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大学生不懂劳动法配骗的视频

大学生不懂劳动法配骗的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9-26 23:24:35

㈠ 大学生打暑假工被骗怎么办

法律分析:学生因打暑假工被骗怎么维权 当学生认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反 映,投诉时填写投诉表,并提交相关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以 及证明在该单位工作过的材料,存在劳动争议的状况下会进行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条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第八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㈡ 大学生打工是不是容易被欺骗啊

大学生打工时注意事项

很多同学希望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打工,锻炼自己,增长知识,并减轻家庭负担。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打工的增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不断增加。因此,为增强学生打工的防范意识,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防止中介的诈骗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地给大学生找到工作。对于中介要看清中介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或进行网上查询,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与执照现相符(应看其执照正本),最好到有资质、信誉好的中介找工作,而不要去小中介。

2、确认用工单位的合法性

对于自己满意的工作,在正式工作之前一定要确认用工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是否具备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如果没有合法的执照、固定的营业场所等,一定不要同意工作。

3、不轻易交纳任何押金

当用工单位以管理为名,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保证金时,要谨慎,以防缴纳后,被单位以各种名由扣留,不予返还。如果确实要交,应将费用的性质、返还时间等方面明确写入劳动协议,以免被随意克扣。

4、不抵押任何证件

当用工单位要求以学生本人的有关证件作抵押时,一定要拒绝,谨防证件流失到不法分子手中,成为非法活动的工具。证件的复印件也要谨慎使用,在递交复印件时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目的,使用完毕后最好收回。

5、防止陷入传销陷阱

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别人,有些同学在高回扣的诱惑之下,甚至不惜欺骗自己的同学、亲戚、老师和朋友。结果是骑虎难下,最终只得白搭上一笔钱,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同时,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找工作的大学生,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陷入传销陷阱。

6、不到娱乐场所工作

娱乐场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常常有不法分子出没。为保障人身安全,尽量不要到酒吧、歌舞厅等一类的娱乐场所工作。

7、不做高危工作

有些工作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如建筑工地、机械零件加工等工作,容易发生意外,学生身体容易受到伤害,尽量不要从事此类工作。

8、要签订劳务协议

有些用工单位在学生工作结束时以各种理由克扣学生工资,侵害学生利益。大学生应在工作开始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协议,协议书一定要权责明确,如工资额度、发放时间、安全等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方面一定要在协议中详细说明。

9、女生不单独外出约见

有的女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比较差,在对方约见时,不加考虑就去见面,有时会遇到危险。建议女生不要单独外出约见,尽量不要在夜间工作,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和同学结伴外出工作。

10、防止网上欺骗

有的个人或者小公司在网上发布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译、创作等。然而学生从网上把邮件、创意等内容发过去以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

勤工助学是社会实践的形式之一,但需要大学生三思而后行,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真正实现既获取经济利益又锻炼能力的目的。
根据劳动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更多求职技巧可进入学思坊:http://hi..com/cyyz/

㈢ 毕业生常见四大试用期骗局

毕业生常见四大试用期骗局

在正值各大校园招聘高峰,对于将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时机。但是蜀黍提醒大家找工作,也别忘了提防一些骗局哟!

骗局一:不签试用合同

有的大学生找到一些小公司的工作,公司人事告诉他们不签试用合同,转正后签合同。然后他们辛辛苦干了几个月也不转正,甚至连工资也不发。这时候你想要维权也没有任何证据!

实际上法律规定,试用期必须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当中,也就是说,没有签劳动合同,是没有试用期的。

骗局二:试用期不缴纳保险

许多小公司会告诉试用期的大学生们,在试用期是不缴纳保险的,到签正式合同时,才缴纳保险。

《省劳动合同条例》也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既然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如果计算保险,应该从合同期第一天开始计算。也就是说跟你签合同包括试用合同那天起,就应该缴纳保险。

骗局三:不按时支付工资

许多大学生在试用期时,都被告知工资暂时不发,将在试用期结束后一起发给他们。原因是怕这些大学生干段时间就不干了。

据《劳动法》第51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骗局四:无故解除劳动关系

有些无良小公司实际上并不是正经招聘职员,只不过想招单纯的大学生来做一些繁重的工作,看工作差不多完成了就随便找个借口把大学生们开除了。

遇到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可以到仲裁委员会申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承担取证责任,拿出相应证据表明,劳动者的确不适应工作。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延伸阅读:其他常见求职陷阱

1、中介骗局

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因此,毕业生对于收费中介,还是要多个心眼。

2、招聘会骗局

一些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因此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3、电话骗局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复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发出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4、合同骗局

霸王条款、试用期、劳动时间这三项往往是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遮羞布。“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老师的意见。

5、试用骗局

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个条款,要么在这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6、承诺骗局

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经常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回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7、职位骗局

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被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甚至会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应该在签订合同时,要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勇气,不要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8、地点骗局

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设分部,而主持招聘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配到偏远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要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

㈣ 大学生兼职被骗如何维权

受骗或受伤害的大学生一定要举报、投诉或向司法机关报案,寻求法律救济;可找学院老师或工商局投诉,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法律武器。 建议在兼职之前:首先,工作之前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时间、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劳动条件等。其次,学校应通过举办讲座、印发小册子等,让大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工商等职能部门在企业办理或换发相关证照时,应通过培训或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对其执行劳动法情况进行约束,必要时将这一内容作为一项“市场准入”条件。此外,大学生找中介时,要选择正规的职业介绍所,交中介费时注意“双方协商收费原则”。

㈤ 劳动法对学生实用不

可以适用。还未毕业的学生出来实习只要不在《劳动法》第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之列,都能与企业签《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此处要正确理解《意见》第12条的立法精神,《意见》第12条的是为了考虑工作时间较为零星而设立的,并非禁止不签合同。
《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大学生实习期间,只是未拿到毕业证而已,是文凭问题,法律对就业并没有文凭限制,实习期已经不用再上课了,所以不再属于勤工俭学的范畴,而且即使还未到实习期,如果与用人单位就签了合同,并没有违反《意见》第12条的规定,因为该条规定是“可以不签”,不是“应当不签”,所以这种情形签了只要不违反《劳动法》第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都是有效的,而且司法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如果已领到《大学生就业推荐表》那就更有资格就业了。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综上所述,还未毕业的学生出来实习只要不在《劳动法》第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之列,都能与企业签《劳动合同》。
纵横法律网 杨冬梅律师

㈥ 大学生出来工作需要了解哪些必备的法律知识

零导读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由于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尚浅,导致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

为切实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就业方面,这些法律知识值得同学们关注!

你不可不知道!今天带你先了解一下“三方协议”、“试用期”、“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等就业中的法律常识问题。

/7.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看清些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诉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劳动报酬、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这些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毕业生应了解清楚再做决定。

肆五险一金

什么是“五险一金”?

五险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而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由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而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由企业承担,个人无需缴纳。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则是非法定的。

㈦ {10分}大学生对新劳动法不了解的原因(需要3点,300字左右)

1:就业压力大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岗位竞争激烈,大学生还存在“高不版成,低不就”的观念。一般权的工作不愿意干,愿意干的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胜任工作。更多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择业的时候可能就遇到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面对压力只能低头。
2:缺乏常识
《劳动法》应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所要具备的常识性知识,大学生对于《劳动法》的忽视就是等于缺乏一般的常识。据调查只有14%的大学生肯定自己了解《劳动法》,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劳动法》都知之甚少,因此加强普及《劳动法》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社会形势
由于全社会就业形势的紧张,很多企业会以职前培训、延迟签约或者其他方式,将某些“霸王条款”强加给急迫的求职者,以达到实际上不需要支付劳动报酬的效果。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公司。之所以会有很多学生愿意接受零月薪,主要是因为“零月薪”总是要比“失业”来得光彩。

㈧ 在校大学生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在读大学生无法成为《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和支出者,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通常又被称为职工、雇员等。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只有在满足了年龄、健康、智力、行为自由等方面的要求后才能成为劳动法主体,即劳动者。
在我国,最低就业年龄规定为十六周岁,除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为文艺工作者;
运动员和艺徒外,任何单位都不得与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发生劳动关系。
同时,法律明确规定,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对于在读大学生而言,一般观点认为,在校学生在行为自由方面受限,一般不得成为招工对象,仅在寒、暑假期间可被招为兼职工作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㈨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有哪些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陷阱

一、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

1、就业渠道陷阱

就业渠道陷阱主要是通过招聘网站、QQ信息、微信、微博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通过这类渠道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或个人由于监控不严,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信息发布者往往利用这一点,发布具有很大诱惑力的职位信息,吸引求职大学生的注意。

例如,某公司打出招聘“储备经理”的广告,并且许以高薪,而且条件也不苛刻,很多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蜂拥而至,实际确实要干销售员的业务,所谓的高薪也要等到做到一定年限或职务之后才能享受。

2、工资待遇陷阱

这类用人单位往往对求职的大学生许以高薪,但是不签订任何书面合同,等到应聘者领工资时,不是打折就是推脱,有的甚至以公司倒闭为由不发一分钱。

例如,2011年郑州市的年平均工资为35541元,如果有用人单位或个人给求职大学生的岗位年工资远远高于这个数,那么这些招聘单位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

另外还有些用人单位和个人只许给求职大学生一个很高的工资总额和无据可查的升职加薪计划,而实际上这个总额包含保险金、养老金、失业金等等,左扣右扣到手的工资已所剩无几了,而升职加薪的最终解释权都由用人者说了算。

3、单位资质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或个人,在招聘时对自己的单位描述不切实际,把不属于自己的资质、荣誉、业绩等都攀龙附凤地附加得到自己的身上,给自己的单位人为地披上一件光鲜的外衣,让涉世不深的求职大学生觉得这个单位不错,有实力,将来一定能够有所发展。

而实际上确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或小单位,甚至是一个“皮包公司”。

4、介绍人陷阱

在大学生求职的路上总有一些人很主动热情的给他们去介绍好工作,而这些热情的背后都可能会隐藏着无法预知的危机。例如我们常说的传销。据有人研究,近几年经工商部门查出、遣散的传销人员,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其中刚毕业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和初、高中毕业生。2这类介绍人总是在求职大学生面前展示一种成功者的姿态,向求职大学生吹嘘自己工资高、工作轻,生活自由、发展空间很大,往往使缺乏生活经验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据有人研究,近几年经工商部门查出、遣散的传销人员,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其中刚毕业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和初、高中毕业生。

2这类介绍人总是在求职大学生面前展示一种成功者的姿态,向求职大学生吹嘘自己工资高、工作轻,生活自由、发展空间很大,往往使缺乏生活经验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二、就业陷阱的防范

1、学校层面

(1)、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教育。学校就业部门要及时对毕业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让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培养多次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例如,让学生了解国家确立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的政策,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业。

(2)、加强就业指导针对性。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把国家就业政策及时的告知毕业生,把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与国家西部开发的建设结合起来,与对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人生目标规划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能笼统地号召,空洞地鼓吹。

(3)、多向学生介绍防范就业陷阱的知识。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再说还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天之骄子的傲气,他们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陷阱不能及时识别。

学校应该针对就业陷阱的类型进行相关的防范教育,教会学生从国家、政府、学校或正规的人才交流市场获取就业信息,不要相信小广告和流动招聘者。

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辨别工资的可信度,对于公司资质的描述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电话、网站等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相信“老同学”“老朋友”,不要贪图一时的虚荣和小利。

2、学生层面

(1)、端正就业心态

在校期间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贮备良好的就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层。要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要随便相信高工资、高待遇、福利好、挣钱快的招聘消息,坚信不有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任何成功都是要经过努力后取得的。

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要以社会精英自诩,当不法分子以不实夸大之词或甜言蜜语向你游说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2)、不断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要切实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内容,在自己的就业过程中增加就业陷阱辨别力。另外,大学生要加强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遇到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不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9)大学生不懂劳动法配骗的视频扩展阅读:

就业陷阱的特征:

1、欺骗虚伪性

欺骗虚伪性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以虚假宣传、不实承诺来取得求职大学生的良好期望,以此提高招聘条件,隐藏各种不法目的。

2、诱惑性

就业陷阱的诱惑性主要表现在不法单位用高工资、高待遇来吸引求职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某单位承诺待遇有多高多高,但求职者入职后却告诉他待遇里边包括的“五险一金”、食宿费等等,是工资的总值。

3、违法悖德性

就业陷阱的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劳动合同法》,有的甚至违反了《刑法》。例如,用人单位想留住人才,而在招聘之时采用比较隐晦的手段扣押学生的身份证、毕业证书等证件,当学生有了其他好的工作选择时,欲走难行。

这就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九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就业陷阱的悖德性,主要表现在利用社会对学生的认同和信任,诱骗学生从事推销劣质产品等,有悖社会公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模糊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用人单位或个人在招聘信息中用词多含歧义,让求职大学生者感觉是有利的,但他们自己解释时又完全变得不利于求职者。

5、多面性

多面性是指就业信息的发布单位功能强大,往往表现为用同样的地址和电话注册多个公司,或一个公司业务涉及多个领域。

㈩ 大学生暑期打工受骗的案例有哪些

一些高校在校生,寒假放假早,想出去体验社会自己挣钱。最常有的途径就是“进厂打工”,那么这些所谓的“工厂”又都是在哪里找到的,是谁在中间进行着一系列的暗箱操作。

这真的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种事情真实的发生在了我们的身边,一些外出打工的社会人员,一些寒假打工的在校大学生。被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看似帮人找寒假工。带着还未出校门的的大学生,坐着长途客车,来回几个工厂折腾。一周换四五个工厂,上百万就到手了,而真正需要找寒假工的,出力干活的大学生不仅钱没挣到,而且你坐上了车,去那个地方,进了哪个厂,中途又换到了哪个厂,没有人能给你保证。人身安全问题成了一件大事。

根据人力资源内部业务员介绍,他们一般帮应聘者安排工作,都是去外省打工的,为的就是收高昂的回扣费。而想拿到更高的“高回扣”,仅仅通过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校大学生就成了他们眼中的摇钱树。

在学校招代理,再由学生代理出面组织寒假准备去打工的学生,这样一来,中介公司还愁找不到资源?不仅如此,中介公司之间有时还会互相竞争,用高昂的回扣来抢夺大学生代理市场,但很多时候,所谓的高回扣往往只是一个诱饵。

就算这些学生代理最后拿不到回扣,但是“羊毛还是会出在羊身上”!这些承诺给代理的回扣不仅会被算在应聘者头上,他们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所以,最终被卖的不仅仅是寒假工,还有被耍的学生代理。

而且,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中介公司是想尽了招数,除了掌握更多的应聘者资源外,他们还暗箱操作,给应聘者频繁换工作,随便转几个厂,上百万轻松到手,说白了,他们就是在“卖人”!

可能你会说,那些应聘者是不是傻,撒手走了不就行了吗?呵呵~~~,中介公司说了,他们手里掌握着这些应聘者的“命脉”——身份证。更可恶的还远不止这些,有的中介公司从企业那边拿了钱之后,甚至会卷款消失,既不给代理回扣,也不给应聘者发放工资。

就是有这样一些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一场场正常的招聘被演变成了一个个“卖人”骗局。而未出校门的大学生,就这样被职业中介诓骗成为了他们的附庸。最后想说一句,职业中介市场这种“卖人圈钱”的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定要花大力气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期待招聘市场早日能够正常化。

热点内容
社矫条例 发布:2025-01-18 03:18:09 浏览:923
交通法规禁止 发布:2025-01-18 03:14:28 浏览:342
社会与法一夕阳红直播 发布:2025-01-18 02:37:46 浏览:724
谣言转发多少条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01:48:20 浏览:471
女性就业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9:02 浏览: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归属问题 发布:2025-01-18 01:22:43 浏览:87
国际经济法原理 发布:2025-01-18 01:22:39 浏览:340
有关医院建筑的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2:35 浏览:53
有关外包栏目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8 00:32:49 浏览:725
人民法拍网 发布:2025-01-18 00:31:45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