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主体的限制

行政法主体的限制

发布时间: 2022-08-21 19:40:30

❶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有哪几类

有两类:行政机关、行政机构。

一、行政机关

此类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二、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是行政机关的一个非独立组织,它代表行政机关处理各项行政事务或机关内部事务,原则上不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对外行使职权。

但在有的情况下,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把行政处罚权授予了行政机构,这时行政机构就获得了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86 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裁决。警告、50元以下罚款、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可以由交通警察队裁决。"

也就是说,对于警告、50元以下罚款、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交通警察队这样一个交通管理机关的内部机构可以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2、行政机关的派出所机构可以成为行政处罚主体。

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第2款规定:"警告、50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

(1)行政法主体的限制扩展阅读: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

1、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源头,公示哪些主体有权执法等

2、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过程,确保程序合法

3、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结果,保障执法决定合法

近日,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1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我国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执法主体多、范围领域广、行为数量大,在行政机关各项活动中,行政执法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行政机关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行政执法总体上有很大改善,群众的满意度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行政执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随意执法、粗暴执法、执法寻租等,执法不作为、执法不重视程序、违反法定程序时有发生。”刘振宇说。

另一方面,部分人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执法疲软的问题引发热议。

“比如高铁霸座飞机霸座的问题、城市流浪犬的治理问题等,公众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刘振宇说,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规范行政执法的制度有很多,重点推行三项制度出于哪些考量?“三项制度是整个行政执法制度体系里最典型也是最关键的。

公示制度规范源头,向社会公示哪个单位有什么样的职权,什么样的执法主体有权力进行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过程,确保程序合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结果,保障执法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赵振华说,抓住这三个制度,将对提高整个行政执法的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执法主体

参考资料:人民网——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

❷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区别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是指调整和监督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者、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和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行政主体是行政法的主体之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❸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有: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主体就是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

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❹ 行政主体资格有哪些

法律分析: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如下:

一、中央机关与机构

1、国务院;

2、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部委行署;

3、国务院直属单位和特设机构;

4、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

5、授权的内设机构,原则上内设机构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些内设机构经过法律法规特别授权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职权。

常见的有专利评审委员会,它是知识产权局的内设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是工商局的内设机构;公安部下属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边防局是公安部的内设机构。

6、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

二、中央机关与机构,地方机关与机构

1、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县级到省级人民政府;

2、县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这里与中央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是一样的,基本上中央有什么部门,地方也有什么部门,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县级以上,乡镇人民政府是没有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的,乡镇人民政府没有工作部门;

3、各种派出机关,具有准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及县级政府或市辖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

4、中央机关或机构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

5、授权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税务所;

6、一定条件下的综合执法机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和组建的综合执法机构。

三、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非政府组织经过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包括四类:

1、授权的企业组织,如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2、授权的事业单位;

3、授权的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

4、授权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以上四类组织可以根据授权获得行政主体资格,委托是不能取得主体资格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❺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的组织。
一、行政主体包括哪些
行政主体包括:
1、中央机关及其机构。
2、地方机关及其机构。
3、非政府组织及个人。
二、行政法律关系有哪些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范围十分广泛,概括来讲可以分成这三种:物、智力成果、行为。
1、物可以是指一定的物质财富,如土地、房屋、森林、交通工具等。
2、智力成果可以是指一定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专利、发明等。
3、行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是纳税、征地、交通肇事、打架斗殴等。但是注意一点,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即纳税、不纳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简称行政法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❻ 行政法的主体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❼ 行政法主体

法律分析: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指狭义的行政法律关系,广义的行政法律关系含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❽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❾ 行政法主体只能是组织吗

不是的,有组织,也有个人。但是行政主体只有组织。这个很容易混淆,注意区别。因为行政法主体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关的方面,个人可以是。

热点内容
法院扫描录入 发布:2025-01-20 16:52:17 浏览:708
民法典横幅 发布:2025-01-20 16:40:47 浏览:667
劳动法颁布和实施 发布:2025-01-20 16:30:34 浏览:411
合同法翻译中的错误 发布:2025-01-20 16:23:15 浏览:688
B站讲刑法 发布:2025-01-20 15:53:42 浏览:328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