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213条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法213条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2-10-28 22:36:35

1. “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这个“剩余刑期”是怎么界定的

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说明在判刑前应当有过一段监视时期,应有刑期减去监视期后剩余刑期时间不足三个月可以由看守所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在抵扣后的刑期不足三个月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十五条:

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1)刑事诉讼法213条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原来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之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看守所条例》则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

而更早的《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则规定:看守所因工作特殊需要,经主管公安局、处长批准,并经人民检察院同意,对个别余刑一年的已决犯,可以留在看守所执行。由此,给看守所干警带来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一些看守所对那些有特殊关系或者请客送礼的,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好、能给看守所带来创收的,即使是余刑一年以上,也会同意留所服刑;而那些没有关系又没有送礼的,则余刑一年以下,也会被送往监狱。

看守所是对犯罪嫌疑人和罪犯执行国家法律的地方,本该率先垂范,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但是,通过关系和请客送礼能优先“留所服刑”,却破坏了国家法纪,使一些干警带头违法,破坏政府公信力,更让罪犯和犯罪嫌疑人不相信法律的尊严。

其次,由于看守所并没有改造罪犯的良好条件,随意“留所服刑”,让那些罪犯无法得到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曾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行凶者竟是正在看守所里服刑的犯人,其在看守所劳动期间外出作案后又返回继续劳动,而看守所民警对此毫无察觉。

前不久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和此次拟修正的《监狱法》都规定,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这就将罪犯余刑的时间从一年减少为三个月,有力地压缩了看守所权力寻租的空间。但仅凭这一点恐怕还不足以将“留所服刑”关进笼子里。

因此,有必要加强检察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要让看守所的工作公开透明,置于阳光之下,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是一个阴森而不为外人所知的场所。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也要关进笼子里

2. 收监前的个人物品宣会缓行什么时候可以取出个人物品

个人的物品属于本人,不常用的监狱可以统一保管,待出狱时交返本人。
收监,指关进监狱。羁押罪犯的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罪犯的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可见,我国刑罚执行机关收押的对象是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

3. 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刑罚吗

《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第21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第218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通知人,并向有关群众公开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复政治权利。”根据以上规定,属于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

4. 第三一二条司法解释

扣押的话要有扣押的程序,只要程序符合就可以

(一)刑法典三一二条的解释
刑法典第三一二条规定的是掩饰隐瞒赃物罪。《解释》第一条对这一罪名的解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行为人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为犯罪对象实施本罪的主面方面的明知。
在修正案六中对本罪主面方面的表述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明知”行为人罪过形式故意中的一个要素,在《解释》中对这一内容表述为“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当本罪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为犯罪对象时,要求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必须有认知。这显然是一个提示性的规定,重要的是《解释》中写明了认定行为人有认知的两个标准:第一,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没有合法有效的来历凭证;第二,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有明显更改痕迹,没有合法证明。
2、行为人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为犯罪对象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解释》中对于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为犯罪对象构成本罪的客观行为解释为以下几种:
(1)买卖、介绍买卖、典当、拍卖、抵押或者用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抵债的;
(2)拆解、拼装或者组装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的;
(3)修改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的;
(4)更改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车身颜色或者车辆外形的;
(5)为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提供或者出售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
(6)为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提供或者出售伪造、变造的机动车来历凭证、整车合格证、号牌以及有关机动车的其他证明和凭证的。
3、法律条文的适用。
对于行为人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为犯罪对象实施上述行为的适用312条第一款的处罚。认定行为属“情节严重”适用第二款,要求行为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或者数量在5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刑法典第二八○条第一款的解释
刑法典第二八○条第一款规定了两个罪名,其中一个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解释》中主要是对这个罪名适用法律作出了相应解释。一方面进行了提示性的规定,即提示“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为本罪的犯罪对象;另一方面明确了本罪定罪标准和法定刑加重标准:
第一,行为人为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累计三本以上的,构成本罪,适用本条款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伪造、变造、买卖机动车行驶证、登记证书,累计达到适用第一款数量标准五倍以上的,即15本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中的“情节严重”适用高一格的法定刑。
(三)刑法典第三九七条的解释
刑法典第三九七条规定的是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解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为犯罪对象的滥用职权的行为。
(1)明知是登记手续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而办理登记手续的。
(2)指使他人为明知是登记手续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办理登记手续的。这里涉及共同犯罪问题,其中的指使者与被指使者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使被指使者主观上具有被“胁迫”的成份,但由于其本身是依法行使职权,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项予以办理,主观上具有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不能排除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所以要承担相应责任。
(3)违规或者指使他人违规更改、调换车辆档案的。这种行为中存在与第二类行为相类似的情况,指使者与被指使者均不能免责。
(4)其他滥用职权的行为。
2、危害后果的认定与计算。
(1)定罪标准
行为后果以被办理登记手续的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的数量或被办登记手续的机动车的价值为依据进行计算。即或者数量达到三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30万元以上,以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
罪过形式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疏于审查或者审查不严,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数量达到5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2)加重处罚标准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实施前述行为,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分别达到定罪标准的数量或数额标准五倍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适用上一刑格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释》中还有关于共同犯罪的提示性规定,实施解释中的行为,“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的犯罪分子通谋的,以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夺罪的共犯论处。”
应用程序法的解释
解释中不仅涉及实体适用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程序法的适用中的问题。确切地说《解释》对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有关的刑事案件的公安机关的行为进行了提示或规定。
(一)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有关的刑事案件的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个“除外”主要是指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的刑事案件。
在两高的这个《解释》中谈到关于公安机关在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有关的刑事案件的侦查“对跨地区实施的涉及同一机动车的盗窃、抢劫、诈骗、抢夺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有关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一并立案侦查”。对于跨地区的刑事案件的并案侦查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如果两高是单纯的提示并非不可以,但总有超越自身权限之嫌。
(二)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有关的刑事案件的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
《解释》中提到“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的,由该公安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受理。”这一规定是与刑事诉讼法相一致的,因而它仅具有提示性功能,即公安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中,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的,由该公安机关成在地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5. 关规定,下述哪些判决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第21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第218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通知人,并向有关群众公开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复政治权利。”根据以上规定,属于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

6.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管辖

第三章回避

第四章辩护与代理

第五章证据

第六章强制措施

第七章附带民事诉讼

第八章期间、送达

第九章其他规定

第二编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第一章立案

第二章侦查

第三章提起公诉

第三编审判

第一章审判组织

第二章第一审程序

第三章第二审程序

第四章死刑复核程序

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四编执行

第五编特别程序

第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四章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附则

热点内容
环保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发布:2025-01-16 21:43:31 浏览:32
商场垃圾房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21:16:38 浏览:68
网上转发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21:13:26 浏览:931
代表两会传达民法典 发布:2025-01-16 21:06:52 浏览:848
消防法治警营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6 21:03:28 浏览:267
民法典的全程 发布:2025-01-16 20:25:58 浏览:348
法院公告的形式 发布:2025-01-16 20:16:53 浏览:999
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发布:2025-01-16 20:02:11 浏览:39
易制爆化学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9:47:58 浏览:256
公民法形成 发布:2025-01-16 19:39:06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