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行政法
⑴ 英法德美四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政治选修3
英法德美四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解析:英法德美的政体同属于资本主义代议制,但是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又有些许差异,但是它们的不同是建立在为资产阶级服务上的。
答案:四国的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代议制,根本区别于封建专制制度;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性质,并由其国家性质决定。
四国政体的不同点:具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不同,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保留君主为国家元首,但权力中心在议会;美国是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成为权力的中心;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德国是议会制国家。
⑵ 《四国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921年12月13日签订的《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有效期10年。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1911年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续订的同盟条约应予终止。
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二十四年(己卯、前402)
⑷ 《四国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1921年11月11日,英国代表团刚抵达华盛顿,贝尔福便就这个问题与休斯秘密会晤。12月1日,英、美、日三方再次密谈。贝尔福首先提出以英、美、日三国同盟来取代英日同盟的方案。由于这个方案不仅限于太平洋区域,还包括对华问题在内,并要求缔约国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因而遭到美国反对。美国表示不能承担军事义务,对华问题应另结国际公约来解决,还提议邀请法国参加,缔结四国条约。休斯后来谈到此举的目的时说:“法国的加入,将使盟约有四票而不是三票,因此没人能说英、日可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协商,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1922年2月6日又签补充条约。
⑸ “四国协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921年12月13日,在美国国务院,美、英、法、日四国代表正式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协定”。条约主要内容共有四项:一,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二,“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达成协议,联合或单独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三,条约有效期为十年;四,该条约生效时,英日同盟即告终止。
⑹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四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从政体,政权,立法权,权力中心,特点方面)
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角度看,英国、德国和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法国属于单一制国家。
从政体上看,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为英王,世袭制,英王只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没有任命行政、司法官员,没有干预社会生活的权力。其它三个国家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
从立法权上看,这四个国家都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权力互相制约,以美国最为彻底。美国也是地方政府权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州议会拥有本州立法权。
法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权力比较弱化,在法国,地方政府除了省以外,还有一些大区,直归中央政府管辖。
⑺ 四国公约,九国公约,五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1、《四国条约》。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关于太平洋所有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遭受别国侵略行动的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条约批准后,英日同盟即行废除。2、《五国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5国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即《五国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 75:1.75。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的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海军基地或新的要塞,但日本本土和附近岛屿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3、《九国公约》。
1922年2月6日,出席会议的9国代表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的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就确认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列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⑻ 四国条约有那四国
要达成限制军备的协议并调整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的关系,首先必须解决英日同盟问题。拆散英日同盟,美国最为起劲。还在会议之前,美国就曾对英国打招呼说,英日同盟的缔结是以抗衡俄、德两国为目标的,既然来自两国的威胁已不复存在,美国认为没有理由继续保持同盟。20年代初,英国正遇到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麻烦,休斯借机对英施加压力,声称美国对爱尔兰独立是否予以承认,当视英、日关系而定。实际上是威逼英国放弃英日同盟。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盟友,双方在20年的同盟中,甚有所益,当今美国与英国极为协和,我认为首先应该与美国增进友好的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对日本的亲善与合作”。英国决定以两全之策,即用英、美、日3国协定来取代英日同盟。1921年11月11日,英国代表团刚抵达华盛顿,贝尔福便就这个问题与休斯秘密会晤。12月1日,英、美、日三方再次密谈。贝尔福首先提出以英、美、日三国同盟来取代英日同盟的方案。由于这个方案不仅限于太平洋区域,还包括对华问题在内,并要求缔约国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因而遭到美国反对。
美国表示不能承担军事义务,对华问题应另结国际公约来解决,还提议邀请法国参加,缔结四国条约。休斯后来谈到此举的目的时说:“法国的加入,将使盟约有四票而不是三票,因此没人能说英、日可联合起来反对我们。”
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协商,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1922年2月6日又签补充条约。其主要内容为:缔约各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发生争端,则召开四国会议解决。一旦受到外部威胁,则四国协商采取行动。经商定,一俟缔约各国批准,英日同盟应予终止。条约有效期为10年。
⑼ 四国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四国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四国之间如有争端,由缔约国通过会议解决。这样,四国就互相承认了各自在太平洋地区现有的势力范围。条约还规定:在四国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应“联合地或单独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以适应局势的要求”。这里的所谓“侵略”、“威胁”,实际上是指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正在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所谓“联合地或单独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帝国主义的分化瓦解、血腥镇压等各种残暴手段。这说明,美、英、日、法四国已结成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反革命同盟。正如列宁曾指出的:“华盛顿会议上缔结的英、美、法、日四国同盟是与所有其他民族为敌的。”
“四国公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条约规定:本条约生效后,“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英日同盟就以这样一种体面的方式被废除了。
“四国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美国不必再担心英国在美、日冲突时保持有利于日本的中立,这就改善了美国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地位;“四国公约”也使英国在和日本继续友好的名义下,巧妙地废止了英日同盟,同时又改进了英、美之间的关系;“四国公约”通过以后,贝尔福表示为英日同盟变成四国同盟而高兴,说这个条约体现了他终身向往的美、英、日、法四国友好的理想。英日同盟的废除,削弱了日本对抗美国的力量,这使日本感到不满。一位日本代表带着讽刺意味对英国代表说:“不论怎样,你们毕竟给同盟(指英日同盟——引者注)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但日本对于本国能跻身大国行列、成为四强之一,日本在太平洋的“权益”能得到美、英、法三国的承认,还是满意的。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哉康就曾表示,“四国公约”使日本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四国公约”对美、英、日三国来说各有得失,但总的说来,这种建立在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基础上的新的外交秩序,使各缔约国程度不同地都巩固了各自在太平洋地区领地、属地的统治。
⑽ 分别列出英、法、美、德四国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以及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献
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律文献是:《权利法案》
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律文献是:1787年宪法
法国:民主共和制;法律文献是:1875年宪法
德国: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法律文献是:1871年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