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原民事诉讼法75条

原民事诉讼法75条

发布时间: 2022-09-27 19:18:32

① 上诉时间15日怎么计算

上诉期15天是从收到判决书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十五天,如果最后一天是节假日的,则顺延到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举例说明,一审判决书是4月16日送达给原告的,则原告的上诉期从17日开始计算,第15天是5月1日,上诉期原本应当是截止到5月1日,5月2日上诉则超过上诉期。但因5月1日是法定节假日,则顺延到假期后的第一天,如果放假到5月5日止,那上诉期的最后一天就是5月6日,5月7日即属于超过上诉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5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② 关于法律期限的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5条第3款规定,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最后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因此,你应当在今天(即2月1日)下班前就向法院提起上诉。
法律并没有规定节假日的时间可以扣除,因此以2月6日或者2月7日为期间届满日的回答都是错的,你千万别受到误导,以免耽误你大事。
但如果你今天去不了法院,你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递交上诉状。只要你在今天之内把诉状交邮的(以邮局的邮戳为准,这也是你今后向法院申明你没有超过上诉期间的证据),也不算过期。(参见《民事诉讼法》第75条第4款)

③ 《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是什么意思

一、《 民事诉讼法 》中的自认是什么意思 民事 诉讼 中的自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不予反驳或对其诉讼请求予以认可的意思表示,简言之就是在诉讼过程中对自己不利事实的承认。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自认制度没有作明确的、详细的正面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75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首次对自认制度作了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再次间接确认了明示自认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 证据 的若干规定》,比较全面、准确地规定了自认制度。从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上来看,当事人自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 1、对方当事人无须举证,免除对方当事人的 举证责任 。 2、约束法院,对于自认的事实法院必须予以认可。(涉及人身关系的除外)。 二、自认的分类 1、纯粹的自认,也叫单纯的自认; 2、附加限制的自认,即自认以后又附加一个条件,但附加限制的自认必须有证据证明自己所加的限制,否则后果与纯粹的自认相同; 3、附加理由的自认,也叫附加理由的否认,但附加理由的自认必须有证据证明自己所加的理由,否则后果与纯粹的自认相同; 4、拟制的自认,当事人到庭。当事人到庭沉默不语或回答不知道,如果是应当知道或者亲身经历而回答不知道的,一般认定自认,除此之外,不认定自认。另外,当事人到庭,拒绝质证没有合理的理由的,也认为构成自认,不质证有正当理由的,对方当事人还应继续举证。 5、拟制的自认,当事人不到庭。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庭,看作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允诺,认定自认,如果原告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庭的话,就按撤诉对待,而不是自认。如果有正当理由不到庭(如公告送达等),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由此可见,自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要慎用,一切在以事实为根据的基础上,重视证据的收集,重视证据的运用,在诉讼过程中用证据说话,不盲目自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 民事诉讼法 》 中的自认 是一个不利于自己的措施,因此要慎用。当然尽管自认对当事人不利,但是自认这个制度有助于还原事实真相,公平公正地对待事情。对于对方当事人来说是比较有利的,没有举证的责任,当事人直接就承认了事实真相。

④ 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是指十个工作日吗

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是指签收法院判决书后第二天起的十天时间。《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期间,只有年、月、日、时的规定,没有工作日的说法。

《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⑤ 民事诉讼法证人证言是如何规定的

民事诉讼法 证人 证言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5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以上规定大致说明了民事 诉讼 证人的范畴。我国民事诉讼 法规 定的证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两大类。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这里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单位能否能象自然人一样出庭作证呢?单位显然是不能的。民事诉讼法第75条第2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这一条是关于证人的能力方面的规定,在我国自然人作为证人,除必须了解案件的事实外,还须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当待证事实与其年龄状况相适应的可以作为证人。因此,根据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自然人虽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仍然能够作为证人对与自己年龄和智力状况相适应的待证事实作证。 证人证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证人证言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提供证明。也就是说,证人必须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只有知道案情的人才能作证,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并不一定都是亲眼所见,如盲人可以就其听到的事实进行作证。 作证的人也并非一定要用言词形式作证才有效力,如聋哑人可以就自己亲眼所见,用哑语表达加以作证。 第二,证人证言只包括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例如,精神病人或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所作的证人证言是无效的。 第三,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证人作为自然人,对于案件的事实的感知要受到主观和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证人证言可能有真有假,审判人员应尽可能的结合其他 证据 对其进行印证,印证后无误的,才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民事诉讼法证人证言 的有关规定如上所述,每一个证据的类型都有其自己的证明力,证人证言相对于其他的证据来说算是证明力较高的一项证据了,因此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不少。虽然在上文中提到了不少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还是需要我们仔细的学习民事诉讼法有关证人证言的有关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⑥ 民事诉讼证据证明第75条是什么

证明妨碍行为使得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基于对权利进行回救济的需要答.应对证明妨碍行为予以排除,这是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极为重要的体现,也是公平与效率司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在民事诉讼法中对证明妨碍及其排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虽然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部分地确立起该制度,但其本身存在诸多缺陷,亟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75条是什么条文

第七十五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内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容,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⑧ 什么是期间如何计算期间

民事诉讼法第75条规定: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9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75条第2款规定,民事诉讼中以日计算的各种期间均从次日起算。

热点内容
交通法规禁止 发布:2025-01-18 03:14:28 浏览:342
社会与法一夕阳红直播 发布:2025-01-18 02:37:46 浏览:724
谣言转发多少条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01:48:20 浏览:471
女性就业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9:02 浏览: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归属问题 发布:2025-01-18 01:22:43 浏览:87
国际经济法原理 发布:2025-01-18 01:22:39 浏览:340
有关医院建筑的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2:35 浏览:53
有关外包栏目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8 00:32:49 浏览:725
人民法拍网 发布:2025-01-18 00:31:45 浏览:720
河北霸州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8 00:18:20 浏览: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