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判决文书的论证结构
⑴ 第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方法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由首部、事实、理由、判决结果和尾部五部分组成。
(一)首部
1、标题
包括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分两行居中写,上行写制作机关名称,即人民法院的名称,应当与院印的文字一致。基层法院应当冠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涉外案件应当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字型比正文大一号字。下行写文书名称,即刑事判决书。
2、文书编号
标题的右下方,写明其案号(文书编号)。案号由立案年度号、制作法院代字、案件性质代字、审判程序代字和案件顺序号组成。如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立案,并制作的第15号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案号为“(2003)石法刑初字第15号”。案号的最末一字应当与正文各行看齐,并且上下各空一行。
3、公诉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情况
(1)公诉案件,应当先列写公诉机关。即写明“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再列写公诉人。
(2)自诉案件,应当先列写自诉人。即写明“自诉人×××,……”。应当依次写明自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自诉人有数人的应当依次列写。
(3)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在公诉机关或自诉人之后,应当写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应当依次写明被告人的姓名(曾用名、别名、化名等应当注明,外国人应当注明其国籍、英文译名和护照号码)、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有无前科,何时被拘留、逮捕,羁押处所等。对于未成年被告,必须列写其出生年月日。前科主要是指被告人从前是否被科处刑罚以及是否受过劳动教养的情况等。应当具体写明于何时,因何罪,受过何种刑事处罚。
被告人是机关、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应当分为两个层次来列写。首先,写明“被告单位×××,……”。应当写明被告单位的名称、地址。然后另起一行写明其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如果需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的,应当在其单位之后另起一行列写为被告人。如果该直接责任人员是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法院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单位的诉讼代表人。
自诉案件中,对方当事人反诉的,应当在本诉当事人的称谓之后用括号注明其在反诉中的地位,即写为“自诉人(反诉被告人)”、“被告人(反诉自诉人)”。
一案有多个被告的,应当按照主犯、从犯的顺序列写。
(4)辩护人的基本情况。
①辩护人是律师的,应当写明其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辩护人×××,×××律师事务所律师。”
②辩护人是非律师的,是人民团体或被告人所在单位推介的,或者是被告人的近亲属的,应当写明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职务以及与被告人的关系。具体如“辩护人×××,×(性别),××(年龄),在×××(单位名称)任×××(职务),与被告人是×××关系。”
③辩护人是法院指定的,称谓应当是“指定辩护人”。
(5)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或者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委托了诉讼代理人的,应当在其被代理人的次行列写委托代理人的事项。
4、案由
案由应当写明罪名、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审判方式、审理经过等。
(1)公诉案件
①适用普通程序的,应当表述为:“××××人民检察院以×检刑诉[ ]×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②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表述为:“××××人民检察院以×检刑诉[ ]×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③单位犯罪的,应当表述为:“××××人民检察院以×检刑诉[ ]×号起诉书指控被告单位×××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及其辩护人×××、证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自诉案件
自诉案件应当表述为:“自诉人×××以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控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独任审判(或者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自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3)自诉、反诉并案审理的案件
自诉、反诉并案审理的案件应当表述为:“自诉人×××以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控诉。被告人×××于××××年××月××日以自诉人×××犯××罪提起反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自诉人(反诉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被告人(反诉自诉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二)事实
事实部分应当写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概述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和证据,以及适用法律的意见或诉讼请求。这部分内容通常是一个自然段,重点应当强调的是应当概括讲述,以避免重复。
2、写明被告人的供述、辩解、有关证据和辩护人辩护的要点。
3、判决确认的事实,即经庭审查明的事实。通常以“经审理查明,”开头。
4、经举证、质证的认定事实的证据。
刑事判决书事实部分首先应当概述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和证据,以及适用法律的意见或诉讼请求。然后写明被告人的供述、辩解、有关证据和辩护人辩护的要点和有关证据。这是刑事判决书的一项重要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了突出控辨的焦点,以便于法院在认定事实、列举证据和阐述判决理由时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判决的透明度,保护控辩双方的诉讼权利,体现出控辩式审理方式的特点和裁判文书的公开性、客观性、全面性。
这部分内容应当详写法院认定的事实、情节和证据。如果控、辩双方对事实、情节、证据有异议,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论证。不仅要列举证据,而且要通过对主要证据的分析论证,来说明本判决认定的事实是正确无误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文书样式中特别强调,必须坚决改变用空洞的“证据确凿”几个字来代替认定犯罪事实的具体证据的公式化的写法。如“上述事实,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亦供认不讳,足以认定。”这种公式化的写法,缺乏对证据的分析,使判决书论证无力。因此,在文书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列举证据,而且要对证据进行分析、认证。
叙写犯罪事实,应当写明其事实要素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情节、结果。对于犯罪的时间,应当具体准确,通常应当写明年、月、日、时。犯罪的地点,应当确切。犯罪的动机,必须是查明的“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犯罪的目的,必须是查明的“犯罪行为人心理状态中所希望达到的外部结果”。犯罪的手段,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方式方法。犯罪的情节,应当写明犯罪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犯罪的结果,应当写明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后果的基本状态,应当反映出犯罪的危害后果是严重、非常严重还是极其严重。
(三)理由
理由是判决的灵魂,是将案件事实和判决结果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阐述理由必须以判决所认定的事实为根据,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准绳,为判决提供依据。
理由部分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1、认定的罪名。应当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情节,以刑法分则中各条规定的罪状特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为依据,以被侵害的直接客体(不是同类客体)为基础,认定被告人的罪名。一人犯数罪的,应当先定重罪,后定轻罪。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的案件,应当在分清各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依次确定主犯、从犯的罪名。法院认定的罪名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有理有据地作出分析说明。
2、对于控辩双方所持的主要论点及其理由,必须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应否从宽或从严处理。
3、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和理由,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或予以批驳。
4、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引用的法律条文必须具体完整,排列有序。通常应当先引用有关定罪量刑的条文,后引用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条文;先引用主刑的条文,后引用附加刑的条文;等。引用的法律名称一律用全称。
(四)判决结果
1、写明判决结果,分为几种情况:
(1)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犯××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日折抵刑期1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被告人×××……(写明追缴、退赔或没收财物的决定,以及这些财物的种类和数额。没有的不写此项)。”
(2)定罪免刑的,表述为:
“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处罚(如有追缴、退赔或没收财物的,续写为第二项)。”
(3)单位犯罪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单位×××犯××罪,判处罚金×××元……(写明缴纳期限);
二、被告人×××犯××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日折抵刑期1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如有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应在以上各项之后续项写明。
(4)单位犯罪免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单位×××犯××罪,免予刑事处罚;
二、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处罚。”
如有追缴、退赔或者发还被害人、没收财物的,应在以上各项之后续项写明。
2、制作判决结果部分应当注意的问题
(1)判处的各种刑罚,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写明全称。例如,“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既不能增加“劳动改造,以观后效,”又不能简写为“判处死缓”。
(2)有期的刑罚,应当写明刑种、刑期和主刑的折抵办法,以及起止时间。对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起止时间表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期间,从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之日起计算。”判处管制的,表述为:“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日折抵刑期1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3)追缴、退赔和交还被害人、没收的财物,应当写明名称、种类和数额。数量多的,可以在判决结果中概括表述,另列清单作为判决书的附件。
(4)数罪并罚的,应当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刑法总则第四章第四节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期。
(5)一案多人的,应当按照罪责的主次,或者按照应判刑罚的重轻列写。
(五)尾部
1、交待上诉权。具体可以表述为:“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份。”
如果适用《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应当在交待上诉权后,另起一行写明:“本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
2、合议庭组成人员(或审判员)署名。
3、作出判决的日期,并加盖人民法院的院印。
4、书记员署名。在制作日期的下方,由书记员署名。
判决书正本制成后,由书记员将判决书正本与原本校对无异后,应当在正本末页的年月日的左下方,书记员署名的左上方,加盖“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的戳记。
第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样式
×××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
(××××)×刑初字第××号
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在何处)。
辩护人……(写明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职务)。
××××人民检察院以×检刑诉[ ] ×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罪,于××××年××月××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或依法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检察院指控的基本内容,其次写明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和辩护人辩护的要点)。
经审理查明,……(详写法院认定的事实、情节和证据。如果控、辩双方对事实、情节、证据有异议,应予分析否定。在这里,不仅要列举证据,而且要通过对主要证据的分析论证,来说明本判决认定的事实是正确无误的。必须坚决改变用空洞的“证据确凿”几个字来代替认定犯罪事实的具体证据的公式化的写法)。
本院认为,……〔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情节和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一案多人的还应分清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责任),应否从宽或从严处理。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和理由,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或予以批驳〕。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写明判决结果。分三种情况:
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犯××罪,判处……(写明主刑、附加刑);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日折抵刑期1日。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被告人×××……(写明追缴、退赔或没收财物的决定,以及这些财物的种类和数额。没有的不写此项)。”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处分(如有追缴、退赔或没收财物的,续写为第二项)。”
第三、宣告无罪的,表述为:“被告人×××无罪。”〕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份。
审判长×××
审判员×××
审判员×××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⑵ 行政法制的构成要素
1.两要素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都持此观点,当然,在要素的具体涵义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英国的依法行政由越权无效和自然公正组成。越权无效的核心内容是:越权的行政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既约束行政实体行为,也约束行政程序行为。自然公正则指:一方面,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无论在行政上,还是司法上,任何人不能未经审问就受处罚,行政裁判官和司法官必须听取对方意见才能作出判决。另一方面,避免偏私,“不能自己作自己的法官。”(注:参见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177页。)美国的依法行政构成两要素表现为基本权利和正当程序。前者指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但这种法律必须旨在保护而不是摧残人类固有的基本权利。后者指法律的实施必须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进行。 (注:参见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116页。)台湾学者则主张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优越和法律保留。(注:参见翁岳生:《法治国家之行政法与司法》,台湾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225~229页。)中国大陆也有学者认为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有两项:(1 )行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 (注:转引自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2.三要素说。认为依法行政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如日本有学者提出依法行政的三项内容为:(1)法律保留。建立议院内阁制、 议会制的民主主义,通过国会对行政进行政治限制。(2)法律优先。 行政立法、行政裁量和行政手续中存在着立法权优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统治问题。(3)司法救济。通过法院对行政进行司法方面的事后救济。(注:参见〔日〕和田英夫:《现代行政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8页。)法国的依法行政也包含了三项内容:行政行为必须根据法律;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机关必须采取行动来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注: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207页。)
3.四要素说。依法行政构成的四要素说主要见诸中国学者的著述中。如有的学者归纳为:(1 )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3)任何行政职权的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4)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许,均得以宣告为“无效”。(注:参见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页。)有的学者归结为:(1) 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范;(2 )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不得享有行政法律规范以外的特权;(3 )一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自始无效;(4 ))一切行政违法主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注:参见应松年主编:《行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0~42页。)还有学者认为,依法行政就是要使一切行政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使行政管理活动合法化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执法必严,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严肃性,不许有任何的任意性,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违法必究,在行政法范围内,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违法行为向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承担应有的责任。(注:参见侯洵直主编:《中国行政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4.五要素说。台湾学者张载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素,即:(1)行政权之作出,不得与法规相抵触。 不问法规规定之形式如何,均有拘束行政权的效力。行政权的行使必须遵守法规,不得与法规相抵触。(2)行政权非有法规依据, 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限制其权利。人民与国家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并非权力服从关系,而为行政法规所规定,人民对国家的义务与权利,自以法规所规定者为准。行政机关不得滥用其权力,使人民负担义务或限制人民权利。且因行政权之作用为人民设定权利或免除其义务后,行政机关自身亦应受其拘束,不得任意更改。(3)行政权非有法规依据,不得为特定人设定权利, 或减免其义务。行政机关对于法规在同一情形下应为同一的适用。即对于人民权利的设定或义务的免除,均应依据法规为同等的措施,不得有例外的歧视。若无法规的依据,对于特定人赋予超过一般规定的权利,或免除一般规定所课之义务,均属违法。(4)行政得自由裁量, 须受法规之限制,并符合公意。裁量不得超越法规所定之界限,如裁量超过其界限,则为违法。另外,裁量须适合于社会公意,如不合公意则为不当。(5)行政法规之适用,由行政机关本其职权主动为之。 如社会秩序不良,行政机关应主动适用治安或交通等法规,以维护或整饬秩序,而无须等待人民之请求。此与司法官适用法律采不告不理原则不同。(注:参见张载宇:《行政法概要》,台北汉林出版社1970年版,第99~ 101页。)
⑶ 判决书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表现。我国人民法院判决书之内容几十年皆为事实陈述、法律适用、判决结果三大块式。这与改革开放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之态势格格不入。不可否认,现代国人法制观及其意识已非前人可比,即由事实(个案比照)积累而知晓法律变为由法理分析及法律规定而研习法律。环境更易、法制演变、意识更新之今日,强烈要求法随时变,判决内容因势而改,理应增加法理分析内容。
一、有关国家判决中法理分析情形
1.英美法系国家
在英美法系国家,其法律由法院采取一种从案件到案件的推理(Reasoning from case to case),反复斟酌案件本质及合理性,依归纳方法逐步发展而来。判决即为法源,即判例法。从思维对象看,奉行个案思维即就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思维。“在普通法法律家富有特性的学说、思想和技术的背后,有一种重要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习惯于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观察事物,相信的是经验而不是抽象概念;宁可在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每个案件中似乎正义所要求的从一个案件到下个案件谨慎地进行,而不是事事回头求助假设的一般概念;不指望从被一般公式化了的命题中演义出面前案件的判决……”。[1]高度地总结概括技能要求有高品质法官,也就能造就出高品质法官。这一点从英美法系法官选任上体现出来。英美法系,法官大多从一定年限律师中选任,大部分为大学教授和政府公务员。特别是最高法院法官,任职时大都五六十岁,学识渊博、声誉卓著,且为终身制,其所为之判决,集自己学识、人格、对法律奉献精神于一体,不为他方权势所困,弃官式语言之呆板、圆滑而以优美典雅之文风极力阐释自己独特见解。因此,极具浓厚美学韵味,又含深刻法理兼容极高艺术性之判决不断奉献于世人面前,使人领略到五彩斑斓法律判决之美而倾心研读关注。因之,在英美法等国家遂有“国可以一年无君,但不能一日无法(法官)”之景观。在这种法制氛围下,法官特别重视事实资料和经验知识积累,深入研习各种解决方法之可能性及后果,能认真充分考虑控辩双方见解,推动法制向前发展。在其判决中,判决理由(rationale)之法理分析为最主要内容。
2.大陆法系国家
大陆法系国家,均属成文法国家,但因文化背景传统不同,判决亦各有特色。如法国,最高法院判决内容、结构和文风都是法国法律思维特殊类型极端表现。从字面上看,法国法院每一个判决都是一个单独句子组成。所有判决理由都可以从这个夹着一连串的以“鉴于……”为开头句子中发现,判决书中无专门叙述案件事实段落。判决通常措词简洁、文字精炼、表达清晰、说理简明扼要。当然,这与法国司法体系密不可分。不过这种过于僵化模式,使判决书变成空洞形式仪式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他们建议判决书放弃以“鉴于……”形式开头之千篇一律制作模式,主张法官应在判决书中说明其论证,解释其判决原因,另外也不应隐瞒任何相关考虑。[2]当然,司法体系不改,判决书文风亦不会更改。
德国,18世纪,理性法影响了人们思想,成为许多改革运动精神动力。理性法学者以严谨的、逻辑数学的演绎方法著称。19世纪末,法律实证主义盛行,以法律无漏洞即一切法律问题可就现行法规定依逻辑推理寻得解决和法院严格依法判决,不能逾越法律规定为两个基本信念,使判决拘泥条文,立论重逻辑推理。至本世纪初,利益法学派崛起,力倡判决应致力于确定法律程序中固有之价值判断,并以之衡量所涉及之各项利益。二战后,在“盟国”干预下,力图构建法治国体系。法院判决一方面反映德国传统特色,旁征博引,逻辑严密,论述详尽;另一方面,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重要制度影响现代世界法制,为世界许多国家判决效仿。我国台湾地区法院判决也具德国气息。
二、我国判决书中,增加法理分析之必要性及意义
有法谚曰:法律是“理”与“力”的结合。有“理”无“力”乃道德;有“力”无“理”乃强权政治。判决反映国家意志体现社会理念,理应“理”“力”兼具。“理”即法理分析,“力”即法律规定。“理”“力”结合——判决结果。何为法理?法理即由法律根本精神演绎而得之法律一般原则。[3]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称为“由法律精神所得之原则”;意大利民法称为“法的一般原则”;奥地利民法称为“自然的法原理”;日本民法称为条理。所谓条理,指与法律(包括习惯法)调和的法命题。[4]
现代法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公开原则为一切机关活动基本原则。就法院审判言,公开包括案由公开、审判公开(法定不公开除外)、判决理由公开、适用法律公开、判决结果公开等。英国大法官Lord Acton曾言:“秘密使人腐化,在司法亦然,任何事务经不起讨论及公开的均非妥当。”[5]在专制时代,强权即真理,判决本身有不可告人秘密,何来公开?在法治时代,法庭审理案件,须经如下判断过程:首先,事实判断。即对所争事实,根据证据取信原则,依据程序法,作出事实认定。其次,价值判断。在事实判断基础上,依据正义、理性即法理进行法理分析,得出分析结论。在此基础上,依据法律规定,对欲适用之法律做出解释说明,以达明理。再次,法律判断。即基于事实认定、法理分析,寻找以该法理为理念,并适于该事实判断之法条。第四,判决结果。上述判断之必然产物。法庭审理即围绕上述四层次展开,亦应为判决书所体现。间或由于东方人重实体、轻程序之传统,我国判决仅做到审判公开之程序性公开,而未做到判断理由公开之实体性公开。久而久之,所为之无价值判断之乏理性的法律判断使人不惑而厌恶,有可能演化为对“恶法”(公民视其为)之抵触与反抗。此非法价值所欲容。
现代社会,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们无暇顾及每一部法律规定。相反,却关注于身边每一判决,极欲知晓判决所含法理。这种强烈愿望与判决无法理分析之呆板面孔形成极大反差:很少有人对判决书细心品味,或热烈讨论,代之以仅看事实陈述与判决结果。判决宣传法律、张扬法治目的很难达到。这种连判决书中法律规定(法条适用)都不看之现实,难道不是对判决书中应有法理分析之呼唤?
笔者之所以力倡判决书中应有法理分析,还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它能增加判决说服力,提高判决质量。法律是一门科学,每一法条背后皆有科学基础即法理。无论哪个国家,不可能采取诸如:“基于精神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其表意行为难断真否,故其实施之民事行为因其意思表示欠缺有效要件而无效”之类方式制定法律。而采用简洁、严明方式直叙其意,其所含理念交由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中阐释。这就促使法官在个案审理中,细心研读法理,采取慎重务实态度,正确找法。据此,生成判决书多具法理依据,此即有助提高判决书说服力,确保高质量判决书产生。
第二,它能促进法律进步,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实务中,因出现法条竞合乃至冲突,司法解释前后不一,本法与解释有别等情形时,判决如无法理分析,人们很难知晓法官如何这般处断。胜诉者,有侥幸感;败诉者,心有难服之处,甚至断定对方有后台或给法官行贿使然。因无法理分析,致判决无明理之效,当事人上诉与否,一片茫然。外界无从监督法院审判。如果有法理分析,当事人就能断定其胜败(诉)之处,可否当然,上诉与否,成竹在胸。对这类判决,必心服口服,主动履行。基于此,减少诉累,提高法院审判效率就成为现实。对某一判决法理分析若存异议,此即有争议之法律问题,必引起学者及实务界广泛关注,激烈讨论,其结果必利于争议解决,新制度创制,进而推进法理学的发展,促进法律进步。故关注、讨论、认同法理分析之过程,即为民主法治建设发展之进程。如北京海淀区法院,近年来广泛邀请学界讨论一些争议较大疑案新案,审理出一些在全国有影响之典型案件,其实效有目共睹,其风可扬。
第三,有利于增加法官人格魅力,造就出中国之名法官。在传统三点一式(事实陈述,法条引用,判决结果)判决中,法官个人判决风格皆为机械呆板之程式覆盖。判决之优劣,审判水平之高低很难体现。法官高尚人格价值,不为世人知悉认同。久之,法官中必生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等“大锅饭”病。笔者多年司法实践,感触颇深。如某中级法院二审民事判决,近2000字判决书中,错别字和不知其意之字达29处。当发出检察建议后,竟将卷内判决撕走,又附新打印判决!具有法学学士学位之法官尚且如此,其它法官真不敢想象。也许这仅是特例。司法正义,源自法官正义人格。如果判决书中有法理分析内容,法官个人学识、观点、方法充分跃然纸(判决书)上,为众人知悉,一方面,增加法官责任感和进取心,提高竞争意识,促使法官学术上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工作上勤勤恳恳,每一案件皆悉听双方当事人意见,认准事实,寻准法源,使其所办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此即能展现法官独特办案风格,此风格,“就形式而言,为判决之结构及措辞;就内容言,为判决理由之做成,尤其是关于立法资料,学者见解之参酌,法律外因素之考虑以及推理论证过程等。……”[6]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正义、公平、理性之法官独立人格典范。这一点正是我国社会所急需和要树立而又缺乏者。如果判决中有法理分析,透过判决,可将名法官渊博法学思想,崇高敬业精神,博大人格魅力凸现出来,为法律工作者及公民所敬仰,为社会所肯定和力倡。因之,此高尚法官独立人格价值,乃社会之宝贵财富,法治盛世之显著标志,亦乃社会大众之万幸所在。然此独立人格价值之造就,基于:一、法官公平、正义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客观上,建立保障法官能独立之物质基础,与其职业成本相符之薪金(较其它职业成本为高,故高薪)。强化法官职业教育,建立严格资格考试,使法官有自觉提高自身品质紧迫感、自觉性。法官应清醒认识到,无公平独立之人格,便无法在法官阶层中生存。其二,整个司法制度之科学定位。我国已走过艰难法治历程,传统行政司法于一身之县衙作风,在一些党政领导中时有体现。理顺党与司法关系乃实现法官独立人格价值之关键。从理论上讲,未能或尚未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党的意志,不能左右司法行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不能制定法律。”党的政策或者领导人讲话、要求等不能作为法院办案“政策”或“现实”依据。[7]党对法治之领导,应体现在立法领导和工作监督上。即只能将党的意志,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之法律,然后领导全国人民并模范遵守法律。否则,“严格执法”演化成“根据形势需要”执法。[8]人民群众特别是全国人代会上,代表们对当前执法存在问题极为不满就说明这一点。党绝不能对法官检察官进行思想组织领导,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失职或有违法之处,党应通过党在人大中的党员代表提出质询案或罢免案
⑷ 如何制作裁判文书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处理决定。它既体现了司法权威和审判独立,又体现了执法水平与判案能力。裁判文书是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反映诉讼活动的忠实记录,考察法官素质和进行司法管理,也是进行法制宣传的生动教材。因此,裁判文书制作水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笔者所在法院裁判文书评查看,格式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方不符合《人民法院诉讼文书格式标准》要求。裁判文书内容与《法官行为规范》对文书制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结构机械、说理简单,套话多,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分析和说理不够,没有体现质证、认证过程,没有按照“三性”对证据进行分析认定,公式化问题较突出。另外,部分案件裁判文书对无争议的事实、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没有进行归纳,或者争议焦点归纳得不够精练、准确。
规范的裁判文书,要求叙述事实清楚,说理充分,引用法律条文准确无误,说服力强,在裁判文书中体现法院采用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展示裁判结论的公正性,格式和规范符合要求,努力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使其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
具体来讲,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应当内容全面、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简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应当简练、准确、规范。
对审判程序及审判全过程的叙述:(1)如实叙述当事人的名称、案由、立案时间、开庭审理时间、诉讼参加人到庭等情况;(2)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写明转换程序的时间和理由;(3)追加、变更当事人的,写明追加、变更的时间、理由等情况。
对诉讼各方诉状、答辩状的归纳:(1)简要、如实归纳诉讼各方的诉、辩主张;(2)在归纳中做到公平、合理分配篇幅。
对当事人质证过程和争议焦点的叙述:(1)简述开庭前证据交换和庭审质证阶段各方当事人质证过程;(2)准确概括各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3)案件事实、法律关系较复杂的,应当在准确归纳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分段、分节叙述。
对案件审理过程中一些重要事项的交代:在“审理情况”部分,应当如实叙述审理管辖异议的情况,在“事实认定”部分,应当真实反映委托司法鉴定、评估、审计等环节的流程。
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对事实认定部分的叙述:(1)表述客观,逻辑严密,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明显的褒贬词汇;(2)详细分析说明各方当事人提交证据采信与否的理由以及被采信的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3)对证明责任、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证明标准等问题应当进行合理解释。
对普通程序案件定性及审理结果的分析论证:(1)应当进行客观、全面、充分的说理,对辩护意见、代理意见是否采纳要阐述理由;(2)审理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确定有罪的,对法定、酌定的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等进行分析认定;(3)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个案具体情况,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承担责任及责任的大小等进行详细的归纳评判;(4)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案件事实,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原告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害,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证。
法律条文的引用:(1)在裁判理由部分应当视情况尽可能引用法律条款原文;说理中涉及多个争议问题的,应当一论一引;在判决主文理由部分最终援引法律依据时,只引用法律条款序号;(2)一般法和特别法都有规定的,应当引用特别法;(3)既有原则性法律条文又有具体法律条文时,应当引用具体法律条文。第1页共1页
⑸ 如何写好裁判文书
一、要牢记让人读懂、让人信服的基本准则
二、全面做好审理工作,夯实书写裁判文书的基础
审三、准确地确定案由
在制作裁判文书前,必须准确地确定案由。根据《规定》,确定民事案件案由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诉争的法律关系为两个以上的,确定并列案由;
2、选择案由的顺序是从低级向高级,只有低级案由中没有对应案由的,才能从高级案由中选取;
3、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要以实际的法律关系确定案由;
4、案由名称中出现“、”号的,要选择适用。
三、裁判文书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渲染,不能粉饰
四、选择恰当的叙事方法
五、根据案情需要,合理设定段落
六、裁判文书中的用语要尽可能地与法律条文保持一致,法律条文中没有的,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性用语。
七、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八、裁判的理由
九、要准确地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
⑹ 第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中论证理由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
第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人民法院对于 所受理的刑事案件,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 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依法作出的书面处理结 论。
法律依据——我国《刑诉法》第162条规 定。
结构内容——首部、事实、理由、判决结 果和尾部
第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的重点在于事实、 证据和理由的写作。事实部分首先要写清控辩 双方的意见,然后写明法院审理认定的事实。 理由部分要加强分析说理性和针对性,要求依 据实体法论证被告人犯罪性质和构成的罪名, 有从重、从轻、减轻情节的也应引证有关的法 律予以论证。对控辩双方不同于法院认定的事 实、理由的异议,要有明确否定的意见。在判 决结果上要先定罪后判刑,先主刑后附加刑。 另外对定罪免刑的应明确“被告人××犯×× 罪,免于刑事处罚。”
xx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 )x刑初字x 号
公诉机关XX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 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有无前科,何时因 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等,现在何处。)
辩护人(如辩护人是律师的,只写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XXX人民检察院以X检X诉(XXXX)XX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 XXX犯XX罪,于XXXX年XX月XX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 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XXX人民检 察院指派检察长(员)XXX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XXX及其法定代 理人XXX、诉讼代理人XXX,被告人XXX及其法定代理人XXX, 辩护人XXX,鉴定人XXX,翻译人员XXX、证人XXX到庭参加 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公诉机关指控…
被告人辩称…
辩护人的意见是…
经审理查明…(要写明犯罪事实的诸要素,即犯罪的时间、 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情节、结果)
本院认为…(根据已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 论证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和为是否构成犯罪, 犯什么罪,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从重处罚。对于控辩 双方关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示是否采纳,并阐明 理由)依照…(写明判决定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
分两种情况:
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为: 一、被告人xx 犯X罪,判处…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 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年X月X日起至X年X月X日止) 二、被告人 …(写明决定追缴 退赔或者没收财物的名称种 类和数额)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为: 被告人xx 犯x罪,免于刑事处罚(如有追缴 退赔或者没 收财物的续写第二项)
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 或者直接向 xx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 本一份,副本x 份,
审判长xxx
审判员xxx 审判员
xxx x年x月x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xxx
⑺ 谈谈重要法律文书的写作规律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循格式,写全事项;(2)主旨鲜明,阐述精当;(3)叙事清楚,材料真实;(4)依法说理,折服有力;(5)语言精确,朴实庄重。
法律文书叙述事实主要应当写明哪些要素?
法律文书在叙写事实时,要求写明的事实要素,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刑事案件的案情叙述;另一类是有关民事、行政类案件的案情叙述(包括大量的非诉讼案件的事实叙述)。前者要求写明作案(指构成的犯罪事实)的时间、地点、作案人和被告人,作案的目的、动机、情节、手段,造成的后果、作案人的态度以及证据等。后者围绕着当事人各方的纠纷事实来记叙,包括纠纷的内容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纠纷的发展过程(起因、过程、结局),各方的争执意见以及证据。
法律文书语言应用的具体要求?
1.表意精确,解释单一。
法律文书是一部分体现和贯彻国家法律的文字形式,一部分是当事人向国家执法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或某项法律要求的文书。因此,它的文字必须做到表意精确、解释单一,以避免给理解和履行带来任何问题。
2.文字精炼,言简意赅。
因为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公文或当事人向执法机关呈递的文书,,语言文字必须精练简洁,不能事无巨细、冗长拉杂,但是必须说明的情况和事实、必须阐述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又不能讲得过于简略或粗疏;所以必须做到文意赅备。
3.文风朴实,格调庄重。
法律文书的语体风格属于公文语体。朴实无华、严谨庄重是为其严肃的法律内容所制约的。
4.语言规范,语句规整。
法律文书的语言为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它力求合乎语法规则,句子规整,成分齐全。
5.褒贬恰切,爱憎分明。
法律文书的内容大都与处理违法侵权以及犯罪行为的案件有关。因而法律文书对是非正误有鲜明的褒贬态度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6.语言诸忌,竭力避免。
法律文书在语言运用中也常有些必须竭力避免的通病,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忌方言方语;二是忌用流氓黑话;三是忌用脏话;最后力求避免错别字的使用。
法律文书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律的学习;
(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写作原则;
(3)认真研究各类法律文书的性质、作用和写作方法;
(4)树立严谨朴实的文风,不作形容描绘,不搞形象刻画。
1.起诉状的概念和分类
起诉状是向法院提起公诉或自诉的法律文书。公诉的法律文书通常称为起诉书或公诉书,指的是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按照审判权限的规定,对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人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自诉的法律文书通常称为诉状、状子、状纸等,指的是公民个人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文书。
起诉状依据起诉对象的不同,分为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和行政起诉状三类。
刑事起诉状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者附带民事责任的法律文书。
民事起诉状是民事案件的原告或其法定代理人,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文书。
行政起诉状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其法定代理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文书。
2.起诉状的格式和写法
各类起诉状的格式和写法基本相同,但因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公诉的起诉书和自诉的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略有差异。
(1)起诉书的格式和写法
起诉书的格式,主要包括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具体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第一、标题和编号。标题由行文机关名称和文书名称组成。编号由年度、院名(简称)、部门(简称)和序号组成。
第二、被告人基本情况。需写明姓名(别名、化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住址、是否受过刑事处罚等。如有同案被告数人,需按主犯、从犯、胁从犯的顺序分别写明。
正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案由和案件来源。写明本案移送审查起诉的单位、时间和过程等诉讼程序情况。
第二、犯罪事实和证据。起诉书在叙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时,必须是经过检察机关查证核实的事实。要如实记述被告人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经过、后果等。详写主要犯罪事实,略写次要犯罪事实。犯罪证据需另起一段书写,要把案件查证属实的证据一一列举,同时还要表明“证据确实、充分”等明确态度。
第三、起诉的理由和法律根据。要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进行高度概括,准确认定被告人触犯刑法哪一条哪一款,构成何罪,说明提起公诉的目的和建议。
结尾的写作方法:
第一、受文机关。一般用“此致**人民法院”字样,格式与书信相同。
第二、落款。检察长或检察员署名,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第三、附件。包括卷宗的卷、册、页数目;证据名称和数量;被告人姓名,羁押处所,未在押的,写明其住址;证人职业及住址;附带民事诉讼书状的说明等。
(2)起诉状的格式和写法
起诉状的写作格式请参考教材。起诉状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首部的写作方法:
第一、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如“民事起诉状”、“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
第二、当事人基本情况:在原告栏和被告栏中要分别写明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等内容。如原告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则需写明法定代理人的姓名,与原告的关系。如果原告是法人或非法人团体,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及相关内容。原告无论是公民或者法人,如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要写明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姓名、所在单位和代理权限。
有数个原告、被告,应按照他们在案件中的作用和地位,依次说明其基本情况。
正文的写作方法:
第一、诉讼请求:主要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即起诉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第二、事实和理由:本部分是起诉状的核心部分,包括事实和理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是请求人民法院解决原告一方诉讼请求的重要根据,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
第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住址。
结尾的写作方法:
第一、受文机关。一般用“此致**人民法院”,也可以用“为此,特向贵院起诉,请依法判决”等。
第二、起诉人签名、签章、起诉时间。
第三、附件。包括起诉状副本、物证、书证的数量。
3.起诉状的写作要求
(1)请求事项要明确具体,合理可行;
(2)陈述事实要客观真实,突出重点;
(3)理由阐述要中肯,援引法律要准确。
上诉状的格式、写法
上诉状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上诉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当事人基本情况。书写的内容和次序与起诉状相同。但要把当事人在一审中所处的诉讼地位(原告、被告或第三人)用括号予以注明。公诉案件,只写上诉人,不写被上诉人。
(3)事由。即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事实。
正文的写作方法:
(1)上诉请求。要写明请求上诉人民法院撤销或变更原审判决或裁定,或者重新审理。
(2)上诉理由。主要写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原判决或裁定的辩驳。通常从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引用法律是否适当和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在辩驳过程中,要注意正面说理,阐明纠正原审判决或裁定的法律依据。
结尾的写作方法:
(1)受文单位。一般用“此致**人民法院”字样。
(2)落款。上诉人署名、签章、上诉日期。
(3)附件。列清上诉状副本、物证、书证数量。
4.上诉状的写作要求
(1)抓住关键,有的放矢。上诉状主要应针对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中在认定事实、判断定性、适用法律及法律程序等方面的错误或不当提出不服的理由,而不是针对对方当事人。
(2)引述原判,方法适当。上诉理由的写法类似反驳性的文章,一般先将原判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写出来,再加以反驳。引述原判的内容,根据具体需要,可引用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原文,也可以用归纳、概括方式,引述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大意。
申诉状的格式和写法
申诉状的格式与上诉状基本相同,也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申诉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当事人基本情况。写明申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如果申诉人在押,应写明在押处所。如果是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其它公民申诉,应写明代理申诉人的姓名、职业,同申诉人的关系。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诉的,要写明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事由。即不服判决或裁定的事实。
正文的写作方法:
(1)申诉请求,要明确提出要求撤销、变更原审判决、裁定或重新审理,以纠正原审裁判的不当之处。
(2)申诉理由。主要写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原判决或裁定进行申辩和反驳。通常从认定事实是否清楚或提供新的事实和证据、引用法律是否适当、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在辩驳过程中,要注意正面说理,阐明纠正原审判决或裁定的法律依据。
结尾的写作方法:
(1)受文单位。一般用“此致**人民法院”字样。
(2)落款。申诉人署名、签章、申诉日期。
(3)附件。生效判决书、裁定书及其它相关证据材料。
4.申诉状的写作要求
(1)叙事清楚,注意新证。要想达到申诉的目的,关键的是要引起人民法院的重视,才能进行重新审理。因此,在制作申诉状时,应特别注意将申诉的事实与原裁判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加以对照,叙写清楚。尤其要注意使用新的事实和证据,因为新的事实和证据可能全部或部分地推翻、改变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2)驳证结合,依法行文。辩驳是申诉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它往往与证明方法结合起来,抓住原判中的关键建立反驳论点,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进行申辩、反驳和论证。
答辩状的格式和写法
答辩状的格式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答辩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 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单位和住址等。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写明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姓名、所在单位;答辩人如属法人或非法人团体,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及相关内容。答辩状一般不写被答辩人的情况。
(3)案由。一般用“答辩人因___一案,提出答辩如下:”的习惯用语引出正文。
正文的写作方法:
答辩状的正文主要写明答辩理由。答辩理由应当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反驳与辩解,答辩状具有反驳性和针对性。叙写答辩理由通常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针对事实错误或不实进行反驳与辩解。事实是判断是非的基础,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起诉状、上诉状叙述的事实可能有失实之处,甚至是错误的,答辩状应当针对其错误和失实之处进行反驳与辩解,对属实的部分表示认可。
(2)针对适用法律不当进行反驳与辩解。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针对起诉状、上诉状适用法律的不当进行反驳和辩解,提出合理合法的答辩意见;也可针对起诉、上诉程序不合法或举证不真实等方面提出答辩意见。
尾部的写作方法:
(1)致送人民法院名称。
(2)答辩人署名。
(3)答辩状制作时间。
(4)附项。写明答辩状副本的份数和有关证据的情况。
3.答辩状的写作要求
(1)要尊重客观事实。各类诉讼案件的案情往往比较复杂,之所以诉诸法院,往往争议分歧也较大。因此,尊重纠纷的客观事实,如实地、全面地反映案情,是答辩人帮助法院分清是非曲直,依法断案的前提和基础。要让事实雄辩地证明自己的答辩理由是充分的,而不是对事实的隐瞒、掩饰和歪曲,更不是无理诡辩。要切忌使用诬蔑、谩骂之类的语言对原告人或上诉人进行人身攻击。
(2)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被告或被上诉人在答辩状中,要特别注意对原告或上诉人在起诉状或上诉状中提出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及根据,明确写出自己承认哪些,否认哪些,否认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对起诉状或上诉状中的无理之处进行反驳,并提出自己的理由、证据及具体要求。写答辩状要避免离开起诉状或上诉状所提出的问题,按主观愿望写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切实保证答辩状的针对性。
(3)要紧扣争议的焦点来答辩。答辩状既然是针对起诉状或上诉状来回答的辩驳,就应当根据双方当事人在纠纷中的争议焦点,以事实和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反驳原告或上诉人关于实体权利的请求,而不能回避焦点,纠缠枝节,或面面俱到,不分巨细,赘述案情,不得要领。
反诉状的格式和写法
反诉状与起诉状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反诉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 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称反诉人和被反诉人,并在后面注明当事人在本诉中的诉讼地位,如“反诉人(本诉被告)”,“被反诉人(本诉原告)”。其基本情况与起诉状相同。
正文的写作方法:
(1)反诉请求。写明反诉人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解决本案有关民事权益争议或有关刑事犯罪的具体主张和要求。
(2)事实与理由。反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的写作与起诉状大体相同。但应当注意,根据法律规定,反诉与本诉必须有牵连,以达到合并审理和相互抵消的目的。因此叙写的事实必须是与本诉同一的和相关的事实,并重点写明被反诉人的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阐述反诉理由应当按照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阐明案件的性质、被反诉人的责任,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见。
(3)证据。写明足以证明反诉请求的证据,包括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址等。
结尾的写作方法:
(1)致送人民法院名称。
(2)反诉人署名。
(3)反诉状制作时间。
(4)附项。包括反诉状副本的份数和证据情况等。
5.反诉状的写作要求
(1)反诉状应与本诉相对或相反,应从与本诉相反或相对立的角度出发,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要利用与本诉相对或相反的事实和理由来进行论证。
(2)反诉状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应与本诉基于同一法律事实或同一法律关系。两诉应具有切实的联系。
(3)反诉的事实和证据应围绕反诉人的诉
⑻ 我国行政法的结构
法律分析:行政法知识结构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从权力控制的逻辑去诠释。因为行政法就是控制行政权的法,所以整个行政法都是围绕着行政权这根主线展开的。离开了行权,行政法是没有价值可言的。既然要控制行政权,首先就是要看谁掌握行政权,这是行政组织法的内容;然后看行政权是怎么运用的,此即行政行为法(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再看行政权侵权了怎么办,这是行政争议法(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再看怎么赔偿的问题,此即国家赔偿法部分。由此可见,围绕行政权这根主线,行政法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一目了然,清晰可辨的。这是一种诠释的进路。
另一种理解则更通俗,也更容易记住。就是我们可以把行政法看成是“两个人”与“两件事”。先看两个人——“官”和“民”。“官”,就是行政主体,行政组织法要解决什么是行政主体以及具体种类的问题,还包括授权和委托的异同等。再看“民”,就是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这个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中均有专门章节予以阐释。再看两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官管民”,另一件事就是“民告官”。什么是“官管民”,怎么管?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是行政立法(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两部分)。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更为多样,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是行政行为三部曲(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以及行政公开。另一件事是“民告官”,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这三个都是“民告官”,三种救济程序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且具有内在规律,值得留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⑼ 判决书的写法和规定
刑事判决书格式(一审自诉案件用)
法院诉讼文书样式
(××××)×刑初字第××号
自诉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被告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辩护人……(写明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职务)。
自诉人×××以被告人×××犯××罪,向本院提起控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独任审判(或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自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首先概述自诉人控告和请求的基本内容,其次写明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和辩护人辩护的要点)。
经审理查明,……(详写法院认定的事实、情节及其证据。如果双方当事人对事实、情节、证据各持异议的,应当通过主要证据的分析论证,来说明本判决认定的事实的正确性)。
本院认为,……(根据本证属实的事实、情节和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构成何种犯罪,应当从宽或从严处理。对于控、辩双方关于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和理由,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或予以批驳)。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犯××罪,……(写明判处的刑罚或者免予刑事处分等)。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书面上诉的,应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份。
审判员×××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⑽ 法律文书的理由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理由,是依法对事实所作的分析、论证。从文章的结构布局角度来讲,理由是事实和结论之间的过渡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联接作用。一篇好的法律文书,仅有充分的论据(事实、法律)、正确的论点(结论)尚不够,还必须具备严密有序的推理论证过程,以使最后的决定或结论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和法律基础上,材料和论点达到完美、有机的结合。
可见,法律文书中事实是基础,理由是灵魂。因此,理由部分对制作者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它不仅要制作者对本次事实的特点了如指掌,对有关法律规定、政策精神以及所涉法学理论运用得准确、恰当,具有针对性,而且还应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熟练掌握推理论证的写作方法,以使法律文书收到理由充分、结论准确,令人信服的效果。
如果对理由部分加以分析,从内容、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事实论证和法律论证。
(一)事实论证
首先采用概括记述的表达方法,对犯罪事实或民事纠纷等事实以及有关法律事实进行概括。要求简洁有力,概括而不疏漏、简约而不空洞。它是在正文的第一部分“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案件个性的文字。
其次针对事件性质进行论证。比如,刑事案件,在概括写明认定的犯罪事实之后,运用犯罪构成原理分析论定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犯罪性质、罪责、从轻或从重处罚的必要性;而民事纠纷则主要对争议的性质、焦点、当事人的责任加以分析,并提出如何解决纠纷的看法;对经济合同纠纷则要论定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有无违约行为,分清是非、责任,明确处理纠纷的目的。注意必须把有关事实、情节,提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以体现文书整体结构的有机性,体现法律的公正、无私,做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
(二)法律论证即援引法律条文以充分论证事件性质。在引证法律依据时应坚持准确、具体、完整、有序这一原则。所谓准确就是指引用的律文应与事实相一致,所认定的事实恰恰适用该条法律。以刑事案件为例,则所引用的法律必须能够准确定罪定性,即不能用刑法分则中的类罪罪名代替案中具体罪名,如不能将“抢劫罪”定为“侵犯财产罪”;也不能用不同犯罪阶段的犯罪行为代替所指控的罪名,如不能写成“杀人预备罪”或“抢劫未遂罪”等。所谓具体,即所引律文必须与事实有直接关系,不能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又如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其中有主犯、从犯,犯一罪、犯数罪以及成年、未成年的,因情况不一,在引用法律条文时应分别对待,而不能采取“一揽子”的引法,令人无法分清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所应适用的法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