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解决下岗问题

行政法解决下岗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9-16 12:43:28

⑴ 国家对于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有什么补偿方式

开门见山

对于下岗职工买断工龄,这是1995-2002年期间,我们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体制改革时期,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产物,当时为了解决各类富余人员,通过补偿安置费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把职工推向社会的一种行为。这一部分人员在现在,有哪些补偿方式呢?秀儿就相关法律法规,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答复!

【结束语】

对于当年这些买断工龄的人,我们国家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一定给予实实在在的补偿,以感恩这些人为国家,为企业所付出的辛劳代价,真正的对得起这群大公无私的,任劳任怨的人民百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解决了再就业,进行社保补偿,进行工龄视同都是非常好的政策,值得点赞。

劳动法下岗职工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下岗人员享有以下合法权益:
(l)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下岗人员有要求单位在一定期限内以书面通知权,但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达不成变更协议的。但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之前,按照《劳动法》第26条规定:“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通知劳动者本人。”如用人单位没有履行上述法定程序,劳动者有权以程序不合法为由拒绝下岗。同时,用人单位还必须在书面通知中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
(2)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前,下岗人员有权对裁员条件、裁员方案进行了解和发表意见。《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报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未将裁员方案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的、未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不得进行经济性裁员,此间劳动者有权拒绝下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也不得批准其裁员方案。
(3)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后,在规定期限内录用人员下岗者可依法享有优先回单位权。《劳动法》第27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4)劳动者在法定条件下有拒绝下岗的权利。《劳动法》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①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②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③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下岗人员下岗后,有从用人单位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劳动法》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按照劳动部1994年12月3日制定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后应按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足一年的按一年对待。被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该办法补偿的,除按全额补偿外,还应按补偿金额的50%追加补偿金。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工伤被用人单位决定下岗的除按上述规定补偿外,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或绝症的分别不低于医疗费的50%到100%。
(6)被用人单位错误决定下岗的,有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并获得工会支持的权利,如果用人单位裁员决定违法或不给经济补偿,下岗职工根据《劳动法》第30条规定,决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⑶ 全国两会关于下岗职工提案,两会下岗职工相关政策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下岗职工提案,两会下岗职工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1月17日6号公告相关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2018年全国两会提案汇总
2018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2018两会 教育改革 2018两会 房产税 两会2018 医疗改革就医 2018两会 中国要干这60件大事 2018两会 房价趋势 两会2018 事业单位改革 2018两会 养老金上调涨工资 个税改革 2018两会 教师工资
下岗职工是现阶段全国最大、最突出的困难群体,比照此项规定,在提前退休政策上,作为特殊困难群,应给予特殊优待,以解决他们不能自立的温饱状况。

下面就如何解决大龄下岗职工现实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一是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二是达到提前退休年限自行选择退休,三是达到提前或正常退休年龄个人勉缴养老金。

提前退休分为“提前准退休”与“正常提前退休”两个退休段:

▲男、年满50岁,工龄30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男、年满55岁,工龄15年以上的,为“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

▲女、工龄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一、有条件的发放基本生活费。

下岗职工(男、女)工龄达到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以上、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达到“提前准退休”年龄段后,本人可以自行选择退休,或选择不退休;

若本人选择提前退休的,停止发放基本生活费,按其退休工资发放。

若本人愿意拿基本生活费的,直到正式退休,基本生活费自行停止。

二、自行选择提前退休。

1、关于男性提前退休。

(1)、男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既年龄50岁-54岁之间,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5岁后,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2)、男性按“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退休的,即55岁以上退休的,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3)、男性选择60岁正常退休的。基本生活费一直发放到正常退休为止。

2、关于女性提前退休。

(1)、女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0周岁,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2)、女性退休50岁,工龄15年以上法定退休政策不变。

3、未达到提前退休年龄,患有癌症及其他绝症,或者因致残失去完全行为能力的,工龄达到15年以上应准许退休。

三、退休时个人勉缴养老金,即养老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承担。

四、“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上应特殊优待。

一是下岗职工买断工龄补偿少,10年来给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必要的义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提前退休,没有经过下岗途径,直接提前退休,并且提前退休补偿亦高于下岗职工,因此,对下岗职工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和提前退休,并相应缩短工资纳税义务,也是一种特殊时期的补偿和优待。

二是男性60岁退休,是国家50年代退休制度,是正常上班到龄退休制度的历史规定,而对于现阶段无任何资金来源的下岗职工来说,自行选择提前弹性退休,也是对过去退休制度缺陷的弥补。

三是发放生活费和自行选择提前弹性退休,可以有效的解决下岗职工不同实际困难的各个层面。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规定,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费满十五年以上的,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职工55岁。其中原为国有或集体企业正式职工的女职工,其退休年龄可根据本人自愿,选择50岁或55岁退休。

国家现行相关政策规定,40、50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具体业务办理机构为市劳动就业局。

新政策还规定只要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就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一部分钱,以后按年缴费至退休,缴满15年,以后就可以享受退休金。

下岗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新政策如下:

(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三)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在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原用人单位将其档案等转到失业人员户籍所在的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时封存养老保险手册,中止养老保险关系。不需要在另行办理中断缴费手续。失业人员因种种原因未再就业的,在失业期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时,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相当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办理退休手续,经批准后,由区、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再就业人员

失业人员事业之前和再就业后交纳的养老保险费合并计算,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失业期间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其储存额连续计算利息,并与再就业后的个人账户合并纪录,个人账户号码始终不变。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应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办理转移档案关系手续,重新启封养老保险手册,并在新的用人单位办理登记和申报缴费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自己从商人员

职工自谋职业或非正规就业的,可以把档案关系和养老保险关系存入本市具有代办养老保险职能的职业介绍机构,在该职业介绍机构办理委托存档手续后,可以重新恢复养老保险关系,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

值得注意的是,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将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计发基础养老金,以退休时上一年全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合历次间断缴费前的全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进行平均化处理,取出算术平均值。样就使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降低,相对计发的基础养老金也将减少,因此最好不要间断缴纳养老保险。

关于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问题:

1、关于穷困问题:对于赋闲的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按照社会救助有关政策规定,家庭人均收益低于每月160元的家庭,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改制企业职工符合低保前提的,可以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或者村委会申请。对于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中的低保人员,凭有关证件可向市社保局申请暂时封存养老保险关系。

2、关于无力交缴养老保险金问题:国度、省有关文件对社保费交缴和封档停缴等养老保险政策都有明确规定,应按政策规定执行。考虑近年来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较快,2009缴费年度,个别工商户和灵活参加工作人员仍可按不低于去年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90%申报缴费基数。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除国度政策规定可以封存养老保险关系外,其它人员仍应接续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费。办理了赋闲证的人员,在原领取赋闲布施金时期未封存养老保险关系的,可申请顺延封存时间。但办理封存手续时,应缴清封存前所欠的社保费、利钱,所欠社保费的滞纳金,由社保部分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此后要是国度对改制企业出台了新的养老保险政策,按照新政策执行。

据了解,一些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下岗的职工,现已四五十岁,年龄偏大,就业能力差,多数都找不到固定工作,每月的打工收入只有几百元钱,而每年的养老保险要交数千元,生活十分困难。这些人都企盼着能早日领取养老金,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不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处在一种十分窘迫的境地。如果家里有病人,日子过得更加困顿、艰难。这些人对国家是有过贡献的,工作了二三十年,用一两万元钱就买断了工龄,实在有欠公允。

建议各地对下岗职工困难家庭进行调查登记,区分情况,适当减免他们的养老保险缴费额。该减的减、该免的免。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但减免力度不够,未能有效解决下岗职工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如果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应一律免交,以体现我们社会的人文关怀。缺额部分由地方财政补齐。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可由中央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这部分人,人数有限,财政负担不会很重。1998年至2006年,全国有2400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其中实现再就业的有2000万人。况且,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应该不会成为问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会得到广泛拥护的。

注意事项

一、对于最重要的保险责任,即养老金给付,给付年限要尽量拉长。特别是下岗工人以后的生活保障不够稳定,这点尤为重要。

二、现金流的分配要合理。养老保险的收益主要在于其长期投资带来的复利效应。如果过早地大量领取保险金,会导致真到养老所需的时候账户积累反而会显出不足。三、缴费灵活。在投保前应当结合自身的收入水平和财务规划选择合适的缴费期。

四、保费豁免。对于下岗工人这类经济保障不足的人群,保费豁免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个功能,可以确保自己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正常领到养老金。

五、保证资金的购买力。在选择产品养老保险时,如果经济不是特别紧张的话最好选择有分红的产品,可以确保一个长期、稳定的给付,并且通过分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年轻时攒下的养老金还具备当年的购买力。

如何查询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近年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

如果所在地区的社保局开通了网络查询,可以登录所在地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网,键入身份证号或者输入社保卡号及查询密码就可以查询你所缴的养老金,以上海为例必须到当地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申请办事密码,才可看到详细信息,否则只能看到是否缴纳的情况,但是公积金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到详细信息,但必须先注册。

有些地区的这类网站并不太可靠或者还在建设中,可能一时查不到,最有效的方法是到社保机构和公积金管理机构直接查询。主要的是看养老和公积金余额,医保的话,如果是银行卡的话,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点,刷下卡,就可以知道账户上的金额。

部分单位具有专门的主管保险的部门,可直接向所在单位的主管保险的部门查询。

除此之外,可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另外,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内如果设有社会保险触摸屏查询系统,刷卡或根据屏幕提示输入卡号或身份证号进行查询 ;

⑷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什么政策

热心网友
2019-03-12
下岗职工最新消息:最新政策规定
一、解决大龄下岗职工现实政策
1、有条件的发放生活费;
2、达到提前退休年限自行选择退休;
3、达到提前或正常退休年龄个人勉缴养老金。
二、“提前退休”与“正常退休”政策
1、男、年满50岁,工龄30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2、男、年满55岁,工龄15年以上的,为“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
3、女、工龄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为“提前准退休”年龄段。
三、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政策
1、下岗职工(男、女)工龄达到30年以上,全日制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工龄26年以上、专科27年、研究生25年以上的,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达到“提前准退休”年龄段后,本人可以自行选择退休,或选择不退休;
2、若本人选择提前退休的,停止发放基本生活费,按其退休工资发放。
3、若本人愿意拿基本生活费的,直到正式退休,基本生活费自行停止。
四、自行提前退休政策
1、男性提前退休政策
①男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年龄50岁-54岁之间,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5岁后,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②男性按“正常提前退休”年龄段退休的,即55岁以上退休的,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③男性选择60岁正常退休的。基本生活费一直发放到正常退休为止。
2、女性提前政策
①女性选择“提前准退休”年龄段退休的,退休工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前退休之规定按月纳税,年龄达到50周岁,退休工资不再纳税。
②女性退休50岁,工龄15年以上法定退休政策不变。
③未达到提前退休年龄,患有癌症及其他绝症,或者因致残失去完全行为能力的,工龄达到15年以上应准许退休

⑸ 退役士兵下岗失业,政府能帮助解决再就业吗

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补贴政策都是不一样的:

义务兵从兵役机关批准入伍之日起至部队批准退出现役止,为服现役的军龄,满十个月的,按周年计算。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其军龄连同待分配的时间均应计算为连续工龄(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即为本单位工龄),享受所在单位职工的同等待遇。

义务兵退伍后,无论分配到何单位,从事何工作,均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试用期,直接按有关规定确定其基本工资。退伍义务兵凡在部队获二等功以上或提前晋级奖励的,其工资可在定级工资的基础上再向上高定一级。

退伍义务兵原是农业户口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和生活问题,按下列规定进行安置:

对确无住房或严重缺房的,应根据自力更生、集体帮助、辅之以国家必要补助的原则加以解决。对自建(修)房屋的,当地政府应在宅基地选定、审批、建材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对自建和靠集体帮助仍确有困难的,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和补助经费。

对在服现役期间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和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的退伍义务兵,应在企事业单位安排工作,户粮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申报。对农村入伍参战荣立三等功的退伍军人,在当地劳动部门下达向社会招工计划指标时首先安排。招收进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的,可以转为城镇户口,由国家供应口粮。

对二等、三等伤残的退伍义务兵,应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增发残废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城市用人单位和乡镇企业向农村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军人,尤其是参战、立功、超期服役的退伍义务兵和女性退伍义务兵。

对退伍义务兵中有一定专长的军地两用人才,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荐介绍,各用人单位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给予录用;对他们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在政策、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乡镇、村选聘干部,对符合条件的退伍义务兵,应作为优先选聘对象。

退伍义务兵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退伍后原则上仍回原单位复工复职。对于因残、因病不能坚持八小时工作的,原工作单位在安排工作时应给予适当照顾。退伍义务兵原工作单位已撤销或合并的,由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安置。

义务兵退伍后要求自谋职业的,应在报到后一月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当地退伍军人安置部门审批同意后,有关部门应当允许,并在审批场地、办理执照方面给予优先。自本人申请之日起,逾期三个月,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不再为其安排工作。

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立二等功和参战三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时,优先照顾本人志愿。

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参战和超期服役的,安排工作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照顾本人特长和志愿;

对退伍义务兵中有一定专长的军地两用人才,安排工作时应尽量做到按专业、特长对口安置。

⑹ 国务院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规定是什么

国务院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规定主要有两个: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是: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宏观调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近年来出现职工大量下岗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

(2)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行业)要坚持认真负责、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加强调控的指导思想,围绕落实上述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目标和要求,使这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分流安置和再就业渠道。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是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有效措施,是当前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各地要自下而上地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体系。

(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抓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利于扩大就业。

(5)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再就业培训。

要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在所有企业(包括个体、私营等非国有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中推行和深化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创造条件。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有:

(1)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发扬党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坚决制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倾向。

(2)积极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行业)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本通知的具体办法,确保本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3)加强下岗职工劳动合同管理。

(4)进一步完善“三条保障线”制度。

(6)行政法解决下岗问题扩展阅读:

下岗职工再就业补助规定

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规模不减。各地在确保稳定和促进再就业的前提下,可以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结余部分,调整用于对国有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所需经济补偿金的补助,逐步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在《2003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2004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第1903款级科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下相应增设第190303项级科目“下岗职工经济补偿金补助”,用于反映财政对国有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所需经济补偿金的补助。

中央管理企业原则上执行企业所在地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对中央管理企业中的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所需经济补偿金予以适当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⑺ 劳动法对职工下岗的规定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下岗人员有要求单位在一定期限内以书面通知权,但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达不成变更协议的。但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之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六条 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通知劳动者本人。如用人单位没有履行上述法定程序,劳动者有权以程序不合法为由拒绝下岗。同时,用人单位还必须在书面通知中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并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企业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下岗职工由于缺少正常的劳动收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期间,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交纳与在岗职工不一样,由企业独自(含个人部分)按规定比例缴纳。对托管期满的失业人员,由再就业中心及时将其档案转入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失业救济。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达不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可申请民政救济。

⑻ 失业问题要怎样解决从社会学的角度、

在急剧的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念等在分化、重组时出现了多方面的缺损和失范,带来了不少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出现的下岗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

分析社会问题,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地区差异看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先说普遍性。失业是当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它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下岗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也就成为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再说特殊性。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失业问题更为突出,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自特点,成为党、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正在极力缓解的社会问题。

一、关于下岗失业的定义

谈到下岗失业问题,首先不能不涉及下岗失业的定义及统计标准问题。失业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失业主体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有劳动能力;二有劳动愿望;三没有工作。因此,可以把失业界定为: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失去就业机会的社会现象。我国在失业统计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就业与失业统计口径上不一致。1994年后国家统计局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定义为非农业人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人员。这种定义的缺陷:一是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仅限于城镇中心非农业户口,不包括目前在城镇中,大量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二是统计的失业人员仅为登记数,不包括那些未登记的失业人口;三是从1993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出现的大量下岗职工,这是我国特定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它既包括失业人口也包括重新就业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实际失业人员未能统计在内( 有的地方作为下岗人员时没有统计进失业人口,当他们再就业时却又统计进就业人口);四是统计口径与国际不接轨,无法进行国际比较,也无法进行历史比较;五是各国失业统计是按月度统计、季度统计和年度统计,而我国只统计年末数,不利于监测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就业状况的变化。

我们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名词,叫“下岗”。按官方文件规范,所谓下岗是被界定为: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在原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有就业要求但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的职工。由于这部分人“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还是“职工”,所以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也不能享受失业保险的相关待遇。但其实质是这部分人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游离于生产过程之外,不能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失去生活的物质基础。因此,为了表达上的方便,我这里统称为下岗失业。

二、关于结构性失业问题

应该看到,我国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下岗失业问题的角度很多,我想通过社会学理论试作分析。

社会学认为,分析社会问题,从其产生的根源看,有结构失调性和功能失调性。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是指由于社会结构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式,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其结果一是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二是导致社会运行迟滞。

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十分注重研究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平衡、协调的机制。认为,社会结构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结构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过程。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因社会系统中的某一部分,不能正常地发挥它的功能作用。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众多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每一部分都为维护社会整体的平衡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对社会的稳定和平衡作出贡献。但如果某一部分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社会学认为,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社会发展越来越表现为组织发展。从这一意义看,社会就是组织,组织就是社会。因此,研究社会,就离不开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尤其是处于转型社会时期,社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整体社会结构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学还认为,社会组织包括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要素、组织管理、组织功能、组织环境、组织控制等等。其中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是动力,也是管理和考核的标准。要素是基础,结构是核心,是关键。结构决定机制,结构和机制的有机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组织功能,以实现目标。

我国的失业,既有劳动力资源总量供过于求的问题,但更突出的是结构性失业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更是如此。结构性失业加剧了总量矛盾,加大了解决的矛盾和难度,也加大了改革的成本。

1. 下岗失业是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结果。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为了解决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一直以计划方式向国有企业直接下指标安排就业。其代价是导致了大量的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改革和转轨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其转轨方式之一就是实行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国有经济弊端日益显现,竞争力不强,由于体制僵化、技术设备老化、人员退化(缺乏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经济中部分行业和企业持续亏损衰退;而非公有制经济却异军突起,持续增长,以我省为例,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外资、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产值已占全省83%。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而下岗职工绝大多数来源于国有、集体企业。如我省自1998年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累计16万多人,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而产生的。可见,不同所有制的增长状况不同,伴随着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 下岗失业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形成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和提高,一些产业的社会需求增长放慢甚至减少,科技创新水平降低,一部分生产能力闲置,必然有一部分职工游离出来,失去工作岗位;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亦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同量资本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减少。

经济体制改革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度条件。然而,产业结构调整有其独立内容,它主要通过产品、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及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这里,许多几十年一贯制的产品被淘汰,许多夕阳产业将要萎缩。与此同时,许多新产品有待开发,新产业有待发展。另外,由于在计划经济特有的投资体制引导下,重复建设严重,因而一方面形成普遍的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使许多产品永远躺在仓库里,这就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必然有一些企业被兼并,一些企业被淘汰,这一过程表现在就业方面,就是职工的大量下岗。例如,上海近5年间已压锭100万,国有棉纺企业减少了近一半,纺织职工总量从55万人减至20万人。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深度最大的领域是制造业,其下岗职工人数占全国下岗职工总数的比例也最高,达47%,而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总量只有30%。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许多企业被整体淘汰,因而对被整体淘汰企业的职工而言,下岗就成了唯一选择。

部分传统产业由于资源枯竭和产品落后面临战略性调整,也引起职工下岗。有些传统产业,如煤炭、森工,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资源日益枯竭,急需战略性调整,大量的军工企业在今天和平时期面临军转民的战略性调整。而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一时难以筹措大量资金支撑调整或补贴亏损,因此,部分职工下岗在所难免。我省冶金行业的浦城铜矿、连城锰矿以及军工行业的华龙机械厂、东方机械厂均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产业就业容量下降是工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职工下岗总量中有一定的正常份额。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产业就业容量下降,第二产业就业容量上升;第二个阶段是第二产业就业容量下降,第三产业就业容量上升。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已经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就业容量越大,如美国就业人口比例第一产业3%,第二产业为18%,第三产业为79%。因此在我国第二产业职工下岗人员总量中,也包含着经济发展阶段必然发生的一定的正常份额。

3.下岗失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就业政策的弊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和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劳动力就业与否,不完全是根据企业的技术构成和实际需要,而是通过行政安置,这种就业带有极强的福利色彩。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企业效率低下,相互扯皮,人浮于事,造成了大量“在职失业”人员。一是非生产性人员过多,二是人浮于事现象大量存在,三是拖了企业技术进步的后腿。随着改革的深化,要求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提高效益,国有企业冗员过多,与现代化生产以及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与问题由来已久,改革使这一问题和矛盾充分显现出来。

4.下岗失业人员素质偏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是结构性下岗失业的重要原因。

从量上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从结构上看,冗员与职位空缺并存,即呈现“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局面。以我省为例,我省城镇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高级工仅占技术工总数3.5%;在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几百万农村劳动力中,文盲约占16%,小学文化程度约占40%,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这么低的文化技术素质,怎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竞争,又怎能适应加入WTO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需要,劳动力素质偏低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劳动力素质偏低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和较高的劳动参与率紧密联系的。青少年劳动参与率高,说明我国存在大量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起码的职业技能的青少年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现象,这不仅提高了劳动参与率,增大了劳动力供给量,同时使劳动力整体质量大为降低,人为增加了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

下岗失业人员已成为社会特殊群体,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技能单一,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的人。即使是新的经济增长来临,或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新创造出来的职业需求,新的工作岗位并不会给这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这些工作岗位主要是提供给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学者认为他们事实上是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被淘汰者,他们已经成为被甩到社会结构以外的一个特殊群体。

5.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加大了结构性失业压力。

人们经常将改革前的我国城乡关系称之为二元结构。由于不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的选择,农村劳动力无法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向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产业部门自由流动,导致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长期滞留在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造成了严重的农业就业不足。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增加农业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机会,扩展乡镇企业等农村非农就业等,农村就业得到快速增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民收入增长过慢而负担过重,有的增产不增收,许多土地撂荒,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其重要原因之一,还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有识之士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提高农民收入,主要取决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分担了很大部分的压力,但是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每年新增的劳动力的增量仍然给城乡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6.入世的冲击对就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主要集中在结构和素质两个问题上。

当前,正值我国新旧体制全面交替,就业的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交织之际,入世推进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失业人员与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股力量交汇,将对我国就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第一产业受冲击最大,专家预测,我国如增加3%的粮食进口,将会减少上千万个农业就业机会。对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技术和技能上也有新的要求。所以,第一产业的就业将面临需求数量减少和素质提高的双重压力。第二产业各行业的就业结构变化较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第二产业各行业结构将加速调整,减少就业机会的行业主要包括汽车、机械、粮油加工、电子通讯设备等行业,预计将减少100多万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迎来发展良机,就业数量有所增加。

入世后,低技术和低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一是技术工人总量不足,且呈下降趋势。2001年全国约有技术工人6000万人,占企业各类职工数的46%,比1994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二是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6000万技术工人中,中级工的比重最大,占43%,其次为初级工占40%,高级工占15%,技师占1.5%。三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技师、高级技师青黄不接。有专家预言,如不及早采取措施,我国高技能人才将面临断档的危险。深圳、广州等城市高级技工的工资超过研究生,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

综上所述,我国就业和下岗失业问题面临着总量性矛盾不减,结构性矛盾加大,两种矛盾交织并发的严峻形势。“九五”、“十五”期间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结构性的矛盾还会加剧,同时还存在着劳动力素质不高,活力不强;经济体制,就业机制僵化等方面的弊端。这些都加大了结构性失业的矛盾和解决的难度。因此如何应对下岗失业特别是结构性失业的挑战,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三、努力进行劳动力结构性调整的对策

1.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把积极的就业政策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是要把控制失业率的增长作为重要指标,作为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江总书记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要把这一重要思想体现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率。根据凯恩斯理论,失业主要是总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因此治理失业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有效需求,通过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等政策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水平,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增加就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治理下岗失业问题的根本性办法。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加,治理失业问题缺乏坚实的基础。二是制定和完善与宏观经济配套的长期稳定的就业政策,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深化体制改革与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再就业工程之间的关系。实现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摆在突出的位置。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各自部门政策时,应结合当地就业形势,协调进行,防止宏观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脱节,保证就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采取各种优惠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对下岗失业人员采取社会消化、企业消化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措施,鼓励走创业式就业之路。三是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步骤地对国有企业冗员进行有序的分流安置,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趋势。但如不顾现实情况,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将国企富余人员无条件地推向社会,会使失业率骤然大幅度上升,既不利再就业质量的提高,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动荡。因此,要从稳定大局出发,兼顾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把改革的力度控制在社会稳定能够承受的程度内,原则上不允许生产正常的国有企业随意解雇职工。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关闭破产时应优先考虑职工安置方案,凡是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完善,安置资金没有落实的企业不能进入破产程序,国企改革应切实考虑企业安置资金支付能力,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社会稳定承受能力。四是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将促进再就业作为衡量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评定标准,形成促进再就业的激励机制,使促进就业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工资形成和劳动力流动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引导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就业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用人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就业公平竞争、工资杠杆灵活、劳动关系法制化、风险社会保障的劳动力市场新格局,帮助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这一改革目标不能动摇。

几年来,实施再就业工程实践表明,如果劳动者观念没有转变,没有成为就业的主人,政府的种种努力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这次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也说明,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劳动者自主决策、自负盈亏,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会自担风险,从头再来。事实上,我国的劳动者是最具有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当然,政府应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择业,特别是自主创业在开业便利,资金扶持,场地安排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并作为长期实行的制度坚持下去。

对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中确有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制度建立起来。特别要把年龄偏大、有求职愿望却因身体、技能等原因,多次求职未能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把促进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要针对这项制度实行以来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完善的力度。一是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失业保险资金支撑能力;二是加强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功能;三是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资格的有关规定等。

3.全面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再就业。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要按照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第一要务”的精神,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技术工人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职业培训形式,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以培训促就业。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时效性,根据劳动者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素质的重点。对下岗失业人员,其素质的提高既包括技能成分,也包含他们的职业基础素质、就业观念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在进行转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就业的能力。全面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和技能的风尚,形成就业凭素质,上岗凭技能的机制。

4.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实质上是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再配置,最有效的配置手段是通过市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劳动力市场越规范、透明,交流越活跃,越有利于各种劳动力参与公开、公平和有序的竞争,对下岗失业人员也越有吸引力。

目前下岗失业人员之所以不敢在劳动力市场竞争,确有自身的种种原因,但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竞争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由于经济利益驱使造成地区、部分分割、封锁用工求职信息;有的劳动力市场下岗失业人员无人问津,成名符其实的“民工市场”;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主要还是靠关系找工作。

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劳动力市场场所设施、管理机构、市场法规和中介服务等。中介服务又具体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当前,要把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中之重,针对他们的特点提供有效服务。特别是要广泛采集第三产业、社区服务、灵活就业等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岗位,加强职业指导,真正起到就业桥梁作用。

5.统筹兼顾城乡就业,组织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历史趋势,是一种社会进步过程。而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近几年碰到两大难题:一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迟滞不前,集中表现在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二是城市化的进程依然很慢,城乡二元化格局及相关户籍、就业保障等制度的制约和消极影响,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正常流动困难重重。从我国实际出发,就地就近消化应该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首要选择。实现在农村内部的有效转移要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其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加快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第一级“蓄水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水平,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从而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在城市方面,在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人为障碍的同时,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真正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融入城市二、三产业大军,这种转移才能完成,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才能大幅度的提高。

⑼ 关于下岗的法律问题

1-下岗合法。中国的下岗在西方国家就称为“裁员”,目的都是一个: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减少雇员,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2-下岗了就意味着原单位和员工不再有劳工雇佣关系,单位也就不用再支付工资了。
3-第3方劳动合同:因为有些单位用人不固定,比如像某些建筑公司,由工程的时候需要很多工人,没有活干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要,就由劳动中心出面作为第3方先与一些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再分配给用人单位。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单位在闲时还雇佣大量工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⑽ 国家下岗工人失业补助金的标准是什么国家有相关文件吗

首先要对你讲:失业金不是仅仅针对下岗工人的,而是面对失业人员的过渡性经济保障,最多工龄也就是领取24个月。
关于你问国家文件就是《失业保险条例》,但是具体的失业金标准国家全部下放给省市自己立法确定的;
一般的就是失业人员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根据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企业最低工资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确定(前12个月),后12个月就要在前12个月的标准上再以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确定。

热点内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发布:2025-01-18 18:31:50 浏览:787
合同法司从合同的效力 发布:2025-01-18 16:27:45 浏览:469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