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开始招收劳动法的研究生始于
关怀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有自己独到的劳动法学学术思想体系。2004年12月被评为“劳动法学理论研究杰出贡献奖”和“劳动法优秀科研成果奖”。2014年3月29日,关怀教授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的家中逝世。
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即开始培养劳动法研究生,历年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劳动法专家。在深研劳动法学理论过程中,关教授形成了独到的劳动法学学术思想体系:(1)其所确立的劳动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和立法原则已成为劳动法学界的共识,并为国家劳动立法所吸纳;(2)积极提倡劳动合同法的研究和立法工作,确立了集体合同的概念,探讨了其历史发展、特点等理论性问题,就集体合同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为国家劳动立法所吸纳;(3)极力宣传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议人民法院设立劳动案件审判庭,以加强对劳动争议的审理;(4)认为《工会法》是劳动法的组成部分,其所调整的对象是与劳动关系密切关联的一些社会关系,因而《工会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6)认为我国现行《劳动法》仅有13章107条规定得比较原则,难以具体操作,应当尽快出台《工资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障法》、《劳动监察法》等,以提高劳动法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
⑵ 民商法学的分类
民法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传统民法学的研究,其中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侵权行为法等法律领域的研究工作。民法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本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大法学院最早在全国设立民法专业,编写了第一部民法学教材,并担负起为全国许多大专院校培训师资的任务。人大复校以来,本方向的教师参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许多重要法律的起草,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博士生、硕士生和近千名高级法官。本方向在在下列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民法总则。佟柔教授生前曾经确立了民法的地位、调整对象和体系,这些观点一直成为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王利明教授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民法总则理论,并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已完成了民法典体系问题的研究,并已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咨询报告。《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获得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
2、物权法。早在80年代,本方向即多次组织国有财产权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研讨,出版了《国家所有权研究》等一系列专著。近几年来,又出版了《物权法论》、《物权法研究》等著作,并承担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的“物权法专家建议稿” 、《国有资产管理法草案建议稿》等重要的立法建议稿的起草工作。本方向还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中国物权法疑难问题探讨》一书(共120万字)。在举世瞩目的《物权法》的制定过程中,本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及多名教授全程参与了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说明和论证,并先后组织了10多次国际国内研讨会,对物权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这些学者的许多观点和意见为物权法所吸收,有力地推动了《物权法》这一极其重要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3、合同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方向便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了合同法课程,自90年代以来,在研究生中首先推行案例教学,出版了《合同法新论·总则》、《合同法疑难案件研究》、《违约责任研究》等著作,王利明教授是合同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4、人格权法和侵权行为法。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人格权法的专著和教材,多次承担有关人格权法的疑难问题、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等研究项目。出版了大量专著。本方向最早开设侵权行为法课程,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侵权法的教材,并承担了司法部统编教材人格权法、侵权行为法的撰写工作。本方向积极参与侵权责任法的起草制订工作,已完成中国侵权责任法专家建议稿并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
5、民事证据法。本方向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从事我国民事证据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和研究工作。为此,以王利明教授为首,成立了“中国证据立法研究中心民事组”。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多次举办了“民事证据立法”研讨会,出版了《证据法研究与实用丛书》共四本,近300万字,组织翻译了国外的证据法资料约100万字。
学术带头人王利明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1991年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5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7年被教育部列入为“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已出版民商法研究(1-6辑)、物权法论等个人著作10余部,合著作品10余部,主编各类教材15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现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家重点文科基地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利明教授作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国家许多法律的起草和研讨工作,是我国民法典和物权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
家庭法学与社会法学
本方向分为婚姻家庭法学和社会法学两个部分。其中婚姻家庭法学主要从事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包括婚姻家庭法、收养法、继承法等法律领域的研究工作;社会法学主要从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本方向在50年代就组织撰写了婚姻家庭法和劳动法方面的教材和学术著作,80年代初开始招收婚姻家庭法和劳动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是国内第一个招收婚姻家庭法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学科点。本方向在下述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婚姻家庭法。最早开设婚姻家庭法学课程,在理论研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出版了一系列婚姻家庭法学的教材与专著,其中《婚姻法》教材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本方向的研究人员参加新中国两部《婚姻法》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的起草和立法研究工作,并是第二部《婚姻法》草案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草案的主要执笔人。曾就《婚姻法》的修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专家建议稿,并参与了多次立法论证活动;并且承担了《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继承法。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继承法学》教材,并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比较继承法》的专著。本方向研究人员正在展开关于现代财产继承法律制度的研究。
3、劳动法。主编国内第一部《劳动法学》教材,并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奖;还出版了一系列劳动法学的教材及专著。本方向研究人员参与起草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配套法规,并是《劳动法》草案的主要执笔人。本方向研究人员正在就《劳动法》的修订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进行相应的研究。
4、社会保障法。出版了《社会保障法》教材和若干学术专著。本方向研究人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社会保障法的法制讲座。该方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的重要机构,举办了“中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等许多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目前本方向研究人员参与《社会保险法》的起草工作;承担《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5、社会特殊群体保护法。本方向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权益保障的法学研究与服务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出版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专著和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有关教材。本方向研究人员参与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社会特殊群体保护法的立法起草与立法研究工作,并是这些法律草案的主要执笔人。目前本方向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实证研究》科研项目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龙翼飞教授是国内较早获得民法学博士学位的学者,现任人大法学院副院长,婚姻家庭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个国家部委的专家顾问。曾参与了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起草与立法研究工作,并是多部法律草案的主要执笔人。曾先后赴法、日、德、英和香港、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发表了婚姻家庭法和社会法方面的个人专著10余部,合作著作10余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并两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的法制讲座。
商法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商法学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包括商法总论、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部门法内容。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其理论发展与民法学理论发展密不可分。人大法学院自80年代起即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商法总论、外国民商法、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等课程,90年代又撰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中国商法总论著作和第一部关于证券发行与交易法制的著作;本方向的教师参加了《公司法》、《证券法》和有关公司证券的行政法规的起草与立法讨论工作。本方向已被确定为国家文科重点基地(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主要学科,具有显著的学科基础优势和学科综合优势。
1.商法总论。本方向在国内(及港台受聘教学中)率先开设商法总论课程,本方向研究人员撰写了国内目前仅有的两部关于商法总论的著作和教材,该教材在国内教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并被广泛使用。本方向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对于商法基本理论的研究,拟作出适合于我国商法各部门法发展要求的商法总论研究成果。
2.公司法学。本方向90年代初即为人大法学院及港台联合教学的研究生开设公司法课程,本方向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公司法》著作和相关教材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并长期参与《公司法》和有关法规的立法活动。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对于公司法理论的研究,计划于近年来作出具有前瞻性和理论研究性质的公司法研究成果。
3.证券法学。本学科方向在国内证券法教学科研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及港台受聘教学中)率先开设了证券法课程,招收证券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专门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国内40余家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开办证券法的培训班,讲授相关课程。国内首部证券法著作《证券发行与交易》(该书已再版5版)就是有本方向人员完成的,并进一步编写了首部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证券发行与承销》与《证券交易》,此外本方向的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证券法》和有关证券监管制度的著作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
4.票据法学。本方向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票据法课程,90年代初即出版了中国票据法的专著,在中国票据立法改革后又率先编写出版了票据法教材。本方向的研究人员计划对中国票据制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作出具有前瞻性和符合国际票据交易惯例的研究成果。
5.海商法学与保险法学。本方向人员自80年代中期率先在国内法律院校中开设了海商法及保险法课程,并撰写出版有关于海商法的教材6部、保险法的著作6部。
学术带头人董安生教授是国内较早获得民商法博士学位的学者,博士生导师,是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国家文科重点基地)研究员、金融与财政政策研究中心(国家文科重点基地)研究员、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另担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法学会理事等职。曾受聘在香港、台湾数所大学讲学。已撰写出版民商法著作12部,主编并撰写教材8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撰写的《民事法律行为》、《英国商法》、《证券发行与交易》等书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方向学术骨干叶林教授等在民商法理论、公司法、证券法、外国民商法、仲裁法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所撰写的《中国公司法》、《中国证券法》、《商事仲裁法》等教材在国内均有很大影响。
⑶ 人大的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有两个院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劳动人事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其中劳动人事学院又比公共管理学院更加权威,我们说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全国最好,一般都是说劳动人事学院的人管。
学院和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师资力量全国第一!为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并与20多个国家的院校和科研机构有长期学术交流。
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1983年建院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行为和领导学、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或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掌握企业管理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各项职能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精通并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职能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部门、各类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及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专业建设方面,本专业曾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组织老师编写了大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著作、教材和论文。2003年,由该系老师最新编写,融西方最前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中国具体管理实践于一体,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精品教材(共16本)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实践方面,本专业自建立之初就非常关注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以彭剑锋教授为首的一批老师成为本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曾多次为华为、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战略方面的咨询方案,其成果在业界产生重大影响。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本专业与国际劳工组织(ILO)、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关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管理学系等港台大学相关院系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期开展的主要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有: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举办的人力资源管理远程教育课程,与荷兰政府合作的中荷人力资源开发联合培养项目,与日本神户人力资源管理所合作的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等。
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自96年以来,一次就业率连续7年都高达100%,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进入大型企事业单位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都比较高,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都已走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都非常突出。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管理技能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研究方法、企业研究案例分析、劳动经济学、劳动法、社会保障学、薪酬与员工福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主要包括:孙健敏(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鸣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剑锋(教授)、文跃然(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付亚和(副教授)、林新奇(副教授)、何凡兴(副教授)、许玉林(副教授)、周文霞(副教授)、石伟(副教授)、王丽娟(副教授)、徐芳(副教授)、王青(博士)、徐世勇(博士)等。
考试科目 人力资源管理(120220)
初试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4数学三
④434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复试
人力资源管理
指定参考书目:
1、《组织行为学》,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版。
2、《人力资源管理》,彭剑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薪酬管理》,文跃然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绩效管理》,许玉林,付亚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⑷ 劳动法是哪一年提出的
《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想考人民大学的民商法硕士
我是人大的。希望帮到楼主。
民商法要有前景还是读到博士,似乎除了人大没什么更好选择了吧。
的确最近人大的某些法学学科倒退了,管理上要求也不严格。
但毕竟师资在那里,或者说,别的学校,更差。。。
⑹ 人大的劳动法的师资班是从哪一年开始办的
人大的劳动法师资班是从1951年开办的.
解放后,在法学教育中全国仅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还不能满足社会上对法律人才的需要,因此从1952年开始,各个大区都设立了法学院,成立了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东北未设法学院,但有吉林大学法律系。这些学校需要师资,人大就办了很多师资班,劳动法的研究生都到我们这儿来。中国人民大学从1951年开始招劳动法研究生。研究生都是从各大学来的,学完了再回到各个学校教书。比如华东政法学院的叫宣冬玲;东北的是吉林大学的李芳志;西北政法学院的叫穆镇汉(后来是西北政法学院的院长),还有马原,她毕业后到北大教劳动法,后来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的副庭长、庭长,一直做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叶伟杰是武汉大学毕业后来人大做研究生的,毕业后到劳动部工作,最后担任劳动部劳动保护局局长。他们都是劳动法研究生班的,可以说人大法律系是研究我国劳动法学的基地,20世纪50年代各个大学里教劳动法的都是从这里出去的。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前身是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遂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10月5日,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高等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国人民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 。
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
⑺ 人大的劳动法的师资班是从哪一年开始办的
这个答案很难查找到详细的标志答案的,大致数据是:有关怀教授(教授名字叫关怀,关怀(1927—2014),河南偃师人。著名劳动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算是创建劳动法的第1任吧
。他认为劳动与学生有很大的关联,在.1984.1985.年创建的师资培训班,但是只是关怀教授创建的培训班,并没有走进法律里去,1988.年法律里规定开始培训试行阶段。在1990年开始,1直到1994年《劳动法》颁布,时间里创建的。
⑻ 中国第一届考研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中国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考研是从1951年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全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高潮,国家非常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高考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相继建立起来。
1951年我国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大学和专门学院设立研究生部,修业年限为三年以上,招收大学和专门学院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与中国科学院及其他研究机构配合,培养高等学校的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家文件,目的是为大学培养教师,为科研机构培养高级科研人才。
1953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采取苏联的“导师制”。这两个重要文件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966年~197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全国性的“内乱”,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正常秩序,教育事业也深受其害。1966年6月,高等教育部发出通知,宣布1966年、1967年的研究生招生“暂停”。
从1966年7月到1976年底,国家高教部、教育部已被解散,处于瘫痪状况,大多数研究生导师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遭到批判,研究生学位制度被视为“滋生修正主义的温床”受到抨击,研究生招生被中断12年之久。
1977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做好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明确提出了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应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1978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将1977年、1978年两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合并,1978年正式恢复招收研究生。从此考研一直延续至今。
(8)人大开始招收劳动法的研究生始于扩展阅读
考研的进一步发展
1986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的方针,明确在控制数量的同时,重点要调整好结构,培养模式应多样化。从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重基础、重理论的单一模式,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发展是硬道理”的鼓舞下,极大地激发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大力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在稳步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跟不上1992年以后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将硕士生分为国家计划培养硕士生、国家计划定向培养硕士生、委托培养硕士生和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四类。招生选拔办法则分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推荐免试三种。
它标志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管理体制走向成熟,这一阶段研究生教育稳定发展,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⑼ 人力资源这个专业的课程是那一年开始开设的
答案是在中国, 最早是1986年.
-----------------------------------------------
中国人民大学秉承人大深遂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底蕴,半个世纪以来,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不辍探索奋斗,始终屹立时代潮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1983年建院,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的最高学府。
1986年招收中国第一届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干部专科生;
1993年招收中国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1996年招收中国第一届劳动经济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
2003年建立中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招收中国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2004年招收中国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管理学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管理技能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研究方法、企业研究案例分析、劳动经济学、劳动法、社会保障学、薪酬与员工福利、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
⑽ 中国人民大学 自那一年起招收劳动法的研究生啊
我的考研复习路
我是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学的一名学生,今年考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的方向的研究生。我的政治考了80分,数三考了136,英语考了72,专业课考了121,总分403。这边就说说我的考研复习经历吧。
我下决心考研是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为什么要考研呢,主要是觉得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走走看看,而考出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下决心的那天,我就开始在网上查怎么考研怎么准备考研了。网上的信息真是好多,然后和班上的研友时不时的业在讨论到底要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这个是非常头痛的。因为觉得北上广太难了,但是留在省内又是不甘心的,刚好开学期间,各种考研讲座也是一堆,所以和同学也去凑热闹了。听了几场讲座,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考北京的高校,不然觉得考研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思来想去,我暗暗下定决心!考人大!为未来拼一拼!于是,我就开始买书,买各种材料,报辅导班,没日没夜的在看书。这边就简单说一下我各科是怎么复习的吧,也给学弟学妹一些经验借鉴。
政治:我对政治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准备也是最晚的,同学和我一样都是报班了,上课老师都会画重点难点,后面自己再去死命背就可以了。
政治总的分五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世界经济与政治。按照上课老师说的方法,我先把各科教材通读2-3遍,对要考的所有知识点有个总体印象;然后通读完教材后,认真阅读一遍考试大纲。就在大纲上,对自己知道的知识点、比较了解的知识点、还有不甚了解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做上标记,整理成笔记如此,这样可让自己在后面学习上课时有更高的效率;最后一定要把去年的真题在试做一遍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一遍,尤其认真琢磨答题要求,阅读参考答案和思路;由此也可对自己已有的水平能力有大致的了解。因为政治大家基本上都是报班的,所以只要跟着老师的步骤走,回去再好好复习,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次政治能考80分,我也是有点出乎意料的,考完还觉得可能70最多了。可能和我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回去也会整理笔记认真记忆有关吧~~
接下来说说英语:我在三、四月份开始背第一遍单词,因为单词的重要性没话说,单词认识的越多越好,因为考研英语实在太难了,如果单科不过线,就算考再高分也没有用。因此第一轮背单词要细之又细,做到充分理解。我在5月份背开始第二轮背单词,当单词很容易忘的,所以我第二轮单词背诵花一个月时间即可,第二遍背诵也要特别细心,同样要看单词的解释及例句。然后和政治一样,我也弄了个小本子,经常忘记的单词就写在本子上。到了7,8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做长难句,考研英语不同于四六级,因为它是要选拔性考试,而研究生从理论上来讲是要看专业文献的,而专业文献大家是明白的,看中文已经够难的了,更何况英文呢!所以考研英语的阅读一般来自比较难读的科普及经济类的文章,像BBC,VOA,经济学者这种外媒的文章。所以会有很多又长又难的句子出现在阅读理解中,所以最好还是多看些长难句,让自己有种语感。所以我把高中的语法书都拿过来看了,然后去分析各种分成。现在想想真是太痛苦了。语法看完了,就开始做阅读理解,考研英语素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因为分数占据了半壁江山,你不得不认真去练习。最后就开始研究近十年的真题,特别是前两年的真题。一定要研究,看熟,或者背下来都行,因为命题组的老师出题的思路都是差不多。所以真题一定要重视再重视,把里面的题型,出现过的单词,都是要全部去认真去研究的,所以我这次英语考了72分,还是觉得挺满意的,之前还担心过不了线,所以按照正确的复习方法,考个好的分数也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下数三怎么复习。考研数学有分数1,2,3 我们经济学的考的是数3,相对1,2简单点,但是数学对我来说,也是见非常痛苦的事情。要把高数,线代,概率这四本教材考研相关的知识点都看完,做完,实在是件非常煎熬的事情。因此,要数学拿高分,就是一直做题做题。但是,也不能盲目做题。首先做一道题要以后三个目标:理解,记忆,然后更深刻的理解。就是从基本的公式定理去窥探这道题目,去审查出题人的意图,他主要是考我们什么东西?主要考那些思维途径?也就是考我们走哪条路才可以顺利把题目做出来.你原来做题目的时候为什么跟出题人的思维不一样?差别在哪里?这种思维的关键在哪里?你下次怎么才能够很快的想到这条路? 很多女生对数学是恨得咬牙切齿,很多是方法不对,我就是之前一直很担心,后面上海文的课,张老师一直强调怎么样高效学的数学,正确的学习数学,我才找到了怎么去复习高数的方法。所以方向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你的方向错了,后面你就是一错再错,永远考不了高分的。
最后说下大家都很头痛的专业课。专业课每个学校都是自主命题的,所以人大经济学本科学什么,什么是重难点,我压根儿不知道的。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所以我先把指定参考书拿来认真的通读一遍,真心痛苦啊!!!那么多本书!!!这边推荐下几本比较有用的参考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人大版,包括宏观和微观);<<政治经济学>>(宋涛,人大版,第七版);<<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高教版)。这几本书一定要泛滥掉啊!!不然你的专业课基础肯定考不好的,所以一定要好好读这几本书。而且通过分析人大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我发现真题的重复率是50%也就是去年考的题目很可能今年会再考!因此,你必须要把真题认真的研究上10遍都不为过。(其他科目的真题也是要认真去对待!!)
接下来就是重要的考试时间了!!一定要提前去看下考场,感受下氛围,熟知路线。然后身份证啊准考证啊都别忘了,要不然你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最好找个同考场的同学和你住在考场附近的宾馆,这样你们去考试的时候也可以和对方加油,聊聊天,缓解紧张的感觉。考试的时候试卷发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先通读,看下大概的考什么,这样心里也会有底。然后时间一定要安排好,不会的题目就先跳过,特别是数学,该放弃的就先放弃。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完。
考试的时间是过的非常快的~~四门课,两天,一下子就考完了,所以心态好很重要。平时的复习很关键,而且组建好的研友团队也是很重要。如果决定考研,就一定要下定决心考上,千万不要想着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两种选择等于木有选择。因此,决定考研的学弟学妹,一定要早点复习,早点准备。每年的政策都在变化,早准备才能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