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治理念

行政法治理念

发布时间: 2022-10-08 16:24:27

行政法治理念其本质是什么

就是要依法治国呀

⑵ 依法行政6个基本原则

法律知识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来源:找法网
2020-11-03 19:25:33
阅读数:1856
导读
行政法并不是单指一部法律,而是各类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一个合称,但是行政法拥有六个基本原则贯穿整个行政执法过程。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或称合法性原则,是各国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或者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其要求为:职权法定(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予);法律优先(又称为消极的依法行政,行政活动均不得与民意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相抵触,即法律优先于行政);法律保留(又称积极的依法行政,具体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法律无明文授权即无行政);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不仅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其要求为:比例原则(适当性--对行政行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为的作出要适合于目的的实现,或者说不得与目的相悖离、必要性---为达成目的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的手段,须尽可能采取对人民利益影响最轻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称狭义比例原则或平衡原则,指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平等对待(行政主体应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国家应平等对待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正当原则(系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与生活价值观。或者说,应当符合人们公认的“情理”标准。)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的决定,尤其是不利决定时,必须遵循正当、公开的程序。具体要求为:行政公开(行政过程公开透明也是预防行政主体恣意、滥权和腐败的有效手段);程序公正(在救济程序领域,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对待时应当给予其陈述和辩护的机会);公众参与(信息公开透明、充分保障公众的参与机会、给予当事人陈述与申辩的机会)

(四)诚信原则
诚实信用,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和信赖保护两个方面。具体为:

1、诚实守信:

行政主体不得为了自身的利益、欺骗行政相对人,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初衷和目的。

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决定和作出承诺前,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复杂的情形,听取多方意见,在慎重考虑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

法治要求法律规范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可靠性与可预测性。

行政活动应具有真实性与确定性。行政主体作出行政活动,应出于真实的目的和意图,意思表示真实、准确,真实性不只适用于行政法律行为,也应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如咨询、信息提供等。虚假、错误的行政行为造成公民合法权益损害的,行政主体负有赔偿义务。

2、信赖保护

信赖保护原则指人民基于对国家公权力行使结果的合理信赖而有所规划或举措,由此而产生的信赖利益应受保护。

信赖前提:须有信赖基础、信赖表现以及信赖值得保护

具体要求: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既得利益和合理期待。

(五)高效便民原则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应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

具体要求:

1、高效原则,即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成果。

2、便民原则:是指民众能够方便获得行政主体提供的公共服务。

(六)监督与救济原则
1、所谓监督原则,即监督行政的原则,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行政活动有权进行监督与问责。基于“权责一致”和“有权力必有监督”的要求,监督原则主要包括监督与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

监督主要表现为:

(1)自觉接受“他律”监督。

(2)加强行政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

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行政机关有责任依法行使职权。

(2)对违法、不当行为及其他造成公民或组织权益损害的行为应当承担责任。

(3)问责。

2、救济原则

处于行政相对人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救济权利,主要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要求赔偿权或补偿权以及救济过程中的相应权利等。这些救济权的行使及实现,在我国主要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与补偿等制度来保障。

⑶ 我国行政公务人员应树立依法行政的哪些观念

行政公务人员应树立依法行政的以下观念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关于法治改革方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只有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推进全面小康和推进从严治党,才能保证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才能确保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体现在行政体系方面,就是全面依法行政,作为党的干部、国家的公务人员和群众的服务者,只有将依法行政理念入脑入心,并实实在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才能成其为合格的公务人员。
在法治思维下,树立依法行政理念,首先公务人员自身要先学好、学深、学透行政法、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合理地行使权力,做到行政有规,做事有矩,执法有度。在学法中自觉强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改革、助发展、化矛盾、促稳定的能力,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让群众在法治社会模式下,认可和信任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执法,在干群关系密切上再添一把助力。同时,要强化在便民利民和实现公共利益的行政目标上达成一致,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公开地裁量,尊重执行法律程序,坚持以法律为先的裁量原则,追求依法行政执法的成效,既保证行政执法有规矩、有效率,又确保与时俱进能便民、有利民。
其次是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执行好公务,这实际上也是公务人员工作的第一基本准则。在法律框架范围内,第一是明确公务人员本身的职责要求和规范,第二是对公务人员行使权力的一个约束形式,使其真正代表国家行政执法,真正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简单来讲就是,国家公务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范畴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在当前法律不健全情况下,那么至少也必须有政策依据,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提升效率。
再次就是要自觉将公务人员的公权力晒在阳光下,虚心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为民观念一定不能丢,公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必须服务于人民,所以说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只是指党员干部,作为每一个国家的公务人员也必须强化这种意识,丝毫不能松懈。服务于民关键是要真正关心人民,真正深入群众,真正联系实际,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自觉接受监督的主旨也就是要将执行公权力的行为实实在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认真主动的听取和接受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参与性行政的主要参与者。其实最终目的不外乎就是要达到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得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

⑷ 如何树立依法行政意识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 1、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治思维与权力行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价值,使领导干部能自觉用法治理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领导干部要形成运用法治的思维定势。法治思维定势,就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法治思维时的一种心理定势和法律价值趋向。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和矛盾时,选择运用法治思维,还是行政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领导干部形成运用法治思维的定势,就是让选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思维选择,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教育,充实干部队伍法治思维知识储备。 1、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储备。从现实情况看,苛求领导干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样,系统掌握法律体系,熟练使用法律条款,准确把握法律关系,是难以实现的。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特别要重视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学习。其次要熟练掌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各种法律关系及法律程序,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法律逻辑、反腐倡廉、平安中国、综治维稳等社会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2、在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要通过初任培训、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专题交流、学习考试等多种形式,使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法律思维运用能力,丰富法治思维实践途径。 养成法治思维不是简单的学习法律知识,而是要注重优化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要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发展市场经济。二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定分止争,维护法治机制、法治权威,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把握多种法治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和价值判断,依法决策正确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问题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解决,实现决策科学化。

⑸ 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要切实做到哪五个方面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所有公务员自觉学习、遵守和运用法律法规,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来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公务员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形成科学的从政理念和施政行为,才能坚定崇高信仰、筑牢法律防线、提高道德觉悟;才能正确领会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开展学法活动,我认识到公务员做到依法行政要坚持“五个必须”。

必须弄清权力来源。公务员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不用好权力为人民做事,而是为自己谋取好处,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人民的罪人,如王怀忠、成克杰、郑筱萸等腐败分子,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人民掌权用权”,这是广大公务员必须弄清的概念。因此,必须利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在公务员中开展“权力观教育”,增强对“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的认识,增强对“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认识,真正以实际行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会干、苦事能做、坏事敢管,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踏踏实实讲奉献、认认真真谋进步、扎扎实实干工作;时刻想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摒弃“衙门”作风,不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是沉下心、俯下身听民情、察民意、解民怨;带着感情、饱含深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顺民情、合民意、得民心的事情。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群众的评价作为第一标准,为人民的利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必须做到公道正派。首先自己要正。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阿谀奉承、不徇私舞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过程之真务结果之实,求发展务惠民之实,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其次,处事要正。对上级,成绩要说够不浮夸、问题不遮掩要说透;对同级,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对待下级,要放心、放手、放权,有了成绩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存在纰漏要指出要教育要鞭笞、出了问题要批评要问责要处理。

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牢记“两个务必”,才能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防止腐化堕落、奢靡浪费,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团结和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牢记“两个务必”,才能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看到“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不留神就会掉队”的形势,树立谦虚谨慎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状态。牢记“两个务必”,才能做到对金钱要取之有道、求之有度、用之有节;坚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做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后人评说的公务员,把力使在加快地方的发展、增加群众的实惠上。

必须自觉接受监督。纵观落马官员,没有接受监督的意识,以及对其监督不到位和监督软弱乏力就是重要原因;实践已经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公务员要把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群众利益的关心和爱护;要有敢于接受监督的坦然的勇气和自信,时刻做到慎独、慎行、慎微、慎欲,自警、自醒、自励、自律;要自觉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和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基层单位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以及网络监督;经常、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听得进不同意见甚至是刺耳之言,及时改进缺点和不足,确保自己能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⑹ 新时期行政法的法治理念的主要变化

法律分析:新时期行政法的法治理念主要从管理、强制到服务、指导、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都规定了行政法的应当以强制和处罚为辅,坚持处罚、行政强制与教育相结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六条 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依法行政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复治理念中的依制法行政的含义就是其实就是合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事业才有可能取得实效。我们要从依法治国的高度来看待依法行政,通过贯彻依法行政,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

⑻ 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法治行政的特点: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义是法律高于行政。

第一,职权法定。行政机关的职版权,指中央权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

第二,法律保留。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作出规定,称为法律保留原则。

第三,法律优先。含义包括:

1)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于法律相抵触,凡有抵触,都以法律为准。

2)在法律尚无规定,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都必须服从法律。

第四,依据法律。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即体现为制定规范的抽象行政行为和体现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据法律。

第五,职权与职责统一。职权,就是宪法、法律授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和管理社会的权力。

⑼ 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1、法律必须公开,为公众知晓;

2、法律必须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针对一些人特别制定,必须是对所有的人同等适用;

3、法律必须是可预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依据事先公开的、制度化的程序规则,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法律必须是明确的,必须能为公众所认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

5、法律必须没有内在矛盾,不仅同一法律内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间也不能互相矛盾;

6、法律必须合乎情理,切实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9)行政法治理念扩展阅读: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基本治国方略,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执法是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各级政府来实施,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也关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实。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在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方面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重大作用。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权力主体和管理者,政府部门极易主观行事,而多年来又没有形成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度约束。

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调整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的立法角度,即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性立法转变为允许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做法律法规允许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允许的一律视为不允许。

与此同时,要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改革,必须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但也要看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重要的是坚持方向,把握原则;重要的是不浅尝辄止,延搁拖沓。

⑽ 依法行政应遵循什么理念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预防为主,突发事件为辅助。
也是地方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基本工作任务。
一塌糊涂风气败坏到处都是坏人到处都是漏洞,这是贪官恶霸的普遍特点
几千年包青天文化的精华就是坏人闻风丧胆政府特别容易管理

热点内容
诉讼法遇法定节假日顺延指第二天 发布:2025-01-17 13:41:25 浏览:755
金融法规案例 发布:2025-01-17 13:35:34 浏览:424
巜行政诉讼法内容 发布:2025-01-17 12:45:05 浏览:493
龙湾法院直播 发布:2025-01-17 12:23:04 浏览:980
民法总则委托代理 发布:2025-01-17 12:13:18 浏览:927
3c法规 发布:2025-01-17 12:11:05 浏览:543
刑法轻朝代 发布:2025-01-17 12:02:01 浏览:723
上海的工厂劳动法 发布:2025-01-17 11:35:08 浏览:382
马慧娟律师 发布:2025-01-17 10:29:58 浏览:846
平舆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17 09:53:34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