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劳动法工资和津贴
⑴ 劳动法当中有关工资的规定
法律分析:1、最低工资上调的规定如下: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为20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7元调整为18元;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2、根据《劳动法》第48条的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关于“最低工资”的含义,根据《劳动法条文说明》第48条的规定,《劳动法》第48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排除在外。
3、根据《执行劳动法的意见》第54条的规定: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4、关于“正常劳动”的界定,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三条条二款的规定: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⑵ 劳动者的津贴和补贴是什么
法律分析:津贴,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常见的包括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矿工津贴、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保健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此外,生活费补贴、价格补贴也属于津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⑶ 劳动法规定月工资核算天数标准是多少天
1,国家规定月计薪天数是21.75,但实际情况中企业并不一定会实行标准的规定,基本每月都有法定节假日,除去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月更本就得不到21.75天。
2,所以一般都会按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月薪,计薪方式;全年天数减去公休日天数再减去法定节假日天数,就等于每月的实际出勤天数,超过每月实际出勤天数了就都属于加班
3,计算方式 ;(365-104-11)÷12=20.83。固定工资除以20.83得到天薪,再除以8得到时薪,超过的都算到加班时间,普通1.5倍,公休2倍,法定节假日3倍
⑷ 劳动法有规定扣工资连岗位津贴一起扣吗
你好!
劳动法规定是不得随意克扣工资的。绩效和岗位津贴为固定福利是可以一起计算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如有疑问,请追问。
⑸ 工资表里津贴补贴包括
法律分析: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龄性津贴,比如工龄津贴、教龄津贴等;其他津贴。补贴主要是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比如房贴、水电贴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⑹ 劳动法工资发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发放标准: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标准工资是指职工完成规定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定额,按照等级工资制的工资标准领取的工资数额。它是劳动报酬的基本部分,也是计算职工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提取奖金,发放加班工资,计算计件工资单价及其他劳保福利待遇的基础和依据。此外,国家计征超奖金税时,它是计算限额奖金的基础。一般地说,标准工资体现的是职工在一定时间向社会提供的平均劳动量。它是调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内部各职工之间的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对标准工资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正常工作时间” 的概念。
正常工作时间,是指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所确定的工作时间。正常劳动,是指员工按照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标准工资不包括下列各项:
1、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
2、无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津贴、补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