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打假案行政法启示
A. 怎样实现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平衡
先说一件对新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的张金柱事件。
1997年8月25日,刚刚创办三年的河南媒体《大河文化报》(即现在的《大河报》)在倒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昨晚郑州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白色皇冠拖着被撞伤者狂逃,众出租车司机怀着满腔义愤猛追。消息大意为:
晚9时40分许,夜幕下的郑州市街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交通肇事案。一辆牌号为豫A54010的皇冠2.0白色轿车,撞着了各自骑车的苏东海、苏磊父子。11岁的苏磊被当场撞飞,将皇冠车的挡风玻璃撞了一个破碎的大窝;他的父亲苏东海以及两辆自行车则被卡在汽车左侧的前后轮之间,逃跑的汽车拖着苏东海狂驰几百米远。义愤之下,发现此情的行人、出租车等一起对皇冠车围追堵截,终于将其逼停。 送院后,内脏破碎、颅内严重受创的小苏磊死亡。苏东海被皇冠车拖拉得几乎体无完肤,从头到脚,伤痕深深。头发被鲜血浸透,右臂皮肤被摩擦殆尽。近凌晨1时,记者在事故处理部门被告知,肇事车司机已经接受讯问。
大河报是国内首先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媒体,8月26日,它接着报道了郑州市民对此事的强烈反应,但没有点出肇事者的姓名,只说“此人身份待核实”。27日,肇事者张金柱被刑拘的消息登上了大河报的显著位置。此人曾任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直至次年二月份,大河报对张金柱案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得知撞人、拖人的竟然是一个公安人员、还曾经是位领导,群众情绪更加激愤。大河报前副总编辑马云龙回忆说,舆情的愤怒并不是单冲着张金柱的,当时正值全国范围内群众对公安的情绪都很大,张金柱肇事逃逸成了点燃舆情的导火索。
大河报的报道迅速被全国媒体转载。不久,在知识分子中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南方周末》对此事进行报道,随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播出对此案的调查。张金柱案从中原进向全国,成为全国人民愤怒情绪的发泄点。正如张金柱的律师所说,张金柱已经超过了交通肇事案被告人的身份,变成了公安队伍中违法乱纪的典型代表,成了公安队伍中反面人物的化身。
正是在全民声讨的强大舆论中,张金柱案走向法庭。当年12月3日,郑州市中院公开审理此案,郑州市民奔走相告,法庭外支起了音箱“直播”庭审过程,大量市民聚集收听。
1998年1月12日,张金柱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张不服提起上诉,河南省高院维持原判。 1998年2月26日,张金柱被执行死刑。之后数年,“张金柱”成为驾车肇事逃逸者的代名词。
近几年来, 随着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报道的活跃与频繁, 一个名词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 那就是’‘媒体审判” ,往往提出的佐证是张金柱临死前说过的那句话“ 我是死在记者手上的”。似乎是媒体左右了审判,但这只是媒体造成的错觉。
传媒与司法作为两种独特的社会力量,彼此间有着密切地联系。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司法原则之一,二者都包含着宪法的原则,均同等重要。但由于双方缺少规范,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样性,并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
(一)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活动的积极促进
1.正确的媒体报道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体的介入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有助于司法机关抵制行政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干预,尤其是那些关涉权力机关或强权人物的案件。
2.传媒的介入有助于增加司法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于某些案件审理过程的报道为受众知晓和评价司法行为提供了平台,从而可以降低司法专横和武断的可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和矫正司法偏差的作用。
3.媒体的报道有助于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媒体的报道将法律知识传达给受众,使受众的法律意识得以提高,同时也使受众深深意识到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公众正义的途径。
(二)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过犹不及
1.传媒对司法案件的报道和评论不当,冲击了司法独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媒体审判”。典型的事例是《焦点访谈》播出的四川夹江县的“造假者状告打假者”。在记者眼中,打假者永远是正当的,即使在打假过程中违反法定权限也是正当的。堂堂记者硬是把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变成了一个是非分明的道德问题,使法律问题道德化。法律问题到底应该由谁来解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2.传媒对司法审判的抨击使司法权威受到影响。表现一:舆论监督凌驾于法律。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本身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地,其中也包括当事人对法院的不满。此时记者便动用自己的“特权”,英雄般地将对法院的不满搬上媒体,充当起当事人(原告)与法院(被告)的“法官”。殊不知,当事人与法院本来就是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关系,将二者等同,法院公正司法形象何存?表现二:舆论监督范围无限制。我们时常会看到记者逼问法官,法官无奈地回答这样的镜头。其实法官有其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审判纪律,记者则认为一切都应该公开,这无形中又构成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记者往往抓住这矛盾大做文章,此时法官的中立公正的形象又受到质疑。此外,一些涉及机密隐私的案件被报道出去,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表现三: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有的记者紧盯着法院,稍有差池便大做文章。有的还无中生有,这或多或少也会降低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批评报道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更不是目的。在实际报道过程中应视情节而决定报道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实效性。
司法机关为避免报道不利于公平审判而采取了种种措施限制媒体采访,从而引起双方冲突。一方面记者带着不纯的动机(寻求利益和卖点)对案件大肆报道,另一方面,法院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隐私等问题限制新闻媒体对庭审内容进行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公众的知情权和记者的采访权受到挑战。
对于怎样实现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平衡,我认为首先有详细全面的法律规定,明确记者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设定合理的惩罚制度。其次,对于做新闻监督记者的素质有所要求,其要有一定的法律素养,而并非法律白痴。
B. 成都彩虹集团的集团大事记
1990年4月12日,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第一版头条刊发记者熊端彦、罗晓岗、梅松武撰写的大型专题报道“彩虹之路”;
1990年成都电热器厂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厂长刘荣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1年8月26日,成都电热器厂被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二级企业;
1991年9月,国家体改委常务副主任贺光辉视察成都电热器厂;
1992年8月30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消息:成都电热器厂兼并成都体育机械二厂;
1992年7月,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消息:省委副书记宋宝瑞视察成都电热器厂;
1992年9月5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消息:副省长蒲海青会见参加成都电热器厂第五届中日技术交流会的日本客人;
1992年6月,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刁金祥视察成都电热器厂;
1992年3月9日《消费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披露,据国家轻工部提供的全国电热毯部优质产品的复查报告称:“全国电热毯现状堪优”、“除成都电热器厂‘彩虹’牌全部项目合格外,其它(品牌)的11组产品均存在不合格项目”;
1992年11月25日,据《经济日报》驻川记者李江天报道及《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消息:成都电热器厂产销突破亿元大关;
1993年3月4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消息:副省长刁金祥会见来成都电热器厂访问的日本住友化学客人;
1993年11月5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报道: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宋宝瑞、成都市委副书记张锋和市政府副市长朱永明等领导视察成都市电热器厂;
1993年5月26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报道:全国十九种同类产品质量抽查,“彩虹”牌电蚊香片(器)名列榜首;
1993年12月18日,以成都电热器厂为主体发起的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懋洲题写公司全名,省政府副省长刁金祥、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张锋等参加创立大会并为公司揭牌;
1993年,成都彩虹集团与日本住友商事合资创立成都彩虹集团泉源家庭防疫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1994年8月,国家体改委体改司司长贾和亭视察成都彩虹集团;
1994年12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荣富在成都金牛宾馆平房会议室参加全省十二家企业座谈会,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省长肖央听取了成都彩虹集团的专题汇报;
1994年5月27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报道:省政协主席聂荣贵视察成都彩虹集团;
1995年7月28日,发生振惊全国的“夹江打假案”,由于执法受阻,造假者逍遥法外,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1996年2月7日,据《四川日报》、《成都商报》等媒体报道,四川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部分代表就夹江县彩印厂印制假冒“彩虹”牌电蚊香片包装一案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质询。1996年3月全国人大召开期间,45位全国人大代表签名发出“请从速督促裁决四川夹江打假受阻案”的强烈呼吁,要求依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1996年7月1日,据《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定四川省技术监督局和成都彩虹集团胜诉;
1995年3月9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消息:省政府副省长李蒙、副市长朱永明等领导出席成都彩虹集团在金牛宾馆举行的“95彩虹产品春季展示会”并会见来访的日本住友平野雅亲部长一行;
1995年11月25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彩虹集团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之一;
1996年 月 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报道:省政府副省长李蒙在省政府会见厅会见来蓉访问成都彩虹集团的日本住友化学?波孝司部长一行;
1996年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省长宋宝瑞等领导陪同下视察成都彩虹集团;
1998年2月,成都彩虹集团厨房电器有限公司创立;
1998年7月9日,省政府副省长邹广严等参加成都彩虹集团“稀土投资项目”研讨会;
1998年4月10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彩虹集团兼并湖北省武穴纺织厂西区,建立彩虹集团中南电器厂;
1998年4月13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彩虹集团兼并都江堰市达金欧亚塑胶公司;
1998年6月18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彩虹集团举行兼并国营乐山第五制药厂签字仪式;
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成都彩虹集团及全体职工为湖北武汉市民捐赠抗洪救灾现金13万元;
1998年9月24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成都彩虹集团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1999年11月17日,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和商务参赞访问成都彩虹集团;
1999年8月3日,据《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媒体报道: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二季度杀虫用品抽查结果,“彩虹”牌电蚊香片质量全国合格并名列榜首;
1999年9月,日本住友商事驻中国总代表山根英机先生一行访问成都彩虹集团;
据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贸易(1999)1079号文件批准,成都彩虹集团获进出口经营权; 2000年,成都彩虹集团《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与PTC型电热带》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支持;
2001年3月,成都彩虹集团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成都市重点优势企业”;
2001年5月24日,成都彩虹集团举行质量管理评审工作会议;
2001年7月17日,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书记敖锡贵等领导到成都彩虹集团现场办公;
2001年8月30日,成都彩虹集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2年3月,“彩虹”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2年5月29日,成都彩虹集团举行质量管理评审工作会议;
2002年7月3日,中共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副书记葛红林,市政府副市长唐川平、市长助理朱志宏等领导到成都彩虹集团调研。
2003年9月1日,“彩虹”电热毯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3年12月25日,成都彩虹集团整体迁移技改工程新厂区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武侯科技园隆重举行,省政府副省长杨志文、市人大副主任吴平国、市政府副市长朱志宏、区政府副区长夏先义等领导参加仪式。
荣获2003年至200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2004年,荣获2003年度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纳税大户。
2004年荣获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2004年度重点优势企业。
2004年荣获中国质量协会合同用户委员会彩虹牌蚊香片2003年度合同用户满意产品。
2004年荣获2003年度成都市人民政府模范纳税大户。
2004年荣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模范单位。
2004年荣获2003年度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工业企业五十强。
2004年荣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2004年重点优势企业。
2004年荣获中共四川省宣传部、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四川省统计局2003年度四川省百强工业企业争跨越竞赛优胜单位。
2004年荣获成都市2002——2004年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4年荣获成都市人民政府96成都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4年荣获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四川省著名商标。
2004年荣获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03年度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05年荣获成都市人民政府2004年度成都企业五十强。
2005年荣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核定证明电热毯、电热蚊香片2000——2005年合同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
2005年荣获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04年度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990连续获省级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2005年荣获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省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评定中被评为AAA级企业(2005——2007)。
2005年5月,刘荣富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5年10月28日,成都彩虹集团捐资助学“彩虹声乐奖
2006年10月,公司隆重举行“东调”技改整体搬迁新址暨建厂50周年庆典。省委副书记甘道明,市委副书记刘宏建,市委常委、副市长朱志宏等出席庆典并为仪式剪彩。
2009年,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热毯分技术委员会落户成都彩虹集团 。
2012年,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赴成都彩虹集团调研。
2014年11月,“彩虹生活电器科普基地”被命名为成都市科普基地。
2015年5月25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元坤一行到成都彩虹集团调研非公企业党建情况。
2015年7月14日,中轻政研会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成都彩虹集团召开。
2015年7月23日,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日用品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成阿工业园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75亩,从事环保日用品生产、盘式蚊香生产等,预计全面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亿元,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
C. 求关于“媒介审判”的例子 谢谢大家帮忙啦 要做论文 很重要~
我也正在写“媒体审判”的论文,准备用这个案例,你可以看看
许霆案
2006年,在广州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5万元人民币,案发后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
2007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
2008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
2010年7月30日因表现好假释出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