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税务部门行政法讲座

税务部门行政法讲座

发布时间: 2022-11-02 21:26:24

① 税务纪检干部如何加强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项税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重视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预防工作,通过建立机制,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使“两权监督”运作日益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也有少数税务机关的领导干部和税务人员廉洁意识薄弱,滥用职权,出现了职务犯罪等腐败问题,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所以,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要求,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制度落实,不断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综合体系,加强执法干部队伍建设,预防和减少税务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一、税务职务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税务职务犯罪是指某些单位或个人利用职权,用变相、隐蔽或间接方式,以权谋私,损害社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落实国家有关税务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与有关纳税单位或个人暗中勾结,用变通有关政策的手法,相互谋取或分享不正当利益。国地税机构分设以来,全省国税系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方针,在大力推进税收中心工作同时,深入开展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生在系统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呈总体下降趋势,这几年受处分人数均保持在干部总人数的l%左右。然而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预防税务职务犯罪工作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

1、权钱交易是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典型特点。这类犯罪人员是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到职务活动中,利用工作职权作为交换资本,以权谋私。这种畸形的交易关系的目的是通过权钱交换,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为代价,以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卑劣肮脏的贪欲。主要表现是,在行使税务检查、违章处罚、行政管理等权力时索贿受贿、收受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券,严重影响公务活动,利用职务之便向纳税人或企业报销私人开支的费用;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单位利益向有关人员或机关行贿等。

2、权力上的垄断性为行政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职务犯罪的本职特征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目前,在某些部门大量的管理权、检查权、审批权过于集中,这样,为一些部门和人员提供了充分的权力垄断,必然会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执法上的随意性为行政执法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条件。个别人肆意歪曲国家政策上允许的弹性原则,在执行政策时,无限扩大自由决定权和自由裁量权,利用手中权力为个人从中谋取
“好处”,还美其名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各项审批和管理过程中,暗箱操作,从而掩饰其违法行为,无端的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也为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形式上的“合法性”增强了行政职务犯罪的隐蔽性。由于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是法定的,人们往往只是以是否经过执法部门“批准”、税务干部“签字”作为办事的行为标准,却忽视了在“批准”、“答复”之中藏有“猫腻”,从形式上看,一些人确实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但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在“合法”的名义下干着不合法的、非法的谋取私利的勾当。

5、失职渎职是执法部门职务犯罪最常见的行为特征。这类犯罪人员在税务执法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导致国家财产严重流失、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税务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税务职务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其主要原因是:

1、政治素质低。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想信念动摇。

2、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办事的干部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法制观念淡薄。

3、特权思想严重。特权思想有两种表现,一是在这些职务犯罪的干部中,往往拥有特权,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凌驾于法律之上。事实上,但凡腐败分子在受到惩处后都会自我反省:“如果当时有人提醒我、监督我,就不会有如此的下场”,但悔之已晚。二是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人民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忘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崇高宗旨。群众观念淡薄,颠倒了主仆关系,忘记了干部的本色是为人民服务。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之“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一是职能部门还没有切实履行好“一岗两责”,基层单位领导上还存在重业务工作轻队伍管理的思想,对队伍的管理教育缺乏主动性,思想政治工作不细致,既抓业务又抓队伍教育的意识不强。二是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涉税违法违纪行为行政追究制度的落实还存在差距,税收执法中的小错误小漏洞得不到及时堵塞,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心慈手软,甚至以爱惜干部为名发生压案、瞒案现象,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少数税务干部的违纪违法。三是对职务违纪、职务犯罪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没有在考核体系中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导向性机制。

5、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多年来由于监督机制、体制的原因,导致督监察缺乏应有的力度,一些制度形同虚设,权力失控。“两权”监督制约仍然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虽然各级都严格强调抓监督、促廉政,但往往“一把手”不能实施有效监督,对一些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缺乏跟踪监督,无形中就形成了监督的“盲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敏感、不批评、不制止;对违规行为搞既往不咎、下不为例、网开一面。有些领导干部台上讲的好,台下另搞一套,没有真正把廉政建设放在案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而是想起来讲一讲,忙起来放一放,走过场,只是一般号召,没有过硬措施,致使监督工作乏力。

三、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痼疾,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解决税务人员职务犯罪问题也是社会的呼唤,人民的要求,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遏制税务职务犯罪现象的上升趋势,打击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标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人们往往关注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工作,惩办贪污腐败,令人解气,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以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预防职务犯罪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l、强化教育,构建思想上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线”。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程维高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税务执法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思想上防范,首先,要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实践“三个代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教育。在广泛开展“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导广大税务执法人员加深对公仆与主人、奉献与利益、权力与责任、执法与服务等观念的理解,坚定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观念,明辨是非,增强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以减少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其次要认真开展法制纪律教育,举行主题讲座和集中培训,认真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使每位税务干部学法懂法,执法循法。三是把先进典型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以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同时利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舆论环境。

2、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防范体系。腐败总是在要害和薄弱环节处多发高发。因此,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内外监督制度、以健全强有力的监督网络来保障,运用制度体系来规范行为,制约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及职务犯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考廉、述廉制度,对各级“一把手”实施定期考察,民主测评和廉政谈话;二是制订各级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财产申报和上级组织定期审计制度,一旦发现个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与薪金收入不相符或发现有违法收入时,立即查处;三是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建立上下级以及各部门纪检组长定期联系会制度,针对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实施职能监督;四是要定期对各级税务机关审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中介代理等实施有效监察和审计,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是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屏障。要充分发挥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作用,监察部门要定期走访座谈,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呼声;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举报制度,建立奖励举报人制度,并做到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使举报制度成为预防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

3、加强部门配合力度,形成社会联动格局。积极开展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一是税务机关将检察部门请进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务犯罪普法讲座和警示教育;二是加大日常联合检查力度。税务机关内设纪检监察部门在行政执法监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过程中,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有必要联合检查的,早日联合清理整顿,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强与监狱部门联系。在职务犯罪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建立警示教育基地,让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用鲜活的事例教育、感化广大行政执法干部。

4、健全和规范法制体系。现在我国宪法已经明确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也是中央的纲领性目标,必须明确法治对政府而言,其实质意义在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泛滥。由于行政权是一种由国家行政机关主动行使的权力,其作为或不作为均必须依照法律的授权和规定,否则就容易扰民,进而形成腐败,要依法行政必须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由于立法方面的不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一直在探索中前进。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惩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法规,除党内《两个条例》外,比如建立《行政程序法》、《财产申报法》、《国家公务员监督法》、《预防职务犯罪法》等法规,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规体系,使预防职务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5、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的指示,继续重点查办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贪污受贿、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滥用职权以及利用职权实施“侵权”的犯罪案件。要克服执法中的“软骨病”,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要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赃枉法的职务犯罪问题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依法严惩,以震慑职务犯罪分子。在查处案件中,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办案程序实施办案,决不能丧失原则。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亲自过问,撑腰打气,对查处的案件,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惩处,做到查实一件,处理一件,对违法犯罪的人和事,决不姑息迁就,不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杀一儆百,达到处理一例、教育一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震慑和警示的教育作用,从而遏制职务犯罪的高发势头。

总之,预防税务职务犯罪要充分结合税务工作实际,坚持
“惩防并举,教育为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坚持“加强领导、综合治理、依法预防、服务大局、从严治队”的原则,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机制,长效的教育机制,严格的制度保证机制,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严肃的惩治机制和科学的预警机制,才能有效建立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牢固防线,杜绝税务职务犯罪的发生。

② 政府工作部门和职能部门都属于行政主体吗有何区别

区城管局、区教育局都是翠屏区政府的工作部门,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区别只是分管的工作不同。对行政机关有时候需要点常识性的判断,以区县以上级别的地区字号打头,局、厅结尾的有行政职能的,一般都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工商局……,反倒是那些不带局、厅的,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机构,才是容易纠结有没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比如央行、关税税则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证监会、保监会、海关、国务院xx办公厅、xxx办公室,地方的xxx办、法制科、政法委。

“工作部门”是《宪法》108条、《行政复议法》等对这类行政主体的表述,“职能部门”不是实定法的概念,但在行政法的理论上经常被用来描述“工作部门”,是同义语。

学行政法,可以下载司考的行政法讲座听,自己看书会遇到一些纠结的问题,老师能很快领你上道。

应付考试的快速判读方法:
1:没有行政主体资格的,题目肯定会告诉你它是由别的行政主体设立的机构,比如工商局、环保局联合成立的治污办,或者有双重职能表述,国务院(综合职能)法制(法制)办、翠屏区政府(综合职能)纠风(纠正不正之风)办、翠屏区工商(工商管理职能)局打假(打击假冒伪劣职能)办、四川省公安厅(公安职能)打拐办(打击拐卖妇女儿童)。

2:以行政区划+职能的名号登场的一般是行政主体,如:翠屏区(行政区划)教育局(职能)、翠屏区(行政区划)公安分局(职能),题目不会赘述成“翠屏区政府设立的教育局”或者“翠屏区政府的公安分局”。但行政区划的名称可能很长,“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卫生局”,但它也仅有一个职能表述——卫生。

3:特殊的派出机关、法律授权的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受前面两项的限制,比如翠屏区政府(综合)南岸街道办事(综合)处、翠屏区公安分局(公安)南岸龙湾路派出(公安)所(治安管理处罚法授权)、宜宾市公安局(公安)江北消防(消防)支队(消防法授权)。这些派出机关、法律授权机构的名称中很可能包含两项或两次的职能描述,也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只需要把这些特殊主体记住,其他的根据1、2判断。

③ 《国家税务法》全文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的具体内容列举如下:

1、第六十一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2、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3、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帐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第六十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5、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6、第六十五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第六十六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8、第六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9、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0、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11、第七十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12、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非法印制发票的,由税务机关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第七十二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14、第七十三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由税务机关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15、第七十四条: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16、第七十五条: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涉税罚没收入,应当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上缴国库。

17、第七十六条:税务机关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18、第七十七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税务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第七十八条:未经税务机关依法委托征收税款的,责令退还收取的财物,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致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第七十九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查封、扣押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责令退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第八十条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勾结,唆使或者协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2、第八十一条: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3、第八十二条: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税务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调离税收工作岗位,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4、第八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5、第八十四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照本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

26、第八十五条:税务人员在征收税款或者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未按照本法规定进行回避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7、第八十六条: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28、第八十七条:未按照本法规定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检举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9、第八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税务部门行政法讲座扩展阅读:

税收的基本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比如,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船舶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关税等诸多税种,都是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

法律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与税收有关的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

税收的非基本制度。国务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决定等。

国务院所属部门发布的,经国务院批准的规范性文件,视同国务院文件。

④ 谈谈税务部门在税收执法及纳税服务方面有何意见建议

正确处理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关系的建议

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在税收执法中体现出纳税服务,在纳税服务中蕴含着税收执法。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这两种行为始终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又存在着不同之处,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辨证关系。提高税收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与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对于税务机关而言,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作用,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税收执法就是纳税服务,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既要把纳税人当作管理对象,更要把纳税人当作服务对象。优化纳税服务,要坚持优质服务与严格执法并重,努力做到在严格执法中提供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促进严格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办税、法律、咨询服务,可以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这是做好整个税收工作的前提,也是税收执法的基础。而严格的税收执法既可以为纳税人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可以提醒纳税人循规守法,避免事后加倍处罚的损失,这本身就是一种更有价值的深层次服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由单纯执法者向执法服务者角色的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形象性服务向实效性服务转变。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到热情服务,树立税收经济观、科学发展观、纳税服务观,建立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

(二)增强依法法治理念,严格税收执法行为

对税务部门依法行政就是依法治税,通过税收法制建设,使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从而达到税收法治的状态。税收执法则是实现依法治税的手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避免执法的随意性,维护税法的尊严和权威,杜绝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依法治税实际是一场税务部门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过程。严格税收执法行为,还必须正确认识依法治税与组织税收收入的关系。组织税收收入是税务机关的基本职能,但组织收入必须符合依法治税的要求,是依法治税的必然结果。在依法治税与组织税收收入的关系问题上,既不能把两者简单对立,也不能简单等同,两者的共同要求就是应收尽收。

(三)规范纳税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纳税人对税收的态度。执法水平高,有利于消除纳税人的对抗心理,改变纳税人对税收的消极态度;服务质量好,有利于密切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一要加强礼貌服务。这是一切税收服务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税务人员道德水准和个人修养的表现,必须坚持。二要严格执法,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对某一纳税人的特殊宽容,就是对其他纳税人利益的损害,也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直接破坏。三要加强政策咨询服务。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把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告知纳税人。在普遍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对重点企业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服务。四要提高征管工作效率。尽量简化办税程序和手续,最大限度减少纳税人的效率损失,降低纳税成本。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素质

对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还是纳税服务,关键要看执法者的素质,也就是要以人为本。应从加强自身学习入手,使每一位税务干部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整体素质,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自觉规范执法行为,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辅导、培训、咨询等系列服务。

⑤ 例举部门行政法

部门行政法是相对于一般行政法而言的,是规范某一特定行政领域的行政法,比如教育、专海关、环境属、工商、治安、军事、水务、价格、税务、财政等等,可以说只要政府中有机关设置的都可以归属于一类部门行政法。规范这些部门的法律法规都是部门行政法的法源,当然除了适用于所有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范。

⑥ 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大致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关于行政权的授予和组织行政机关的法律。大致由行政组织法、行政编制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组成。
第二部分,关于行政权的行使和运作的法律。这部分法律数量最多,内容最为庞杂,称为行政行为法。
行政权的运作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按行政管理事项划分的行政权具体运作的法律。行政机关管理的事项有多少种类,这部分法律就可分为多少种类。其中有些部门还可自成体系,诸如公安、环保、税务等等。这种法律为数众多,范围极广,一般称为部门行政法。另一种情况是与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有关的法律和规则,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必须遵循。如行政立法的规则;关于行政执法的法律,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以及普遍有关的行政程序等法律。这里介绍的主要是和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有关的全国统一的一些行政法律制度。
第三部分,对行政机关的组织、行政权的行使和运作进行监督的法律,统称为行政监督法。如行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等。

⑦ 如何有效防范和合理化解税务风险的对策

一、纳税风险的表现企业纳税风险主要包括财务、法律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方面受到损失,但也存在因违法受到处罚及丧失企业信誉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盲目纳税。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的工作疏忽或缺乏必要的税务知识忘缴或少缴了税,或由于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无知无故多缴纳了税款;二是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失败,筹划结果小于预期值,筹划成本大于筹划带来的收益,其结果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一、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而少纳税,这可能造成的后果有罚款,多交滞纳金,降低纳税企业的信誉等不良后果,不仅企业会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甚至相关财务人员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税法使用不当,盲目交税,多纳税款,增加不必要的税务成本,而导致企业利润的流失。

二、纳税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二)可控性。

(三)主观判断性。

三、企业纳税风险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纳税风险分布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它的形成是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纳税风险首先要正确识别风险形成的因素,纳税风险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内部原因

  • 企业管理者理念缺失。2.企业财务人员纳税意识缺失。3.企业涉税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足4.企业不当税收筹划。5.企业与税务部门沟通不畅。(二)企业外部原因

    1.税收法规原因。

  • 2.征纳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执行不同。

    四、企业纳税风险的控制

    (一)树立正确纳税理念(二)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三)健全企业纳税风险管理体系(四)加强对外沟通能力(五)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六)加强税法普法宣传工作(七)建设服务性税务机关(北京中经阳光税收筹划事务所)

⑧ 如何树立科学规范高效廉明的税务部门形象

践行群众路线 树立地税新形象


当前,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基层地税机关如火如荼地开展,徐州地税系统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直面存在问题,抓住问题要害,扎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着力打造“科学、规范、高效、廉明”的地税机关新形象。

坚持问题导向,依靠群众转作风

作为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徐州地税局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评价,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检验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全面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实成效。坚持多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徐州地税局先后开展了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弘扬传统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开展“每月从事一天基层税务工作”活动,让党员领导干部真实感受基层工作状态。开展“群众点题我整改”活动,通过现场体验、随机走访、接访下访、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表、开通专线电话、第三方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开展党员干部“角色互换”活动,启动了以“走出机关察实情,走进基层办实事”为主题的机关与基层的“角色互换”实践。坚持多渠道征集群众意见。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开好门”,从基层干部、纳税人、市级机关部门以及社会层面等方面听取意见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梳理归集,责成有关处室和部门及时在内网回复、书面回复、电话告知或展开调研解决问题。坚持高标准解决实际问题。在全系统集中开展“透过窗口事件看管理”大讨论活动,深刻剖析契税窗口人员违法违纪案件,深刻反思新征管体系下的内控机制建设,落实反腐倡廉责任。把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对班子自身问题的对照查摆,本着务实的原则,市局党组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

强化履职意识,顺应需求办实事

徐州地税局通过坚持问题导向,依靠群众转作风,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将整改即时展开,提高税务管理职能履行水平。

强化履职意识,进一步锤炼征管体系。税务机关是政府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是税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注重科学发展。妥善处理好收入总量与质量的关系,强化税源管理,加强税收结构统筹。从税收角度敏锐观察、全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形成税收分析系列“拳头产品”,积极主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科学设定绩效考评指标,建立科学、合理、人文关怀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奖优罚劣。注重内涵式发展,反对弄虚作假、追求虚名,引导各级干部把更多精力和工作投放到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促发展上来。强化税源管理。大力提升信息支撑能力,深入推进税种(费种)管理与风险管理的高度融合,积极探索重点税源精细管理,提高税种、基金(费)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第三方数据的利用,及时有效地采取征管措施,保证税款依法按时足额征收入库。优化税收服务。为税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深入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重点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慵懒散浮等问题,向社会郑重承诺“三个凡是”:凡是政策明文规定不能办的,努力做好沟通解答;凡是政策没有规定不可办的,积极帮助纳税人做好落实解决;凡是政策明文规定可办的,不折不扣高质高效地为纳税人解决。

强化履职意识,进一步锤炼领导班子。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加强班子建设。开阔眼界胸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树立班子站高看远的思维习惯,跳出税务定思路,跳出地税谋发展,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想去研究在新形势下税收工作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新规律,开创工作的新局面。鲜明提出“统筹四个关系”,即:统筹把握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的关系,树立团结合作、携手共赢,层级管理、各司其责,问题导向、务求实效的理念。统筹把握规范执法和优化服务的关系,密切关注收入质量,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统筹把握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关系,完善制度规范,优化绩效考评,构建求真务实的文化体系。统筹把握改革目标和改革推进的关系,彻底解决征管效率、安全履职、规范管理问题。强化民主决策。转变作风,大兴民主之风,修改议事规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党组班子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坚持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作风要求选人用人,不折不扣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加快构建更加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新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选好干部、配好班子。落实“一岗双责”。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严格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合理设定权力运行边界,确保权力进“笼子”,制度进“筐子”,利益进“袋子”,不能搞特殊化。认真落实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两个习惯”主题教育,党组成员带头管好分管单位,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强化履职意识,进一步锤炼干部队伍。税务干部是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具体实施者,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深入调研倾听呼声。不断探索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市局党组成员每人全年累计下基层开展调研时间不少于两个月,每人包挂联系1个县(市、区)局、1个重点企业,建立《干部群众日常谈心制度》,实现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强化干部素质提升。强调培训“适岗”原则,将法治和实务操作作为培训重点,推进干部队伍岗位技能提升。强化对风险识别、风险应对、国际税收、股权转让等税收业务知识培训。开展领导干部、基层科(分局)长、后备干部的分类专项培训。构建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工作机制,管理好、使用好能胜任税收岗位需要的人才队伍。扎实开展文化建设。旗帜鲜明地加强文化建设,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为干部成长搞好服务,搭建舞台,建立机制和制度。建立具有鲜明特色、以人为本、体系化的、有生命力的税务文化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守纪律法律底线,严格规范用权,让干部职工把忠实履责、安全履责当做自觉的行动。狠抓作风建设。主要负责人亲自授课,围绕“契税案件”举办“清风扬帆”专题教育讲座,用身边惨痛的教训给每一位干部算清了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告诫干部职工用权讲道德,交往讲原则。坚持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组织对全系统明察暗访,暗访内容包括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零障碍工程落实等,通过暗访录像资料进行生动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⑨ 税务部门规章制定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税务部门规章制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税务部门规章(以下简称税务规章),是指根据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国家税务总局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对税务机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税务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规程”、“规则”、“实施细则”、“决定”或“办法”。
税务规章以国家税务总局令的形式发布。第三条 税务规章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职权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税务规章不得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纳税人或者其他税务当事人权益的特别规定除外。第四条 税务规章应当明确制定的依据、宗旨、适用范围、主体、权利义务、具体规范、操作程序、法律责任、施行日期。
税务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内容应当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第五条 税务规章应当分条文书写。
如税务规章内容较为复杂,可以根据需要分章、节、条、款、项、目。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第六条 总局各司局及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税务规章的,应当于每年的第一季度内按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要求报请立项。
立项申请中应当对制定税务规章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作出说明。
立项申请由政策法规司汇总研究,并据此制定税务规章年度计划,报局务会议批准后执行。
税务规章年度计划可以根据执行中的具体情况予以调整。第七条 税务规章由主管单位负责起草。税务规章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的,由局长指定的主办单位负责起草,也可以由政策法规司起草。第八条 税务规章在起草过程中,起草单位应当充分征求局内其他单位和基层税务机关的意见。
税务规章的内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重大切身利益时,起草单位应当将税务规章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有关机关、组织、公民或者法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当公开举行听证会。第九条 起草单位形成税务规章送审稿后,应当连同起草说明、起草过程中所征求的不同意见等有关材料,一并送政策法规司审查。第十条 政策法规司应当及时对税务规章送审稿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
(二)是否与宪法、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相矛盾或者抵触;
(三)是否与其他税务规章协调、衔接;
(四)是否就重大问题征求并正确处理有关部门、组织或者个人的意见;
(五)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政策法规司在审查中发现税务规章送审稿存在重大缺陷的,可以将税务规章送审稿退起草单位修改。
政策法规司审查通过后,形成税务规章草案和审查意见,报局务会议审议。第十一条 税务规章草案应当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二条 税务规章草案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政策法规司起草国家税务总局令,经必要的公文处理程序,报局长签署后予以公布。第十三条 由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与国务院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税务规章,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依照上款规定联合制定的税务规章,应当送其他部门会签后,由局长和有关部门首长共同署名,并以国家税务总局令予以发布。第十四条 税务规章经局长签署后,应当及时在《国家税务总局公报》和《中国税务报》上刊登。
在《国家税务总局公报》上刊登的税务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国家税务总局公报》的编篡和有关税务规章公告事宜,由办公厅和政策法规司负责实施。第十五条 税务规章应当自国家税务总局令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国务院备案,具体工作由政策法规司实施。第十六条 编辑出版有关的税务规章汇编,由政策法规司依照国务院《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税务规章的修改和废止,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草拟的法律、行政法规代拟稿,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办理。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⑩ 用一句话简要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哪些规定

《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务登记、帐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法律责任做出规定和规范。
1992年9月4日人代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5年2月28日第一次修正
2001年4月28日第二次修正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第三次修正。

热点内容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 发布:2025-01-16 18:35:23 浏览:965
天津劳动法赔偿金额 发布:2025-01-16 18:01:14 浏览:262
法院ems骗 发布:2025-01-16 17:45:38 浏览:291
2018年道德与法治全集 发布:2025-01-16 16:55:08 浏览:455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
公司法律制度归纳 发布:2025-01-16 16:22:06 浏览:767
法院文书质检 发布:2025-01-16 16:15:58 浏览:563
婚姻法同姓 发布:2025-01-16 16:00:55 浏览:955
结婚离婚适用于合同法 发布:2025-01-16 15:58:42 浏览:694
废止婚姻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6 15:58:39 浏览: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