细阐述,不必再作赘言。不过,“规则”改变后,“游戏”会有哪些变化?“游戏者”会怎么做?该怎么做?也许更让人感兴趣:
天下没有免费的游戏。
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需要完善的公司制度、素质测评系统、绩效管理来避免因未遵循“游戏规则”而造成的损失——这些显然需要由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才能完成。由于我们大多数行业尚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微小型企业居多。对它们而言,专业人事的薪资几乎是无法承担的费用。通过人事外包和劳务派遣形式可以减少管理成本,但由此增加的费用未必就比减少的管理成本低。况且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关于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的规定,大大增加了劳务派遣职工的使用风险,而这风险最终必然转嫁给企业。可以预见,如果劳动合同法确实认真贯彻,将有一大批企业因成本过高而关闭。
既然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是否意味着劳动者得益呢?也不尽然。首先,人工成本增加造成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就业机会减少,劳动者不得不通过增加培训(学习)费用,或花更多的应聘成本来找到/留住工作。其次,由于“镇保”、“综合保险”以及“非正规组织”等费率或基数低于“城保”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的存在,使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机会考虑使用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如此,城市劳动力如果不能通过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就不得不接受较低的缴费标准,甚至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来获得收入。
天下没有免费的游戏,不遵循规则的代价是出局,而遵循规则的代价就是付出成本——无论企业还是劳动者。遗憾的是劳资纠纷中大多数人都只考虑自身利益,甚少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劳资矛盾愈演愈烈。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让劳资双方多一些理解,多一点诚信。毕竟,无论劳动者还是企业,都不容易。
有规则,就有BUG。
我们知道,劳动合同法确实加大了违反“规则”的惩罚力度。但是,如同任何规则都有BUG,任何法律也都不是万能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支付“补偿金”,但若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则企业不必支付补偿金。另外鲜为人知的是,辞职的劳动者还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期间的医疗费用也必须自费。然而,即便如此,非自愿主动辞职的案例依然比比皆是。由于把持着劳动者的档案,用“抹黑档案”为威胁逼劳动者主动辞职的手段企业屡试不爽。当然,也有企业做法比较“文明”——比如在过道上设间透明的办公室,让职工什么都不干在里面“练坐”,一般该职工很快就会如坐针毡主动辞职。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企业合法降低人工成本的招数有很多:有企业规定每项任务完成的标准时间,让职工在免费加班和“绩效考核不合格”、薪资减少之间选择;有企业经营地在市区,注册地在郊区,目的就是给职工缴纳费率较低的“镇保”。或者利用劳务公司为职工加“镇保”;有企业同时注册甲乙两个公司,采用非全日制用工,逃避部分甚至全部社会保险金缴纳义务,有企业工资似乎狠高,但除去保密条款的经济补偿,其实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说前面这些是暗渡陈仓,那么下面这些就可称为“文字游戏”:有企业依据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辞退职工,可是,什么叫“严重”?迟到三次算不算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而 “替代性”这个词则让第六十六条形同虚设。有人戏称国家主席都是数年一换,那还有什么岗位不可替代?此外,企业在签订劳动时模糊概念。比如在劳动岗位、地点、报酬上使用“相应”、“适合”等模糊的字眼。曾经有位外企员工培训后打算跳槽,不慎败露后被人家从技术开发岗位调到技术档案管理岗位。付不起高额违约金的他无计可施。因为这位员工的合同书上清楚写着“安排与所学技术相适应岗位”,对此,劳动部门也爱莫能助。
我们说劳动者是弱势群体,不是无的放矢的。有的企业即使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往往同样无可奈何:试问你如果没有工资单,没有考勤卡,甚至连每月工资都是拿餐饮发票换的。请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曾经在这家企业工作?还有一些花言巧语的口头承诺,什么年薪、分红。不能兑现时又能如何证明?当然,靠无赖和欺骗生存的企业,寿命一般都不会太长。
企业可以利用“规则”,劳动者一样有隙可寻。有职工利用四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先怀孕,后结婚,使企业被迫延长合同至哺乳期满;也有职工利用单位制度漏洞称未收到劳动合同或退工单,要求单位经济补偿。有的职工违反保密协议,只要他不和后面的公司签合同,企业就很难举证,往往只得自认倒霉……
学习规则,从对立到双赢。
尽管没有任何法律是“完美”的,所有利用了“游戏规则”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只能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维权意识来防范。但如果就此认为企业和劳动者是对立关系,那就错了。双方其实完全可以达到“双赢”。
一、学习劳动合同法,不仅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维权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
人无信则不立!
对企业而言,诚信可以提高员工忠诚度,增加企业的稳定性,减少因劳动者离职造成的经济补偿费用,降低因录用新员工造成的培训费和效率损失。劳动者往往宁愿工资低一点也要应聘“大公司”、“好公司”。原因之一就是这样的公司诚信度高,让员工有安全感,进而才能产生归属感。有些企业一经营不善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其实影响利润的除了“成本”,还有“士气”、“效率”等诸多因素。“裁员”很容易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往往和“盈利”的目的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从不轻易裁员的主要原因。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除了修改劳动合同,完全有必要针对新法改变,重新起草或修改员工手册: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司制度,使工作有序,奖惩有据;书面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实行签收制,使行为有据可查——这样做既让企业规范有度,又能维护自身权益,进而树立企业的诚信品牌。
对劳动者而言,诚信更是企业看中的非专业要素之一。即使是服务员、理货员等流动性大的岗位,企业依然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基层内部晋升的员工无论从忠诚度还是适应性而言,往往远高于外部招聘者。所以,在每家公司平均工作不到两年的劳动者,求职之路会越走越难。而很多企业招聘大学生时,宁愿要条件差一点的上海人,也不要更优秀的外地人。其重要原因就是外地大学生不诚信问题——企业培养一个人才一般需要三年的时间,而太多外地大学生将企业当作取得户籍的“跳板”,工作一年就辞职,企业怎能不寒心?!前文提及的那位外企员工,公司用20万美元让他出国接受培训,他不仅没有任何感恩,回国后还立刻想要跳槽。最后的结局,劳动者自然倒霉,可企业也没有得益(20万美元培养一个档案管理文员),可谓“双输”。
劳动合同法之所以明确企业的补偿金标准,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但不保障劳动者主动辞职的补偿权益,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树立企业正确的用人观,劳动者正确的就业观。从而达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
二、主动积极地寻求有效沟通的途径。
两年前为一家单位的新录用员工讲劳动政策常识,竟发现在场无一人知晓企业三金的缴费比例。有效沟通讲究双赢原则,没有同理心,双赢从何谈起?而连自己的用工成本是多少都不知道,同理心又从何谈起?大多数劳动者不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劳动法也是一知半解。往往不知道“封顶数”的补偿金是有补偿年限的,不知道辞职不能领失业金,不知道付“押金”时至少要拿收据保障自己权益,不知道企业为何不给工资单……同样,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增加。有的企业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企业需要重新制定公司章程及考核标准,有的企业需要调整薪资结构……劳资双方的这些问题,其实劳动局、职介所、社保中心、劳动监察大队、12333咨询热线都能提供相应咨询服务。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沟通有效,首先得找到合适的渠道,了解彼此的问题和难处。
同样,在企业内部,更是需要有效沟通。大多数企业都有绩效考核。但是很多企业只是公布结果,没有沟通。其实,通过考核,企业更应该告诉劳动者的是他目前状况、成绩和不足,以及企业对他的需求和期望。沟通形式以主管和下属面对面为宜,而不是一纸“判决”。作为劳动者,也要明白个人目标只有建立在企业大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因此,平时就应该多和上司主动沟通,询问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完善自己。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更高的薪资,靠补偿金是发不了财的。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为了让“玩游戏”的劳资双方合作愉快,而不是“尔虞我诈”。如果把它看作一场博弈,那么积极寻找有效沟通的途径无疑就是“双赢”。
㈡ 面试人事行政需要知道劳动法哪些具体内容和哪些法律法规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
这些是最基本的。
加班、合同订立…这些都是必须懂的。
其他的包括各种劳动关系实务的案例分析,如何回避劳动法律风险等等,就要在实践中慢慢学了。
㈢ 面试待遇与实际不符违反劳动法什么规定
用人单位开除、解雇劳动者,是否应该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以下3种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十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㈣ 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对劳动法的理解.怎么回答
装糊涂,最好说自己不专业,公司怎么规定的怎么执行。
㈤ 找人力资源方面工作如何面试 特别是劳动法这一块
首先在简历中要写清楚在工作中劳动法这块的相关经历;如果没有相回关工作经历,可以将你的培答训经历或实习经历作为你的履历重点,因为从事这块工作是需要有实战经验,更有优势。
劳动法这块工作是需要与人接触交流的,所以对性格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一般在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方面都会在面试中考核到;
对政策的解读及风险评估,规避等都是需要你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处理事务的能力。
法务工作是注重实战经验,理论基础在实操中体现出价值,是企业看中的,所以还是要找机会能从事相关工作,慢慢积累经验。
㈥ 华律网劳动法面试不报销路费违法吗
华律网劳动法面试不报销路费不违法
高端人员面试,关于报不报销路费,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既然是高端人员,其素质,修养和心胸应该没必要去计较路费报不报销的问题,更应该注重所面试的工作适不适合自已,也就不存在报不报销路费合不合理。
如果工作的其它条件都比较适合自已,没必要去计较路费的事,否则就不是高端人员。
㈦ 面试人事文员时问我对劳动法的了解有多少,我改怎么回答
我觉得,面试官其实并不是真想知道你对劳动法的条文有多么详细的理解,而是从一个侧面考察你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所以,你可以这样说:
在我看来国家颁布《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个是劳动法的概念),它用来保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其包含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了解《劳动法》知识是必要的。
㈧ 通过公司面试却迟迟不安排入职,要求等待职位,却不给具体时间,是否涉嫌违反劳动法或者侵犯劳动者权益
如果没有签合同,只是口头答应而没有说法,你可以不予理会,除非你对这家公司很有期等待,那就别当另论
㈨ 面试官面试的时候问:劳动法,考勤,社保怎么处理该怎么回答
问题不明确,是问在劳动法下对考勤和社保方面的管理如何实施?
1、加强考勤管理,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公示实施。在考勤工作中严格监督检查机制,每月考勤记录进行核查,对考勤数据进行严格管控。考勤结果与绩效挂钩。
2、应社保法要求,足额参保、全员参保。建立规范社保台账,做到准时缴纳社保,及时增加和减少参保人员,避免公司损失。
大致就是这些。
如果问劳动法的话,主要就是劳动用工风险的规避,以及对劳动法中相应法规的遵守。对劳动合同的监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