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42
『壹』 行政诉讼法 期间从哪一天开始起算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规定内:“行政机关作出具体容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这两条是关于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当在什么期限内起诉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原告既有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也有可能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非行政相对人。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贰』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二条 是什么意思本人不太了解
这一条包含了两段规则:
1、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从知道时起计算时效,这点应该很好理解。很多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都是不知道……的,从知道时起算。就像民法规定2年的诉讼时效就是从“知道”时起算。这是为了保障未被告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相对人的诉权的行使,就不多解释了。
2、关于不动产的,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起20年,一般的从作出起5年,为最长诉讼时效,类似民法中从法律行为成立起20年的最长时效。给权利界定一个最长期限,过了这个期限法院就不保护了,一是促使相对人赶快行使权利,二是一旦拖延时间过长,事实不易认定了,或者认定与否意义已经不大了。
也就是说,诉讼时效是从知道行政行为内容时起算,但是如果你知道内容的时候已经超过最长时效了,那么也丧失了胜诉权。如果知道的太晚,比如关于一个不动产的行政行为,第19年11月才知道它的内容,那么诉讼时效也就只有最后1个月了。
另外,本条和第41条也有一定的关联。诉权和起诉期限是程序法意义上的权利,和实体上的胜诉权不一样,所以规则也不同,不要记混了。前者的起算也是从“知道”时算,这是共同的规则。但它带来的最长时效只有2年,而且是从实体权利的形成即得知行政行为内容时起算。可见程序权利是依附于实体权利的。而前面那一段涉及到的最长时效从作出行政行为时起算,可以看作是实体权利依附于基础事实的发生。
以上不是非常正规的表述,而是比较通俗的分析,希望对你的理解有用。
『叁』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41条和第42条的问题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41条和第42条如下:
(1)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版行政行为时,未告权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2)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肆』 行政诉讼四十二条涉及不动产的提起诉讼期限就是2O年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直接决定了行政行为是否纳入司法审查。
『伍』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中的第40条、41条、42条,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是:
40条规定的是起诉时间延长 的法定情形;
41条规定的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版立案条件和要求权;
42条规定的是对人民法院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的救济手段。
联系是:
尽量在40条规定的时间内到法院起诉,起诉的实质条件符合41条之规定,法院才会受理。如果法院做出不予受理裁定,原告可以通过上诉进行救济。
『陆』 《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与第41条相冲突
没有冲突。41条规定的是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后的起诉期限;42条规定的是当事人不知道行政行为情况之下的最长起诉期限,如果当事人在5年或20年内不知道行政行为的,则无论在此期限之后其是否知道了行政行为都没有诉权。
『柒』 行政诉讼法41条42条怎样理解
第四十一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专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属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的主体要有关、被告要明确、管辖要正确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7日内给消息,可以上诉
这不就是字面意思吗,有啥理解的??
『捌』 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规定的时间 5年和20年是否除斥期间
错,法条用的是起诉期限,不能随便套用民法。
但具体来说类似诉讼时效,不是除斥期,非因单方意思表示即发生法律效力
『玖』 行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的释义
你好,根据大律师网 里面的法律知识内容有关行政诉讼法第42条的内容解专释如下:
第四属十二条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释义:本条是对人民法院审查起诉的决定以及原告对不予受理的裁定可以上诉的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应根据本法关于受案范围、起诉条件、起诉期间等规定进行审查,凡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如果基本符合受理条件,只是某个项目不清楚、不符合要求或者有其他欠缺的,应当告知原告予以补正。如果原告能够在指定期限内补正,法院应当立案受理。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原告逾期又不补正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不予受理。这样规定与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有点不同:民事诉讼中原告起诉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适用。
『拾』 行政诉讼法在证据方面的修改
最高院抄从司法实践的需要出发,在袭《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证据规定》)中提供了将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使用的途径。《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对方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的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