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和用品的作用
㈠ 劳动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劳动法的意义:
()保证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严格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
(2)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均在95%以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协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用人机制和观念已经形成;
(3)建立了劳动标准制度,工资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工资支付的项目、水平、形式、对象、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工资支付行为,均有了明确规范,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在保障低工资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为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
十大须知
1、不签劳动合同代价高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休息休假纳入劳动合同促使用工时间的合法化。
3、未尽告知义务可能属“欺诈”避免用人单位在招工中,提供虚假信息,刻意隐瞒职业危害。
4、合同自然终止也要支付补偿除劳动者原因不能续约的外,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的补偿标准与解除长期劳动合同的标准完全一样。
5、用人越久经济补偿越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以3倍封顶,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6、用代通知金可更快“炒人”方便用人单位在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对解约时间作灵活选择。
7、试用期最多不得超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个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以劳动合同的成立为前提。
8、使用劳务派遣工难避责一些用人单位热衷于使用劳动派遣工,除了在用人策略上的考虑外,还希望能规避责任。
9、大规模“炒人”程序要合法用人单位只有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才可以裁减人员。
10、对特殊员工不得随意解雇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㈡ 我国劳动法的作用
1、保护劳动者权利
(1)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推动了基础。
(2)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等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既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获取劳动薪酬的权利是劳动者持续行使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是对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享受劳动权利的最直接的保护。
(5)享有休息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为此,国家规定了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6)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的权利。为了给劳动者患疾病时和年老时提供保障,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劳动保险和福利。社会保险和福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
(7)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基础条件,因为劳动者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职业技能,就必须获得专门的职业培训。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法》规定,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即劳动者享有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的权利。
其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9)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依法享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2、用人单位权利
(1)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权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权利源于用人单位享有的生产指挥权,既然用人单位享有生产指挥权,所有用人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劳动者遵守。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劳动定额的权利。用人单位帮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就获得了一定范围劳动者的劳动使用权,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给劳动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于用人单位规定的合理的劳动定额,在没有出现特殊情况时,劳动者应当予以完成。
(3)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考核的权利。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并根据劳动者劳动技能的考核结果安排其适合的工作岗位和奖金薪酬。
(4)制定劳动安全操作规程的权利。用人单位有权利根据劳动法上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劳动保护制度,要求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制定合法作息时间的权利。用人单位享有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和对员工工作时间的要求,合法安排劳动者作息时间的权利。
(6)制定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标准的权利。为了保证劳动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用人单位有权制定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标准。劳动纪律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7)其他权利。包括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平等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等。
(2)劳动法和用品的作用扩展阅读
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这是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固有的反剥削性质所引申出的要求。
㈢ 劳动安全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1、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的法制化管理。
3、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4、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注意事项:
1、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各种支持基础之上,而安全生产的法规体系尤为重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
2、据统计,建国50年来,颁布并在用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内容包括综合类、安全卫生类、三同时类、伤亡事故类、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和检测检验类。
㈣ 劳动法作用论述题
劳动法的作用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实施以来,通过深入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劳动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制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守的劳动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并实施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等重要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明确了违反有关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法》的实施,对于生产力的促进、改革开放、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制基础.
一、劳动法对生产力的劳动法对生产力的劳动法对生产力的劳动法对生产力的促进促进促进促进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生产力,即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生产力作为一种能力,对应着确定的实体或载体,但它的主体或实体并不只是单纯的劳动者、劳动资本、劳动对象,也不是以上三者的简单结合体,而是具有一定生产关系的人们构成的一个社会机构.在这个机构主体中,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力力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关系,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规则是生产力运行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法保障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使劳动力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趋向高效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二)、劳动法保护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持续进行,促进劳动力资源开发,从而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条件.
(三)、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能动作用.
(四)、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要求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从而使劳动者在生产力系统的运行中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五)、劳动法要求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巩固劳动纪律,从而为提高生产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创造组织条件.
二、劳动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劳动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劳动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劳动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 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采取以物为本的经济增长模式,注重资本和自然资 源的投入,以外延式扩张的方式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鲜 明的成效,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 三.但是这种模式将劳动者报酬视作纯粹用工成本支出,忽视劳动力发展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因此劳动成本一直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战略意义的调整,必须依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通过行政干预、财税货币政策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才能纠正市场行为的长期非理性,这是世界上每个实现经济成功转型国家都采取的方法.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劳动合同法》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出台了实质性的法律举措,通过调节劳动关系这一市场主体内部最为重要的矛盾对立体,影响经济运行方式,从而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 首先,《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立法必须给予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合同法》旗帜鲜明地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在具体内 容中强化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 其次,《劳动合同法》拓展了法律适用范围,将除公务员以外的其他单位劳 动者纳入同一用人制度,建立起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在进一步完善全日制用工规范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两种用工形式专门进行了规范,使不同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为保证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用人单位切实得到执行,保护守法企业的积极性,《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将有效改善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法外运行”的尴尬局面. 因此,《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从法律层面督促企业健全劳动者保护机制,强制推动企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有效改善当前我国在劳动报酬、劳动者素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劳动法对人权的保障
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受用人单位的保护,其人权也该受到尊重.正是当今社会对人权的追求才引导着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专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权意识,人权理论,人权制度和人权的实现不断发展完善.今天,承认人权,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已成为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一个根本准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人权,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联合国宪章》),按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享有的权利.其中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方面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劳动法》充分地体现了保障劳动者人权这一宗旨,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做出了贡献. 在我国的劳动法和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涉及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领域内大部分最重要的基本人权,基中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集体人权等广泛的劳动者基本人权.
具体体现为:
(一)、人身人格权利.这是指劳动者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它不仅包括人得以存在这个世界的权利,而且包括人体面地生存的权利.
(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三)、集体人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所决定的.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社会化的必然反映,它是人类权利追求与实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已成为明显的弱势个体和群体,因此,通过集体人权来维护劳动者或特殊劳动群体的劳动权益,已成为我国劳动法律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劳动法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劳动法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劳动法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劳动法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劳动纠纷,构建和 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内 容,通过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严格 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以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不 仅明确保护劳动者,也同样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 业秘密,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保密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 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为了让用人单位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劳动合同法规定 用人单位有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 达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㈤ 劳动法的作用包括
1.《劳动法》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利。
我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
第四章关于工作时间;第五章关于工资待遇;第六章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等,均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权利。
2.《劳动法》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力、生产资料等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正是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与生产资料地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地发展。
3.《劳动法》有利于推动社会法治建设。
4.《劳动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规范了用工关系,保障劳动者权利,也明确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
其性质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部基本法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㈥ 劳动法的作用
需要具体分析,一、保护劳动者权利。二、社会保险和福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依法享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为了保证劳动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用人单位有权制定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标准。劳动纪律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包括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平等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等。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㈦ 企业为什么要给员工发放劳保用品
是为了企业及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作中,培养出一个熟练的员工,企业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不能刚培养出来没多久,就出事故,失去工作能力,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另外,员工也有家庭,需要养家糊口,失去劳动能力即意味着失去生存机会,对于个人及家庭意味着天塌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