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田喜案中的行政法律关系
1. 田永案中所体现的行政法原则有哪些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
四、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者不合理延迟。延迟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权的表现。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权行为。
五、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无论是向普通公众公布的信息,还是向特定人或者组织提供的信息,行政机关都应当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第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CBDBC
3.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是指由行政诉讼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在行政诉讼中形成的人民法院与行政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构成有行政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证人、鉴定人员、翻译人员、勘验人员。
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或行政诉讼的特征:
(1) 行政诉讼所要审理的是行政案件。
这是行政诉讼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与其他诉讼的区别。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问题;民事诉讼解决的是民商事权益纠纷的问题,而行政诉讼解决是行政争议,即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这是行政诉讼与其他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和途径的区别。在中国,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不止行政诉讼一种,还有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等等。而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运用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3) 行政诉讼是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其中进行审查的行政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就决定了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审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诉讼案件不得以调解方式结案;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行政诉讼的裁判以撤销、维持判决为主要形式等。
(4) 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诉讼并不解决所有类型的行政争议,有的行政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而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均无类似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限制。至于,不属于行政诉讼解决的行政争议只能通过其他的救济途径解决。
(5) 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具有恒定性。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对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双方的诉讼地位是恒定的,不允许行政主体作为原告起诉行政管理相对方。这个特点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不同。民事诉讼中诉讼双方当事人均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原被告不具有恒定性,允许被告反诉;而刑事诉讼,也存在着自诉案件中允许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所诉自诉人。
4. 论述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行政相对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例如,在药品监督管理关系只,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是行政主体,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就是行政相对人;在工商管理关系中,工商机关就是行政主体,而作为工商管理对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就是行政相对人。在美国行政法理论中有“私方当事人”的说法,而在德国行政法中有“相对人”慨念。在我国,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两个相对应的慨念,不是行政法律规范中的专门法律术语,但如同需要行政主体慨念以明确其行政职能主体身份和地位一样,也需要行政相对人慨念以明确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因而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属于被管理的一方,有服从管理的义务,那么,行政相对人是不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只是一个消极的角色,服从的角色呢?
一、 行政相对人的特点
其一、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的相对性之一,就是二者的法律身份及其权利义务内容在法律性质上的差别。行政相对人所包括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身份和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角度去界定的。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表明其是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义务主体而非行政职权主体,并接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职能管理。因此,行政相对人只存在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
其二、行政相对人是与行政主体之间具有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的人,即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行为所针对的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相对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行政相对人已进入某个行政法律关系中,成为该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被管理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所应具有的普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地位与身份,只解决了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的资格问题,但并未解决现实生活中某项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到底应当是谁的问题。比如,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身份资格上讲,所有公民都可以是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的相对人,但在公安机关实施的某个治安管理行为中,只有该行为所指向的公民是该管理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管理关系中的相对人,而其他公民就不是该项治安管理法律关系相对人。因此,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
其三、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中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由于行政管理的领域广泛,行政管理的对象也很复杂,既包括公民个人,也包括各种组织,因而可以成为行政相对方当事人的有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
二、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法律关系,一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二是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前一关系中,行政主体拥有多种行政管理权利,处于主导地位,比如,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由于行政主体是管理者,依法享有强制、命令、指挥、制裁等权利。而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地位,由于行政公务优先、推定有效及不停止执行等公务原则,使得行政相对人具有服从和接受管理的义务,因而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处于不对等地位。而在后一关系中,相对人享有法律规定的监督权、请求权、诉讼权等,处于监督主体和原告等地位,就应与行政主体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再比如,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依法拥有较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而行政相对人具有服从管理的义务,但在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中,则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和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做到公正、公开和事实清楚,如行政处罚中具体规定了亮明身份、告知处罚事实、理由和依据、回避及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等,行政主体就承担了较多的程序性义务,而行政相对人就享有了较多的程序性权利。因此,观察认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只有从这种具体状态出发,才能明白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法律地位,也会因行政相对人存在的状态不同,所享有的权力与承担的义务的内容也不同,而导致一定的差别,如公民,就会因自然人状态而享有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申请结婚登记权等;而法人组织也会因企业法人、社团法人的不同,享有不同的法律权利,如企业法人就享有申请颁发营业执照和经营自主权,事业单位就享有自主发展权等。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重性,导致了其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的复杂性。行政相对人在进入某项行政法律关系前,就已依照其他法律、法规,取得了基于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享有的法律权益,这些法律权益主要是宪法所确认的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政治权利,劳动、休息、受教育等权利,民法所确认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民事权利。当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产生行政法律关系进入行政法领域后,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主体不得任意侵犯或克减这些权利,必须加以认可和保护,并且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和维护相对人的这些权益。这不仅是行政主体的神圣义务,而且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性质和宗旨所在。当然,相对人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宪法、民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不过,上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毕竟还不是行政法上的权力义务。所谓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是指在行政法律规范中,处于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被规定的那些权力义务。虽然这些权力义务总是具体体现在单个的行政法规范中,但并不妨碍我们可以把它综合出来加以慨括和认识。
三、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
行政法规范规定的相对人权力,主要是随着行政相对人资格的确定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这些权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参与行政管理权。指行政相对人通过法定形式、法定途径参与参加行政管理的权利。包括通过建议、参加讨论、报刊舆论及评议等活动形式,对国家政策、法规和规章的制定、重大决策、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社会效益与行政效率、国家公务员的评价等,依法发表看法和意见,提出批评。随着民主与法治的发展,行政相对人参政权利会越来越广泛。
2、要求提供管理服务方面的权利。具体包括:受益权,即指相对人有要求行政主体实施一定行为以满足自己某种利益的权利,如依法要求实施某种社会优待,享受某种社会福利或政府补贴等等。要求颁发证照权和登记权,即指相对人有要求行政主体实施一定行为以确认某种资格或法律事实,准其从事某方面行为。如颁发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商标注册、户口登记等先行要求履行某种职责和权利,即要求主管机关制止、纠正某种违法行为或对该违法行为实施制裁,或者对某些危险状态进行排除等等。
3、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时的权利。指行政机关将作出有涉及处理行政相对人权益和行为时,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权利。具体包括:了解权,即有权了解有关事实、情节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及事由;申辩权,即对有关事实、情节的辩解、反驳权利;听证权,即对有关案件事实、证据以听证会形式,要求行政主体予以说明并允许相对人申辩、质证的权利;要求回避权,即要求因某种因素可能影响处理决定公正性的行政公务员回避的权利。
4、控告、检举、揭发权。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执行职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和现象,享有向有关机关和部门进行检举、揭发、控告的权利,并且享有不被打击报复和被其他法律规范所规定而受到保护的权利。
5、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和请求赔偿的权利。即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行使职权和实施职务行为,认为违法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求保护和救济的权利。
行政法予以确认,保护的其他法律权益。主要是指相对人基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所享有的法律权益,而这些法律权益是行政相对人在进入某项行政法律关系前,就以依照其他法律、法规取得。在进入该行政领域后,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法规范也予以认可和保护。如人身权、财产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宗教信仰自由等政治权利,劳动与休息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义务,主要就是遵守行政法规范的义务,是指遵守有关规定行政管理秩序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行政规范的义务。一是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一方面,行政法规范对行政管理秩序的规定,还要靠行政执法感机关的具体管理活动才能完成实现,因而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管理要求;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统一和公务连续,法律赋予了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具有强制形成与先予执行特点。二是协助行政管理的义务。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执行职务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具有相关的公务协助义务,如协助控制违法场面或维持公共秩序,提供执行公务所需要的交通工具或某种方便条件,如实提供所掌握的有关案件情况和材料等。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具体义务内容,一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所拥有的向职权内容相对应;另一方面,多规定于具体的单行法律、法规之中,对于规章及其他行政规范中行政相对人规定的义务,不得与法律法规相违背或相抵触。
确立并研究行政相对人,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一是在行政法上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行政相对人不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主体,正是行政相对人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才导致了行政救济、国家赔偿一系列行政法律制度;二是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划分行政机关的内外行政活动,区分内部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行政法律制度,规范行政管理职权活动的合法与有效,如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外部法定程序与内部组织程序等,在实施行政活动中不得相互代替、交替,否则导致行政行为无效;三是确立并研究行政相对人慨念,有利于确认行政复议申请人,另外,通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两个对应慨念的研究,也有助于分析和判定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身份与机关法人身份,为正确适用行政法律规则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使行政公务人员进一步确立为人民服务,为管理对象服务的“公仆”意识,改善行政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行政主体即管理又服务的良好形象。
5.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行政法抄律关系的特征主要有: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6. 具几个行政法律关系的例子,法律关系的例子
公安机关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
工商局作出的吊销营业执照决定;
县政府作出的土地权属确认决定;
7. 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准确的话追加10分
一来、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自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因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既可以是物质形式,也可以是货币形式;既可以是消费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
2.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是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3.精神财富。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术著作、专利、发明等。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
8.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而形成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9. 请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关系
从技术角度说,中国所谓法律,可以包括人大、人大常委制定的“法律”,还有最专高法的司法解释;也包属括国务院、其部委,乃至下级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
如果把法律和法规一起说,那么这里的法律就不包括“行政法规”。
1)没错,从技术角度讲,法规不能违背法律,否则无效。政府也必须遵从法律,实际上他们也必须遵守自己制定的法规。
2)不行,很多东西法律并没有规定。比如在《治安处罚法》没有的时候,就用《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这个行政法规来规范。
3)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违反法律基本上都违反道德,但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如果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话,应该还是以道德为准。法律只是“底线”。
4)技术角度讲,按照法律做,至少不会被法律处罚。至于有时候法律和道德有些背离也是难免的,不同的道德之间还有背离呢。有问题也不是太大的问题,至少不会监禁吧~
5)理论上说是。
10. 法学问题
你好!
我也看到这道题了,但是没看到答案,你确定答案是C吗?我觉得答案是A!是平权性法律关系。因为根据《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建设工程合同,承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建设,发包人应当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并支付工程价款。双方只要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都将构成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
但是如果这道题真的选C的话,可能是这个原因。因为政府和建筑队签订的合同修筑政府大楼,这是一个行政合同,因为是为了行政管理的目的,既然是行政合同那就要受《行政法》调整,而我国行政法并不调整行政合同中的违约行为,所以建筑方没有履行义务则没有产生行政法律关系。
仅属个人观点,谢谢!
首先,政府和建筑队签订了修建政府办公大楼的合同,这是一个建筑工程合同。
政府是以普通的民事主体身份作为合同中的当事人。
建筑工程合同是要式合同,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有明确的合同条款,否则合同就不成立,双方不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不知道该题中是否说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还有,建筑工程合同的承包人必须适格,就是有国家机关颁发的工程承包资格。
双方对合同义务的履行、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 都能让双方的的法律关系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