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发布时间: 2022-11-27 12:44:26

A. 中国何时有第一部刑法

《中华来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1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知上通过。1979年7月6日、7月7日两部法律先后分别公开,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B. )为什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很好地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为刑事诉讼法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和法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做出了积极努力。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任务,体现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是从《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后,又一部法律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的显著进步。
2012年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不仅仅是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了刑诉法总则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辩护制度、侦查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相比旧刑诉法,新的刑诉法更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刑事和解、违法所得没收、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等特别程序,都彰显了我国着力加强人权保障的立法宗旨,体现了建设平安法治中国中追求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的价值取向,虽然新的刑诉法在一些原则或者制度上还有一些欠缺之处,如无罪推定、司法审查、辩护制度等,都有需要或者可以完善的地方。但不管怎样,新的刑诉法给了法律人太多的期待,相比旧的刑诉法,新刑诉法还是有很多的进步,也标志着我国在保障人权方面所做的努力,体现了我国法治朝着民主法治中国方向发展迈出了一个大的台阶。
1、总则上,新刑诉法将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了刑诉法总则的第二条,彰显了我国刑事制度中尊重与保障人权的法律地位。尊重与保障人权原则是一项从宪法中移植过来的基本法律原则,将该原则写入刑诉法总则部分,不仅充分体现了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保障人权上的显著进步。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都必须严格遵循和贯彻执行这一宪法原则。为每个公民在刑事活动中提供了基本的人权保障,为法治中国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2、辩护制度上,将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阶段提前到侦查阶段,规定了辩护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实现了与新《律师法》的基本衔接。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外,律师凭借律师证、所函、委托书即可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需侦查机关批准,并会见过程不被监听,完善了律师阅卷制度,将法律援助的范围从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扩大到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新刑诉法无论是从被告的辩护保障,还是律师的执业保障,还是法律援助制度的扩充,都进行了完善。不仅保证了控辩双方的平衡,也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尊重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提供了辩护制度上的保障。
3、证据上,对证据的内涵、证据的种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增加了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电子数据等新的证据形式,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报告”,不仅是证据概念更加科学,而且也更加丰富了证据的种类,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为保障人权提供了证据制度上的基础保障。举证责任上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对“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进行了完善与细化,并引入了发达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经验。与此同时,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共同建造了防范刑讯逼供的一道屏障。完善了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与证人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证人出庭作证、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的难题。新刑诉法在证据制度规定的显著进步,为被告人的人权增添了新的保障。
4、在强制措施上,强化了取保候审措施的监管与执行,细化了保证金制度,强化公安机关执行力度与责任;完善了监视居住措施,赋予其不同于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强化了审查批捕程序,规定了审查批捕的询问犯罪嫌疑人程序和听取辩护人意见程序以及检察机关对于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程序,细化了逮捕条件,对“发生社会危险,而有逮捕必要”情形进行了明确的列举,为逮捕的实际适用提供了明确具体细化的依据;对拘留、逮捕的羁押场所,新的刑诉法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些都是围绕着尊重与保护人权而展开修改的,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在拘留、逮捕等侦查措施上了提供了人权保障。
5、在侦查程序上,完善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规定了讯问时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严格规定了讯问的时间、地点以及羁押的场所,规定了侦查结束前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制度,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赋予了利害关系人对于违法侦查行为的申诉、控告的权利,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提供了侦查制度上的保障。
6、在审判程序上,新增加了开庭前的准备程序,听取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与审判有关活动的意见;规定了诉讼中止制度;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限制了二审发回重审的次数,避免多次发回重审,影响诉讼效率;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中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内容。审判程序的改革,特别是限制二审发回重审的次数以及死刑复核中听取辩护意见,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提供了审判程序上的相应保障,也标志人权保障在诉讼中朝着诉讼化的方向发展。
7、在执行程序上,增加了社区矫正的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增加社区矫正规定是新的刑诉法最大的亮点之一,对罪犯进行社区矫正,让罪犯能充分的改过自新,很快的重新融入社会,不再犯罪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也是尊重和保障罪犯人权的充分体现。
8、在特别程序上,新的刑诉法专门单设一篇,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反所得的没收程序,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四种特别程序,特别是未成年犯罪的档案封存制度,都体现了新刑诉法在对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提供了特别的保障。
新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诉讼程序等进行大量的修改,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扩大了辩护权的范围,强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但同时也规定了指定地点监视居住,赋予了侦查人员法定的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手段以及相关措施缺乏救济等富有争议性的规定,这也显示了我国法律制度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平衡,不可否认,新的刑诉法虽有不足,但从尊重和保障人权上看,新刑诉法具有非常大的进步,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朝着文明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前进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C. 刑诉法回避规定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退出对本案审理,以确保案件公正审判的一项制度。
对回避的规定如下:下列人员适用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在下列情况下,以上人员应当申请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检察人员自行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
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在法律中,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员同意回避的,由回避人所在机关另行指派他人参与本案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回避要求,被要求回避的人员不同意回避的,属于回避争议。
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是什么?
1、申请回避的期限。
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例如,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当事人在知悉其权利后,可立即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2、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另外,参与侦查活动的记录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参与检查活动的书记员、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聘请或指派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参与审判活动的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
3、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D.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立法依据和任务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即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是指制定和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出版发点和追求的目标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刑事诉讼法有以下立法目的:①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②惩罚犯罪;③保护人民;④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⑤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条规定,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宪法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实施确定了原则,对其他法律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刑事诉讼法是宪法的具体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有:①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②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③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罪犯斗争;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E.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区别

二者的区别可以从立法宗旨来进行判断,《刑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F. 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

你好!
体现了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以及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G.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区别有什么呢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区别:1、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而刑法属于实体法,二者的任务不同。2、刑法对犯罪与刑罚进行规定,为判定犯罪与刑罚的问题提供依据,属于实体法;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则是刑事案件相关的处理程序,为刑法的正确实施提供了具体的程序规定。简单地说,刑法规定了什么是犯罪、犯罪如何量刑等问题,而刑事诉讼法则规定了刑事案件如何开审、判刑等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 【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H. 简述立法解释的任务

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二十四条 发布:2025-01-16 09:00:50 浏览:791
方亚律师 发布:2025-01-16 08:29:06 浏览:780
08年跟09年劳动法有什么变化 发布:2025-01-16 08:22:27 浏览:79
2018按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1-16 08:14:47 浏览:992
2017四川二建法规真题 发布:2025-01-16 08:13:00 浏览:476
深圳劳动法是不能超几号发工资 发布:2025-01-16 08:10:44 浏览:90
司法考试粉笔 发布:2025-01-16 07:23:31 浏览:77
依法治企自查 发布:2025-01-16 06:57:55 浏览:509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