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是民和官吗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1 商法的调整对象 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商事关系 指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就是商法)。 3 商事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商人和商行为。 商人,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在我国,商人主要包括 (1)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与独资公司相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法人; (4)联营企业:联营企业(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5)外商投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商行为,就是适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行为。从本质上讲,商行为就是市场中经常化、专门化和规范化的行为。 通俗点讲,行政法就是官管民,商法是商人与商人之间的法律,不涉及政府!
❷ 宪法,行政法,民法的异同点
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问题,分为总纲,序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部分,享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其抵触,但宪法不是一部具体法律
行政法:俗称"民告官",为保证我国执法公平公正的法律对行政人员的工作作出规定,由广大人民监督实施.
民法:根据宪法精神颁布的有关公民日常生活的具体法律,对违法(但未达到犯罪高度)的日常事件进行规定与制裁.
这三部法律均为我国现行法律,民法,行政法均为宪法的"子法".
❸ “民告官”适用的是行政诉讼法,那么“官告民”应适用什么法律求教!
主要看官复告民事件的起因,不制同的起因适用不同的法律类别。
最典型的官告民,是《刑事诉讼法》、公诉案件。
参见《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其中还有一些单行条款中,比如环境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涉及。
(3)行政法是民和官吗扩展阅读:
一般而言,民和官诉讼适用法律如下:
官告民,除了《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之外的所有法律。
民告官:《行政诉讼法》。
民告民:《民事诉讼法》。
三大诉讼法各自特有的原则如下:
(1)行政诉讼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举证责任。
(2)民事诉讼法: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3)刑事诉讼法: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确认任何人有罪原则;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
网络--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网络--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网络--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❹ 谈谈你对行政法的理解,与民法典之间有哪些区别
行政法跟民法都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都是实体法,行政法俗称的,就是我们口中的民告官儿,民法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行政法调整调整的是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❺ 行政法是什么
行政法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专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属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补充定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❻ 行政法与刑法的联系与区别
刑法抄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刑法学还没有开。所以只能说得民法与行政法了。不过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体就是像公安局这一类的组织。行政相对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则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或者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比如像继承权、肖像权等。
❼ 民法和行政法有什么区别
简单的说,就是:
民法是处理,“民与民”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是处理,“民与官,或者官与官”之间的关系。
❽ 我国行政法的结构
法律分析:行政法知识结构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从权力控制的逻辑去诠释。因为行政法就是控制行政权的法,所以整个行政法都是围绕着行政权这根主线展开的。离开了行权,行政法是没有价值可言的。既然要控制行政权,首先就是要看谁掌握行政权,这是行政组织法的内容;然后看行政权是怎么运用的,此即行政行为法(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再看行政权侵权了怎么办,这是行政争议法(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再看怎么赔偿的问题,此即国家赔偿法部分。由此可见,围绕行政权这根主线,行政法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一目了然,清晰可辨的。这是一种诠释的进路。
另一种理解则更通俗,也更容易记住。就是我们可以把行政法看成是“两个人”与“两件事”。先看两个人——“官”和“民”。“官”,就是行政主体,行政组织法要解决什么是行政主体以及具体种类的问题,还包括授权和委托的异同等。再看“民”,就是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这个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中均有专门章节予以阐释。再看两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官管民”,另一件事就是“民告官”。什么是“官管民”,怎么管?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是行政立法(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两部分)。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更为多样,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是行政行为三部曲(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以及行政公开。另一件事是“民告官”,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这三个都是“民告官”,三种救济程序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且具有内在规律,值得留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❾ 民法典是行政法的渊源吗
不是。
行政法跟民法都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都是实体法,行政法俗称的,就是我们口中的民告官儿,民法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行政法调整调整的是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❿ 2020尤溪公基知识行政主体是啥
行政法主要涉及到这两个部分官管民和民告官,其中“官”指的就是行政主体,所以学好行政主体方便后续课程的学习。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所以简单来说行政主体就是享有权、名、责的组织。
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的不同,可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所以在考试时常常会涉及到行政主体分类,切记无委托的行政主体。
一、职权性行政主体
1、职权性行政主体概念
职权性行政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的规定,在机关依法成立时就拥有相应行政职权并同时获得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在这部分职权性行政主体强调成立时就享有行政主体资格,它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职权性行政主体的类别
职权性行政主体包括以下三种:
(1)一般行政机关,即我国的一级政府,有人大的政府称为一级政府。我国的五级政府:国、省、市、县、乡。
(2)专门行政机关,即一级政府下行使职权的工作部门。国务院、省、市、县都有,但在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乡政府没有工作部门。
(3)派出行政机关,分为:行政公署(地区行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二、授权性行政主体
1、授权性行政主体的概念
授权性行政主体又称为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参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非政府组织。
2、授权性行政主体的类别
(1)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有三种类型:①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机构,例如根据《专利法》设立的专利复审委员会;②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如经过《税收征收管理法》授权的税务局内设的税务稽查分局;③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如工商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而在考试中常常愿意考的就是派出机构,这部分需要注意虽然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都是行政主体,但一个是职权性行政主体,一个是授权性行政主体,注意区分。考试时也常常会涉及到行政主体不一定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也不一定是行政主体,比如说村委会、居委会不是行政机关,但它属于授权性行政主体,政府的办公室或办公厅是行政机关但不是享有权、名、责的行政主体。
(2)被授权的组织
常见被授权的组织有:企业组织(公用企业、金融企业、全国性公司)、事业组织(学校)、社会团体(律师协会、工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村委会)。
注意: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是行政主体
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以及特殊情况下接受行政委托的个人,可以作出行政行为,但他们不是行政主体。比如某林业局委托木材检查站,此时的木材检查站就不属于行政主体,不能独立的承担责任,林业局是行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