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大学生轻工助学属不属于劳动法的范畴

大学生轻工助学属不属于劳动法的范畴

发布时间: 2023-01-16 00:36:39

❶ 大学暑假打工属于劳动关系吗

大学生在暑假打工并不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的关系才是劳动关系,而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也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
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❷ 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非全日制工

不是的。
未毕业学抄生参加袭实习,不是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实习生不是真正意义的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如果产生劳动争议劳动局是不管的。
实习生拿到的不是工资,而叫生活费。
生活补助标准一般是参照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的,具体由各地确定。教育部曾经发过个文,不过对企业没有约束的作用。

国家对未毕业生实习工资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关强制规定。说明国家不鼓励未毕业的在校学生个人出来工作。一般的在校学生实习都是学校统一出面,直接跟用人单位联系签订协议的。

❸ 在校大学生是不是劳动者

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的,与用人单位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故一般在校大学生不是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尚未领取退休金或基本养老金,独立给付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虽然,《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针对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的情形。

而 “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说明勤工助学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说明在校生在校学习是主要的,勤工助学是次要的,“勤工”的目的在于“助学”,而不在于就业。

事实上,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在校生也可以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构成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3)大学生轻工助学属不属于劳动法的范畴扩展阅读

在校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成立劳动关系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在校生存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目的,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其安排的工作,接受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

二、在校生在应聘时如实陈述自己的情况,用人单位明知其系尚未毕业学生的情况下,仍愿意与其建立劳动关系;

三、不存在附生效条件劳动合同条件未成就的情况。

❹ 在校学生勤工俭学是否受《劳动法》保护

法律分析:不受《劳动法》保护。只有具备法定条件的自然人才具有劳动者的资格,只有具备劳动者的资格,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在校的学生正是由于不具有劳动者的主体身份,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十二条 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❺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的行为是否受劳动法保护

面对高校越来越高的消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已成风气。这既是自我独立的探索 也是减轻家里负担的做法。这种现象是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的。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消费者 , 在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权利义务的争议,学生就会处于不利地位,而且用人单位也会利用这种方式欺骗学生的劳动力。这样的案例在身边可以随手拈来。例如前不久的 “洋快餐涉嫌违法用工”话题。身边同学也常出现做家教拿不到钱,做兼职被莫名扣工资等等。那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否受法律保护呢?

根据劳动法中 劳动法的适用主体:劳动法的适用主体是部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根据本条规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才是本法的适用主体。而做兼职的大学生显然不在其中,这样一来我们就相当吃亏了。 首先,学生社会经历不足,没有劳动合同约束用人单位就不能有效的保障搞活自己的权利,其次,单位与学生不签定合同,单位就可以找许多的理由辞出学生的工作,这样学生就免费为单位服了务 , 如果学生要主张自己的权利 , 那么根据民事诉讼一般举证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 , 这对学生来说就非常困难 , 况且学生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兼职打工已经成为不少学生补充个人收入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假期打工挣的钱可以负担一部分的学习生活费用。这样的情况给相当多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现在我们看下专家方面的说法: 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个规定是劳动部在 1995 年 309 号文件提出来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大量大学生到麦当劳或者肯德基打工的情况,而现在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打工增加自己的收入,所以勤工俭学和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打工已经不是完全一个领域的事了。

正是因为这样,前劳动部 2003 年又颁发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 这个文件明确提出:“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 5 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30 小时的用工形式。”在该规定中,它只是提“劳动者”并没有提出这个劳动者是学生打工,还是指在职人员兼职,还是指下岗工人,它并没有进行区分,就是说凡是在这个单位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 5 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30 小时的,这都算做《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适用范围。 2003 年我们可以看到劳动部在这个问题上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看一个法规,要把他们联系起来去理解。

然对 《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作出的分析中,学生勤工俭学是纳入劳动发保护的范围,但是就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旦出现纠纷对我们大学生就相当不利。所以我同意部分人提议的,把保护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律保护。

根据释 (1)>>( 法释 [2001]30 号第 19 条: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的 " 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赏在接受高中及以教育 , 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 也就是说上大学的费用不再是父母的法定义务 , 是否支付取决于父母的意愿 . 因为在学大学生绝大多数已满十八周岁 , 已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无能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讲 , 已基本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条件 , 一般情况下应以自己劳动收入了维持生活 , 当父母不为子女提供生活来源时 , 那么大学生的费用就只能靠所谓的勤工俭学来维持 , 如果这时学生的权利还得不到保障还行吗 ? 因此 , 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考虑 , 国家应加大对公办高校的财政投入和民办高校的宏观调控 , 尽量降低高校收费标准 , 以保障大部份成年学生通过勤工俭学 , 助学金等来完成高等教育 . 这也是把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律保护的又一个有力依据 .

把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律保护范围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第一 , 举证责任倒置 , 根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法释 [2001]33 号 ) 第六条 : 在劳动争议纠纷中 , 用人单位作为开除 , 除名 , 解除劳动合同 , 减少劳动报酬 , 计算劳动这工作年限等而发生劳动争议的 , 有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 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 第二 , 劳动法规比一般的合同法保护的内容规范更具体更广泛更有利于劳动这的权利 . 比如 ,<< 违反 < 劳动法 > 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样就有效的保护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全 , 所以把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律保护的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逐步提高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面对越来越高的高校消费,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维持学业的一个普遍途径,国家应该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劳动给予法律保护,把大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律保护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学业。

❻ 按劳动部有关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约束,

a c. 首先b是不可以的,大学生兼职不适用劳动法,也不能和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只能建立劳务关系,所以企业不需要和兼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只能以口头约定等形式

❼ 在校大学生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情况不同,适用情况不同。

依据[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容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即此条排除了《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对“利用业余时间”的“勤工俭学”的学生的适用;

[劳部发[1995]309号]劳动部在对学生的劳动者资格进行限定的时候对学生的身份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即如果不满足“利用业余”时间的条件(且由于劳动法规本身并没有排除学生)因此就不得排除劳动法规对学生的适用;包括但不限于已辍学但仍然保留学籍的情况、也完成学业等待毕业的情况等;

所以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结果。

❽ 大学生受劳动法保护吗

1、大学生在校期间复,制选用课余时间参加工作,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如果上班,与公司建议的是劳务关系,是受《合同法》的调整;
2、如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将其纳入正式员工管理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其间因工作发生的事故伤害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3、法律依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2.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关于技校学生工伤认定有关问题的复函》
马鞍山市劳动保障局:
你局《关于技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因工受伤能否认定工伤的请示》(马劳社〔2008〕44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市技师学院学生在某单位顶岗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将其纳入正式员工管理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其间因工作发生的事故伤害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此复。

二○○八年九月一日

抄送:各市劳动保障局

❾ 在校大学生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属于。

我国的劳动法并没有排除在校大学生的劳动者资格《意见》第四条规定了五类不适用于劳动法的人群,即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并不包括在校大学生。且在校大学生满足劳动法中对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校大学生可以成为劳动者。

虽然我国劳动法没有排除大学生的劳动者资格,即大学生可以成为劳动者,但是大学生具有学生和打工者的双重身份,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要依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工作关系而定。《意见》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大学生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同样,实习行为也非以就业为目的,不视为建立劳动关系。对于准毕业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因其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要求,且以就业为目的,因此视为建立了劳动关系,受劳动法保护。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读期间在校外从事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劳动。我国劳动法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明确规定。我们认为,他们应该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应该属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范畴。

热点内容
行政伦理与行政法治的关系 发布:2025-01-15 07:43:23 浏览:958
2019新劳动法旷工扣工资 发布:2025-01-15 07:30:13 浏览:203
法院执行错误 发布:2025-01-15 06:59:19 浏览:40
2016年度十大行政法案列 发布:2025-01-15 06:54:38 浏览:643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申论范文 发布:2025-01-15 06:54:34 浏览:142
射线装置防护条例 发布:2025-01-15 06:51:00 浏览:806
非全日法律硕士认可程度 发布:2025-01-15 06:29:07 浏览:276
开展法律顾问普法讲座 发布:2025-01-15 06:28:19 浏览:512
司法拍卖辅助机构管理办法 发布:2025-01-15 06:18:40 浏览:808
刑法的近亲属 发布:2025-01-15 06:16:25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