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读书笔记

行政法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2-08-03 14:32:04

① 法律事务读书笔记300字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片面深刻与全面平庸:我们需要什么? 在“片面的深刻”这一话语获得颇为广泛认同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区别具体的语境来看待它。在学术研究领域,相对于平庸的全面而言,深刻的片面确实为人类的思想史作出了贡献,在无数次的批判中仍然得以流芳百世。而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则应另当别论。 比如,自然法学派所宣扬的 “不言而喻”的权利、平等、正义、自由确实激动人心,可过分强调“恶法非法”会损害法律权威、导致法律的不稳定性;而实证法学派主张法律与道德应当分离,但是在立法司法时又不得不考虑道德的因素。把二者综合起来,则可能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 又如,历史法学派萨维尼认为,法律既不是专断的意志也不是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缓慢、渐进、有机发展的结果。这种观点对于立法要重视本国国情、历史传统当然有所助益,而不至于让强烈的法律变革导致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割裂从而损害法律权威。但是,立法不能一味消极的被动,通过相似传统的法律移植对于法治进程来说无疑也具有积极意义。

② 找人帮忙做十五篇法律论文的读书笔记···

先发一篇给你!看你用不用的上!我有很多这样的!论文`
未经过法院确认的离婚协议是否生效
案例:
赵某(女)与李某(男)于2001年2月自愿登记结婚,2002年12月生一子李某某。2009年后,因家庭琐事双方经常争吵,后经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了一个离婚协议:一、赵某与李某离婚;二、婚生子李某某由赵某抚养,抚养费赵某和李某每月各负担300元;三、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40000元,赵某与李某各享有20000元。双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名并捺手印。此后,双方按协议各自履行约定义务。李某在2010年7月经人介绍认识一个对象,并自愿去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民政部门告知李某,其与赵某尚未离婚不能办理结婚登记。问,赵某和李某订立的离婚协议是否生效?
分析:
要掌握离婚协议的效力,应当明确我国离婚的程序是什么?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由此可见,在我国离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登记离婚,即在双方自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另一种则是诉讼离婚,即男女双方无法就离婚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或者调解双方离婚。凡是未经过这两个其中之一程序的离婚,均是无效的离婚。
离婚协议,就是夫妻之间在协议离婚的情况下所达成的有关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该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该条第二款规定,调解协议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另行制作民事调解书。
如果是未经上述程序确认的离婚协议有下列法律后果:1、离婚协议,没有经司法或法院认可,没有法律效力;2、协议不生效,双方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3、如果只凭夫妻间的协议,再去登记结婚,将构成重婚罪。4、离婚协议在真正的离婚诉讼中,可以作为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
经过人民法院确认的离婚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调解协议生效后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

荔浦县人民法院 田文峰

③ 怎样写学法笔记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专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属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读书笔记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④ 求一篇法律方面的读书笔记~~~4000-6000字

a

⑤ 求有关经济、政治、法律等著作(不要名著)方面的读书笔记,只须写其中一方面的就行,1500字左右

《政治学》读书笔记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分为八部份,主要涉及城邦的目的、起源、变更和保全;政体的分类、变更和保全;理想的城邦及其构建;最后论述了公民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另外,这本书还涉及领导者素质和领导艺术的问题;他还阐述了他的法律的思想和司法的思想。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城邦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共同体是为了某种善的目的。家庭是从男人和女人以及主人和奴隶这两种共同体中形成的,人们组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当多个家庭为了获得比生活必须品更多东西而联合起来时,就形成了村落。随着人们对善的不断追求,多个村落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而完全结合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越来越大,直到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于自足时,就产生了城邦。
第二部分初步讨论了政体的问题以及政体和法律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以一致性为本质和根本的城邦必然会走向自我否定和毁灭。高度一致性的城邦是人丧失两种美德:一是男人对女人的情欲;二是慷慨施与财物的美德。
在论及法律与城邦的关系时,他认为,一个优良的城邦中不仅应该通过法律实现财产的均衡和适中,还应该致力于人们的别的方面的平等和均衡,如教育、名誉等。另外,他认为应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因为法律的变革可能会引起政治动乱—因为法律的实施和效果最终取决于人们顺从法律的习惯而不是内容,而习惯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频繁的变更法律会降低法律的威信。
另外,他还对希波达莫斯政体、斯巴达政体、迦太基政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对这些政体的看法。
第三部分论述了公民、政体理论以及法律三方面的问题
他在对各种关于“公民”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批判后提出了公民的概念。他认为,公民是参加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其中,参加行政统治的人包括官员、陪审员以及公民大会成员。他还说到,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对共同生活的追求是天生的必然的;人一定会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聚集起来,在共同体中享有自己应得的美好生活。但他同时指出,公民是具有相对性的,因为这种观念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人们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时所做出的判断总是容易出错的。
他还讨论的政体的问题。他认为政体负责对城邦的各种官职特别是最高官职的某种设置或安排,简单的说,政体就是政府。此外,他还指出,城邦这种共同体不仅仅是维持人们的生活和分享财富,它还要以优良的生活为目的。他还提出了政体的分类。他认为政体有正确的政体和蜕变的政体。以利益和最高权力的归属划分,正确的政体可分为君主政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贵族政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权力掌握的少数人手里)、共和政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权力掌握的大多数人手里)。蜕变的政体分为僭主政体(以私人利益为依据,是蜕变了的君主政体)、寡头政体(以富人的利益为目标,是蜕变了的贵族政体)和平民政体(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据,是蜕变了的共和政体)。
他在这部分也论述了法律的问题。他认为法律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他认为,城邦应该委任那些能够公正裁决法律没有做出规定的事例的人为官员;除此之外,城邦还应随着时间推移,根据城邦和公民的新经验来修改和补充新的法律,使法律的统治能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而且,他还认为,能用法律统治的地方尽量用法律来实施法律统治,法律无规定的地方和时候就必须用人来裁决,并且参与裁决的人应该是多人。
第四部分首先再次提及法律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政体多样性的原因,再分别对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和贵族政体进行细分,并提出“中庸政体”是最好的政体的观点和阐述了政体的三要素。
在这部分的开始,亚里士多德再次强调法律的思想。他说,法律是根据政体制定的,是对政体诸多要素的内容的规定和确认。各个当权者必须依照法律来进行统治,并有义务防止别人违反法律;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必须了解政体的类别和这些政体类型之间的差异。
紧接着,他分析了政体多样性的原因。他认为,每一个城邦都是由不同的要素和部分构成,这些要素和部分在不同的城邦结构和分布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城邦是由不同的家庭构成;城邦的人群有不同的阶层;城邦中人的财富、出身、德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然后,他对平民政体、寡头政体、贵族政体分别进行了更细的分类。
接着,他提到了“中庸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的观点。所谓“中庸政体”是中间阶级人数占主导,并由中间阶层掌权的政体。因为,中间阶层既不会掠夺富人的财富,也不会剥夺穷人,更不会由党争。他进一步说到,任何一个城邦在构建上都包含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所谓性质是指自由、财富、教育和门第;而数量指认可的数量。他进一步指出,在任何一个城邦中,没有任何阶层同时在数量和性质上占双重优势。所以,要保持一个相对政体的稳定,就要使其支撑者力量大于反对者力量;各个阶层在制定法律时,要使中间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顾及。
在这部分的最后,亚里士多德阐述了政体的三要素。他认为,政体应该包括议事、行政、司法三个要素。议事要素负责战争与和平、结盟与解盟等公共事务以及法律、死刑、官员选举和审查等方面事务。这个机构可以由全体公民或部分公民担任。行政要素则负责各种官职的安排和配置。司法要素主要指法庭的审判等职能;而司法方式的区分标准包括:法庭成员、审理对象、成员任用方式、法庭形式等。
第五部分重要论述了政体的变更和保全的问题。
他认为,政体变更的共同原因有: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为了避免财产和名誉受到损失;遭到轻蔑或感到恐惧;城邦某部分不成比例地增长;选举舞弊;城邦之间的失调和战争;城邦的地形、位置等。紧接着,他分别详细论述了平民政体、寡头政体、贵族政体变更的原因。
接下来,他论述了政体保全的问题。他认为政体保全的共同方式有:让城邦所有人都严格奉公守法;通过法律防止权贵阶层之间的敌对和私斗;巧妙地利用政体所面临的威胁;通过法律防止任何人拥有过多、过大的权力;官员们奉公守法、严格自律;通过法律使愿意并有能力维持现政体的人比不愿意、没能力维持现政体的人要多;对公民实施教育等等。接下来,他论述了君主政体和寡头政体的保全问题。他认为僭主制政体的保全的方法有:抑制公民的心志并在公民之间制造不信任感;使公民无力量有所作为;僭主不露严厉只显尊贵,要人看到他的人尊敬他;避免暴政;向公民表明呀自己的统治是为了公共利益等等。
在这部分的最后,他分析了苏格拉底政体变革思想的不足。
第六部分主要论述了政体的构建问题。在论述政体构建问题之前,亚里士多德说明了平民政体的原则和特征。
他认为,平民政体的原则是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人能够随心所欲的生活、每个人轮流地进行统治和被统治。另外,他认为平民政体的特征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官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官员通过抽签产生;全体公民统治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又统治全体公民;就职的官员没有财产要求或者只要很低的要求;一个人不能两次担任同一官职;官员的任期是短暂的;所有的公民都有审判权,一切案件都由公民选出的人来审理;公民大会对一切事情,至少是重要的事情有最后的决定权。
他认为在进行政体的构建时,要着眼于长远。部队的组成方面,要根据城邦的地理环境来决定兵种和数量。最后他着重论述了官员的设置问题。他认为,官员的应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商业管理的官员;负责城镇建设的官员;负责乡村建筑的官员;负责公共收入的官员;负责登记各种契约和法庭判决的官员;负责执行司法判决、罚款和监督犯人的官员;经手公共款项的官员;负责宗教事务的官员;负责公民教化的官员等等。
第七部分主要论述了理想城邦应该具备的条件。
他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个人的幸福和城邦的幸福应该是一致的;人口合理、地理环境优越,军事力量强大;人民的生命力旺盛而且富有思想。除此之外,阶层划分应该合理;城邦选址合理;婚配及生育合理。最后是注重儿童的教育。
第八部分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的培养问题。
他认为,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城邦共同的责任。在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内容要适当而且要全面。他还主张通过读写、体育、音乐、绘画等对青少年进行培养。
亚里士多德这本书,论述了多方面的内容,开创了政治学研究之先河,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但他的思想也有不足之处。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如他认为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做奴隶,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做自由民,有的人天生适合做统治者。
另外他的思想又有自相违背的地方。他在论述平民政体的原则时,官员应该有全体公民产生,但在后面他又说官员应该通过抽签产生。到底是哪个,我们不知道。

《政治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卷一 论家庭
一,简要论述城邦的目的。
共同体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
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
二,论述城邦形成的过程,得出城邦的形成是自然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天生就适于作统治者和主人,那些能够用身体去劳作的人是被统治者,而且是天生的奴隶,所以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而高级的村落就是由多个家庭为着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东西而联合形成的。最后,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事物的本性(自然)就是目的;每一个事物是什么,只有当其完全生成时,我们才能说出他们每一个的本性,比如人的,马的以及家庭的本性。终极因和目的是至善,自足便是目的和至善。和其他动物比起来,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善和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的感觉。
三,进一步论证城邦作为整体必然优先于家庭和个人。当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就不再是自足的,就像部分之于整体一样。人类天生就注入了社会本能,最先缔造城邦的人乃是给人们最大恩泽的人。智能和德性可能为人们最邪恶的目的所用。(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到处充满了德性的城邦来规范人们,使之更好的生活。)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实施公正可以确定是非曲直,而这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四,由构成城邦的基本单位论述开始——家庭管理,以便比较各种统治。家庭:是由自由人和奴隶组成的。其中包括主奴关系,夫妻(配偶关系),父子(亲嗣关系)以及一种“致富术”。关于主奴关系的论述:首先提出两种观点:1、主任如何管理家奴是学问,家政,训奴。2、主人对奴隶的统治背离了自然,主奴差别是法规所定,强制,所以不公正。由物质交换的原始产生了作为中介的货币。由货币的流通,社会发展了商业和放债这类致富技术。货币原非生活所需的真正财富;不同于为家庭获得必须的有限产业,经商和放债,无限度的聚集金钱,不合自然。
凭治产技术,获得了家庭所需之后,家务管理就在安排这些供应作适当消费,全家可以得适当生活。遵循营生的目的,家住应以呵护自然的经营、即农牧为重。为财货而财货,放债取息乃是社会最恶劣的经营活动。
获取财产各种方式的类别及其实际的研究。垄断获取暴利的若干实例。
论夫妇和父子,并通论治家要道:以国喻家,夫妇关系类似政治家的治理其自由人民,父子关系类似君王的统治其臣民。
家务管理善在培养善德,其目的在使全家的人都达成善德。主从的道德标准相异,为主为父为夫同为奴为妻为子女各有其所善。努力虽无理智,却异乎于畜而能感应理智,主任业应该以善德教导奴隶;至于自由从属如妇孺的教育问题当待以后另论。
卷二 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
评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参加政治团体的人们必须有所共通。柏拉图主张废弃家庭和私产,使一切财务和妻子完全归公。
论妻子公育:柏拉图所持的目的在去私尚公,力求城邦的划一。但自然万物因分化二发展;城邦中不同分子个作不同贡献,因而能够彼此趋于自足,过分划一的城邦将无以自给。
柏拉图用以达成这种统一的目的的手段亦属谬论。人类的私心不会应废除了私产制度就跟着消失,共产团体将发生更多的财务纠纷。至于妻子公育使人人都成为公父和公子,并无正真的亲人。人各取其所需,政治法度终究不能毁灭自然本性。
妻子公育的理想在实践的细节上更可引起种种困难;如果父子兄弟互不相认,则人情将淡薄如水,而悖论的罪行也将无异别于其他罪行。柏拉图所拟阶级转换等手续都是不切实际的。
论财产公有:财产的管理和应用两都归公不如私有而共同拥有合适;财产私管可以得到比较认真的经营,而物质互济可以培养人们博施善心。人间因财务而起的罪行,起根源在于人类的恶性;公产既不能消除人的恶性,也不能整齐群众的意志,唯有凭教育消除人的恶性,然后城邦可以统一。
评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政治理想:这里所拟的理想城邦比较接近实际而地域较大。他不再提倡财务和妻子公有,但仍有所谬论:他所拟的均产条例,忽略了各家财务的定额和人口增值的限制。他所拟的共和体制,对于城邦各要素没有实适当调整;所拟选举的当时含有寡头的倾向。
评发勒亚的法制:法勒亚法制的要旨在平均地产。均产需限制人口的增长,并先制订适当的资产额。要使人民去恶向善,以法制维持财产的定额,毋宁以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准。发勒亚法制过度重视物质因素。
评希朴达摩的法制:希朴达摩的法制一切尚“三“,人民分三级,土地分三级,律例分三科。希氏另外还拟有若干新律,如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势将促进变革。过时而失效的律例应当废止,但礼法都有本源,不易轻率的更张。
论斯巴达政体:从事公务的人们需要有闲暇,奴隶制度所以保证公民的闲暇:斯巴达由赫卢太从事耕作,所以大家都能参加公务,致力征战。斯巴达妇女 纵,财富集于少数人手中。监察院、长老院、二王制、会餐规定,也各有疵瑕之处。斯巴达以尚武为立法宗旨,后果不良。财政亦陷于困乏。
论克里特式政体:克里特岛各城邦的政体同斯巴达相似,而较斯巴达较为原始。会餐制度优于斯巴达,检查制度较差。克里特统治集团狭隘而多党派,常常起内抗;惟该岛孤悬大海,自古少外患,应此长时间中时期能免于大难。
论迦太基政体:迦太基政体同斯巴达相似而有很多有优点。其制基于贵族政体而兼有平民和寡头因素。其缺点之大者则在过重财富;名位可以 求,官吏史贪污成风,而且多兼职。常常迁移平民到拓殖地区,使能致富,所以国内颇为平安。
在前代立法家中,为雅典创制的梭伦可称惠达,他怀有民主报复,完成一代新政,而能保全旧德,不弃良规。
卷三 公民和政治理论
城邦为公民的集体,我们就应该先了解公民的本质。居住权利和诉讼权利,或公民的后裔,都不足于构成公民身份;政治权利才是公民资格的真正条件。在贫民政体中,“凡属公民就终生具有参加议事、司法和行政权机构的权利。”就一般政体而言,“凡属公民”在一定时期可以参加议司法和议事机构。
依照常例,双亲都是公民的后裔方可成为公民。在一般改革以后,许多人能够入籍为新公民,这些新公民虽非世族,但照上述定义,他即获得了政治权利,就在实际上以是一位公民了。
有人说革命政府这种籍法而成为新公民的人不能算是城邦的真正公民。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城邦的统一性。
另一个应该辩证的问题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同于善人的品德?”不同政体各有不同宗旨,各各需要与其宗旨相符的好公民。虽在理想国城邦中,相异的政治机能也得具有不同的善德,而举世的善人,其善德却是相同。所以好公民不必都是善人。唯有理想城邦而其所拟政治又属轮番为治的体系,其中公民必须兼具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品德,人人都要具备四善德:在这里好公民便同于善人。
艺匠和劳工虽为城邦所必须,他们却并不具备好公民所应得的善德,不应登籍而为公民。但不同的政体佳佳作不同的登籍法,贵族政体照例不许工匠为公民,寡头政体则富有的工匠可以登籍。至于平民城邦要素户口减少而国家需要兵士,往往放宽登籍法,收纳工匠。
政体凭其所立的宗旨及其政权的形态而分类。就宗旨而言,凡顾及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为之图谋优良生活者列为正宗政体;反之,仅图统治阶级的变态政体。
就政权的形态而言,正宗政体可依统治者的为一人,为少数人或多数人而分作君主、贵族和共和政体三类型,变态政体则相应的分做债主、寡头、平民三类型。
可是政权分类的实际不仅在执政者的人数,由资产多少分化的社会阶级才是政权的基础:寡头政体实在是富室的统治而平民政体则为穷人的统治,其人数的多少只是阶级区别的属性,不是阶级区别的本质。
各种争议持有不同的正义观念:平民主义者认为人们出生相等,变应一切权利都相等。寡头政体则认为人们财富不等,并一切权利不相等。城邦的目的不仅求人类的生存,而且要实现共同的优良生活,不许多这一种目的有所贡献,依照所贡献的轻重,分配相应的权利。
城邦的最高统治权究应寄托平民群众或少数富室或少数国足或最优胜的一人或债主,特难确定。如果说最高权利不应寄托于任何人或若干人而只应寄托于法律,这也难以定论。
政治道德特重正义。正义依”公平“原则,把等量的食物分配给等量的人们。政治权利的分配标准当以对该集团的贡献为衡:每一个人尽多少义务就分配多少权利。
王制有五种:斯巴达式,野蛮民族的王,民选总裁,史诗时代的王制,全权君主。
卷四 现实政体的类别
政治学研究理想整体,兼及现实问题,例如:在现实条件下什么式可依做到的最优良的政体;什么式多数城邦可施行的最优良政体;怎样保全现实个政体;个政体中较重要的平民和寡头两类型又有那些区别。政治学研究整体也研究法律。
除君主制和贵族政体而外,我们应当继续论列正宗的共和政体和变态平民、寡头、债主四类型,说明其种类并分析怎样的公民团体适应怎样的形式,以及各种形式怎样可以构成和怎样而坠毁,又怎样可依保全。
各政体类型分别起因于出城城邦的各部分,例如平民群众和贵族的差异。各城邦中政治职司可作若干不同安排,也就可依又若干不同的政体。有人说各政体只有平民和寡头两类型,其余都是两类型的间体,这个说法很概括但不确切。
平民整体为多数穷人的统治,寡头政体为少数富有者的统治。动物各种器官的差异及组成方式的分析而为之类别,我们也应该城邦的社会组成以及各该政体的所有形式。由这样的分析,可见平民整体可以分为五类。相似的,寡头政体有四类,最恶劣的一种是“门阀政体”,执政党派极狭隘,名位竟由世袭,而且权利超越法律,它也类似债政。
贵族政体的纯种应该是以德才兼备为主的政体;其余三种混有其它因素,亦接近于共和政体。
为政善中庸,以中产者为主的共和政体介于平民之间,可以协调两阶级的争端,较为严重而适宜于一般城邦。但自古以来,中产者既为数不多,又不奔竟于政治权利,而斯巴达和雅典两大城邦分别鼓励其连国各趋于贫民和寡头两个极端,于是共和之制在希腊就少见了。
混合政体要求质量之间的平衡。要是国内的尚数的平民已强于尚质的富室,则势必树立平民政体,反之,则树立寡头政权。
寡头政体欺骗平民群众的方式有五种。平民整体也有相应欺骗富室的方法。但欺骗不如诚实,偏胜不如协调。一国团体的编组相似于武装部队的编组。欺骗方式总是不能使人为国宣劳,献身效命。
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审判三机能。构成议事机能的方式,全体公民和议一切事情,部分公民和议一切事情,全体公民和议部分事情和部分公民和议部分事情。在实施时三种方式又可以有若干不同安排以适应各类型政体的各个品种。
就行政机构而言,各职司的种类为数或多或少,权限或轻或重,任期或长或短,受任方式或为选举或为抓阄,各有若干不同方式,各种政体应当各自选择与其建国宗旨相符合的安排。审判机构,即法庭,以案件性质合审判程序而为区别,分列八类。
卷五 政变和改革
一般的城邦都已一偏争正义与平等观念作为建政原则,邦内有相异的各部分就企图推翻这种政权,这是引起政变和改革的一般原因。政变优势把旧政体完全颠覆,有时只作为某些局部的改革。
平民主义以数量论平等,各有所偏,都不能免于内抗,但贫民整体常常较寡头政体为稳定。从三个方面分析变革的一般原因:一般的心里状况,革命者的企图,以及事变发生的动机。
平民政体常常因群众领袖所持侵害富室的政策而引起变革,或激成富室的反动,或群众趁机而自立为债主。政治活动家每每竟求扩大群众权利以取媚平民,于是平民政体由温和的旧政体,转变为近代的极端类型了。寡头政体的变革常常起因于政府政体虐待平民,或统治者的内部前向。有时社会财富的增值,具有任官资格的人数日增,统治集团的组成即以变更,跟着也发生了政体的变更。
平民、寡头、贵族、共和政体所由维持和保全的方式:整顿法纪,防微杜渐;讲求中信,协和整邦;时常警惕寇敌,团结人民,赏罚有节,注意帮内不成之徒,勿让某一部分人兴旺。
继续叙述保全各政体的方法:执政人员应当忠诚而且具有才德,并守法不拘。任何政体都应当球的大多数任的拥护,才能稳定。一切措施都不可趋于极端,唯有中庸之道始能持久。教育人民使其生活思想和日常行为符合于宪法要旨;世人对公民教育往往疏忽,极端平民政体尤其轻率,鼓励随心所欲的自由。
保全王室有赖于谦恭温和。保全债主有两种政策,其一采取和极端平民政体相类似的高压政策,以严刑摧残人民的意志,以重客耗竭他们的余资,并散布不和的种子使人民互相猜疑。另一种政策为伪装王制,免资克制,粉饰为仁政,由此稍延其命运。
但专制是无法持久的,古来债主都命运短暂。评述柏拉图《理想国》中若干有关的论说。
卷六 建立平民政体的方法
平民政体的各品种由:性质不同的人民及各民主机能和职司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
平民政体以自由为宗旨,对于正事应轮番参加,对生活要求“随心所欲”。行政、司法、议事三种机能的安排,就需各各符合这种自由宗旨。议事和审判职权公开与全体公民、选任多用抽签、开会应给予津贴和官吏任期时间。都是平民政体机构的特征。
平民主义以最高权利依托于人数,寡头主义则依托于财富。依这些原则所建立的最高权利尚使凌驾法律之上,都可能实施不以。良好的机构应该包含两个原则,使执掌最高治权的团体,既多余人数,又富于资财。
由四种性质不同的人民所建成的平民政体,以农业式为最佳,在这种平民政体中,资产较多和较少阶级的利益可保持平衡。这种政体自当采取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其次为牧业式;第三为工商式,最后还有全体式的极端平民制度。
最好的一种寡头政体相应于农业平民政体,任官的财产资格不高。挨次至末一种寡头政体,财产资格订的特别高,相应于极端平民政体的完全依仗人数,这就单独着种财富,其为治必难稳定。军事组成对于寡头机构影响特别大,骑兵利于寡头。反之轻装步兵和海军利于平民政体。
一般政体都有应谨慎重建立各种职司。列叙一切城邦所应设置的重要职司,以及某些城邦所应特设的职司。
卷七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卷八青年训练
假定最优良的生活对于个人或城邦共同体而言,是具备了足够的需用的德性以至于能够拥有适合于德性的行为的生活。最优秀的政体必然是这样一种体制,遵从它人们能够有最善良的行为和最快乐的生活。(在此,亚里士多德承认大多数城邦的目标是谋求强权)立法者应以闲暇与和平作为法制目的。
《政治学》中得到的启示:
1、做人、做事不能太偏激,不能走极端,要适度中庸。
2、善政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重要范畴,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其经济社会前提是私有公用的财产制度与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结构,其制度安排是法治之上的混合政体,其人文基础是城邦主导的德性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善政理论,为现代政治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启示。
3、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对和谐而稳定的理想社会进行了诸多设计和论述.为了维护充满危机的古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提出构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法治社会,强调公平和正义在保持城邦稳定与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主张社会组成的多样化,重视教育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理论上对构建城邦的和谐稳定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规划.其中的许多闪光点对于当今我们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启发与借鉴作用.
4、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错误观点,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

⑥ 关于读书笔记的问题

1、读书笔记的概念

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就叫读书笔记.
2.读书笔记的作用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
读书的时候做的笔记

读课外书,怎样才能不忘呢?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不丢呢?正如你说的,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83 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⑦ 求篇行政管理学读书笔记,最好是关于拆迁的话题的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实务探讨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以下简称拆迁裁决)是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补偿安置协议而发生纠纷,由特定行政机关依法处理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是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拆迁裁决的属性

拆迁裁决法律关系具有复合性。其中,既包含行政法律关系,又包含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机关和拆迁当事人之间是地位不平等的行政法律关系,拆迁当事人之间是地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三者互相之间形似一个三角形。这种法律关系上的复合性,贯穿于裁决过程的始终,决定了裁决机关公正而且中立的角色特征。

本质上,拆迁裁决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具体分类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裁决。行政裁决根据争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权属纠纷裁决、侵权纠纷裁决、损害赔偿纠纷裁决。(1) 拆迁裁决的争议标的是房屋拆迁补偿与安置,显然不同于权属纠纷、侵权纠纷以及损害赔偿纠纷的争议标的。由此笔者认为,拆迁裁决是一种独立类型的行政裁决。

裁决作出后,具有一般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因其执行力,裁决一经作出,裁决的内容就应当得到执行和实现;因其公定力,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应当停止裁决的执行。

二、裁决机关

通说认为,裁决机关是审批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市、县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区(直辖市的区除外)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属于裁决机关,但可以接受裁决机关的委托。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据此,裁决机关包括:

1、市、县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2、直辖市的区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3、市、县人民政府;

4、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

三、拆迁裁决的管辖范围和管辖原则

管辖范围此指裁决机关能够受理的拆迁纠纷案件的范围,既包括哪些拆迁纠纷案件可以通过裁决解决,又包括这些案件在裁决机关之间的内部分工。对于前者,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历来存在不同看法。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拆迁纠纷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才可以提请裁决:

1、标的物是国有土地上的房屋;

2、该房屋在拆迁范围内;

3、尚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4、拆迁期限尚未届满。

相应地,以下拆迁纠纷不属于拆迁裁决管辖范围:

1、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纠纷;

2、没有核发拆迁许可证的拆迁纠纷;

3、拆迁期限已届满的;

4、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后又发生争议的;

5、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已经受理的。

管辖原则实行属地管辖,即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裁决机关管辖。在此基本原则之下,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管辖是一般原则,由县、市人民政府管辖是特殊原则。

当前,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拆迁公房时,作为被拆迁人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与拆迁人已经达成了产权调换补偿协议,但公房承租人与拆迁人因补偿安置问题发生纠纷,应由哪个部门管辖?大多认为应由同级人民政府管辖,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无管辖权,直接依据是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 16条中关于“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的规定。笔者认为应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管辖,理由是:

首先,结合第16条第一款,(2) 该规定中的“被拆迁人” 不仅指房屋所有权人,同时也是拆迁纠纷的一方当事人。第16条第一款共含三段,都是关于裁决的规定,内容上三段之间互相衔接。分析第一段可以得出,拆迁纠纷的当事人包括被拆迁人;分析第二段可以得出,拆迁纠纷中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3)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能再充当裁决机关。可见,同级人民政府管辖的案件,应当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被拆迁房屋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名下的公房;第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拆迁纠纷的一方当事人。而上例中的拆迁纠纷却不能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因此不应认为由人民政府管辖。

其次,该规定的立法目的在于防止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发生,保证裁决机关的公正地位。但本例拆迁纠纷发生在公房承租人与拆迁人之间,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是纠纷的当事人,对争议标的不享有利益,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管辖,不违背立法目的。相反,“只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承租人与拆迁人之间的拆迁纠纷一律由人民政府管辖”的大多数观点是错误的,是对法律条文断章取义、片面机械理解的结论。

四、拆迁裁决的依据

拆迁裁决的依据是裁决所依据或者所适用的有关规定。有人认为,裁决只能依据拆迁管理方面的法规作出,裁决书只能引用这方面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4) 这种看法欠妥,因为:

第一,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仅应依据规范性法律文件,还可以依据其他规范性文件。只要其他规范性文件与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存在冲突,就可以适用;

第二,有些情况下,处理拆迁裁决案件必须依据拆迁管理法规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8条明文规定,拆迁文物古迹等房屋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当涉案被拆迁房屋是文物古迹等特殊类型的房屋时,如果不依据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裁决,很容易出现违法后果;

第三,通常,处理裁决案件必须依据其他规范性文件。由于立法本身的局限性,拆迁管理方面的法规规定比较原则、概括。现实中,各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并发挥着巨大作用。离开了这些规范性文件,很多细节问题,例如搬家费、通讯线路迁移费、临时停产(业)补助费等,都难以解决。

所以,拆迁裁决的依据至少应包括三类:

1、单行拆迁管理法,即专门规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行政法规即《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附属拆迁管理法,即附带规定于法律以及其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者部门规章中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范。例如,《文物保护法》第 13条规定,因建设工程和特别需要而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迁移或者拆除的,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国务院颁布的《邮政法实施细则》第18条规定,因建设需要拆迁邮政企业、分支机构或者邮政设施时,拆迁人应当将之迁至适宜的地方或者另建;对于环境卫生设施的拆迁,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拆迁人必须事先提出拆迁方案报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广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17条则进一步规定拆迁人必须事先提出拆建方案并报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先建设、后拆除,谁拆谁建;对于宗教房产的拆迁,《广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第 46条规定,应当征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广州市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第39条也进一步规定因市政建设需要拆迁宗教活动场所的,应事先征询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其他建设需要拆迁宗教房地产的应事先征得市有关宗教团体和市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等等。

3、拆迁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即不属于严格意义上法律渊源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具体指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拆迁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对上述三类依据,裁决机关可以并且应该在裁决书中加以引用。但是,应注意在适用拆迁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时,必须慎重审查是否与单行拆迁管理法或者附属拆迁管理法相抵触。

五、相关期间及其法律效力

在执法实践中,有两个问题不时引起争议:一是拆迁期限届满后,裁决机关还能否作出裁决?二是拆迁期限届满后,能否依据拆迁裁决实施强制拆迁?不少人基于对拆迁期限届满后就不能实施拆迁活动的认识,在两个问题上都持否定态度,并得出结论:拆迁期限届满后作出的裁决是无效的;由于拆迁期限届满,不能再依据拆迁裁决强制拆除被拆迁房屋。这种观点对于不服拆迁裁决的行政审判工作以及根据拆迁裁决实施的行政强制执行工作影响甚巨。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有四种期间规定与拆迁裁决密切相关,分别是拆迁期限、裁决期限、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不同的期间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拆迁期限是拆迁人经批准在一定拆迁范围内实施房屋拆迁活动的期间,是依法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以拆迁公告形式公布的拆迁许可事项之一。拆迁人从事拆迁活动必须遵守该时限。在拆迁期限内,拆迁人可以实施动迁工作,拆除已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被拆迁房屋,并可就拆迁纠纷申请裁决;拆迁期限届满后,拆迁人继续进行动迁活动的,应当承担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行政法律责任,对其提出的拆迁裁决申请,裁决机关应不予受理。

裁决期限是裁决机关受理拆迁纠纷案件并作出裁决的期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裁决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5) 裁决机关处理拆迁裁决案件必须遵守该时限规定。无正当理由超过裁决期限所作出的裁决,因程序违法而无效。

搬迁期限指拆迁当事人在补偿安置协议中自行约定或者裁决机关裁定的被拆迁人(承租人)搬出被拆迁房屋的期间。被拆迁人(承租人)必须在约(裁)定期限内搬出,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或者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

过渡期限是被拆迁人(承租人)搬迁到周转房临时居住或者使用的期间,和搬迁期限一样是通过拆迁当事人协议约定或者通过裁决机关裁定的。各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过渡期限。拆迁人擅自延长过渡期限的,应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法另行支付或增加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承租人)不按时腾退周转房的,应负违约责任或者承受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

除裁决期限是法定期间外,拆迁期限、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都是指定期间,其中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也可以是约定期间。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拆迁期限只是影响裁决案件管辖的一个条件,并不能限制裁决期限。裁决期限是法定的,它和拆迁期限可以并行不悖,即裁决机关只要在拆迁期限内受理了拆迁纠纷,既使拆迁期限届满,也可以依法作出拆迁裁决,并且裁决具有行政法律上的效力。

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7条,只要被拆迁人(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搬迁,就可以实行强制拆迁。强制拆迁是属于强制执行,与拆迁期限没有必然关系,只与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有关,而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也不受拆迁期限的限制。拆迁期限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据行政许可权批准的,适用于拆迁范围内的所有被拆迁房屋,搬迁期限是裁决机关依据行政自由裁量权裁定的,适用于特定被拆迁房屋,两者都是指定期间,通常都由同一个行政机关指定,都合法有效。搬迁期限可以是拆迁期限内的一段时间,也可以是拆迁期限之后的一段时间。仅仅根据搬迁期限不在拆迁期限内,从而认定不能从事搬迁、拆迁活动,缺乏充分理由。拆迁期限只能限制拆迁人实施房屋拆迁行为,不能限制有关行政主体依法实施强制拆迁。(6) 必须强调,强制拆迁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即被拆迁人(承租人)未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履行搬迁义务,而不论拆迁期限是否届满。因此,不能以拆迁期限届满为由拒绝受理强制拆迁申请。

六、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补偿的具体操作问题

实行产权调换补偿,在实务操作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是否一律补差;第二,按照什么方法进行产权调换。

第一个问题,实质上与法律适用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实行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结算差价。但是现行的一些地方性法规却有特别规定,例如,根据1995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广东省拆迁城镇华侨房屋规定》,补偿房屋的建筑面积与原房屋建筑面积相同的,不结算差价。据此,许多人认为这类地方性法规只适用于特定区域,在得到修改或者明令废止前,特定区域内的该类房屋产权调换补偿仍应互补差价。但是该观点却面临着一个法理拷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原则有一个前提,即两法必须属于同一位阶,而上例中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根本就是上、下位阶的关系,效力有高低之分,在对拆迁补偿存在原则性冲突规定的情况下,应该选择适用的是行政法规而非地方性法规。笔者倾向于认为,裁定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补偿的,应裁决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互补差价。不过,该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7)

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是实行产权调换补偿的具体操作标准。用于产权调换的补偿房屋,拆迁人可以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提供,也可以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提供。根据补偿房屋确定标准的不同,产权调换的具体方法有两种:等面积产权调换和等价格产权调换。以等面积产权调换方法补偿的,根据上引拆迁行政法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结算差价;以等价格产权调换方法补偿的,差价为零,无需结算。无论哪种方法,都贯彻了等价有偿原则。但是从裁决的执行角度看,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可能导致不公平结果的缺陷:实行等面积产权调换,在被拆迁人应支付差价而无力支付或者拒绝支付的情况下,可能损害拆迁人的利益;实行等价格产权调换,在补偿房屋建筑面积比原房屋建筑面积减小而被拆迁人居住人口较多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被拆迁人的实际居住水平下降。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拆迁双方的合法权益,两种产权调换方法都应该允许存在,以备选择。如果在地方立法中限定只能实行等面积产权调换或者只能实行等价格产权调换,则很难避免产生上述弊端。

所以,对于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补偿的案件,裁决机关应慎重选择适用的法律,以确定是否互补差价。至于房屋产权调换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案情,裁定等面积产权调换或者等价格产权调换。为了弥补两种具体方法各自的缺陷,保证被拆迁人的居住水平不因房屋拆迁而下降,同时保证补差易于实现,可以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处理:首先,补偿房屋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原房屋的建筑面积;其次,优先选择补差金额较小的产权调换方案,即当存在着两个以上产权调换方案且都需补差时,宜选用补差金额较小的方案。

七、抵押房屋的处理

对于设定抵押权的被拆迁房屋,按照目前有关抵押的法律法规,(8) 裁决机关在处理过程中,应把拆迁裁决立案情况告知抵押权人,并限期被拆迁人(即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以重新设定抵押、清理债权债务等方式解除被拆迁房屋上的抵押关系。被拆迁人和抵押权人解除抵押关系的,涂销房屋抵押注记,按照被拆迁房屋不存在抵押的情况作出裁决,由拆迁人向被拆迁人作出补偿;不解除抵押关系的,要求拆迁人办理抵押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把抵押权人列为第三人,裁决拆迁人向公证机关办理货币补偿款或者补偿房屋的公证提存手续,不能裁决拆迁人直接向被拆迁人补偿,以保障抵押权的实现,方便被拆迁人或者抵押权人以后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抵押纠纷。

对于拆迁公告发布后设定抵押权的被拆迁房屋,鉴于《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8条明确规定“已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地产”不得设定抵押,笔者认为裁决不需把抵押权人列为第三人,但应写清楚查明的有关事实,并阐明理由,裁定拆迁人直接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当然,由于牵涉到抵押登记的效力问题,裁决机关应根据具体案情灵活处理,最好先由抵押登记管理部门以抵押人隐瞒房屋拆迁事实、违规设定抵押为由涂销抵押注记,然后裁决机关再作出裁决。

为了理顺关系,有法可依,建议在拆迁管理地方立法中明确规定“拆迁公告发布后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房屋不得设定抵押,否则不作为拆迁补偿的依据”。如此,今后再遇到这类情况时,不需涂销抵押注记裁决机关便可径行作出裁决。

八、拆迁裁决的强制执行

拆迁行政裁决送达生效后,当事人在裁决规定的期限内拒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可以强制执行。根据不同的标准,裁决的强制执行可作不同划分。

1、以强制执行的主体和途径为标准,可分为人民政府的强制执行和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前者即市、县人民政府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所进行的强制拆迁;后者的执行主体是人民法院,除强制拆迁外,还包括对其他裁决事项的强制执行。

2、以强制执行的标的和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强制拆迁和其他强制给付。其他强制给付指除强制拆迁之外的对于裁决的强制执行,主要包括强制拆迁人给付货币补偿款或者提供产权调换房屋、给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或者提供周转房,强制被拆迁人腾退周转房等。

3、以申请强制执行人为标准,可分为裁决机关申请的强制执行和拆迁当事人申请的强制执行。对于申请强制执行人,单行拆迁管理法或者拆迁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拆迁人申请人民政府强制拆迁或者由裁决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虽然裁决的强制执行在主体和途径上有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之分,但并不存在行政强制执行和司法强制执行之分。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也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是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延伸和继续。(9) 按照标的和内容划分裁决的强制执行,是一种相对周密的分类法。根据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的,应由裁决机关提出;申请人民政府强制拆迁的,各地方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没有规定的可由拆迁人提出;其他强制给付则宜通过裁决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注释】
① 张正钊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53页。
②《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6条第一款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
③ 该款中之所以仅规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一种情形,是因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0条已明文禁止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为拆迁人,同时现实经济生活中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为承租人的情况也极少见。
④目前,各地裁决机关作出的裁决实际上也是如此。
⑤地方性法规可以对裁决期限的起算点作进一步明确规定,如自立案之日起或者自拆迁人补齐案件必要资料之日起等。
⑥受理强制拆迁申请的行政主体有两类:一为市、县人民政府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一为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⑦此处对于法律适用的探讨限于2001年11月1日之后颁发拆迁许可证(不含延期许可)的情况。
⑧主要指《担保法》(1995年颁行)、《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建设部1997年发布,并于2001年8月修订)、《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司法部1993年发布)以及各地有关房屋抵押管理的法规、规章等。
⑨ 参①第144页。

【写作年份】2002
【学科类别】行政法

⑧ 大家帮帮忙,急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说明

1. 邓小平理论概论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其中电视课2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电大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深刻把握邓小平 理 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把握社会主义 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增强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自觉 性和坚定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立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党的思 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在现阶段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 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战略、社会主义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体制改 革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国两制”构想与国家统一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在于党。

2. 管理学基础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其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思想;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预测 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划工作的方法与原理;组织工作的原理与方法;领导与控制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

3.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政治学原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方法 和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及有关原理分析国内、国际政治现 象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政治领域中具有共同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包括国家的起源、本质和 消亡,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规律,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统治形式,国家政治统治体系,国 家机构,政党,政治领导与决策等。学习本课程可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4. 西方经济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研究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发展简史;需求理论,供给 理论,价格理论,价格对经济的调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 ,弹性理论的应用;欲望与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 理,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生产与生产要素,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生产要素的最 适组合,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机会成本及其他,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工资理论,利 息理论,地租理论,利润理论,社会收入分配;微观经济学的缺陷与发展,价格、消费、产 业、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国民收 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总需求分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 给模型;失业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历史回顾及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概况,经济增长模型,经济 增长因素分析,零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概况,需求管理;财政、货币、供给管理政 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开放经济理论概况,国际收支,汇率理论;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 入均衡、收入调节,对外经济政策等。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等。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工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电大其他专业必修或选修的基础课。通过本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 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 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 算机基本知识;信息处理概述,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汉字输入方法等计算机信息 处理技术;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 念和Internet 入网方法。此外设有WPS文字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系统 、EXCEL电子报表系统两部分选择教学内容,供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选用。

6. 行政管理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录音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行政管理学是法学科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农学科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法学科社会 学类秘书专业的必修课,经济学科经济学类部分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 生建立起关于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理论规范和一般研究方法 。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和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领 导、人事行政、机关管理、行政道德、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依法行政、行政方 法、财务行政、行政效率等十五章内容,以阐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 的、学科特点、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为起点,以提高行政 效率为终结。

7.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应用文体文章的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系统讲述了下列常用的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原理和写作方法:公务文书(包括公文、事务文书);学术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其他科研应用文及传志);生活、学习应用文 体 (包括书信、读书笔记);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包括演讲稿、应试作文);其他应用文 写作 简介(包括新闻写作、财经写作、法律文书写作)。本课程重视写作实践训练(包括 作文、 讨论和讲评)。
本课程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开设。

8. 公共关系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18学时,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部分统设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 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课程主要内容有 :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公共 关系观念的形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 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原则;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组织外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实施 ;公共关系策划工作的开展、企业CIS战略工作的导入;公共关系日常活动与专项活动的开 展;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公共关系案例分析等。

9. 人力资源管理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部分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人力资源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 方法,同时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思想。
课程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职位分类与定员工作、人力资源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流动、员工教育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对员工的任用与人才管 理、员工绩效考核、奖酬与激励、人力资源调整与人员流动、人力资源保护、人力资源管理 诊断与评价。

10.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本课程课4学分,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操作两大部分,主要有: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调查法;会议调查 方法;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的分析。

11.货币银行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本8学时,一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有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成为了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行政管理就业趋势如下:

据统计,秋季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签约率已达91%,总体供不应求的状况依旧;本科生签约率达65%,专科毕业生也超过了30%。

从就业市场启动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的需求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对于研究生和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早期签约率较低的情况,有关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用人单位的挑选和决定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有资格”挑挑拣拣,他们不仅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更关注其培训、晋升的机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也有新的动向,对毕业生的测试大大加强,选人的标准更注重其稳定性,对未进门就想“跳槽”的,坚决拒之门外。但进入5月份以来,双方都已大体“敲定”,因此,研究生和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明显上升,大多数已学校已达80%。

至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目前供求趋于平衡,依然存在有的专业毕业生就业容易,有的困难的现象。而需求专科、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数量明显不足。

还有一个现象是:外省市高校毕业生专程来沪参加招聘的人数正在上升,目前已批准进沪就业的毕业生达1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本科生超过95%。

⑨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读书笔记,要1000字左右

普通人的道德勇气不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安徽亳州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艰难地给瘫痪在床的儿子喂粥……当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被定格,在微博和论坛上被数以十万次的转发的时候,一种温暖的力量,正推动着我们迎来洒满阳光的秋天。

这些瞬间也恰如一部正在书写的爱心之书的封面。近期,一大批平凡的“温暖人物”,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爱心谱系”。“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送水哥”3年坚持给农民工免费送水,“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

尤其让人感叹的是,这些温暖你我的“小人物”们,大多在网上率先走红,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赞美。“请坐,大叔!”广州地铁车厢内,一位农民工因怕弄脏座位而蹲在一旁的图片,引起人们热议。众多网友对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力挺,更让人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价值观的回归。这足以让我们略感欣慰: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没有“市场”?

热点内容
律师营业执照 发布:2025-01-21 09:12:45 浏览: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发布:2025-01-21 08:23:50 浏览:25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7:56:14 浏览:388
婚姻法离婚债权 发布:2025-01-21 07:45:43 浏览:618
转包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7:05:28 浏览:901
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21 06:39:48 浏览:434
工地处罚条例 发布:2025-01-21 06:39:44 浏览:93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26
有关法治的歌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46
法治网是法治日报 发布:2025-01-21 06:29:18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