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怎厶说办政府他是做什厶
㈠ 行政法的角度来说,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哪些
(一)国务院
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的职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国务院是行政主体。
(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国务院由各部、委和行、署、厅组成。各部、委和行、署、厅作为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或职能机关,依法对于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国务院组成部门一方面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和监督,执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就自己所管辖的事项,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因此,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部、委和行、署、厅)是行政主体。
(三)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主办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地位低于各部、委和行、署、厅。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的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因此,直属机构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四)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是管理某些专门事项的行政职能部门,由于其管理的行政事务与一些部、委的职能有联系,因而就由相应的部委对其进行管理。这些国家局在其成立时就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依法行使某项专门事务的行政职权。因此,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地方各级所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
我国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乡四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另一方面,它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管辖的地域范围内,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并依法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行政主体。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承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工作部门。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独立享有并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七)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根据有关组织法的规定,派出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行政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履行了—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因此,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有三种: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㈡ 什么是政府行政
一、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是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保障。
在当今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社会发展日益加速,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对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还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保障。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享了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而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行政法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作。行政法通过创设行政公开制度、行政责任制度和对检举、揭发、控告、申诉和来信来访等行政制度的规定,既确保了公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的政府是广大人民的希望,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
行政法作为调整行政关系这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部 门法, 可以规范管理相对人的行为,制止、纠正和惩行政违法行为,保证行政管理的有效和社会的有序,更重要的是它能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行使,使国家行政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防止行政权失控、法外行政或行政失范现象的发生。在当代国家行政职能不断扩大,行政权日益膨胀的情况下,各法治国家都十分注重以行政法来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行政侵权,正是从这意义只有国家将行政法称之为权法。政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它本应是人民的、社会的权力,但它又是同人民大众分离的;执行这种权力的人本应是社会的"公仆",但却很容易异化为社会的"主人"。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行政法应强调对行政权的控制作用,行政法在内容上必须以防止行政专横,强调保护公民和组织合法利益不受非法行政行为侵犯为目标。所以说,行政法的主要职能是控权,价值体现是控权。由于我国有着 的封建专制的影响,缺乏法治传统,在体制下行政权又不适当地强化,行政权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政府行为不规范问题严重,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而行政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㈢ 什么是政府行政
一、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是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保障。
在当今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社会发展日益加速,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提高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对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还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保障。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享了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而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行政法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作。行政法通过创设行政公开制度、行政责任制度和对检举、揭发、控告、申诉和来信来访等行政制度的规定,既确保了公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的政府是广大人民的希望,也是时代的要求。
三、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
行政法作为调整行政关系这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部
门法,
可以规范管理相对人的行为,制止、纠正和惩行政违法行为,保证行政管理的有效和社会的有序,更重要的是它能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行使,使国家行政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防止行政权失控、法外行政或行政失范现象的发生。在当代国家行政职能不断扩大,行政权日益膨胀的情况下,各法治国家都十分注重以行政法来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行政侵权,正是从这意义只有国家将行政法称之为权法。政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它本应是人民的、社会的权力,但它又是同人民大众分离的;执行这种权力的人本应是社会的"公仆",但却很容易异化为社会的"主人"。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行政法应强调对行政权的控制作用,行政法在内容上必须以防止行政专横,强调保护公民和组织合法利益不受非法行政行为侵犯为目标。所以说,行政法的主要职能是控权,价值体现是控权。由于我国有着
的封建专制的影响,缺乏法治传统,在体制下行政权又不适当地强化,行政权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政府行为不规范问题严重,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而行政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㈣ 国家行政是什么行政是干什么的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通常将公共行政等同于国家行政,讲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公行政即国家行政,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其实,公共行政与国家行政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我国已有学者指出,“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公行政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包括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如公共社团(律师协会、医生协会等)的行政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立学校、研究院所等)的行政。”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从宏观到微观,都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在阶级社会中,政府确实是这些活动的核心主体,但谁都无法否认,除了政府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公共组织参与其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都需要公共行政,但这绝不可能由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全盘包办。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并不能代替对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研究。公共行政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一定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这些普遍规律会包括国家行政的内容,国家行政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它的最重要的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公共行政与国家行政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国家行政是公共行政的主角,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还需要若干配角,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既不能颠倒,也不能代替。仅研究主角的行为及其规律,不研究配角的行为及其规律,特别是不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不合适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职能将发生变化,政府会把更多职能交给社会中那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对这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笔者将其称为社会行政。且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中,国家行政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国家的消亡,国家行政的内容与形式都将发生本质的变化,但社会不可能没有公共管理。尽管我们还无法对国家消亡之后的公共管理活动的细节描述得非常清楚,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绝对不可能缺少新社会形态下的公共管理。 从时间范围上看,行政有着与国家,甚至与人类社会同样长的历史。人类一旦形成共同生活的组织,行政就必然伴随而生。国家产生后,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脱离社会而形成国家行政,国家行政源于社会但却凌驾于社会之上。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并不能由国家行政独占,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有社会行政,它们都属于公共行政。且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的范围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行政国家,为了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强调国家干预,国家行政的范围不断扩大并空前膨胀,在社会生活中,国家行政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而社会行政的范围很小,所起的作用也很小。但国家干预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与市场机制失灵一样,也存在着国家干预失灵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上许多国家兴起了一场公共行政改革运动,重新思考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寻求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有机有效结合,其结果导致国家行政的范围缩小;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国家逐步还权于社会,社会行政的范围会随之扩大。最后,随着国家的消亡,国家行政随之消失,全部由社会行政所替代,此时,公共行政与社会行政在范围上合一。从空间范围来看,公共行政是与私行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二者均属于行政的范畴。公共行政在范围上宽于国家行政,它不仅包括国家行政,还包括国家行政之外的社会行政。
记得采纳啊
㈤ 行政法是什么
行政法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专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属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补充定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㈥ 政府的具体职能是
对中国政府现有职能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过程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为相互衔接的几个环节;二是从内容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在方方面面。
(1)从活动过程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
政府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前后相继的、由若干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周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有几个: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监控职能。
首先是计划职能。这是中国政府重要的职能。它有两个方面:①对自身的行为活动提出目标与计划,做出决议、安排,为政府自身的运行指明方向; ②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定一个目标,并做出一定的安排。政府的计划职能就是要事先决定做什么,怎样去做,为谁去做,何时去做和由谁去做。政府在制定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执行计划的主要因素——资金、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劳动力的素质等——的状况。计划职能曾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职能就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修正计划。政府基本上被各种计划淹没了。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逐步被放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政府的计划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并没有消失。政府的计划职能还是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是组织职能。政府的组织职能,就是通过自身的机构和人员对已经决定的计划、政策、路线加以具体实施。这种职能包括:对政府机构的科学设置、有效调配和运用,对行政组织的管理目标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加以实施,对执行计划的人员进行选配、培训、考核和组织,对财力、物力进行必要的行政筹集和供应。中国政府的组织职能还包括社会的动员作用,这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为完成政府的计划共同努力。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和调动起来,政府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实现。
再次是协调职能。政府的协调职能就是要协调好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各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协同有序。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性协调(防止政策前后矛盾)、计划协调、职权协调、人事协调、机构协调等。政府要通过自身的协调,及时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紧张关系,避免事权冲突,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
第四是监控职能。政府的监控职能是两个方面:①监督职能,监督各级政府及其他部门对国家法律的执行情况,政府行使监督职能,不仅要及时检查违法活动,而且更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违法活动。②控制职能,就是对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使管理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政府的这几个职能是在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的;计划制定后,就要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和监控。由此形成一个职能体系。
(2)从活动的内容看中国政府的职能
从活动的内容看,中国政府有三个职能:建设职能、服务职能、保卫职能。
其一,政府的建设职能。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这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
①首先是经济建设。政府工作的重点或中心就是要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把经济搞上去。在政府行政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中,发展经济的职能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从事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和职能有:制定长期和中短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和发育市场体系;制订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的方案;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关系;加强重点工程,特别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推进大中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收集、处理、传播经济信息;掌握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对经济进行导控;制定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依据有关规定,任免奖罚有关的经济管理人员。
②政治建设。就是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个方面政府的作用,一是运用自身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丈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扩大民主的范围;二是运用专政工具,坚决打击各种犯罪分子,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三是政府要切实执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尊重人大常设机构的职权,如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及批准政府预算;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力,政府以身作则,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四是认真组织和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五是精心培育各种民主的萌芽因素,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之茁壮生长。
③思想文化建设。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个方面政府的作用,一是保障学术自由,并创造条件繁荣社会科学;二是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完善与文化事业有关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三是发展教育科学丈化事业;四是制定政策与法规,推动科技进步,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
其二,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的服务职能,简单地说,就是由政府来发展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为社会提供某些无偿服务。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邮电、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的服务,还包括储蓄、保险、金融方面的服务,以及信息、咨询方面的服务。
其三.政府的保卫职能。
我国政府的保卫职能有两个主要内容:
①对内保卫职能,即通过国家强力机关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强力手段,打击一切破坏社会秩序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人员。这方面的职能:一是户籍管理职能,政府要对每一地域内的人口进行登记造册,证明公民身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二是公共秩序管理职能,政府要制定维护公共秩序的行政规范并强制加以推行,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安全;三是城市文通管理职能,制定严格、科学的交通规则,对道路、行人、车辆及驾驶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人身安全;四是公共设施管理职能,为了保证公共设施(如电力干线、道路等)的完好,政府制定有关规则并建立执法队伍进行管理;五是消防管理职能,这是政府一个重要的职能,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安定,每年,我国因火灾造成的损失都在百亿元以上,消防工作要加强;六是边防管理职能,等等。
②对外保卫职能。作为政府,对外要抵御外来侵略和破坏,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科技文化的手段和途径保证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的各种利益不受侵犯。在我们不断扩大开放,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的新形势下,政府的对外保卫职能将更加重要。
㈦ 国家的行政机构是搞什么的 有哪些部门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行政机关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是由国家依宪法和相关组织法设置并授予职权、代表国家进行管理活动的机关。因此它区别于政党、社会组织、团体。 (2)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这又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相区别。国家权力按职能分工,可分解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不同国家机关行使。立法机关行使的是国家立法权,司法机关行使的是国家司法职权,而行政机关行使的是国家行政职权,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行政机关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行政机关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分类: (一)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的职权管辖的范围,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及于全国,而地方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只及于相应地方行政区域。 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地方行政机关一般分为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在某些地方,省级地方行政机关与县级地方行政机关之间还设有一级人民政府,即自治州人民政府、设区的市和市管县的市级人民政府。此外,我国地方行政机关还包括特别行政区政府,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也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及地方性的行政事务,主要由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实施。地方行政机关的地位可以分为政治上和行政上两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地方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既要对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又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地位。在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地方行政机关依法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省级人民政府是厅、局等;市、县级人民政府是局。职能部门在政治上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直接对政府负责,但在行政上是专门权限的行政机关,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某项专门行政事务。就其管辖权限而言,按照国家法律和本级人民政府的政策、决议行使权力,处理行政事务,具有一定的行政主体资格。 (二)一般权限行政机关与部门权限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权限的性质,行政机关分为一般权限行政机关与部门权限行政机关。一般权限行政机关的权限是全面的,涉及各个行政领域和各种行政事务,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的权限是局部性的,仅涉及特定行政领域和特定行政事务,如国务院各部委、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一般权限行政机关和部门权限行政机关都是独立的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由其本身承担相应职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但部门权限行政机关受一般权限行政机关的领导,一般权限行政机关有权向部门权限行政机关发布命令、指示,部门权限行政机关对一般权限行政机关的命令、指令、指示有服从的义务。 (三)外部管理行政机关与内部管理行政机关 根据行政机关的管理对象,行政机关可以分为外部管理行政机关与内部管理行政机关。外部管理行政机关管理的对象是作为外部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如公安、工商、海关、民政等行政机关,内部管理行政机关管理的对象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及人员,如办公厅、机关事务局、编制委员会、研究室、档案局以及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机关。行政主体资格为外部管理机关所具有,内部管理机关通常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四)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是我国行政组织序列中的一种。所谓派出机关是指由一级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派出机关主要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设立的街道办事处。所谓派出机构是由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管理某项行政事务的机构。在我国派出机构种类较多,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
㈧ 行政法是什么意思通俗
法律分析: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调整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机关、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内容极其广泛,由一系列数量很大的法律文件组成,没有一部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行政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六条 国务院于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于每年年初编制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前,向国务院报请立项。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立项申请,应当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
㈨ 什么叫行政法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行政法
行政法部门泛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1.行政法的概念
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
(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
(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
(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2.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3.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一般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范围广,覆盖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为所有行政主体所必须遵守。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学上,人们通常在行政法总论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论中研究部门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