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Ⅰ 自考 民事诉讼法
应以法条为准。
一般要求考前半年已经颁布实施的法条,考试时应该以此答题。
民诉法是去年十月颁布的,至今有一年,所以考的时候要以法条为准。
Ⅱ 哪儿有07年法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一般认为,旧中国法律属于( )
A.印度法系 B.普通法系
C.英美法系 D.大陆法系
2.法律的本质是( )
A.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C.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阶级性和合理性的统一
3.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出现法律冲突时,依法( )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B.区别情形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裁决
C.由国务院裁决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共同裁决
4.世界上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
A.结社自由 B.示威自由
C.信仰自由 D.迁徙自由
6.对县、自治县、市的建置依法行使批准权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 )
A.决议 B.条例
C.规定 D.办法
8.下列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中,属于传来取得的是( )
A.法定继承 B.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C.没收 D.收益和添附
9.法人只能通过自己的代表机关为法律行为,此代表机关就是法人的( )
A.代表 B.法定代表
C.代表人 D.法定代表人
10.汇票和支票法定记载事项不同的是( )
A.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B.付款人名称
C.收款人名称 D.出票人签章
11.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 )
A.5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 B.5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C.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D.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2.犯罪集团的人数必须是( )
A.2人以上 B.3人以上
C.4人以上 D.5人以上
13.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是( )
A.走私案件 B.贪污贿赂案件
C.自诉案件 D.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14.作为本诉的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开始后,被告人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同本诉在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上有牵连的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独立的诉讼请求是( )
A.给付之诉 B.变更之诉
C.反诉 D.确认之诉
15.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 )
A.地区 B.国家
C.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l6.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第一审管辖法院是( )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7.法律规避的实现是当事人有意或故意地改变( )
A.连接点 B.准据法
C.冲突法 D.系属
18.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的是(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19.确认《义勇军进行曲》为我国国歌的宪法是(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多长时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A.六个月 B.一年
C.两年 D.四年
2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授予( )
A.最先发明的人 B.最先申请的人
C.最先应用的人 D.最先声明的人
22.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债权属于破产债权的是( )
A.破产企业所欠的银行贷款
B.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
C.破产宣告后的债务利息
D.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所支出的费用
23.受害人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
A.只能向产品的责任者要求赔偿
B.只能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
C.只能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D.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
24.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 )
A.原判刑期以上9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1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12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8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6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24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9个月
25.“犯罪一一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以上关于犯罪本质的论断出自马克思、恩格斯的( )
A.《黑格尔哲学批判》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自然辩证法》
26.案件由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为( )
A.上诉审 B.第二审
C.提审 D.再审
27.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中,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其申请执行的期限为(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28.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有证据种类是( )
A.现场笔录 B.鉴定结论
C.勘验笔录 D.视听资料
29.赋予原始国籍的标准之一是以父母的国籍为准,即血统主义。那么,以父母双方任一方的国籍为准的是( )
A.单系血统主义 B.双系血统主义
C.单方血统主义 D.双方血统主义
30.我国民事诉讼法把在中国没有住所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提出答辩状的期限和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期限均规定为自收到起诉状或上诉状或判决书后( )
A.10日内 B.15日内
C.20日内 D.30日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合法原则 B.合理原则
C.效能原则 D.便民原则
E.责任原则
3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包括( )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3.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开庭审理包括( )
A.开庭准备 B.法庭调查
C.法庭辩论 D.被告人最后陈述
E.宣告判决
34.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对驻在国的义务包括( )
A.尊重驻在国法律的规定
B.不干涉驻在国内政
C.不滥用外交特权
D.不在驻在国为私人利益从事专业或商业活动
E.不滥用豁免权
35.下列选项中具有权利和义务双重性质的有( )
A.选举 B.劳动
C.受教育 D.服兵役
E.纳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逮捕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背书
39.紧急避险
40.空中劫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
4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43.简述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情形。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刘某是某市电子管厂临时工,李某是该厂仓库保管员。刘某因参加赌博而欠下他人赌债,遂产生盗窃本厂库存铜线圈卖钱还债的念头。一日晚11时30分,刘某骑一辆三轮车窜至本厂仓库,叫醒正在睡觉的李某,令其打开仓库,并威胁李某,如不从,就向公安机关告发其开办的录像厅播放黄色录像。李某无奈,打开仓库门锁,刘某盗走铜线圈200余件,价值4000余元。后案发。
问题:(1)李某在本案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2)对李某应如何处罚?
46.甲幼年丧母,由其父抚养长大。后其父再婚。甲与继母乙关系不和,造成父子关系紧张,后矛盾激化,甲与其父立据宣布脱离父子关系。几年后,甲父死,临终留下遗书,要求把其遗产平均分给甲、乙及其与乙所生儿子丙。但在执行遗嘱时,乙阻止将三分之一遗产分给甲,声称甲与其父已脱离父子关系,已无权继承其父遗产,并将该份遗产据为已有。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甲父所立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
(2)甲父遗产应如何处理?
Ⅲ 自考律师专业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http://5ilaw.zikao.com.cn/forumdisplay.php?fid=118&sid=NRS6US
因为试题太多,所以无法复制到这上面来,兄弟你自己上这个网站,自己再搜索你要的专业名称试题就出来了。
证据法学主观题(北大燕园版)
简答题:
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 法定证据制度,是指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资格和证明力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裁判的一种证据法律制度。
(2) 特征:(书上称为“主要内容”)
① 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证据的收集和判断,均由法律预先明确规定,法官不得自由裁量;
② 证据的形式化和等级性。证据被根据其表现形式划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证据的等级性常常体现为根据证据者的社会地位等级确定其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
③ 刑讯拷问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④ 对最终的事实认定,尤其是对罪责的认定和刑罚的宣告规定了严格的证据要件。
2、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中证明的差异是什么?
(1) 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不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主体一般为提起控诉的一方;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原、被告分担;
(2) 证明标准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最高,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最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则居中。
3、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1) 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2)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4)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5)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6)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7) 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8)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4、简述物证的概念和特征。
物证是指以自己的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或者痕迹等。
(1) 物证是以实体物的属性、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
(2) 物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物证往往只能对案件事实起间接证明作用。
5、简述司法认知的概念和特征。
(1) 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直接确认特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命题根据的争议,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一种事实认定方法;
(2) 特征:①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法院;②司法认知的客体是特定的事实;③司法认知是一种简便的事实认定方法;④司法认知减轻了一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6、简述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1)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或录像资料储存的音像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2) 特征:①动态直观性;②高度科技性;③高度准确性。
7、简述质证的方法。
(1) 一证一质。即对单个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料和证明力逐一质证;
(2) 分类质证,即按照诉讼请求、指控的犯罪事实的不同要件事实,对证据材料进行归类,然后逐类质证;
(3) 综合质证。即总结全案事实争议,明确焦点,进行质证。
8、简述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1)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案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2) 特征:
① 书证是以材料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
② 书证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能够被人理解;
③ 书证在形式上相对固定,稳定性较强,一般不受时间的影响,易于长期保存。
9、简述证据的分类。
(1) 按照证据与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分为本证与反证;
(2) 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3) 按照单个证据与主要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4) 根据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0、简述最佳证据规则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
(1) 举证。当事人原则上应当提供原物或者原件,但在如下情形下可以提交复制品:
① 提交书证原件确有困难,并且复制品经过核对无误;提供有关部门保存的书证的复制件,必须注明出处,并且经该部门核对无误后加盖其印章;
② 提供原物确有困难,可以提供经核对无误的复制品,或者照片、录像等证据;
③ 在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交数据资料或者视听资料原始载体的复制品。
(2) 质证。原物原件应当在法庭上出示,但是原件或原物已不存在或者确有困难并且经法庭许可,可以出示复制件或复制品;
(3) 认证。在有同等证明力的情况下,原件、原物的证明力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11、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具体规定。
(1) 证明责任包括双重含义: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前者是指公诉人或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案件实体事实,有责任提出证据进行证明。后者是指在案件审理终结时,案件实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提出或主张该事实的公诉人或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诉讼结果。
(2)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12、简述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的区别。
(1) 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所赖以产生的法律根据不同;行为责任是诉讼法上的要求,结果责任是实体法上的要求;
(2) 在诉讼过程中,能否发生责任转移的现象有所不同;结果责任来自预定的分配标准和原则,不会转移;行为责任则来自现实的诉讼状态和过程;
(3) 两种责任存在的时间有所不同;行为责任表现为提供证据的实际行为,具体而直观;结果责任表现为承担败诉后果的风险,抽象而潜在;
(4) 能否由律师和法院协助履行不同;行为责任允许律师和法院协助履行,而结果责任则不允许。
13、简述鉴定人的权利义务。
(1) 鉴定人的权利:
① 有权了解与鉴定有关的材料;
② 合法拒绝鉴定的权利;
③ 鉴定人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
④ 有获得必要的劳务报酬和费用补偿的权利;
⑤ 有权请求司法保护。
(2) 鉴定人的义务:
① 在规定或约定的期限内客观、科学、公正地做出鉴定结论;
② 依法主动回避;
③ 鉴定人按时出庭接受询问;
④ 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⑤ 合理使用并妥善保管鉴定的材料;
⑥ 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14、简述传闻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 传闻证据,是指出庭作证的证人以外的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陈述,而在法庭之内作为证据来证明该证据所涉及的事实的真实性。
(2) 其特征主要有:
① 提供传闻证据的主体是证人,在英美法系中,证人是指一切了解案情的人,包括证人、鉴定人、受害人、当事人和执法人员;
② 传闻证据的表现方式多样。既可以是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也可以是手势或其他表达方式,例如表情、姿态等;
③ 传闻证据是他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而由出庭作证的证人向法庭转述;
④ 传闻证据是作为证据来证明其本身所涉及事实的真实性。
15、简述证明对象的概念及特征。
(1) 证明对象,是指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对诉辨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2) 特征:
① 证明对象是与公诉人和当事人的诉辨请求相联系的概念;
②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③ 证明对象是与实体法律规范相联系的概念;
④ 证明对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16、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其理由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被告承担,即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其原因主要在于:
(1) 行政诉讼中所针对的诉讼标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作出来的;
(2) 被告相对于原告而言,有更优越、更现实、更充分的举证条件,让被告负责举证不会与公正、公平原则相冲突;
(3) 让被告负证明责任,还有立法政策上的理由和行政导向方面的意义。
17、简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征。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供述、辩解和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2) 特征是:①证明案件的直接性;②口供内容的不稳定性;③口供内容的复杂性。
18、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1) 诉讼职能划分是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前提;
(2) 对抗式审判制度是传闻证据规则得以确立、丰富和发展的动力;
(3) 传闻证据本身的缺陷是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直接原因;
(4) 直接言词原则是传闻证据规则的核心思想。
19、收集视听资料应当注意的事项。
(1) 依照合法程序进行,不得侵害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2) 应当要求被收集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若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则可以提供复制品,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的制作经过;
(3) 妥善保存收集的视听资料,防止磁化或被删改;对于有关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资料,应当注意保密;对于淫秽视听资料要妥善封存。
20、简述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1)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在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陈述的与案件情况有关的内容。
(2) 其特征为:
① 证人证言是由知晓有关案件情况的自然人所作的陈述;
②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案件有关情况向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所做的陈述;
③ 证人证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21、简述调查收集证据(概念和特征)。
(1) 调查收集证据,是指证明主体及法院依法调取证据材料的活动;
(2) 主体分两类:一类是公安司法机关;另一类是当事人和律师;
(3) 客体是指证据材料,即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
(4) 目的是证明特定的案件事实。
2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是什么?
(1) 众所周知的事实;
(2) 自然科学定律;
(3) 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4) 生效裁判、公证文书确认的事实和其他依法证明的事实;
(5) 当事人承认(或自认)的事实;
(6) 其他明显的、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争议的事实。
23、简述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
(1) 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 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必须与待证的案件真实有内在的联系;
(3) 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应当依法定程序取得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24、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1) 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权的事实;
(2) 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事实;
(3) 行政机关采取具体行政行为的要件事实;
(4) 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的事实;
(5) 规范性文件。
25、简述物证的意义。
(1) 物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有效手段;
(2) 物证是检验、鉴别其他证据真实性的客观依据;
(3) 物证是促使当事人如实陈述案情的有力根据;
(4) 物证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
26、简述书证的意义。
(1) 书证是在各种诉讼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证据之一;
(2) 书证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往往能直接证明有关的案件事实;
(3) 书证是审查其他证据是否真实、可靠的重要依据。
27、简述推定的概念和特征。
(1) 推定,是指事实裁判者依据法律规定或者经验法则,从已知事实推断未知事实之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证明规则;
(2) 特征:
① 在性质上,推定本身并非证据,而是一种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事实认定方法;或者说,推定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适用法则的事实认定方法;
② 在适用上,推定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③ 在结果上,运用推定所认定的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事实。
28、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1) 证人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2) 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3) 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述力;
(4) 证人作证的场所、环境及其是否受到外界干扰;
(5) 证言的内容;审查证言内容应着重分析其有无矛盾、可疑之处和与案件有无关联;
(6) 是否与其他证据协调一致。
29、简述审查判断证据的步骤。
(1) 确定证明对象,即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
(2) 确定证明标准,即查明案件事实应当达到的程度;
(3) 审查现有证据材料,确定定案证据;
(4) 全案综合审查判断。
30、简述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注意的问题。
(1) 除对质外,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个别进行;
(2) 讯问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3) 拘捕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
(4) 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
(5) 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6) 认真听取、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实事求是的辩解也是重要的证据;
(7) 正确对待“如实回答”与“拒绝回答”问题;
(8) 正确对待、慎重使用书面供词;
(9) 不得以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论述题:
1、试论证据法学的学科特点。
(1) 证据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专门性的法学学科,其专门性主要体现为诉讼证据和诉讼证明的法理、制度和适用构成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2) 证据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应用性的法学学科,其应用性主要体现为证据法学的发展来源于诉讼证明实践,并且为有关诉讼证明和证据的立法和适用提供参考性和指导性意见。
2、试论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
(1) 动机。是指提供证据的意图。审判人员应当考虑提供证据人与本案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是否诚实等因素;
(2) 当事人或者证人本身的情况。审判人员应当审查他们是否因生理、心理、认识或者表达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实的陈述;
(3) 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距离、光线、天气、地形、温度、湿度等等,它们直接影响发现证据的效果;
(4) 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不正确、不合法或者不科学的方法,直接影响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 证据的特性。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审判人员应当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6) 证据能力。是指证据材料成为定案根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等;
(7) 证明力。审判人员应当在明确证据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证明力。
3、试述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有哪些?
(1) 询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要求当事人、证人或者鉴定人陈述自己了解的案情或者有关鉴定情况;
(2) 讯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如实交代案情;
(3) 辨认。是指执法机关要求当事人或者证人在若干类似的物品、场所或者人中,挑选出自己曾经所见所闻者;
(4) 勘验。是指公安司法人员亲临现场,发现和提取证据的专门活动;
(5) 检查。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进行检验的专门活动;
(6) 搜查。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职权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或者人身进行强制性的寻查、寻找和提取证据材料的专门活动;
(7) 鉴定。是指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利用其专业技术知识和科学技术设备,对有关的专门问题进行检测,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
(8) 侦查实验。是指公安机关模拟再现犯罪现场、犯罪过程或者案件发生过程的专门活动。
4、试论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的区别。
(1) 主体不同。被害人陈述是合法权益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将其受犯罪侵害的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证人证言则是合法权益没有受犯罪直接侵害的案外人,将其所感知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被害人陈述可由自然人作出,也可以由法人作出;而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作出;
(2) 故意出假证的法律后果不同。被害人如果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则构成《刑法》规定的诬告陷害罪;而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则构成《刑法》规定的伪证罪;
(3) 能否转换不同。被害人陈述的性质决定其是不能转换的;证人证言则有些可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陈述演化而来。
5、试论如何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 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收集程序是否合法;
(2) 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否符合情理;
(3) 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口供的动机;
(4) 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6、如何审查判断鉴定结论?
(1) 对鉴定主体进行审查;
① 审查鉴定主体是否具备法定的资格;
② 对鉴定主体的鉴定能力进行审查;
③ 对鉴定主体是否具备回避的情形进行审查;
④ 审查鉴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
(2) 对鉴定过程进行审查;
① 审查检材、样本或其他鉴定材料来源是否符合鉴定条件,是不是真实可靠,与案件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否作为有关鉴定结论的基础等;
② 审查鉴定技术设备、手段是否科学先进,是否符合鉴定的要求;
③ 审查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定程序或者行业惯例。
(3) 审查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① 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
② 委托鉴定的材料;
③ 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④ 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⑤ 明确的鉴定结论;
⑥ 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⑦ 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
(4) 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审查鉴定结论的论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合理,论据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5) 判断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① 对于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定其证明力;对于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足够的证据反驳,应当承认其效力;
② 一般情况下鉴定结论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③ 不能以鉴定机构的等级来给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划分等级。
7、试论刑讯逼供的原因和危害。
(1) 刑讯逼供的原因是:
① 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影响;
② 特权思想作怪;
③ 有罪推定意识的影响;
④ 不愿做深入细致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
⑤ 处罚偏轻,打击不力;
⑥ 办案有指标,限期破案压力大。
(2) 刑讯逼供的危害为:
① 侵犯了公民的人权;
② 损害公安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
③ 容易酿成错案;
④ 容易造成积案、疑案。
补充主观题
1、 司法认知应当遵循的程序规则有哪些?
(1) 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2) 采取司法认知时应当为不利一方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
(3) 人民法院依职权或者应申请采取司法认知;
(4) 司法认知应当采取裁定的方式。
2、 当事人自认的构成要件和撤销。
(1) 构成要件:
① 自认必须在诉讼中向本案审判人员做出;
② 自认的对象限于对自认当事人不利的事实;
③ 自认必须是自认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④ 自认的事实必须在当事人自由处分的范围内。
(2) 撤销:(民事和行政)
① 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② 当事人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
3、 简述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的联系。
(1) 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均是证明责任概念内涵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证明责任的外化过程中相继呈现出来;
(2) 在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相互之间,结果责任是根本的和本质的责任;
(3) 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相互之间可能影响各自内容的设定。
4、 简述被害人陈述审查判断的方法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1) 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收集程序;
(2) 要查明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被害人亲身感知的,还是由他人转告,或是自己想象、推测的;
(3) 对被害人陈述进行情理审查判断;
(4) 注意审查被害人陈述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
(5) 审查被害人的作证能力与品格。
(6) 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5、 什么是质证?它有哪些法律效果?
质证是指审判人员主持下,公诉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进行展示、说明、质疑和反驳的证明行为。
法律效果为:
① 质证是法官认定证据的前置程序;只有经过依法质证的证据材料,才可以进入认证程序;
② 当事人参与权的保障;质证是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组成部分,审判人员应当提供质证的便利;
③ 违法的后果;未经质证或者违反质证程序规定采纳证据的,构成违反法定程序。
6、 书证的审查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1) 审查书证与待证事实有无相互关联;
(2) 审查书证的制作人,确认该制作人是否有制作该种书证的资格;
(3) 审查制作书证的手续是否完备;
(4) 审查制作书证时的程序是否合法;
(5) 审查书证有无被伪造、变造;
(6) 审查书证的收集是否合法。
7、 简述证据法与宪法的关系。
(1) 证据法律制度的目的服从宪法的目的,或者是在宪法的目的框架内确立证据法律制度的目的;
(2) 现代宪法充分肯定公民的法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在证据法中必须肯定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3) 证据法律制度应将宪法有关原则具体化。
8、 简述笔录的制作要求。
(1) 必须由法定的制作主体予以制作;制作主体是公安司法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人员;
(2) 应当到场的人员必须到场;参与人主要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的代表等;
(3) 笔录的制作应当客观、全面、及时;
(4) 笔录的制作可辅以视听技术,但文字记录不可忽略;
(5) 诉讼笔录必须由主持勘验、检查和行政活动的人、记录人、见证人等有关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6) 笔录使用的语言要规范、字迹要清楚、准确。
9、 简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1)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感知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具有特定性,不可更换,亦不存在回避问题,也不需要专门知识;
(2) 鉴定结论是对专门问题的鉴定后得出的判断性鉴定意见。鉴定人没有被特定化,可以更换,亦应回避,必须具有专门知识。
10、试述证人的权利。
(1) 有权要求司法机关或执法机关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2)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的权利;
(3) 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侮辱其人格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4) 经济上得到补偿的权利;
(5) 弱势证人享有特殊保护的权利。
11、证明的意义。
(1) 证明是判断案件事实的重要方法;
(2) 证明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
(3) 证明为法官准确适用法律提供事实基础;
(4) 证明是诉讼程序的核心;
(5) 证明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和基石。
12、诉讼证明的特点。
(1) 证明的主体是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公诉机关和当事人;
(2) 证明的相对人是具有审判权限的司法者;
(3) 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审理案件的法官,追求有利的诉讼后果;
(4) 证明的手段限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
(5) 证明的活动具有规范性;
(6) 证明的过程具有对抗性。
13、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1) 构成犯罪的要件事实;
(2) 作为罪行轻重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
(3) 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14、推定的意义。
(1) 推定是一种便捷的事实认定办法;
(2) 推定具有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法律功能;
15、简述证明力大小的规则。
(1) 公文书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 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3) 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4) 没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
(5) 由法定主体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证据证明力优于其他同类证据;
(6) 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7) 多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孤证。
Ⅳ 开放大学民事诉讼法学形考任务 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就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特征而言
国家的教育分为国民教育和非国民教育
国民教育按照含金量排名分别为
统考:一本,二本,三本,专一,专二
自考
成人高考
网络教育
电大,也就是国家开放大学
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只要满18周岁都可以报名
Ⅳ 求自考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当事专人、其他属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形式意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或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广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实质意义的民事诉讼法,指除了民事诉讼法典外,还包括宪法和其他实体法、程序法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规定。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民事诉讼法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改。
Ⅵ 关于自考的证据法学和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的历年考试真题和答案
证据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
1.合法的刑讯逼供主要存在于()之下。
A.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形式证据制度
D.神示证据制度
2.下列不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
A.证明对象
B.证明标准
C.犯罪的概念
D.推定
3.根据诉讼证据的(),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A.存在
B.表现形式
C.来源
D.证明方向
4.被害人陈述是我国()中的法定证据种类。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三大诉讼
5.书证可能是()。
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6.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包括()。
A.原告
B.被告
C.公安机关
D.审判机关
7.当事人陈述特指()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经济诉讼
8.审查判断物证的内容有:()
A.真实性
B.相关性
C.合法性
D.科学性
9.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三大诉讼有着不同的证明标准
B.民事、行政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刑事诉讼不同
C.民事、刑事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行政诉讼不同
D.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0.询问证人的主体有()。
A.被害人
B.侦查人员
C.检察人员
D.审判人员
11.检察院的起诉书称,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以带孩子为名,当船行至水库中央时,故意将刚满一周岁的女婴抛入水库,使其溺水而死。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应主要证明哪些事实()。
A.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
B.郑某的行为系故意
C.该女婴不会游泳
D.该女婴已因溺水而死亡
1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
A.众所周知的事实
B.自然科学定律
C.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D.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13.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能够作()。
A.证人
B.被害人
C.被告人
D.当事人
14.不可以成为被害人陈述的主体的有()。
A.自然人
B.法人
C.成年人
D.未成年人
15.下列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A.法律关系消灭的事实
B.证据事实
C.犯罪事实
D.量刑事实
16.在我国,可以提供证人证言的人员范围有()。
A.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
B.目击人
C.被害人
D.侦查人员
17.鉴定结论在诉讼中可能成为()。
A.物证
B.直接证据
C.言词证据
D.实物证据
18.当事人承认的分类有()。
A.全部承认
B.默示的承认
C.有利的承认
D.诉讼外承认
19.周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兄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了赵某。周某的证言属于()。
A.控诉证据
B.直接证据
C.传来证据
D.言词证据
20.视听资料的特点有()。
A.形象性
B.直接性
C.不稳定性
D.综合性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20分)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证据属于辩护证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BC
2 C
3 C
4 A
5 ABCD
6 CD
7 BC
8 ABC
9 D
10 BCD
11 ABD
12 ABD
13 BCD
14 B
15 A
16 AB
17 BC
18 ABD
19 ABCD
20 ABD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此可以作以下理解:
(1)据以定罪的证据均亦查证属实;
(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确定侦查范围;
(2)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和辩解意见,可以祈祷兼听则明的作用;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对查明案件事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有利于公安、司法人员发现新的情况和线索,查破案件,使隐藏很深的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在证据的收集中,要努力寻找、发现并尽可能地获得原始证据。司法和执法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追根求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原物、原件,直接听取原始证人、当事人的口头陈诉,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最深入的了解。即使在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地获取最接近案件事实的传来证据。
2.传来证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传来证据的运用,首先要树立起传来证据也是证据的观念,不要对传来证据视而不见。其次,要充分发挥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而来的,收集到传来证据,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还可以与原始证据互相印证、核实,增强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在难于收集到原始证据的情况下,可以用传来证据代替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经审查核实,也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但是,运用传来证据时,除遵守一般的证据规则外,还应遵守相应的特殊规则:
(1)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2)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采取传闻、转抄、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
(3)只有传来证据时,定案必须持慎重态度,对案件事实不能轻易作出结论。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认可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
(2)推定应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相连。
(3)推定既可以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以按经验法则进行。
(4)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
(5)不同的推定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三、案例分析(20分)
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证据属于辩护证据?
(1)直接证据有:A.妇女张某的证言;B.司机刘某的陈述;C.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D.法医的鉴定结论。
(2)辩护证据有:A.地上刹车的痕迹;B.摔坏的手表、里程碑和出车表三个书证所证明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辩护证据);C.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有二辆解放牌卡车经过事故现场;D。司机刘某的陈述;E。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
Ⅶ 2012年7月和2013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私法真题答案
2012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司法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 D 6B 7C 8C 9C 10D 11C 12D 13 C 14 A 15D 16C 17A 18D 19B 20C 21A 22A 23B 24B 25A 26C 27C 28D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CD 32ACD 33BC 34CDE 35 ACE
三简答题 36.行为地法是指法律行为发生地(或行为损害结果发生地)所属法域的法律。 行为地法又可以分为: A.合同缔结地法。 B.合同履行地法 C.侵权行为地法 D.婚姻缔结地法 E.立遗嘱地法
3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2 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 法律;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其定居国法律;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 我国法律为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民事行为能力。 4 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适用期所在地国 法律。 5 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 照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依照行为地法律。
38 对于当事人缔结合同的能力适用的法律,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主张: A 适用缔约地法 B 适用当事人属人法 C 在多种法律中选择适用
39. A 领事取证。 B 特派员取证。
四论述题 40.1 国际民事法律冲突就是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因所涉各国立法不同且都有可 能对它进行管辖而产生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2 国际民事法律冲突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a 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 b 是涉各国民法上的规定不同 c 是司法权的独立。 d 是国家为了发展对外民商事关系,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承认蓑涉外法的域外效 力。 3 国际民事法律冲突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 a 以本国的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B 依统一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 C 依统一实体法解决法律冲突。 4 目前上述三种调整方法各有其优势与缺陷,在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都是不可 或缺的。
五案例分析题 41 1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告的有效期限是 6 个月。 2 法院应该适用我国法律来处理。乙有权继承遗产。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乙是 被继承人的第二顺序继承人, 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乙有权继承他的 遗产。 3 该财产应该依照我国法律处理,收归我国国家所有。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191 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死亡 的外国人, 遗留在我国境内的财产和如果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依照我国法 律处理,两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42 1 有效的总裁协议具有排除法院管辖的效力。 本案中,A 国公司与 B 国公司签订的协议中含有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当事人,法 院具有拘束力,A 国公司不应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也不应该受力此案, 两公司均可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故上诉法院驳回了一审判决。 2.确认仲裁协议有效性的机构有:a 仲裁机构可以确认仲裁协议的有效性;b 法院有权确认仲裁协议的有效性;c 被请求承认和执行裁决的主管机关可确认仲 裁协议的有效性。 3 认定仲裁协议有效的法律依据有,a 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b 适用仲裁协议 定理地法或当事人的属人法。c 仲裁地法是确认仲裁所适用的主要法律,特别是 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法律的时候。
Ⅷ 有谁知道全国2007年10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基的答案啊麻烦.急需
这里是0710的试卷及答案http://bbs.e-e.com.cn/viewthread.php?tid=89375&extra=page%3D1
Ⅸ 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重点
民事诉讼法 我是去年考的。基本上考试的重点就是书后面的那个纲要。。。还有就是课本上案例的翻版。。
Ⅹ 考试题目!!!!!
2000年下半年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基本法律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
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A.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B.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法律具有强制力D.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3.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
4.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各项法律、法规中不属于行政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措施的是
A.罚款B.警告C.行政拘留D.拘役
6.有权行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审判机关D.立法机关
7.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是
A.合伙企业B.国有独资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
8.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事人一方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
B.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C.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当事人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9.在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A.季节性降价
B.因清偿债务降价销售商品
C.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
D.为与对手竞争、扩大销售、占领市场而降价销售
10.由我国《公司法》规范的企业是
A.合伙企业B.外国公司C.个人独资企业D.有限责任公司
11.王某于2000年7月23日向李某发出要约,该要约于2000年7月25日到达。同日李某就该要约做出承诺,并于第二日发出,同年7月28日到达王某处。该合同的成立时间为
A.2000年7月23日B.2000年7月25日
C.2000年7月26日D.2000年7月28日
12.著作权的客体是
A.发明B.实用新型C.作品D.外观设计
13.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案件诉讼时效为
A.半年B.一年C.两年D.二十年
14.新婚夫妇甲乙二人因车祸住院,甲死亡二日后乙死亡。据查,甲乙生前未立过遗嘱,甲乙无子女。甲无父母,只有一个孪生弟弟丙;乙的父亲已亡故,其母丁健在,乙还有一个亲生妹妹戊。甲有个人财产150万元。甲的遗产
A.应当由丙继承B.应当由丁继承
C.应当由戊继承D.无法定继承人,应当归国家所有
15.教唆未成年人进行了犯罪活动的,对教唆者应当
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从重处罚D.免予处罚
16.犯罪嫌疑人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
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7.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
A.对单位判处罚金
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C.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D.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并对单位实施行政制裁
18.外国人在我国领域以外侵害我国或我国公民的利益,其行为依当地国家法律和我国法律规定都已构成犯罪,且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C.只能依犯罪地国家的法律制裁
D.经有关国际组织批准,可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贡任
1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
A.“利己不损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0.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21.在人生理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2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3.信念作为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它是
A.对事物的正确认识B.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C.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D.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准则
2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追求真理D.艰苦奋斗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26.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该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27.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
A.平等原则B.宽容原则C.互助原则D.真诚原则
28.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它是在人们物质交住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D.社会关系
29.马克思曾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
A.人生目的B.人生理想C.人生责任D.人生价值
30.我国现代社会人们进行自我修养的根本目标是
A.做到慎独B.做《“四有”新人》
C.做到知足常乐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
31.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中包括
A.最高人民法院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专门人民法院D.行政法院E.宪法法院
32.我国税收按征税对象可以划分为
A.流转税B.财产税C.所得税D.资源税E.特定行为税
33.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行为触犯刑律B.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实际后果
C.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D.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E.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有
A.罚金B.拘役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E.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35.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B.在任何条件下,理想都能够转化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
D.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
E.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36.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
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D.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崇高的理想E.没有信念,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
37.下列选项中,对社会主义道德的正确理解有
A.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社会主义道德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社会主义道德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只是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
E.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也在扩大
38.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A.反对个人主义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E.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做出牺牲
39.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个人自我修养的启示有
A.要勤于实践B.要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C.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D.与人同行时不要做任何坏事E.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改正
40.“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有
A.思想政治修养B.审美修养C.道德修养D.科学文化修养E.心理修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41题6分,第42、43题每小题4分,44、45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6分)
42.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4分)
43.什么是诉讼法?它分为哪三类?(4分)
4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6分)
45.现代人才必须学会与人真诚地合作。简要说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6.论述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47.社会公德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联系实际论述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2000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7.A 13.B 19.B 25.D
2.A 8.A 14.B 20.B 26.B
3.B 9.D 15.C 21.D 27.C
4.C 10.D 16.C 22.B 28.D
5.D 11.D 17.C 23.B 29.C
6.A 12.C 18.A 24.A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BC 32.ABCDE 33.ACDE 34.ABCDE 35.ACDE 36.ABCE
37.ACE 38.ABC 39.BCE 40.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41小题6分,第42小题4分,第43小题4分,第44小题6分,第45小题6分,共26分)
41.〔参考答案〕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权利和自由
(4)社会经济权利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6)特定人的权利
(7)监督权利
42.〔参考答案〕(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1分)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1分)
(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1分)
(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1分)
43.〔参考答案〕诉讼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分)
诉讼法可分为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3分,每答出1种给1分)
44.〔参考答案〕
(1)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2分)
(2)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首先,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并存,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2分)
(3)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2分)
45.〔参考答案〕
(1)合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2分)
(2)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有力量,合作能增强力量,共同获益。(2分)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能增强竞争能力,个人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与他人良好的合作。(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6.〔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2分)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保障。(4分)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行使的制约,为人民正确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法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从而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4分)
(4)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2分)
47.〔参考答案〕
(1)社会公德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其基本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分)
(2)联系实际举例: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3分)
(3)根据事例论述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而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也是在为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作贡献,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4分
我找的题,有兴趣就做一下,你得题的答案在里面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