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是谁主张谁举证吗

民事诉讼法是谁主张谁举证吗

发布时间: 2022-08-30 13:25:17

① 什么是谁举证谁主张

法律分析:“谁主张谁举证”指的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② 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明责任规定的相当的严格,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的民事诉讼举证规则,相比刑事和行政举证证明责任来看,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是非常灵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诉讼的公平和正义。谁主张谁举证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是一种举证责任的通俗化说法,便于非法律专业人士理解。一般在民事诉讼中较多采用。此规定的意思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要自己提出证据证明。(与之相对的称之为“举证责任倒置”,一般多用于行政诉讼和侵权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③ 谁主张谁举证是什么意思

谁主张谁举证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当事人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自己收集证据的时候,可以由人民法院收集,但是人民法院在收集的时候,也要注意全面地、客观的审查证据。
法律分析:谁主张谁举证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当事人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自己收集证据的时候,可以由人民法院收集,但是人民法院在收集的时候,也要注意全面地、客观的审查证据。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对自己的主张收集、提供证据,二是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在举证不能时承担败诉的风险,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法定的,不变的,是由案件性质决定的,而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不断转移的,是法官按照一定规则经过自由心证决定的,所以要对它进行分配。

1、“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渊源是民诉法第64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我们在审判实务中进行举证分配的最重要的原则。但不少人对作为举证前提的“主张”的理解有偏差,将他机械地等同于原告的起诉请求,在被告不反诉的情况下,举证责任就应由原告全部承担,这样明显不合理。正确的理解应是,双方当事人应对自己的事实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而不是法律主张即诉讼请求。先举一个简单的案例,甲公司起诉要求乙公司偿付货款3万元及违约金,甲的事实主张为卖给乙3万元货物,甲应对此提供证据,甲提供了双方的买卖合同及乙收货的收据,乙的事实主张为已付款8000元,且又退回甲供给的部分货物,乙即应对该两项主张负举证责任。一个案件中,原告对自己的诉讼请求会有很多事实主张,被告虽没有诉讼请求,但也会有很多有利的事实主张,双方当事人应对自己的事实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2、一般情况下,由作出肯定性主张的一方负举证责任,否定性主张一方不负举证责任。如李某要求刘某偿还借款1万元,李某应当对刘某借其1万元的主张举证,刘某不必对其没有向李某借款1万元的主张负举证责任,若刘某主张已还款3000元,刘某应对此负举证责任,而李某就不必对刘某没有还款负举证责任。

3、举证责任的转移。审判实践中,单一的举证责任分配几乎不存在,从理论上讲,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是对立双方为支持己方主张的事实而进行的交替举证的辩证的矛盾运动过程。原告对自己的事实主张举证证明,经法庭认可,如对方反驳或提出新的主张,也应举证证明,该举证经法庭确认,若原告反驳,则要再举证,以此类推。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④ 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如何理解

“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渊源是民诉法第64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我们在审判实务中进行举证分配的最重要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对自己的事实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案件中,原告对自己的诉讼请求会有很多事实主张,被告虽没有诉讼请求,但也会有很多有利的事实主张,双方当事人应对自己的事实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⑤ 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谁举证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⑥ 谁主张谁举证 还是谁质疑谁举证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举证”的目的。

“举证”的目的是“取信于人”。“举证”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获取“旁听者”的“支持”。

谁负责举证,这首先要取决于“旁听者”的“态度”

=========

二、其次,“质疑”本身也是一种主张

“质疑”从来不是甩一句“我觉得能量守恒定律是骗人的”,然后就可以要求别人给出各种解释,这只是无理取闹。

这种情况,只在“能量守恒定律”刚被提出,提出者本就需要自证,来取信别人的时候才会出现。

一个理论刚被提出的时候,嘘声一片,是常见现象。如何说服这些摇头晃脑的人相信自己的理论,这本就是举证的过程。

---

当“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完成了举证,人们已经普遍相信的时候,还想“质疑”这个理论,那就需要“质疑者”来举证,格式是这样:“我觉得能量守恒定律是骗人的,证据如下:......”

=========

三、最后,我们要明白,辩论的结构是“通过举证,来证明观点是否正确”

这里的观点,既可以是“主张”,也可以是“质疑”

而辩论的基础,是围绕“举证”展开的,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都需要同时给出自己的“观点”与“证明”

---

如果只有“观点”,没有“举证”,那就是小学生式的吵架“你是猪”“你才是猪”

如果只有“举证”,没有“观点”,那就是贴吧游击队,只要我没给出“观点”,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反复转进,驳斥别人。

=========

综上所述:

人们不信“主张者”,则由“主张者”举证;

人们不信“质疑者”,则由“质疑者”举证;

人们对“主张者”与“质疑者”的信任程度相当,则由“主张者”与“质疑者”,轮流举证,展开辩论,看哪方更能赢取人们的信任。

=============

四、司法与此话题无关

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是由“公诉方”承担,“被告方”不用承担举证责任。

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是由“原告方”承担,“被告方”不用承担举证责任。

---

民事案件里,有“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原告方”难以举证,但“被告方”容易举证的情况,则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

比如,“原告方”指控“被告方”盗用其专利,“原告方”难以去“被告方”的工厂搜集证据,但“被告方”容易自证清白,因此在司法上,举证责任就转给“被告方”。

============

五、“谁主张,谁质疑”这类说法的源头,是民间哲学家们的诡辩。

“这世上是否有神”?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既无法证明“神存在”,也无法证明“神不存在”。

因此聪明的民间辩论家们,敏锐发现了,只要将举证责任推给对方,就能取得“胜利”。

---

“有神论者”,要求“无神论者”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神不存在。

“无神论者”,要求“有神论者”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神存在。

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耍流氓,惊现史诗级“踢皮球式辩论”。

而“谁主张,谁举证”“谁质疑,谁举证”这两句名言,就此诞生。

---

辩论,从来不是以辩赢对手为目的,只要“观众”认可了对方辩手的发言,那你就辩输了。

所以,只要一个人耍流氓,嘴硬不认输,他就永远不会被辩倒,这在辩论中,其实是不可能的。

---

但,我国的大学教育是这样,大学的辩论赛,就喜欢给辩手一个,辩手自己都觉得不正确的命题,然后要辩手去辩赢对方。

在这个过程里,大学只重视辩论形式,培养诡辩技巧,但忽视了辩论原本的目的,并让学生们产生了“辩论,就是为了辩倒对手”这样一个错误的观点。

辩手通过诡辩技巧,将一个他自己都认为不正确的命题,给辩赢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赢了比赛,输了辩论”的情况。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境配偶 发布:2025-01-19 23:58:12 浏览: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许可 发布:2025-01-19 23:13:26 浏览:280
行政立法扩张体现在 发布:2025-01-19 23:07:19 浏览:238
旅游法律责任名词 发布:2025-01-19 23:05:34 浏览: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论赛 发布:2025-01-19 22:42:34 浏览:638
新劳动法加薪 发布:2025-01-19 22:41:23 浏览:725
宁夏邮政条例 发布:2025-01-19 21:48:58 浏览:810
经济法要约邀请例题 发布:2025-01-19 21:10:22 浏览:155
刑法重公权 发布:2025-01-19 20:19:44 浏览:926
法官在家办公 发布:2025-01-19 20:08:01 浏览: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