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行政法
1. 给我介绍一下匈奴汗国的法律制度吧
不你饿死
2. 骑马与砍杀汉匈全面战争官职介绍
1. 汉新兵
装备:红色汉军服 绑腿 十炼短环刀 半铁殳 江玄武盾
可晋升:汉正卒(20)
2.汉正卒
装备:汉布服 束发 军用绑腿 素面盾 十炼环刀 汉手弩 汉手弩箭
可晋升:什长(50)
3.什长:300/月 5材官 5材官蹶张
装备:廿炼环刀 汉漆木盾 汉弁 汉军札甲(戟兵) 军用绑腿 汉手弩 汉手弩箭
可晋升:屯长(100)
4.屯长:500/月 20材官 15材官蹶张
装备:廿炼环刀 卜字步戟 汉军钩镶 帻弁 汉皮玄甲 步兵鞋
可晋升:军侯(200)
5.军候:1875/月 3屯长 40材官 30材官蹶张
装备:卅炼环刀 卜字步戟 彩绘阵盾 汉弩箭 汉臂张弩 漆纚纱弁 大札甲 步兵鞋 汉轻军马
可晋升:材官校尉 北宫卫士令都侯 南宫卫士令都侯 骑士校尉(350)
6. 材官校尉:3750/月 5屯长 55材官 40材官蹶张
装备:汉铩 汉戟 漆面盾 鱼鳞宽甲 汉军标胄 步兵鞋 汉轻军马
可晋升:长史(550)
7. 北宫卫士令都侯:3750/月 55戟兵 20汉弓兵 25汉弩兵
装备:卅炼环刀 龙凤纹漆盾 锥头箭 硬弓 汉臂张弩 汉弩箭 鳞甲 汉军标胄 步兵鞋
可晋升:长史(550)
8. 南宫卫士令都侯:3750/月 55环手刀兵 45汉弓兵
装备:六面汉剑 彩绘阵盾 鱼鳞宽甲 汉军标胄 步兵鞋
可晋升:长史(550)
9. 骑士校尉:3750/月 70骑士
装备:钺戟 卜字骑戟 卅炼环刀 龙凤纹漆盾 汉玄铁甲 骑兵短靴 虎纹帻鹖冠 汉乌孙军马
可晋升:长史(550)
10. 长史:7500/月
装备:百炼环刀 汉蹶张弩 汉弩箭 龙凤纹漆盾 长冠 鱼鳞细甲 犀皮彩靴
可晋升: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 射声校尉 骑都尉(900)
11. 屯骑校尉:15000/月 200骑士`
装备:铁矛肖 蚺鳞羽胄 蚺鳞战甲 犀皮彩靴 汉乌孙军马 六面汉剑
可晋升:卫尉(未开放) 光禄勋 执金吾(未开放)(1100)
12. 步兵校尉:15000/月 200戟兵 80汉强弩兵 80汉精锐弓箭手 20屯长
装备:汉矛 汉铩 卜字飞戟 犀面克城大橹 鱼鳞细甲 军官胄 犀皮彩靴 汉乌孙军马
可晋升:卫尉(未开放) 光禄勋 执金吾(未开放)(1100)
13. 越骑校尉:15000/月 200越骑
装备:百炼环刀 卜字飞戟 漆皮藤牌 鱼鳞细甲 汉军标胄 骑兵短靴 汉轻战马
可晋升:卫尉(未开放) 光禄勋 执金吾(未开放)(1100)
14. 长水校尉:15000/月 200东胡弓箭手
装备:精钢铁剑 漆皮藤牌 锥头箭 战弓 链甲背心 匈奴铁胡腿 骏马
可晋升:卫尉(未开放) 光禄勋 执金吾(未开放)(1100)
15. 射声校尉:15000/月 300材官蹶张
装备:大黄弩 百炼短环刀 锥头箭 战弓 军官胄 鱼鳞细甲 轻便短靴
可晋升:卫尉(未开放) 光禄勋 执金吾(未开放)(1100)
16. 骑都尉:15000/月 100羽林骑
装备:汉矛 锥头箭 战弓 龙凤纹漆盾 虎贲玄铁甲 虎纹帻鹖冠 犀皮彩靴 汉乌孙军马
可晋升:卫尉(未开放) 光禄勋 执金吾(未开放)(1100)
17. 光禄勋:30000/月 200郎卫 (实际是60期门郎 60羽林骑)
装备:孔翼铁矛 重铁甲 将军胄 犀皮战靴 汉大宛军马
可晋升:大将军(1450)
18. 大将军:60000/月
装备:百炼龙纹 龙鳞战甲 龙鳞重盔 重铁履 汉大宛军马
3. 什么叫匈奴
匈奴
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 。在汉武帝后期,匈奴击败汉军,重新掌控漠北。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开始“大乱” 。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权。
匈奴干扰了当时的中国,《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近代西方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游牧民族。
匈奴人的起源
对于匈奴人的起源,就连纪传体大佬司马迁都是引用匈奴人的说法: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也就是说他们是夏桀儿子淳维的后裔。匈奴人在我国历史上比较活跃的时期是周朝到东汉。只不过在各个朝代叫法不一,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xūn yù),周朝时的猃狁(xiǎn yǔn),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称的匈奴。
与羌联姻的一支则是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儿子六世孙刘进伯攻打匈奴时兵败被俘,后在匈奴娶妻生子,被尊为正皇帝的刘去卑就是刘进伯的孙子,赫连勃勃的五世祖。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联合羌人在凉州建立大夏政权,后被北魏所灭。
第四支则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匈奴人,慢慢融入到强盛的鲜卑部落,这两个部落中姓氏以宇文和慕容为主。
现如今的大部分匈奴后人在后来的民族大融合中成了新的民族,像贺兰、贺、贺、赫、金、伏、韩、公孙、姚、盖、宇文、呼延、慕容,甚至李、陈、赵、王、徐这些大姓,都有匈奴人的后裔。
4. 西汉末年汉朝被迫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
西汉末年汉朝被迫对匈奴采取“羁縻”政策
汉武帝死后,奉遗诏辅佐幼主的霍光等人,继续推行武帝末年“思富养民”的政策,不再主动进攻,而是致力于整顿和加强西北和北方沿边防务。《汉书》卷6《昭帝纪》载,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冬,“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同时,还“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由于汉朝“边郡烽火候望精明”,故“匈奴为寇者少利”。如元凤三年(前78年),匈奴右贤王、犁污王率4000骑分三路进攻张掖郡日勒、屋兰、番禾三县,因“汉先得降者,闻其计”,故能以逸待劳,大破匈奴。此后,匈奴“兵数困,国益贫”,故其“侵盗益稀,遇汉便愈厚,欲以渐致和亲”,而“汉亦羁縻之”。
汉宣帝时,先后向匈奴发起了三次大规模进攻,匈奴民众畜产死者不可胜数。与此同时,“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匈奴势力更弱,“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成功地阻止了匈羌联合进攻河西的图谋,迅速平定了西羌叛乱。还驱逐了在车师的匈奴势力,设立西域都护,总护西域南北道,全面负责西域事务。匈奴因虚闾权渠单于之死而发生严重分裂,日逐王率众降汉。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宠以殊礼”,使其“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除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戾绶、刀剑、弓矢、棨戟和车马鞍勒外,还有黄金、衣被、绢帛等物。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朝,并向汉朝求婚。汉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还将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嫁给单于。呼韩邪单于遂上书,请为汉朝保守自上谷以西至敦煌的边塞。
在平定朝鲜、两越和西羌、西南夷后,即于其地设郡置县,将其纳入地方郡县管理体系之中;在据有西域后,则根据当地特点设置了西域都护进行管理;对归降的匈奴(如浑邪王、休屠王)部众,设属国以处之。然而,在呼韩邪单于归汉后,汉朝采取了更为灵活宽松的羁縻政策。宣、元之世,除了驻军监护、诛讨叛逆外,汉朝还向其提供了大量粮食、绢帛等物。对匈奴各部,“欲朝者不距,不欲者不强”。汉元帝时,奉命护送呼韩邪单于侍子的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担心匈奴北归后难以控制,就以汉朝名义与单于刑白马而誓,双方约定:“自今以来,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有窃盗者,相报,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汉与匈奴敢先背约者,受天不祥。令其世世子孙尽如盟”。当时汉朝公卿大臣认为,韩昌等擅自与匈奴盟誓,“羞国家,伤威重,不可得行”,应遣使与匈奴解盟。韩昌等人奉命出使,对匈奴势力的日益强大及其臣下欲摆脱汉朝控制的倾向有较多了解,而汉朝公卿大臣大多是从汉族“正统”思想和匈奴民众困乏的认识出发,缺乏对汉匈双方力量冷静客观的估计和认识。因此,双方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对汉匈双方力量估计的差异。实际上,汉朝在元帝以来已日趋衰落,而匈奴因战事相对较少,又有汉朝的接济扶持,民众渐盛,势力日强。有鉴于此,汉元帝并未重责韩昌等人,而是“薄其过”,“勿解盟”。
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出使匈奴的汉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讽喻单于,使献斗入张掖郡的匈奴领地。匈奴单于则援引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的约定,拒绝了汉朝要求。这对汉朝自然有失体面,遂诿过于夏侯藩等,“诏报单于曰:‘藩擅称诏从单于求地,法当死,更大赦二,今徙藩为济南太守,不令当匈奴’”。遂使汉匈关系得以维持,匈奴单于不仅遣子入侍,还亲自入贡汉朝。此后,汉匈双方始终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关系。王莽当政后,为了显示其“威德至盛异于前”,讽喻单于以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还改变了宣帝以来与匈奴的约定,重新造设四条,规定凡逃亡匈奴的汉人、乌孙人和乌桓人及佩汉印绶的西域各国人,匈奴均不得接受;并收回了汉朝授予的“匈奴单于玺”,而改以“新匈奴单于章”。这些举措,使匈奴各部大为不满,汉匈关系由此恶化。“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5. 匈奴是什么
匈奴是汉族对古代生活于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的通称。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其祖先是居住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5)匈奴行政法扩展阅读:
匈奴历史起源:
根据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大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
此外,在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匈奴是夏朝王族后裔之一的斯基泰人征服其他黄种游牧民族以后不断融合,像滚雪球一样壮大的。
6. 游牧民族地区在古时候,都是如何被管理和经营的
中国的疆域,如果笼统来说就是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城以北的游牧文明地区,另外一部分是长城之南的农耕文明地区。在整个世界古代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但游牧民族进入农耕区域,一段时间后就被农耕文明同化,演变为农耕民族。但是农耕民族却难以深入游牧地区去管理游牧民族。因此,如何管理游牧民族地区成为了世界史上的难题。在中国也是如此,不过庆幸的是,中国经过200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终于在清朝形成了最完善的管理方式。
一,秦汉对匈奴的防御策略漠南和漠北,虽然属于大漠,但是自然条件却有很大的不同。漠南地区位于阴山、戈壁之南,因此和漠北地区有一道天然的屏障。而河套平原沃野千里,水草丰美,有黄河穿流而过,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都是十分适宜的。游牧民族占据了漠南之后,就可以长驱直入关中、山西等地;中原农耕王朝占据此地后,就可以进行了屯田,修建长城,将这里变成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前沿阵地。
明朝后期,满族(女真族)又崛起于东北。在民族政策上,满清继承了辽、金、元的传统,抛弃了明朝的做法。清朝对蒙古族进行了严格的行政区划,设置盟、旗,还和蒙古贵族联姻,甚至大力推广黄教(藏传佛教)来弱化其尚武之风。在西藏青海,清朝又推行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且驻扎军队,设置办事大臣。在汉地,实行了以儒治国,基本演习明朝的典章制度。在西域,实行了伯克制,也充分利用照顾其宗教信仰。可见,清朝在民族政策上是集大成。
7. 匈奴族没有排入56个民族是什么原因
你首先是没有了解这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啊~
公元前209年,匈奴部落首领头曼单于之子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第一次竖起了游牧民族政权的旗帜。同时,也在游牧文明发展史上建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里程碑。
匈奴游牧政权的建立,使过去名号不一、互不统属的诸多游牧部落、部族联合在匈奴的旗帜下,形成了在活动地域、人口构成、生产生活形态、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等方面较为稳定的、族称统一的匈奴民族,标志着在亚欧草原上一个空前强大的游牧民族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匈奴政权建立前,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北方草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我国古史传说时代,这里就成为世界游牧文明的摇篮之一,出现了最早的游牧人部落——、狄、昆夷、猃狁、荤粥、山、土方、鬼方等等。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游牧部落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他们时大时小,此消彼长,被统称为“ 狄”,匈奴就是其中之一。“匈奴”一名见诸我国史乘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史记·秦本纪》)载:是年(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1](卷110)此时的匈奴,已经成为国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及至战国后期,以匈奴为代表的这些游牧部落、部族逐渐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为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的基础。据王国维考证,昆夷、猃狁、荤粥、鬼方等名称基本上都是对匈奴先民们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2]说明匈奴正是由这些游牧部落为主干,不断吸收其他人口万分而形成的。匈奴民族的形成,结束了过去北方草原诸多游牧部落、部族独立发展的历史,此前散布地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也形成了百川归海、汇于一处的局面。因此,匈奴人自然而然地 成为了数千年来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的集大成者。
匈奴游牧政权的建立和匈奴民族的形成,又使匈奴有足够的力量去征服周围更多的游牧部族。匈奴立国后,冒顿单于东征西讨,“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处羊河南王。 [1](卷110)”此后,又征服了居于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族。公元前2世纪70年代,匈奴右贤王用兵西域、中亚一带,征服了月氏, “定楼蓝、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完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空前的大统一,形成冒顿单于所谓的“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1]的局面,匈奴政权的统治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北亚草原。活动在该地域内的各游牧部落、部族在匈奴政权的统治下,消除了以往彼此之间的壁垒,获得了在相当大范围内相互交往的必要条件,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形成了空前规模的交流。伴随着这种大规模交流而来的,则是以前各自孤立发展的游牧文明要素和更丰富的游牧文明,这样,匈奴又成为了这种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游牧文明的当然代表。
匈奴游牧政权的建立,说明当时匈奴社会已然踏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3](卷162)司马迁所说的“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行而记云”[1](卷110)正是这种状况的极好说明。跨入文明时代门槛后,由于其统治范围广大,社会内部相对安定,匈奴社会开始在广泛融合各游牧部族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了更全面、更发达的文明形态——匈奴游牧文明。
匈奴游牧文明是非常典型的游牧文明。其社会经济基础是游牧业,即“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1](卷110)匈奴“贵种”诸王 “各有分地”,属民位的游牧只能在“分地”的范围内进行。在较为安定可靠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匈奴人发展了相当发达的游牧业。但游牧经济的先天不足——脆弱性及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匈奴社会经济必须辅之以狩猎、产品交换等活动。史籍中记载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1](卷110)这反映出狩猎业在匈奴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同时,匈奴社会中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也有所发展。匈奴人的商贸活动则尤为活跃,不仅在匈奴社会内部以及与东胡、西域、中原之间进行,同时还通过西域与中亚、罗马帝国发生了间接的贸易关系。其中尤以与西域、中原的贸易规模大、重要性突出。这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无定居的游牧民族,……往往正好有商业精神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做了他们的特征。”[4](卷411)
匈奴政权的社会政治体制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是“行国”体制。[5]其主要特点是军政一体、划分左右翼的“左右二元体制”[6](卷414)以及社会组织中的十进制等。同时,匈奴社会还保持了氏族组织的外壳和部落组织的形式。匈奴人每年进行三次盟会,其主要内容是决定军国大事、“课校人畜计”等。匈奴的法是习惯法,多由以往的习俗与禁忌演变而来,即所谓“纳礼入刑”。“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狱久者不过十日,一国之囚不过数人。”[1](卷110)这样的法与同一时代的汉律相比较,要宽松、简捷、易行得多[7],反映着匈奴游牧文明的特点。
匈奴的军事体制是全民皆兵,即所谓“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1](卷110)匈奴的战法,最为突出的是善于运用距离奔袭,大规模包抄以及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可以说他们是运动战的创造者,匈奴的军事训练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1](卷110)成年“甲骑”主要是通过经常的集体狩猎或实际战斗得到军事训练。
匈奴人的宗教信仰带有明显的萨满教特点。据记载,匈奴人“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月劢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1](卷110)有巫者,出兵必占吉凶,敬仰天地日月,有崇拜偶像的习俗。
自冒顿单于立国到公元89年、90年、91年北匈奴三次败于汉朝军队,匈奴民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活跃了整整三个世纪。[8](卷113)此后,匈奴人或是入居中原,或是融入其他草原游牧民族。然而,开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匈奴人的一次大规模西迁,又改变了中亚、东欧草原上游牧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公元前 57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五单于争立”的内讧。争夺的结果,匈奴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拥戴呼韩邪单于;一部分则成为郅支单于的属众。后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击败到郅支单于。公元前44年,郅支单于率众离开故地,“向西到今天俄属突厥斯坦去碰碰自己的运气”[9](67)其势力从伊犁河畔一直扩张到咸海草原。郅支单于率领的这部分匈奴人在巴尔喀什湖以北到咸海一带的草原上停留了数百年,直到4世纪70年代,西迁匈奴的后裔渡过伏尔加河、顿河,征服了阿兰人,进攻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大多数东哥特人屈服于匈人的统治之下,而西哥特人为了躲避匈奴人的进攻,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匈奴人顺利占据了乌拉尔山到喀尔巴阡山之间的广袤草原之后,又越过喀尔巴阡山,进占了匈牙利平原。441年,匈奴首领阿提拉向东罗马宣战,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服。
6世纪中叶,西迁的匈奴人被来自亚洲的阿瓦尔人打败,并且被融入可瓦尔人之中。[9]匈奴人最终退出世界历史舞台,消失在众多亚欧民族之中。但是,西迁的匈奴人在自己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把西亚草原、南俄草原、东欧草原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使包括印欧语系游牧民族在内的诸多游牧民族成为自己的臣民。结果,在当时的西亚、东欧草原上,再次形成了与冒顿单于及其以后时代匈奴帝国相同的局面:一方面,各游牧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游牧文明不断地融合到匈奴的游牧文明之中;另一方面,匈奴也把自己的游牧文明扩展和传播到了更大范围。匈奴又一次起到了游牧文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汇聚融合、传承扩散的重要作用。
简而言之,一句话,匈奴后来分裂成了多个民族,蒙族,鄂伦春,鄂温克,一大堆民族
所以自然也就没匈奴什么关系了,其实匈奴这个民族最后以各种称呼加入了56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