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年会

行政法年会

发布时间: 2022-08-16 16:23:07

❶ 中国政治学的1949年前

近代西方政治学被介绍到中国来,是从19世纪末叶开始的。
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兴起时,中国人通过洋务派的鼓吹、宣传,开始对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有些了解。但是通过译书、著书、杂志、报刊大规模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契约论、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等理念和议会、政党等等国家制度介绍到中国来的,则是清末维新运动时的事。当时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都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严复因曾留学英国,故译、著尤多。戊戌变法,虽以六君子遇难而告终,但兴学堂、开书局、办报纸的维新风气,却不可遏止。这时,政治学在西方也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政治学》、《政治学史》命名的著作,在欧美及日本均陆续出版。中国维新之士,也就及时地翻译过来在中国传播。据统计,从1901年到1904年间,中国翻印出版西方政治学的专著就有66本之多。其中,美国伯盖斯所著《政治学》就有“译书汇编”社(1900年)和上海作新社(1902年)两种中译本;德国那特?所著《政治学》,也有上海广智书局(1902年)和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年)两种中译本。此外,还有英国赖烈的《政治原论》,美国威尔逊的《政治泛论》,日本小野冢喜平次的《政治学大纲》,以及日本浮田和民的《政治学史》等等。
1898年(光绪24年),也就是戊戌政变这一年的12月,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它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到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共分八科,其中就包括“政治科”。这是中国在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学课。随后,陆续兴办起来的大学都设立了政治学系。到1948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全国100余所大学中已有40几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在这些大学政治学系中教书的著名教授有:张慰慈、高一涵、钱端升、张忠绂、浦薛风、张奚若、张汇文、萧公权、蒋延黻、周鲠生、李亚农、萨孟武、邓初民、楼邦彦、吴恩裕、王铁崖等。
这时期出版的政治学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钱端升的《中国政府》、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浦薛风的《西洋近代政治思潮》等等。其中如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政治学问题的较有影响的著作。此外,中国的政治学者们还于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并分别在1935年、1936年和1942年召开过三届年会,至1946年,拥有会员140人。当时积极发起建立或参与活动的中国政治学会的老一代政治学家有王世杰、钱端升、浦薛风、周鲠生、萧公权、张汇文、张奚若、钱昌照、许德珩等。 前面提到,早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已有一些政治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政治学。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有的学者用西方政治学教科书为标准来衡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没有政治学的结论;与此相反,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同样有一个完整的政治学体系。我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未免有失偏颇。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我认为是政治学的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政治实践问题。人所共知,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思想问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基础理论,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所在,即: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公平的、富裕的、民主的、适宜人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研究,它涉及面虽然很广,但关键问题却是政权问题,而政权问题正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的就是政治学的问题。
关于政治学的定义,是一个老话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见仁见智,他们对政治学的概念各有不同的界说。但其中也有共识,即都认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但从国家政权角度来说,它有两个方面,即夺取国家政权和巩固发展国家政权。前者是如何革命的问题,后者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在西方的政治学著作中,着重研究的是如何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问题,例如研究比较宪法、行政学、行政法、政党、决策过程、政府机制运作等等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着重研究的却是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例如革命理论、革命战略与策略、革命方式与手段等等问题。这两个方面都是政治学的内容,但各有侧重。这是客观需要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都是革命者,他们当时着重解决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如何组织起来,从反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的问题。列宁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共产党掌握政权只有七年,列宁就逝世了。而且那七年确实是内忧外患的七年,因此,列宁来不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抗德国法西斯战争中的功劳不可一笔抹杀,但他犯有许多严重的错误。特别是在晚年,他深深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中不能自拔,因此他也不可能正确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28年斗争中,在理论和革命实践上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此时的贡献,也都属于发动革命、夺取政权的前一半。
由此可见,在1949年,当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能直接给予任何帮助。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政治学,虽然在夺取政权、发动革命方面有很重要的成就,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缺少巩固政权、发展政权的重要一半,它还远不完整。这是客观的革命实践使然。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后人肩上。

❷ 企业年会主题

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换届更名

4 月,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同时,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更名为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更名后,该协会的属性由原来的企业协会拓展为行业协会,行业中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单位会员,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可以成为个人会员。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业务范围,也将拓展为上海市物业管理的行业调研、行业协调、行业培训、行业评比、学术研究、会展服务、业务咨询、信息交流和发布等。

点评: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的换届更名,拓宽了协会的业务范围,使协会从原来的企业协会变成了行业协会。这将有利于促进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物业管理企业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服务,这是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进步。

物业管理师制度初步建立

6 月 27 日,建设部下发建办人函 [2006]384 号文件

正式成立“全国物业管理师制度管理委员会”,由建设部总经济师谢家瑾担任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物业管理师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7 月 27 日,全国物业管理师制度管理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于下半年正式推进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制度,第一次考试时间确定在 10 月 28 日。 10 月 28 日,全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如期举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徐俊达表示,“此次考试的举行,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师制度的初步建立。今后,我国将大力推行物业管理师制度”。

点评:物业管理师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于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首先是加快了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进程,有利于提升我国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其次是将规范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这对于减少物业管理纠纷、塑造物业管理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将起到积极作用;再次是将提升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物业管理行业被认为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但随着物业管理师制度的推广和全面实施,这一局面将逐步得以改善。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8 月 18 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张小宏,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陆克华等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近 1000 家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在同日举行的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志峰当选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届名誉会长,谢家瑾当选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届会长,徐俊达等 10 人当选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届副会长,陈伟当选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届秘书长,许新民等 3 人当选为副秘书长。这次大会回顾、总结了协会的第一届工作,对行业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行业和协会下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点评:在这次大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刘志峰所做的讲话 《 建立规范、诚信、和谐的物业管理市场 》 和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所做的工作报告 《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今后几年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被中国物业管理行业业内人士誉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必将指导行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上海市“与业主同心”主题活动

8 月,上海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与业主同心 —— 2006 · 构建和谐物业,营造温馨家园”主题活动,上海全市共有 170 家物业管理公司和 1150 个小区参加了这次活动。据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介绍,开展这一活动就是要在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基础上,建立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同心圆关系,围绕“与业主同心”,创建一种社区、政府(行业)、居民和辖区管理企业组织共同参与的群体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依靠整个社区的力量和资源,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次活动突出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互动,大多数小区的活动都是物业管理公司协同业委会、居委会共同举办。据了解,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将着力把“与业主同心”打造成品牌活动,并长期开展下去,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一段时间内形成一个高潮。

点评:上海市“与业主同心”主题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 2006 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大事之一,不仅在于它推动了上海市的和谐社会建设,更在于它探索创建了一种社区、政府(行业)、居民和辖区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共同参与的群体良性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对于其他地区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共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各物业管理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这一群体良性互动机制,保证自己所管理的小区实现和谐。

第三届深圳物业管理周

11 月 19 日,主题为“文明服务、和谐社区”的第三届深圳物业管理周及物业管理高峰论坛开幕,来自台北、香港、澳门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城市的业界领导、学界专家、企业代表等数百人聚首深圳,共商物业管理未来发展之路。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三届深圳物业管理周开幕,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徐俊达也出席了这次活动。

在高峰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物业管理行业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物业管理师制度、物权法、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管、住宅维修资金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在小区的退出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探讨。在活动期间,深圳市还举办了邻里节、业主体验日、社区关爱行动、社区趣味运动会及社区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充分体现出物业管理对于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意义。

点评: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环节,只有实现社区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希望。实现社区和谐,离不开良好的物业管理工作。因此,中国的物业管理人责无旁贷,必须主动承担起构建和谐社区的历史使命。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实现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注重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管理服务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奉行“以人为本、诚信、亲情服务”的理念,用贴心的服务感动业主;其次要实现业主与业主之间关系的和谐,增进业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和谐社区建设就是要打破业主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为业主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和机会,缩短邻居之间的距离,增进业主之间的交流,实现业主之间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 中国物业管理 》 第五届协办委员会会议暨物业管理经理人论坛

11 月 25 日, 《 中国物业管理 》 第五届协办委员会会议暨物业管理经理人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徐俊达、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物业管理处处长王玉平、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翁国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董贤钧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 《 中国物业管理 》 杂志的协办单位代表 140 余人出席了会议,为 《 中国物业管理 》 杂志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也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点评: 《 中国物业管理 》 杂志每年召开的协办委员会会议暨物业管理经理人论坛架起了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与各物业管理企业之间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已经成为物业管理行业业内人士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重要平台,得到了众多物业管理企业经理人的认可与支持。目前,连续五届会议已经成为业界经理人的高端对话年会。

60 多家物业管理企业获一级资质

2006 年,共有 60 多家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的评审,晋升为国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这些晋升为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不仅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也有不少是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充分体现了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在 2006 年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点评:一年内 60 多家物业管理企业晋升为国家一级资质,这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件喜事,是中国物业管理人一年来努力工作的结果和回报。我们期待着 2007 年能有更多的物业管理企业晋升为国家一级资质企业,期待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美丽园”事件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2005 年 3 月,北京美丽园小区业主委员会起诉鸿铭物业管理公司大幅度虚抬物业费的收费数额,并提出停止对外租赁电梯,将相关收益返还业主等要求。 2005 年 9 月 14 日,一审法院驳回了业委会的诉讼请求。业委会不服该判决上诉至北京市一中院,美丽园业委会终审胜诉,一中院判决支持了业委会 13 项诉求中的 12 项。 2006 年 1 月,鸿铭物业管理公司向北京市一中院提交了再审申请,要求对此案进行重新审理。 8 月,一中院按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仍维持之前做出的终审判决。 8 月 31 日深夜,鸿铭物业管理公司突然撤离小区,小区内停水、停电、停门禁,陷入一片混乱。 9 月 5 日,海淀区小区办授权美丽园业委会召开业主大会组织招标新物业管理公司。 12 月 9 日,经过公开招投标,南京新鸿运物业管理公司中标,接管美丽园小区,并与鸿铭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顺利交接。

点评: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美丽园”事件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凸显出中国物业管理市场的不成熟:首先,法院是否有权力裁定物业费值得商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制定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由商品交易的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确定,价格协商不成,买卖可以不做。在物业管理市场上,物业服务就是一种商品,物业费自然应该由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双方协商决定,双方协商不成,业主可以选择其他物业管理公司。但在“美丽园”事件中,法院却扮演了物业费最终确定者的角色;其次,一些业主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还不够成熟和理性,还存在着物业费“越低越好”的倾向;再次是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的行为不够成熟,例如鸿铭物业管理公司突然撤出小区,造成小区内停水、停电、停门禁,给业主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也给物业管理公司自身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物业管理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美丽园”事件之后,更多的应是理性的反思。

广州维修基金第一案再起波澜

2006 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广州维修基金第一案有了最新的进展。 1 月 12 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审认为,“现行法律法规对专项维修基金的缴纳主体、缴纳数额、履行方式、履行期限、民事责任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尚无具体规定,当事人所承担的主要是行政法上的义务,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前置处理为宜,此类纠纷暂不具备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和处理的条件。”这一判决再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并引发了席卷广东的“维修基金追缴风暴”。

1999 年 8 月,广州东悦居小区居民李女士与东华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东悦居一套房子。几年后,李女士发现房屋维修基金一直没有着落, 2003 年李女士以开发商不给其缴纳物业维修基金为由,把开发商告上法院,此被称为“广州维修基金第一案”。原告李女士表示,根据 《 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 》 第 32 条的规定,物业管理维修基金由物业建设单位按物业总投资的 2% ,在向业主委员会移交物业管理权时,一次性划拨给业主委员会。但东悦居小区业主委员会一直没有收到上述维修基金,请求法院判令开发商向其支付维修基金。被告东华公司则认为,维修基金应该由业主自己来掏。他们的依据是建设部颁布实施的 《 住宅共同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 。其中规定:“商品房在销售时,购房者与售房单位应当签订有关维修基金缴交约定。购房者应当按购房款 2% 至 3% 的比例向销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

点评:此案引人关注的焦点在于法院在判决时究竟应该依据 《 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 》 还是建设部 《 住宅共同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 ,广州市中院最后选择将问题推给行政主管部门了事。这一事件说明,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呼唤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以分清物业管理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各主体的行为,并进一步突破政策法规不完善对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郑州物业管理企业罢收维权活动取得新突破

2006 年,郑州市的物业管理公司集体罢收维权活动取得了新的突破:该市部分物业管理公司停止无偿代该市热力公司提供供暖服务,迫使该市热力公司在 2006 年的供暖工作中支付物业管理公司一定的管理服务维护费用。

郑州市物业管理协会领导的物业管理公司“罢收维权”活动从 2004 年 11 月开始,至今已经有 3 年的时间。在这 3 年的时间里,该市电力企业逐步全面推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最终用户;自来水公司逐步实行“一户一表”改造、“阶梯水价”等管理办法;天燃气公司在抄表到户的基础上,对委托代收的用户分步实行自我管理收费。可以说该市水电气供应商三家企业与物业管理企业初步达成共识,并承诺负责相应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但冬季供暖问题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郑州市物业管理协会领导的 2006 年“罢收维权”行动主要针对郑州市热力公司展开。在 2006 年,郑州市物业管理协会、河南省物业商会多次召开研讨会,多次组织物业管理企业同政府主管部门、供暖企业等讨论,向政府主管部门递交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10 多次,并邀请 《 大河报 》 等河南本地主流媒体全程参与报道。最后,在郑州市物价局、房管局等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协调下,郑州市物业管理企业的维权活动取得了新的成果。

点评:国务院 《 物业管理条例 》 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这已经明确表明水电气暖供应商应该自行向水电气暖商品的最终使用者(业主)收取费用,物业管理企业没有责任代水电气暖供应商收取相关费用。但实际上,一些地方的水电气暖供应商却仍然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代收费用,这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负担,干扰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常工作。郑州市物业管理协会领导该市 400 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开展“罢收维权”活动维护了该市物业管理企业的利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值得肯定。 ◇

❸ 收入中国行政法学年会论文集的文章还能再发表么

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如该论文集为主流数据库收录的(知网,万方,维普),是不可能重复发表的;如未收录,属于内部资料或内部期刊,可继续发表。

因为,你只需要知道,你所刊登期刊杂志是否为公开发行。

❹ 陈峰的获奖情况

省级以上奖项:
2011年 “法治江苏”征文三等奖
2010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学会论文一等奖
2010年 第一届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9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年会论文二等奖
2008年 获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8年 获江苏省行政法年会论文三等奖
2007年 获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4年 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成果奖
校级以上奖项:
2010年 获苏州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全校三人之一,文科唯一一人)
2010年 获苏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
2009年 获苏州大学2008~2009年度校学术标兵称号(全校六人之一)
2009年 获苏州大学“王健奖学金”
2008年 获校“学习十七大、学习新党章”主体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2007年获苏州大学王健奖学金
2006年 荣获苏州大学2006年度王健奖学金
2005年 获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第二次论文发布会二等奖
2004年 获苏州大学 2003~2004年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学金
2004年 获苏州大学 2003~2004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03年 获苏州大学 2002~2003年度人民奖学金三等奖学金
2003年 获苏州大学 2002~2003年度校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
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校三好学生
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先进个人奖学金
2002年 获苏州大学2001~2002年度专项奖学金
2001年 获苏州大学2000~2001年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学金
2001年 获2000~2001年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优秀学生干部
2001年 获苏州大学2000~2001年度校暑期实践先进个人
最近5年曾发表过的主要著作、论文(包括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合作者及本人在合作者中排名次序):
1) 2010年参编(副主编)学术论著《中国行政法学专题研究述评(2000-2010)》(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2009年合著(第二作者)学术专著《行政协助过程规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建议制定我国宪法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另一种思路》,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四卷),第二作者,2010年3月版;
4) 《协力行政的兴起及其行为型态探析》,载《求是学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第1期;
5) 《协商民主:提供“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新视角》,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6) 《互联网管制背景下的网络人权保障体系探析》,载于《法治论丛》,第二作者,2008/02,并于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8期转载;
7) 《审议民主:一种“审议”传统宪政理念的宪政观》,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集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一作者2008年第4期;
8) 《试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CSSCI来源集刊,全国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008年春秋号;
9) 《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2008年10月“第三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独立作者(该文获2008年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0)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启示》,载于《社会公正与法治国家》,独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该文获2007年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1) 《协力行政及其行为型态研究意义考略——”公民有序参与”法治化路径研究》,载《法政研究》(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集刊),2009年创刊号。
12) 《行政协力行为初论》,载《东方法学》,独立作者,2009年第4期,并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12期转载;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逻辑——基于城镇化背景的分析》,第二作者,2010年全国行政法年会论文。
14) 《行政协力范畴探略——行政协力的概念与若干相关问题》,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4期;
15) 《论行政程序中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相对性》,载《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独立作者,2009年;
16) 《论实现给付行政任务的公私协力行为》,载于2008年10月《“第三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独立作者(该文获2008年第三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17) 《域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特征》,载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04。
18) 《行政证据收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由“钓鱼执法“事件引发的思考》,载于《”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第二作者(该文获第一届江苏省行政与经济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19) 《基于过程理念的行政程序法研究——评《中国行政程序法的理念与实践》》,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独立作者2008年第4期;
20)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启示》,载于《社会公正与法治国家》,独立作者,2008年11月版(该文获2007年第二届全国公法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
21) 《协力行政及其行为型态研究意义考略——“公民有序参与”法治化路径研究》,载《法政研究》(武汉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集刊),2009年创刊号;
2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的法治路径探析》,载于《江苏农村经济》,第二作者,2008年第5期;
23) 《论行政法律关系“不平等下的对等”之性质》,载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2期;
24) 《论行政程序中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相对性——以行政调查程序为例》,载于《学习论坛》,独立作者,2010年第1期;
25)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载于《鄂州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9年第4期;
26) 《评翁岳生主编之<行政法>》,《湖南农机》,第一作者,2008年第11期;
27) 《试论行政法任务变迁》,《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年第11期;
28) 《透视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程序缺陷及其完善》,《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 《行政指导价值基础初探》,《西南法学》2005年第四卷,吉林文史出版社(独立作者)
30) 《试论行政指导在行政法意义上的理论基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独立作者)
31) 《台湾地区行政法学研究集大成之巨著——评翁岳生主编之<行政法>》,《美中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独立作者)
32) 《试论电子政务对传统行政行为理论的影响》,《社科研究》,2006年第3期(香港杂志)(独立作者)
33) 《试论我国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研究生法学杂志》,2006年第五卷第2期(独立作者)
34) 《行政权: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7月(第一作者)
35) 《浅论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宪政意义》,《河南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36) 《司法赔偿委员会若干问题分析和改革建议》,《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37) 《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38) 《论行政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学术论坛》2004年第一辑“法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第28页~29页(独立作者)
39) 《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探析》,《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0) 《刍议我国行政诉讼收费制度》,《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
41) 《确立行政权为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可行性分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42) 《试论我国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可行性》,《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43) 《试论行政法逻辑起点》,《检察研究》(2006年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第一作者)
44)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精髓是政府法治文化》,《工商管理科学》,2006年第8期(第二作者)
45) 《侦查权性质之定性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第二作者)
46) 《刑事被害人保护制度之构想》,《法学教育》,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47) 《论西部大开发与法治现代化》,《理论新探索》,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48) 《和谐工商 法治先行》,《工商管理科学》,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
49) 《行政紧急程序初论》,《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
50) 《浅谈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6年3月号(第二作者)

❺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

锦天城律抄师事务所的高袭级合伙人有史焕章、陈乃蔚、丁启伟、傅东辉、黄毅、李东力、李培良、罗建荣。

❻ 柳砚涛的主要学术成果

1、《行政行为新理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合著)
2、《行政给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独著)
3、《行政法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二人合著)
4、《行政诉讼法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副主编)
5、《依法行政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撰稿人)
6、《中国宪法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2月第一版)(撰稿人)
7、《诉讼法词典》(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撰稿人)
8、《行政诉讼法条文释义》(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撰稿人)
9、《实用诉讼法》(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撰稿人)
10、《实用农业管理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撰稿人)
11、《法学案例与评析》(济南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撰稿人)
12、《三·五普法知识手册》(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撰稿人)
13、《利剑与天平—法律》(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撰稿人)
14、《中国法学家辞典》(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编委)
15、《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撰稿人)
16、《行政法的中国之路――应松年教授教授七秩华诞贺寿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撰稿人)
17、《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王名扬教授九十华诞贺寿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2月版)(撰稿人)
18、《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撰稿人)
19、《行政法词典》(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撰稿人) 1、《分类管理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载《中国行政管理》1987年第4期,核心期刊;
2、《试论行政授权》,载《政法论坛》1987年第6期,核心期刊;
3、《省级人大及政府立法权限》,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5期,核心期刊;
4、《美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载《国外法学》1988年第6期,核心期刊;
5、《谈谈我国古代的行政立法》,载《中国行政管理》1988年第11期,核心期刊;
6、《论保障受处罚人基本权利原则》,载《法学》1997年第10期,核心期刊;
7、《行政立法中的不相抵触原则》,载《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1期,CSSCI期刊;
8、《论行政诉讼的证据要求》,载《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核心期刊;
9、《论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其矫正机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CSSCI期刊;
10、《行政行为公定力质疑》,载《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CSSCI期刊;
11、《论我国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载《法学天地》1988年第2期;
12、《国家行政机构设置刍议》,载《政法学刊》1987年第3期;
1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特点刍议》,载《中国监察》创刊号1988年第1期;
14、《关于经济行政案件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载《山东法学》1987年第3期,核心期刊;
15、《试论省级人大和政府立法权限划分》,载《山东法学》1988年第1期,核心期刊;
16、《论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载《山东法学》1988年第4期,核心期刊;
17、《建议创立司法学》,载《湖南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
18、《投诉,救济与国家》,载《外国法学译丛》1988年第3期;
19、《转变中的行政法》,载《外国法学译丛》1987年第3期;
20、《不管制与行政法》,载《外国法学译丛》1989年第1期;
21、《论我国消费者利益的法律综合保护》,载《消费者》1988年第4期;
22、《法国行政法中的行政责任原则》,载《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3期;
23、《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若干问题》,载《律师与法》1988年第7期;
24、《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载《北方论丛》1999年哲社综合版,核心期刊;
25、《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若干问题探析》,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1期,核心期刊;
26、《公职权初探》,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4期,核心期刊;
27、《析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载《法制日报》2002年12月26日;
28、《公共行政视角下监督行政的新变化》,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3期,核心期刊;
29、《公职权的涵义及法律属性》,载《理论学刊》2004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核心期刊;
30、《公职权的涵义及构成要素》,载《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31、《立法授权原则探析》,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4期,核心期刊;
32、《病历档案管理与保护患者隐私权》,载《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
33、《〈行政许可法〉中值得探究的几个问题》,载《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4、《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及无效标准》,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5、《剖析两类典型的教育行政诉讼案件》,载《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7期;
36、《论公职权》,载杨海坤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37、《论行政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 期;
38、《行政权力权利化研究》,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核心期刊;
39、《行政相对人权利研究》,载《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0《行政行为构成要素之检讨》,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41《准行政行为理论之检讨》,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2、《简评清末宪政》;载《齐鲁学刊》2005年第6期,核心期刊;
43、《析各类纠纷处理中的行政手段》,载《中国法制报》1987年6月15日;
44、《行政给付的性质界说》,载《东岳论丛》2006年第1期,核心期刊;
45、《浅析行政给付中的行政行为》,载《河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46、《授权立法的正当性质疑》,载《文史哲》2006年第3期,CSSCI期刊;
47、《法律保留原则的发展趋势》,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8、《行政给付的功能》,载《行政与法》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
49、《行政受益权研究》,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
50、《授益行政的义务主体及义务属性》,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2期;
51、《无权行政及其救济研究》,载《西南法学评论》第四卷第1-6页,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52、《关于司法解释界限的理性思考》,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53、《法律保留原则的基础与走向》,载《上海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54、《行政权力权利化研究》,载《行政法的中国之路――应松年教授七十华诞贺寿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55、《行政法的嬗变:由公法到公私法融合》,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并被收入《行政法的源与流――王名扬教授九十华诞贺寿论文集》,CSSCI期刊;
56、《授权立法正当性缺陷的矫正机制》,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CSSCI期刊;
57、《论行政行为的形式》,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CSSCI期刊;
58、《论无权行政的法律界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CSSCI期刊;
59、《论“规定行政措施”的法律规制》,载《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CSSCI期刊;
60、《时间的控权功能探析》,载《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CSSCI期刊;
61、《论行政行为的补正》,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
62、《质疑“规定行政措施”》,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CSSCI期刊;
63、《行政事实行为的功能及法制化探析》,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CSSCI期刊;
64、《国外行政执法档案公开制度评介》,载《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CSSCI期刊;
65、《行政法中的私法适用研究》,2005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并被年会综述(载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2期)做观点介绍;
66、《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几个法律问题》,2006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并被年会综述(载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3期)做观点介绍;
67、《论网络虚拟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2007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
68、《行政法中适用私法应遵循的原则》,载《政法论丛》2007年第5期,核心期刊;
69、《“司法权威”与“学术权威”的竞存:由“专家意见书”的几点悖论引发的思考》,载《河南公安高等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70、《论行政行为的先定力》,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4期,CSSCI期刊; 1、《法学案例教学法研究》,山东大学项目,参加人,2001-2003年;
2、《构建和谐社会与优化行政执法环境》,司法部2005年“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05SFB5005,独立承担;
3、《解读法的不可直接对抗性》,山东省教育厅2007年第三批科研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S07WA03,独立承担;
4、《卫生执法的经济学分析》,山东大学校内交叉学科研究课题项目,主持人;
六、获奖情况:
1、《立法授权原则探析》(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4期)获山东省第十五次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7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行政法保护》获中国法学会2007年度行政法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3、《行政权力权利化研究》(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获山东省第十六次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和谐执法机制的内在机理》获山东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度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5、《行政给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独著)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三等奖,证书编号2007R30082;

❼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体如下:
宪法,刑法,民商法规,诉讼法规,行政法规

2:解释如下:
A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
B: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后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继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后,中国先后通过一个决定和九个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
C民商法规--民商法是指民法与商法。关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有两种体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谓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并指导和统帅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别法。如瑞士、意大利等国;所谓民商分立,是指民法与商法属两个并存的独立的部门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还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国、德国等国。我国尚未就属于何种体例作出明确说明,但根据我国现今要求和现代民法发展趋势,我国应采取民商合一体例。
D诉讼法规--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重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贪官外逃将人财两空。2012年9月25日,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新增刑事和解程序。
E: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❽ 熊文钊的其人其事

从小喜欢“填表格”
与熊文钊教授接触多了,发现他是一个非常风趣、头脑极为敏锐的人。这与他早年的音乐修养有关。他1962年生于湖北黄冈,自幼喜欢音乐,在黄冈中学就读期间上的是文艺班,1974年进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乐团,演奏萨克斯和黑管,转眼就是七年。朋友们开玩笑这样评价熊文钊,说他是法律界音乐玩得最好的人,又是音乐界最懂法律的人。1977年恢复高考,已经拿了几年工资工作稳定的熊文钊,决定弃艺从学,参加高考,并且报考法律专业。熊文钊说:“这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我从小就对政治有一种敏感。”
上小学的时候,熊文钊就喜欢看报纸,并且对有官员出席的会议看得非常仔细。那是在“文革”期间,他特别关注哪个省的“革委会主任”是谁,副主任是谁,省军区司令、政委是谁,并且自己制作了表格,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就在表上填一个,渐渐就把这些官员的名单填满了。时间长了,连驻外使节、外国元首他都分别制作了表格进行填写。
填表的同时,他开始了分析。他发现,五一、国庆等重大庆典和接待外宾的场合,如果某人的名字突然出现了,那就预示着他又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如果某人的名字突然消失了,那他就很可能要“下台”。预测一次次应验,让他很有成就感,渐渐成为一种爱好。时至今日,他在这方面的敏感非常人所及,预测常常神准,令朋友们总以为他有什么特殊“渠道”,其实呢,他的渠道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熊文钊如愿考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习。他自己都不曾料到,正好赶上了中国行政法学的起步与发展阶段,他与中国的行政法治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给应松年送炉子
当时北京政法学院建立了“行政法学教研室”,负责人是方彦。方彦是延安时期的老报人,对推动中国行政法学贡献很大,近些年来却少有人提及。熊文钊说,改革开放后中国行政法学的第一批人才,都是方老网罗到北京政法学院的。像行政法学界泰斗王名扬,还有当时在西北政法学院的应松年,都是方老想尽办法调到学院的。
当时选修课表上有一门名叫“行政法学”的课程,熊文钊很感兴趣,进行选修,这样与方彦的接触多了起来,渐渐成为方彦的亲密弟子,方彦有什么事儿,都喜欢叫上他,他成为教研室的一个主要劳动力。
记得应松年刚到政法学院的时候,被分在6号楼4楼朝东的一个小房间里,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冬天,房子里漏风严重,又没有暖气,住在里面不得病才怪。方彦有一天叫上熊文钊,说是要给应老师弄个炉子生火,否则冬天过不下去。熊文钊说,我再去叫个同学。方彦说,叫什么叫,我们两个不就行了。方彦领着他从学院事务科领来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然后两人一起抬到应松年的房子里去。当时方老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把应松年感动得不得了。现在回想起来,熊文钊说,延安时期老干部的作风,真是感人啊,有这样的榜样,自己不努力学习对得起谁?如果没有方老,中国的行政法学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那么蓬勃发展的局面。
“接力”翻译
当时行政法学的这帮老师和学生,对行政法学知识的渴求,真是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1984年3月,司法部委托北京政法学院举办行政法研究班,邀请中外知名学者讲授行政法理论,这是全国首期行政法学理论培训班,荟萃了一大批后来行政法学界的骨干。熊文钊当时还在读本科,但他硬是争取机会进入研究班去听课,而且节节不落、风雨无阻。
研究班聘请的比利时专家麦耶尔用法语讲授行政法专题,翻译遇到一些行政法学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常“卡壳”,要请教坐在讲台下的王名扬先生。王名扬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并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行政法学专业),精通法语。可操着浓重湖南衡阳口音的王名扬先生所做的解释仍然无法让大家听明白。姜明安是湖南汨罗人,听得懂王名扬的湖南话,而他的普通话并不比王老好多少,他用湖南汨罗话转述王老的湖南衡阳话,大家还是弄不明白。在北京长大的朱维究性子急,有时没等姜明安说完,她就把自己的猜测抢先“翻译”出来,“翻译”得不对,王名扬就急忙摆手说“不地(对)不地(对)”。熊文钊是湖北人,听湖南话有点优势。于是熊文钊就斗胆接过来“翻译”普通话。由于从小就从事艺术工作,熊文钊的普通话可算得上湖北人中讲得最好的了,经过这样的“接力翻译”才能让大家明白这些专业术语。大家笑成一团的时候,麦耶尔教授就睁大眼睛迷茫地看着。
初生牛犊进入 国家立法殿堂
1985年,熊文钊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从王名扬、龚祥瑞、应松年等著名的宪法与行政法学者,继续研习宪法与行政法。时值《民法通则》颁布后不久,全国人大法工委资深顾问陶希晋先生提出,废除了旧中国的旧六法,应当制定新中国的新六法,并明确提出要制定《行政法通则》。陶希晋先生早年长期担任董必武的秘书,资格非常老,在建国初就是政务院副秘书长,在全国人大说话有分量,他对我国行政立法的推动功绩,彪炳史册。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法工委成立了行政立法研究组,陶老提议由《民法通则》起草组组长江平教授任行政立法研究组组长,研究组由罗豪才、应松年、张焕光、皮纯协、朱维究、姜明安等组成,王名扬、方彦等任顾问。熊文钊有幸参加了行政立法研究组主持的《行政法通则》的起草工作,并参与撰写了若干份试拟稿。这一年,熊文钊才24岁,就能进入全国人大的行政立法研究组起草法律文件,历史给予他的机遇真是千载难逢。
行政立法研究组成立以后,通过起草《行政法通则(试拟稿)》,编发《行政立法研究资料》和《行政立法研究动态》,为全国行政法学者提供了国内外行政法研究的最新资料和动态,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者的求知欲望。
1986年底,第二届行政法年会在山城重庆召开,陶希晋抱病从桂林赶到重庆。他感觉当时国内行政法学界的思想还偏于“保守”,希望有年轻人能出来“放几炮”。他通过秘书约请了包括姜明安、熊文钊在内的几位年轻人到他的住所汇报《行政法通则》框架的起草情况。陶老提出,能否让年轻人到会上去讲一讲《行政法通则》的立法框架设想?
在前辈的支持和鼓励下,熊文钊这个“初生牛犊”,在会上突破了原定议题,以自由发言的方式介绍了《行政法通则》的“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诉讼”的立法框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在许多行政法学界的权威专家都很怀念那次会议,认为那次会议为行政法学开拓了一个新境界。
相对人、听证会与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当时年轻的熊文钊思想大胆,敢说敢为,常常冒出一些非常新颖的说法。
熊文钊是1985级的研究生,现在担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的胡建淼当时是1986级的研究生。熊文钊当时没恋爱,胡建淼来自上海,到北京后也是“单身汉”,两人一见如故,晚上经常在一起整几瓶啤酒一袋花生米,在宿舍里闲吹胡侃。两人都觉得,当时行政法学的专业术语太少,大白话太多,应该创造一些术语。有一次,胡建淼提出“行政主体相对的一方”应该怎么说,熊文钊说:“那就叫相对人吧。”从此,两人的学术论文中开始出现“相对人”这个概念,渐渐被通用。“后来从外国的翻译资料中也发现了‘相对人’的术语,但当时国内是我们提出来的,提出时也没看到外国的翻译资料。”
后来,全国人大行政立法研究组在罗豪才、应松年的领导下,先后为《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的制定提出了重要的立法框架及专家试拟稿,熊文钊都进入了专家咨询组。1989年4月,在北京平谷金海湖畔的一个宾馆召开了关于《行政处罚法》草案的专家研讨会。研讨会的一个焦点是,要不要把“听证制度”写入《行政处罚法》,如何写。当时“听证制度”在中国完全是个新鲜事物,从没写进过法律条文。写是应该写,但如果写得太多,许多专家担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时会引起较大的争议,反而延缓了这一制度的立法。包括熊文钊在内的一些专家提出,在中国建立听证制度非常必要,与其写得太多引起争议被搁置,不如就先将听证制度确立下来,待以后再进一步完善。人大法工委最后采纳了这一建议,就在第42条、第43条写了几行字,送到常委会讨论,果然顺利通过了。从此,“听证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
在1988年太原召开的行政法学年会上,熊文钊还提出,我们国家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实行政法学也应该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国家核心价值赋予的行政职能”,“两个基本点”,一是“授予政府权力”,一是“控制权力滥用”。当时不少专家认为行政法学就是研究“控制政府权力”,不包括“授予政府权力”。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接受了熊文钊的观点,并提出“平衡理论”。熊文钊的“两个基本点”,其实就是讲行政权力的平衡问题,权力的授予和控制必须平衡,才能保证行政的安全、有效,减少行政风险,提高行政效率。
减少“副职”观点 屡遭“封杀”
2006、2007年来,熊文钊对“大部门制”的研究成果屡见报端,但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他在《望》新闻周刊上提出减少“副职”的问题之后,有多家中央和地方的报纸杂志记者和编辑来采访或来约稿,熊文钊总要提到行政机关应减少“副职”。他说,根据1982年颁布的《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应设正职一人,副职二至四人;各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员五至十人。可实际情况是,副职大大超编,例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达到12个,严重超过法定职数。
当时编辑记者们都觉得这个观点很重要,可最后发表出来的文章,这一观点总是被删掉。编辑记者们解释说,老总说这个观点太敏感,红笔“框”下去了。熊文钊很执着,坚称:国家有法律规定,政府要依法行政,这有什么敏感的?
后来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减少领导职数”,熊文钊笑着对那些编辑记者说:“你看,你们当初要是报道了多好!”
遏制部门利益膨胀的“最佳”办法
近年来,熊文钊对国家行政机关部门利益膨胀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大部门制”改革是遏制部门利益膨胀的“最佳”办法。
2005年,国家经贸委研究撤销审批项目,在各部门研究来研究去,结果谁都不愿意撤销自己部门的审批项目。后来向熊文钊等专家咨询,专家们提出撤销方案,然后在经贸委的办公会上通过,这一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还有一年,科技部在各部门征求立法草案的意见,也是争论来争论去,最后也是按专家意见通过。这其实都是部门利益在作祟。
我国的部门利益膨胀,首先表现在“部门立法”上。许多国家法律法规是由相关部门起草,在起草时往往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将部门权力扩张法定化,而偏离了整体的国家政策方针和公共利益,例如政府专营、行政准入限制、计划配置资源、部门保护等方面。
其次,部门利益集团化、个人化、违法化。郑筱萸案件中反映出行政腐败、官商勾结、利益同盟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并非个别。有些为了部门利益公然违法,例如交通部门居然让2004年通过的《公路法》中开征燃油税的规定搁浅至今。
再次,对公共财政奢侈浪费。我国每年用于公车、公款吃喝以及公务出国的费用已高达几千亿元。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4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中就指出,1999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其中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小区1.09亿元,用于发放总局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补贴和借给下属单位投资办企业2204万元……
部门利益膨胀是权力的属性使然。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孟德斯鸠也曾说过,行使权力的人总是会行使到法律的边界为止。我们总是对于权力保持良好的预期和渴望,以为掌权者一定会奉公执法、一心为民。事实上,我们不能对权力抱有一丝一毫的幻想,特别是在制度的设计和规范的建构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的腐化性、自私自利性。而“大部门制”改革,是将许多部门“连锅端”,可能是遏制部门利益膨胀的“最佳”办法。
在熊文钊的“大部门制”前瞻中,提出了“大部门制”的通盘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整体方案,国土建设部=区划+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大农业部=农业+粮食+林业;大交通部=交通+铁道+航空+公路+水运+邮政等。对于现在的调整方案,将公务员当作人力资源要素、社会保障职能仍然没能整合以及铁道部没有被合并到交通部等问题,熊文钊说,这还是部门利益在作怪,但他相信,迟早会有整合的那一天。

❾ 哪里有劳动报酬权的参考文献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年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黎泳宇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深圳市引发劳动争议最多的劳动报酬争议现状,分别列举了个人劳动报酬争议和集体劳动报酬争议案例,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和研究了劳动争议的理论和现状及其成因,基于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了目前全国及深圳市劳动争议的状况和特征,并剖析了深圳市劳动争议特征形成的原因与对策。最后,论文对深圳市的劳动报酬争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劳动报酬争议主要涉及工资总额争议、克扣拖欠工资争议、最低工资争议、加班费争议等。目前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侵犯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行为立法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适应现实情况,审理周期过长、申诉时效60日很容易过期、收费不合理等;欠薪保障制度有待强化和完善;劳动监察执法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等。 全国劳动争议的特征为:劳动争议总量和涉及人数持续上升;集体劳动争议数量增长迅速;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和解除劳动合同案件仍是劳动争议案件的焦点;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且胜诉率高;经济发达地区劳动争议多;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仍居首位。 深圳市劳动争议的特征为:劳动争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占到全国劳动争议受理案件总数的十分之一;呈现出各区劳动争议立案数量差距很大的特征;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居首位;民营企业占到七成以上,大量涉及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外来劳务工集体争议数量大,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劳动争议案件原因构成与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原因构成基本类似,有一定差异;劳动者胜诉比例高;劳动争议案件处理难度增加等。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特征集中体现在:是数量引发最多的劳动争议原因;劳动报酬争议案件具集中性,涉及民营企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特区外外来劳务工上的劳动报酬争议数量大,且多为克扣拖欠工资争议。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劳动争议原因多发在劳动报酬上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差异显现化,劳动者的权利缺失;其主体原因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法律意识、经营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差;还有政府原因。论文从用人单位、企业经济成分、行业划分、行政区域划分、劳动者等角度分析了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案件具集中性的成因。 针对深圳市的劳动报酬争议问题,结合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特征和成因以及深圳市实情,论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侵犯劳动权刑事责任的追究, 【关键词】:劳权 劳动争议 劳动报酬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244
【DOI】:CNKI:CDMD:2.2005.144198
【目录】: 摘要7-9 ABSTRACT9-12 第一章 绪论12-17 §1.1 研究目的12 §1.2 本论文研究目标与意义12-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16-17 第二章 劳动争议理论研究17-31 §2.1 劳权和劳动关系18-23 2.1.1 劳权18 2.1.2 劳动关系18-21 2.1.3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与作用21-23 §2.2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机制23-31 2.2.1 劳动争议23-25 2.2.2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5-31 第三章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问题分析31-58 §3.1 劳动报酬争议概述31-33 §3.2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情况分析33-39 3.2.1 工资总额争议35-36 3.2.2 克扣拖欠工资争议36-38 3.2.3 最低工资争议38-39 3.2.4 加班费争议39 3.2.5 其他劳动报酬争议39 §3.3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案例39-43 3.3.1 个人劳动报酬争议案例39-42 3.3.2 集体劳动报酬争议案例42-43 §3.4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政策缺陷分析43-58 3.4.1 对侵犯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行为立法不完善44-47 3.4.2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现行的先裁后审模式存在弊端47-54 3.4.3 仲裁申诉时效60日易过期54 3.4.4 收费不合理54-56 3.4.5 欠薪保障制度有待强化和完善56-57 3.4.6 劳动监察执法效率不高57-58 第四章 深圳市劳动争议特征及其成因分析58-77 §4.1 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特征分析58-61 4.1.1 劳动争议总量和涉及人数持续上升58-59 4.1.2 集体劳动争议数量增长迅速59 4.1.3 劳动报酬是劳动争议案件的焦点59-60 4.1.4 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且胜诉率高60-61 4.1.5 经济发达地区劳动争议多61 4.1.6 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仍居首位61 §4.2 深圳市劳动争议现状及特征分析61-67 4.2.1 劳动争议数量占到全国劳动争议受理案件总数的十分之一61-62 4.2.2 呈现出各区劳动争议立案数量差距很大的特征62-63 4.2.3 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居首位63-65 4.2.4 集体争议数量大65 4.2.5 劳动争议案件原因构成与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原因构成基本类似65-66 4.2.6 劳动者胜诉比例高66-67 4.2.7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难度增加67 §4.3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特征及其成因分析67-77 4.3.1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特征67-68 4.3.2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特征成因分析68-77 第五章 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问题对策研究77-86 §5.1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77-78 §5.2 增加对侵犯劳动报酬权刑事责任的追究78-79 5.2.1 增加侵犯劳动报酬权的罪名78 5.2.2 增加用人单位与公共行政管理者为侵犯劳动报酬权的刑事责任主体78-79 §5.3 将现有的劳动仲裁院逐步改造为劳动法院79 §5.4 延长仲裁时效至两年79-80 §5.5 降低收费标准80-81 §5.6 扩大欠薪保障条例规定的范围81 §5.7 完善劳动监察制度81-82 §5.8 大力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82-83 §5.9 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83-84 §5.10 建立行政管理、劳资协调和权益保护协会三重网络84 §5.11 积极推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承诺制度84-86 结论86-88 致谢88-89 参考文献表89-91

❿ 沈开举的学术成就

1.《论信访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独撰,《法学杂志》1987年第四期;
2.《论行政法制监督与整顿机关干部作风》,独撰,《河南法学》1986年第四期;
3.《经济法实际上是经济行政法——兼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合著,《政法学报》1986年第一 期;
4.《论行政首长负责制》,独撰,《领导科学》1987年第五期;
5.《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发展》,独撰,《河南监察》1986年第二期;
6.《我国行政诉讼研究综述》,独撰,《河南法学》1987年第三期;
7.《论行政强制措施》,独撰,《法学研究》1993年第二期;
8.《国家赔偿法比较研究》,合著,《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四期;
9.《也谈行政授权——兼论与行政委托的区别》,独撰,《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三期;
10.《行政诉讼法与国家赔偿法衔接问题初探》,独撰,《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四期;
11.《论行政处罚法对我国行政民主的新发展》,独撰,《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一期;
12.《处罚法定——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独撰,《法制日报》1995年10月12日第七版;
13.《中国行政诉讼的现状与问题》,独撰,《第二回东亚行政法年会文集》1998年汉城大学出版;
14.《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研究》,独撰,《海峡两岸行政法研讨会综述》1999年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出版;
15.《行政法部门划分和行政法学体系分类研究》,独撰,《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二期;
16.《WTO与中国行政法治》,合著,《人民日报》2002年4月13日第六版;
17.《WTO与我国行政裁决公正性研究》,独撰,《中国法学》2002年第五期
18.《论行政实事行为》,合著,第一作者,《中国法学》2002年增刊;
19.《论行政复议立法中的若干技术问题》,独撰,《宪政论丛》2002年第三期;
20.《行政程序立法中实体与程序关系探析》,独撰,《宪政论丛》2002年第三期;
21.《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国务院法制办2003年依法行政理论研讨会文集》。
22.《行政上之损失补偿范围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宪政论丛》第4期;
23.《宪政视野下的城市房屋拆迁——一种立宪主义的视角》,合著,第一作者,《走向宪政》,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4、《论行政补偿的标准》,《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25、《中国大陆行政补偿法治及理论研究之发展》,载《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中国行政补偿体系之建构》,载《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交通行政法》,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版;
2.《行政征收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国家赔偿法通论》,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行政处罚法通论》,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中国行政诉讼法通论》,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中国行政法教程》,第一副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警察法学》,第一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8.《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概论》,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行政法自学考试概论》,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行政诉讼法概论》,参编,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1.《中外行政诉讼辞典》,参编,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12.《行政诉讼实用教程》,副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3.《行政法知识手册》,参编,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
14.《宪法学教程》,参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中国行政法学的新理念》,参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6.《行政法学教程》,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参编,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必修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行政责任研究》,合著,郑州大学出版社;
19.《中国行政许可法概论》,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上下卷),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中国当代行政法》,参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2.《行政补偿法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热点内容
法院冻结汽车 发布:2025-01-20 19:39:02 浏览:447
郑州名律师 发布:2025-01-20 18:42:13 浏览:519
中级经济法只看郭守杰 发布:2025-01-20 18:40:48 浏览:501
新疆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1-20 18:27:06 浏览:509
噪音扰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0 18:10:15 浏览: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听 发布:2025-01-20 17:42:50 浏览:486
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橱窗资料 发布:2025-01-20 17:37:23 浏览:497
simple语法规则 发布:2025-01-20 17:12:52 浏览:442
法院扫描录入 发布:2025-01-20 16:52:17 浏览:708
民法典横幅 发布:2025-01-20 16:40:47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