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
① 行政监督体系内部和外部分别是
“行政监督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分别是什么?
行政监督体系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相互之间的各种监督组成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其特点为监督主体与客体都是国家行政机关,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根据不同的监督主体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一、内部监督:是指行政体系内部各机关、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包括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行政机关内部专业监督部门对各工作部门的监督,以及某些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就某一方面事项对其他部门的监督。
二、 外部监督:是指来自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包括政党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公民监督。
1、 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大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包括执政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政协)。
4、社会公民的监督,比如媒体监督。
两者相互独立,外部监督是指法律机关。
行政外部监督_360网络
②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什么意思行政外部监督呢
一、内部监督
行政监督的内部监督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一般监督包括三点:日常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
1、日常监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双向监督,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形式。比如,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对其所直属下级机构各部委等进行日常的工作监督(自上而下),与此同时,各部委也可以对中央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自下而上)。
2、职能监督就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其他部门所实施的监督。例如,财政部对其他部委所进行的有关财政方面的监督就属于职能监督。
3、主管监督是上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所实施的监督。
二、外部监督
1、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大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包括执政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政协)。
3、司法监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4、社会公民的监督,比如媒体监督。
拓展资料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③ 在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中有法制部门的监督。请问法制部门是指的什么
法制部门是指袭
(1)从广义上来说,分为司法部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立法部门: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国务院法制局;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等。而政府的法制部门从属于政府,并对其有监督作用。一般为各级政府的法制办办公室。
(2)通常的法制部门是指公、检、法、司,即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人大内设的法制部门不应该算,仅是人大机关的内设机构。
行政法制又称政府法制。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事务中与公民和社会组织之间各种纵向关系(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人身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行政法制机关的特点表现为,
(1)在调整行政法律关系时,一般采用单方意思表示的方式,多数行政法律关系由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单方表示意志,无需征得管理相对人的同意即告成立,并以行政机关自身具有的强制力保证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转。
(2)它与调整横向的平等、有偿主体之间社会关系的民事法制,与以制裁严重破坏民事和行政法制为主要任务的刑事法制,在目的、任务、方法以及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很大区别。
④ 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行政法来制监督的概念】源也叫监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和正确行使行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特征】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广泛性;②行政法制监督对象的特定性;③行政法制监督内容的全面性。
【行政法制监督的分类】是指依照不同标准对行政法制监督所作的划分。如依照监督机关的不同,可以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与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如依照监督机关与被监督机关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等。
⑤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分别有哪些
一、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机关,对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或对有关公共事务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予以检查、调查、处理或提出建议的制度。
内部监督又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1、一般监督主要指层级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一般监督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监督,具有直接性、经常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2、专门监督分为行政监察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审计监督。
二、外部监督
1、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大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包括执政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政协)。
3、司法监督,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4、社会公民的监督,比如媒体监督。
⑥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监督行政)有什么不同
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监督是行政权的一种形式,又称行政监督检查;监督行政是对行政的监督。行政监督检查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能所实施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能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监督行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2、监督的主体不一样。行政监督是对政府和行政人员进行监督;监督行政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员是否遵守法律进行监督。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监督行政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3、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行政监督检查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其客体是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情况等。而监督行政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其客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为。
4、监督内容不同。行政法制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机关以及一般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权和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实施的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民主党派、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员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6)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扩展阅读:
监督是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行政监督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由:
1、以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与特别监督。
2、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公安、工商、海关、资源、环境保护、审计等行政监督。
3、以其实施的时期为标准,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4、以其主体的任务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监督与依授权的行政监督。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监督
⑦ 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是什么
是审计部门。
审计局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实施国家、省审计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受委托研究起草有关审计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监督各级审计机关的业务。
二、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和向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通报审计情况,提出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直接进行下列审计:
1、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
2、市级各部门、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资金使用效益;
3、市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外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和使用效益;
4、区、县(市)政府的财政收支;
5、市属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和信贷计划及执行结果;
6、市属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7、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民政部和投资效益,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决算;
8、市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环境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 、资金的财政财务收支;
9、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市审计局进行审计的其他事项。
四、根据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授权对有关金融、保险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在辖的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
五、向市人民政府提交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代拟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六、根据需要,对区、县(市)审计机关管辖范围的重大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必要时,对区、县(市)审计机关审计的单位进行抽审。
七、处理区、县(市)被审计单位对区、县(市)审计机关审计决定的申诉和复议。
八、负责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指导下级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九、与区、县(市)人民政府共同领导区、县(市)审计机关,对区、县(市)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事项及时提出意见。
十、对审计中发现宏观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审计,对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并向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十一、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
十二、对区、县(市)审计机关进行业务领导。
十三、承办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承办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要求协助的经济案件审计事项。
(7)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扩展阅读
审计部门的权限:
1、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2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3、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项目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的材料。
4、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财产。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
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采取该项措施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的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5、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6、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