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辨析题行政诉讼法答案

辨析题行政诉讼法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9-02 16:42:34

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选择题答案

A、A、A、C、C、A、C

㈡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请高手判断正误……

不适用调解,主要是指人民法院不能以调解书的形式结束案件的审查。至内于在受理之初,人民法容院对当事人作些法律上的解释工作,晓之以理是可以的,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也是允许的,但应以人民法院裁定的形式结案。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这是由行政争议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行政争议是因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而发生的,行政权是国家的法定权力,它的行使是依据行政法进行的。
第二,行政争议所反映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同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这种特殊的指挥、命令与服从关系,也使得双方当事人无法在产生争议后平等自愿地去协商并达成协议,而只有让第三者公断。
第三,行政诉讼使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在合法与违法之间不存在第三种选择。

㈢ 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判断题答案(要求100%正确率)谢谢谢谢~~~

时间关系 针对前几道题:
11题,错误。授益性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的产生有利影响,内比如免除容其义务。对应的是负担性行政行为,即对其设定义务或者剥夺利益,如罚款,行政征收。

12题,错误。听证费有地方财政支出。

13题错误
14题正确
15正确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㈣ 行政诉讼法案例题。(请详细提供答案,满意的另外加分,万分感谢)

一, 这里限于评析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审批行为是否构成越权行为。这就关系到如何理解权限的行政法理。
任何行政职权都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因为任何民主政治中的权力都是受到限制和监督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条件和边界就是行政权限。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行政法上的职权系指行政主体代表国家针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针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因而行政权限也应当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该权力的权限。换句话说,行政权限是指行政主体之间法律所设定的权限,而不是指行政人之间内部分配的权限。
在本案中,针对是否颁发《治安许可证》,不论是林副局长做出决定,还是康副局长做出决定,这都属内部工作上的分工问题,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意义,不构成行政法意义上的越权问题。从行政法意义上说,只有等公安机关对外做出决定以后,就意味着行政主体实施了某一行政职权;只要公安机关没有超越这一职权的权限,那就不存在越权问题。根据本案的情景,先前林副局长答应给张某颁发《治安许可证》,但没有正式发证。这说明,那时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安机关尚未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只有等康某副局长正式对张某的有关颁发《治安许可证》的申请做出(否定性的)审批后,并以公安局的名义通知了张某本人,这时才意味着公安机关对外正式做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在这一案件中,公安机关只做出过一个行为,而不是两个行为;而且这个行为就是公安机关拒绝给张某颁发《治安许可证》的行为,而不是指张某所指控的“越权行为”。正因为前个行为是不存在的,那么张某对公安机关“越权”的指控也是不存在的。
二,这里限于评析本案中的民警李某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的问题。
前面说过,行政执法人员系指依法代表行政主体并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职务行为的个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效果对外而言,归属于其所属的行政主体而不是其个人。
在本案中,要解决老太太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呢,还是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之诉,关键取决于民警李某在当时情景中的法律身份:如果当时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属于自然人,那么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如果当时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属于行政执法人员,那就当然应当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之诉了。
应当注意的是:在我们国家,公务员与行政执法人员之间不能划上等号。因为:行政执法人员一般由国家公务员承担,但行政执法人员并不只限于公务员,非国家公务成员受行政机关委托从事公务行为时也可成为行政执法人员;相反,国家公务员也不是必然地、无条件地、每时每刻地作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出现。国家公务员从事不同行为,参与不同法律关系,便可以不同的法律身份出现:当他代表行政主体实施职务行为时,他的法律身份是行政执法人员;当他代表自己从事民事行为时,他的法律身份是自然人;当他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当事人时,他的法律身份又是行政相对人。
在本案中,我们同意第二种主张,但它的理由阐述得不够充分。因为,李某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不能作为一个抽象问题来讨论,只能置于具体的情景中作具体分析。我们不能问民警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只能问某个民警在某种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时是否属于行政执法人员。本案民警李某驾公务车外出执行公务,这是事实,但他到学校接送小孩显然不属公务。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公务,不是看时间,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该行为的实际属性,即该行为的目的与功能。所以,李某违章撞人时,虽然用的是公务车,虽然时间仍在公务最终封闭之前(即尚未回到单位),但接送小孩的实际目的及功能,决定了此时他在从事私务而不是公务。因此本案发生时李某的法律身份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行政执法人员,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之诉。
三,该案所涉其他问题鉴于本章的任务而不作讨论,这里限于评析:在本案中,乡政府做出的“倡议”行为是否属于行政指导?
本案66户农民是否有权对乡政府弃粮种花的“倡议’’行为提起诉讼,首要的关键是政府的“倡议”行为属于“行政指导”,还是“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8号)第1条规定,“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
所谓行政指导,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获得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指导行政相对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行政指导的最大特征是:它是一种规劝性、引导性行为,不具有强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把它表述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导是不具有强制力的;而不意味着:行政指导有两类,一类是不具有强制力的,另一类是具有强制力的。如果某种“行政指导”具有“强制力”,那只能说:这是一种名为“行政指导”,实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为。
行政指导行为一般通过“建议”、“倡议”、“指导”等形式表达出来,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实质内容。如果实质内容上该行为具有强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么名称,都按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行政指导认定。
在本案中,乡政府的《倡议书》,从形式上看,不具有强制力,显然属于“行政指导”的范畴。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乡政府强制在一个村试点,显然不具有“指导性”,而具有“强制性”,所以,这是一种名为“行政指导”实为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对66户农民的起诉理应受理。
四,,A、在听证的前一天通知申请人不对,应当是在7日以前;B、违反了听证公开的要求,应当允许群众旁听;C、听证主持人不应当是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应当是审查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D、张科长口头总结不对,听证应当制作笔录;E、行政机关根据张科长的口头汇报作出许可决定不对,而应当是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听证许可决定。
五,1,合议庭人员应为单数,2,工商局副局长应回避,3,县委不应干预司法审判,抗诉应由上级检察院提出

㈤ 请高手回答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判断题答案

三、判断题
1.我国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一部法典。(A. 错误 )
2.行政法是调整行专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属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B. 正确 )
3.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A. 错误 )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同时有相应的行政法律事实发生,两者缺一不可。(B. 正确 )
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A. 错误 )
6.行政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B. 正确 )
7.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的法源。(B. 正确 )
8.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并不明确。( A. 错误 )
9.行政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B. 正确 )
10.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A. 错误 )

㈥ 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谁能给出满意答案

1、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举证内容主要是证明自己没有责任。但是原告也要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果举证不能,就要承担败诉风险。
2、存在第三人,是公安局。因为被告是作出行政复议的机关,涉及的是公安局,所以公安局是第三人。应该通知第三人到庭,因为第三人在本案中有重大厉害关系。
3、第三人是本案的关键人物,虽然没有被列为被告,但是其行为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和执法活动的正当性。而且,原告与被告的诉讼结果不管如何,都需要通过第三人来最终实现诉讼的请求。

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题求解

答案:1.该行为是行政许可的具体行政行为。首先相对人是采用法定的招投标方式申请行政主体作出特定的行政行为;其次,该特许经营权是一种法律上的解禁,是行政主体对符合资格者给予的授益性行政行为;再次,该特许经营权是行政主体管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外部行政行为,并具有一定的法定要是形式,就是“经营权证书”。符合了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的要件规定。
2.根据两个不同的行政行为法律依据来看,一个是住建部的“部委规章”,另一个是北京市人大常委的“地方性法规”,有关于特许经营权非法使用的相关规定又相互冲突,我国《立法法》有关于法律位阶冲突的规定来看,这二者无法比较其位阶大小,只能将此冲突的法律依据提请其共同的上级:国务院进行适用的裁决,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则直接适用;国务院认为适用部委规章的,则还需提请全国人大进行最终的决定。从本案性质以及行政程序的相关固定来看,我个人认为适用北京市人大常委的地方性法规的可能性更大,因而,行政主体未责令改正就收回行政许可的行为不合法。
3.赵某属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其的处分不属于外部行政行为,故而赵某不能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赵某只能参照《公务员法》的规定,采取内部申诉或控告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公务员对内部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的30日内提请本级部门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满的可在收到复核结构的15日内提出申诉。
4A公司的供水经营权证书被撤销可以采取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权。行政许可不属于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前置”的那几项,因而针对许可被收回或者撤销的行政行为,被许可人可以选择复议或直接诉讼。
5.C公司无权提出行政诉讼。首先C公司不是原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其次C公司获得特殊经营权的行为本身不符合法律规定。因而C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非源自于行政主体。C公司可以在A公司起诉行政主体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楼主,我保证你95%以上的得分,回答的那么全面,我好累啊。打赏吧

㈧ 请高手回答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单选题答案.

1、B 2、A 3、D 4、A 5.C 6.A 7.C 8.B 9.B 10.C

㈨ 请高手回答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多选题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B. 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C. 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D.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 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B. 精简原则C. 高效率原则 D. 依法设置的原则)。
3. 国家行政机关有如下特征(B. 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D. 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4. 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A. 国务院的直属机构C.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5. 被授权组织的类型包括(A. 特定的事业单位B. 特定的企业单位C. 特定的社会团体)。
6.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 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D. 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7. 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在于(B. 产生依据不同C. 行为后果不同 D. 法律地位不同)。
8.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A. 国家权力机关C. 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9. 关于公务身份的公务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从事活动B. 享有行政职权,需要承担行政职责)。
10.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具有较强的执行性C. 从事国家行政管理职能D. 按照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

㈩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试题类型举例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C 4、AD
二、填空题
1、显示公正 2、该组织、委托的行政机关
三、名词解释
1、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出裁判的活动和制度。
2、行政侵权赔偿: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由国家对受害人承当赔偿责任的制度。
四、简答题
1、答:有八类:1、不服行政处罚的案件。1、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案件。4、对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和执照或者不予答复不服的案件。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被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2、答: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五、论述题
答: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一样,也是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是从民事诉讼法中脱胎而来的。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外,对于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没有规定的,还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例如,民事诉讼中有关回避、证据、期间、送达、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行政案件时可以适用。但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因此,在具体内容上有显著的不同:(1)诉讼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组织、法人和公民之间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纠纷。行政诉讼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原告是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行政复议机关。而民事诉讼是解决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因而,民事诉讼主体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关系。(2)诉讼的性质不同。行政诉讼中争执的是关于行政权利义务问题,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法提起的诉讼;而民事诉讼中争执的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问题,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起的诉讼。(3)诉讼发生的条件不同。行政纠纷发生后,有的争议须经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后,当事人对处理不服时,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民事纠纷发生后,纠纷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程序因此而发生。(4)举证责任不同。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即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民事诉讼中,不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均负举证责任。(5)适用调解的范围不同。行政诉讼中,除行政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调解方式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行政争议。这是因为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主管机关,它的职责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保护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它不能对依据国家法规所作出的决定加以更改和让步。而民事诉讼中,自愿、合法调解原则是一项重要原则,贯穿于整个审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用调解方式处理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

热点内容
刑法重公权 发布:2025-01-19 20:19:44 浏览:926
法官在家办公 发布:2025-01-19 20:08:01 浏览:831
房东选任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9 19:16:10 浏览:2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引用 发布:2025-01-19 18:54:39 浏览:483
注会经济法几篇 发布:2025-01-19 18:38:58 浏览:710
合同法签署日期 发布:2025-01-19 18:26:31 浏览:500
居委会选主规章 发布:2025-01-19 18:23:20 浏览:117
企业信用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9 18:14:21 浏览:541
指导意见是部门规章吗 发布:2025-01-19 18:12:57 浏览:796
公司更名后的债权债务法律 发布:2025-01-19 17:15:07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