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主体有哪些种类

行政法主体有哪些种类

发布时间: 2022-10-23 02:32:42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根据《行政法》,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❷ 行政主体有哪些

一、行政主体有哪些

(1)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①派出机关:政府派出,有主体资格(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区公所。省级政府:地区行署)。

②派出机构:职能部门派出,授权才有资格(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

③内设机构:授权才有资格(如专利评审委员会,是知识产权局的内设机构)。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①被授权的企业组织(如某些公用事业企业);

②被授权的事业单位(如高等院校);

③被授权的社会团体(如某些行业协会)。

④授权的群众自治组织(如村委会为、居委会)。

(3)非行政主体: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须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实施行政行为的后果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的特征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行政主体,我们需要了解他的特征。一般而言,行政主体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行政主体可以独立行使行政职权。

这是行政主体的首要特征,也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的前提条件。另外,从性质上而言,行政主体的职权是行政职权,而非立法权与司法权。凡是不能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均不得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意味着行政主体拥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也正是其拥有行政权能的具体体现。

3、行政主体可以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能够独立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能够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以及行政诉讼的被告,这是行政主体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明确行政主体概念最主要的法律意义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成为行政主体,三要素必须同时齐备:“权”、“名”、“责”相统一。其中,“责”是最关键的要素,也正是我们讨论行政主体概念的最主要的目的。

具体在行政法中,研究并确定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确定解决行政争议的主体资格问题,亦即明确谁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以及行政诉讼的被告;二是在于确定行政赔偿救济的主体资格问题,即行政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究竟应当是谁。

三、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没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一般不能实施行政处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享有行政处罚权、能够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是行政机关。

第二,必须具有外部管理职能。

第三,必须取得特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四,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

(二)授权实施行政处罚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若不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则不能实施行政处罚。

(三)委托实施行政处罚

1、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受委托的组织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能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2、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能够接受行政委托、依法行使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是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是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由有条件的组织进行相应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❸ 行政法的主体包括哪些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主体就是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
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同一概念,行政主体是不同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是什么?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组成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3、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4、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
5、行政法律关系的程序性
四、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五、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综上,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主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行政主体虽然主要是行政单位,但除了行政单位之外,行政单位下属的一些机构也是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关于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和普通民众相比,当然行政机关占有绝对的优势,行政法律关系的实施,基础还是在反腐倡廉和立法监督上。

❹ 行政主体3大类8小类

法律分析:一、职权三大类:1.政府、2.部门、3.派出机关;二、授权八大类:4.被授权组织、5.内设机构、6.派出机构;三、非主体大类:7.委托机关、8.组建机构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❺ 行政法的行政主体有哪些

行政法的行政主体有哪些解释如下: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❻ 行政法的主体是指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❼ 我国行政主体有哪些

我国行政主体分为中央机关与机构、地方机关与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与个人三类,具体如下:

1、中央机关与机构主要有六类:

(1)国务院;

(2)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部委行署;

(3)国务院直属单位和特设机构

(4)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

(5)授权的内设机构,原则上内设机构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些内设机构经过法律法规特别授权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职权,比如常见的有专利评审委员会,它是知识产权局的内设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是工商局的内设机构,公安部下属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边防局是公安部的内设机构。

(6)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

1、地方机关与机构分为六类:

(1)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包括县级到省级人民政府。

(2)县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这里与中央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是一样的。

(3)各种派出机关,具有准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及县级政府或市辖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

(4)中央机关或机构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

(5)授权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税务所,

(6)一定条件下的综合执法机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和组建的综合执法机构

3、第三大类是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非政府组织经过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包括四类:

(1)授权的企业组织,如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2)授权的事业单位。

(3)授权的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

(4)授权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以上四类组织可以根据授权获得行政主体资格,这里必须是授权,仅仅委托不产生主体资格的取得。

(7)行政法主体有哪些种类扩展阅读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主要分执行与管理两个方面。在执行方面,中央行政机关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地方行政机关除执行上述法律和决定外,还要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本级代议机关的决议。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机关管理全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而地方行政机关则以管理内政事务为主,不管理外交事务,军事方面的管理事务也很少。

行政机关在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有权作出行政决策,发布行政命令和行政决定,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数国家的行政机关实行合议制外,一般国家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主体

❽ 行政法的主体

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的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除了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
论我国行政法解释主体 34页 行政主体的行政法意义 1页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 20页 {行政总务}行政法 40页 论行政法的解释 42页 行政法第三形态下的行政主体研究 3页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体

别名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释义
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

组成
组织、个人

基本介绍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❾ 行政法的主体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❿ 行政法律关系有哪些主体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有: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就是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热点内容
大学经济法破产法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4-11-20 16:56:12 浏览:992
公司法法定人数 发布:2024-11-20 16:37:30 浏览:55
苍南龙港法院 发布:2024-11-20 16:35:52 浏览:527
法律硕士报考时分方向吗 发布:2024-11-20 16:32:13 浏览:586
司法系统平台 发布:2024-11-20 15:52:49 浏览:502
在线司法咨询 发布:2024-11-20 15:47:48 浏览:345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母爱成仇 发布:2024-11-20 15:10:18 浏览:995
沙县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4-11-20 14:58:15 浏览:97
华东政法学报 发布:2024-11-20 14:47:15 浏览:256
石狮法院网 发布:2024-11-20 14:04:16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