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限制出境

民事诉讼法限制出境

发布时间: 2023-01-17 11:34:02

㈠ 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

法律分析:主要负责人限制出境的四种情形:1、申请人书面申请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2、申请人提出被执行人曾经有过出国经历,并有可能出国逃避债务的;3、被执行人为单位,未经清算且有债务未履行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出国后影响案件执行的;4、执行员认为不采取限制出境措施有可能影响案件执行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百三十一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㈡ 民事限制出入境要多久才能解除

民事限制出入境一般在7日内就可以解决了。申请解除限制的前提条件是案件已经进行了裁定,其他特殊情况除外。
法律分析
解除限制出境措施的,执行法院应当经合议制作裁定书,经执行局长签批,层报省法院审批。省法院应当在7日内审批完毕。审批后应将裁定书分别送达有关当事人和协助义务机关,并及时发还扣留的出入境证件。解除限制出境一般在特定的期限内进行解除。如果实在是由特殊原因的,也可以向法院提起申请,并且有人为你作出担保。但是最后的裁定还是有法院决定。申请解除限制出境的情形:(一)案件所涉债务清偿完毕;(二)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三)申请执行人同意解除;(四)裁定终结执行;(五)执行法院认为可以解除的其他情形。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一般是在法院有未完结的诉讼才会被限制出境,须待诉讼完结。具体时间依法院而定了。案子拖得长,时间也就长。但是下列情形之一的外国人,不准出境:(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三)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尚未处理,经有关主管机关认定需要追究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㈢ 什么情况下的民事纠纷被告人会被限制出境

法律分析:在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并且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限制出境是指不允许有关涉案的当事人离开国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㈣ 民事纠纷被起诉能不能出国

法律分析:有民事诉讼不可以出国。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㈤ 有民事诉讼能出国吗

法律分析:不能,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一是当事人有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二是人民法院可作出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责令当事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三是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四是对未持有护照或者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可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五是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可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控制措施主要有: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且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且扣留证件、扣留人员。对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㈥ 有民事诉讼官司在身,可否出国

可以出国。

如果民事案件法律生效后,被告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该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法院有权对义务人的高消费、出国、出境作出限制。

根据《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出国、出境的暂行规定》:

一、民事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该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法院有权对义务人的高消费、出国、出境作出限制。

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出国、出境的措施,适用于执行法院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全部强制执行措施之后,仍不能清偿债务的被执行人。

三、被执行人是法人的,其法人组织和法定代表人是限制高消费对象,法定代表人是限制出国、出境对象。

被执行人是其它组织的,其他组织和其负责人是限制高消费对象,负责人是限制出国、出境对象。

被执行人是私营、个体或合伙经营组织(包括以挂靠、联营等形式获得国有集体所有制经济性质的私营、个体或合伙经营组织),其业主或合伙人是限制高消费、出国、出境对象。

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该自然人是限制高消费、出国、出境对象。

(6)民事诉讼法限制出境扩展阅读: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本质区别:

1、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2、适用的实体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通则、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

3、适用的程序法不同。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审理刑事案件则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㈦ 民事经济纠纷是否可以向法院申请限制被告出境(如果可以的话是否有时间限制)请明白的人来回答

民事纠纷一般不会被限制出入境,但如果有法院的通知,有可能限制出境,尤其是有法院的民事生效判决、被告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会被法院通知有关机关限制出入境。

时间期限,以法院的通知为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一般情况下,限制出境措施主要在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时采取,情况紧急等必要情况下,法院可依职权采取。

限制出境的对象:不仅包括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而且还包括对债务履行有一定影响的直接责任人员。

(7)民事诉讼法限制出境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中的限制出境措施并非诉讼保全(财产保全)。从实施目的上来说,限制出境属于行为保全性质,与诉讼中的保全措施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障判决的顺利进行。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6条“关于诉讼保全和其他强制措施”中对限制香港、澳门当事人出境的规定,该司法解释是将限制出境作为诉讼保全措施之外的其他强制性措施,未将其归类为诉讼保全。

限制出境的解除:在限制出境期间,被执行人履行完全部义务的,执行法院应及时解除限制出境措施;被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或者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也可以解除限制出境措施。

㈧ 公司法人限制出境的规定是什么

一、公司法人限制出境的规定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境入境管理法 》 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 刑罚 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 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 法规 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二、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性质 《 民事诉讼法 》第92条对于 财产保全 的被申请人没有进行国籍区分,所以《民事诉讼法》第92条和《民事诉讼法》第十章之规定并不能作为限制出境的依据,限制出境在我国现行立法中还没有形成明文规范,笔者认为应当作为一种独立的保全制度加以规定。考虑到限制出境的特殊法律性质,有必要对限制出境与财产保全和对妨害民事 诉讼 的强制措施进行区分。 1、限制出境与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了财产保全,顾名思义,财产保全措施是针对被申请人的财产做出的,而限制出境措施是针对被申请人做出的,所指向的对象不一样,显而易见,限制出境不属财产保全措施范畴。审判实践中,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做出限制出境的裁定是错误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 经济纠纷 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6条“关于 诉讼保全 和其他强制措施”中对限制香港、澳门当事人出境做出规定,从该规定可知,该司法解释是将限制出境作为其他强制性措施,与诉讼保全有所区别。 2、限制出境与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民事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手段。从保障民事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分析,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与限制出境的目的相同,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法院是依职权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而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一般是以当事人的申请为依据;强制措施的采取可针对任何妨害民事诉讼的人,包括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而限制出境措施一般只能针对案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十章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并不包括限制出境。 三、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程序 1、当事人的申请 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应以当事人的申请为原则,以法院依职权采取为例外。申请应书面提出,载明申请保全的事项、事实和理由,并应附有相关 证据 (护照号、 身份证 号等信息资料)。 2、申请人的担保 若错误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可能会导致被申请人遭受损失,因此,当事人在向法院提出申请的同时,应向法院提供担保,申请人拒不提供担保的,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其申请。至于担保的方式、数额等,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院审查决定。 3、审查与执行 法院应对申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应符合: (1)被申请人与未了结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2)有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必要性,被申请人有借出境逃避 民事责任 的可能,如不限制其出境,将导致案件无法顺利审理,或有效裁判无法执行。 但限制出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甚至有时会在国际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宜依法从严掌握。对境外企业法人在我国有尚未了结的经济纠纷案件,可对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业务的主管人员依法限制出境。对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该企业资不抵债,应当按照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有关法律处理,不应限制外方的代表人和投资者出境;只有在外方股东利用投资蓄意欺诈的情况下,方可限制外方股东的有关人员出境;确需限制外方当事人出境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规定执行。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理、有利、有节。另外还应当注意: 1)凡能尽早处理的,不要等到当事人临出境时处理; 2)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处理的,不要采取扣留证件的办法; 3) 凡能在内地处理的,不要到出境口岸处理。

热点内容
19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发布:2025-01-15 18:14:41 浏览:188
劳动法工资结算方式 发布:2025-01-15 18:06:43 浏览:147
劳动法解释停职员工待遇 发布:2025-01-15 17:40:35 浏览:399
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职责 发布:2025-01-15 17:37:38 浏览:457
劳动合同法三到五年 发布:2025-01-15 17:24:42 浏览:478
殴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5 17:22:22 浏览:578
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发布:2025-01-15 16:40:42 浏览:894
重庆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15 16:39:58 浏览:636
榆次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15 15:49:54 浏览:163
法官考察材料 发布:2025-01-15 14:58:25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