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10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0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3-03-06 01:40:10

1.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1、 性质不同:行政法是一种实体法,而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
2、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实体依据。
3、适用的阶段不同: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法是关于行政行为作出的依据;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认识
行政法是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许可的问题。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时必须要做的程序,虽然二者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行政法含义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含义
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区别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在于行政诉讼法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它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之间的关系
1、行政法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诉讼法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内容简介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门之一,其规范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国家生活和版社会生活的权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行政诉讼法则是保证行政法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行政职权的拥有和行使为主线,对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救济及行政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通过对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力图勾勒出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轮廓与主要内容,旨在使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组织法;

(2)行政行为法;

(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具体而言其法律渊源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规定尤其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对行政诉讼活动的进行具有基础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2)国际条约。《行政诉讼法》第7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审判组织、审判程序以及法律监督的规定。
(4)行政诉讼法典。
(5)单行法律、法规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释。主要是指《若干解释》以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作的其它解释;
(7)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5、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

(1) 空间效力
空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国家主权所及一切空领域,包括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领土延伸的所有空间。也就是说凡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活动,均应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
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

(2) 时间效力
时间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的时间范围,具体包括行政诉讼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时间以及行政诉讼法对该法生效前发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本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日期即为行政诉讼法的生效日期。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对人的效力
行政诉讼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诉讼法能对哪些人有拘束力,对哪些人没有拘束力。我国行政诉讼法采用属地原则确定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行政诉讼的,无论当事人为中国公民、法人还是外国公民、外国组织或无国籍人,均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但是,中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对外国公民的权利作了特殊规定的,适用该规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辖豁免和行政管辖豁免,据此,除非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豁免或者外交人员从事与公务无关的活法,行政诉讼法对其没有约束力。

(4) 对事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诉法对行政案件的适用范围,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6、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1)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因此,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二才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都属于程序法,都是保证行政实体法正确实施的手段。但适用的主体不同,所处的阶段也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依据。从适用的阶段看,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得为的程序法,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救济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况下,行政实体法首先通过行政程序法得以实施,只有发生行政争议时,才有适用行政诉讼法,通过诉讼程序实施行政实体法的必要。

7、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行使行政职权

4. 江苏省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0年7月增考试卷以及答案

你认为真的有神仙呀!!
我有重点资料你要不?
[email protected]有需要快发消息给我,
简答题
1.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1)有法定依据;3)违法事实确凿;4)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2)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 000元以下的罚款;

2.简述行政征收的作用?

1)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2)行政征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3)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体和各阶层的利益;

3.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2)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

4)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

4.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从属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5.简述我国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

1)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2)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

4)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

注意:公务员被辞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6.简述行政诉讼起诉被受理的条件?

1)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这一条要求,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具体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谁,即被诉行为是由哪个行政主体作出的。

7.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

1)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2)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3)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8.简述行政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2)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3)保护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

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协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5)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国力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

9.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促进行政民主;5)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方式的适当选择、环节的合理安排、过程的科学组合,以保证行政机关活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大都与制度不完备、程序不健全有关;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给失职与滥用职权留有余地,从而起到确保行政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作用。

4)监督与控制行政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为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

B:行政程序法是杜绝失职和滥用职权等行政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10.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11.简述代执行和执行罚的特点?

(一)代执行的特点:

1)对象是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如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代出义务工等。

2)有法律根据或者有合法的行政行为存在,而法定义务人不履行其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这是代执行的实施前提。

3)代执行的主体必须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所指定的第三人可以成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

(二)执行罚的特点:

1)一般只适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

2)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数计算,并可反复适用;

3)执行罚的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只能依法实施,无裁量余地;

12.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1)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

2)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

3)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5)依申请的行为;

4)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13.简述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须符合的条件?

1)赔偿是法律规定的;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2)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3)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14.简述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根据《行政诉讼法》,可诉性行政行为:

1)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

2)是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3)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实际影响的行为;

4)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

5)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15.简述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的特点。

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2)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基础是对行政决定法律适用的审查;

16.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条件?

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

2)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的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条件;

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权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4)相应行政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支持的工作人员;

17.简述行政行为的涵义和特征。

(1)特征:

A:服务性;B:裁量权;C:单方性;D:强制性;E:从属法律性;

(2)涵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行为所引起的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

3)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相应行为能对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对行政相对人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18.简述管辖权移转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1)管辖权转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移送管辖无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

2)管辖权的转移发生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形式;移送管辖一般发生于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是地域管辖的一种补充形式。

3)管辖权的转移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将案件管辖移交给原本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使其获得对该案件的管辖权;而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把已经受理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19.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体现了强烈的制裁性和惩戒性)

1)行政处罚的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2)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

3)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

4)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即对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者其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或者对其科以新的义务。

20.简述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

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4)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

5)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的前提;对行政裁决不服,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21.简述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2.简述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1)必须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

2)必须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并以自己的名义应诉;

3)必须事实了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23.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政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的特征有: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收益性行政行为;即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批准、认可和证明,必要时还应附加相应的辅助性文件。

24.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

1)被告必须是经原起诉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如果没有被诉则不成为被告;

2)被告与原告处于对抗地位;一方面,没有原告就没有被告,但同时,被告与原告又因相互抗辩、对立面存在;

3)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即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

25.简述行政给付的一般程序。

(1)定期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1)通常应当由给付对象本人或所在组织、单位提出申请;

2)主管行政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审查、评定等级,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技术专家或专门部门的鉴定,以确定标准,然后再定期(按月或年)发给。

(2)一次性发放的行政给付:通常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主管行政机关予以审查核实,然后按照法律、法规或规章所确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

(3)临时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1)有的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有的则由基层组织确定给付对象;或者经有关基层组织发给给付对象。

2)不同形式的行政给付程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程序规则,主要有:

A:申请程序;B:审查程序;C:批准程序;D:实施程序;

3)在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书面形式,如果行政给付的标的为一定的财物,具体的给付还应有一定的物品发放登记程序。

26.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2)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3)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4)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5)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27.简述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

1)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诉讼的被告在证明活动中负有特别的法律义务;

28.简述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29.简述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

1)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2)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4)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5)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没有依法发放的;

6)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措施决定不服的;

7)对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决定不服;

8)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9)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10)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的,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1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30.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

1)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如果不是以自己名义进行的,只能是“诉讼代理人”。

2)与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他们与案件结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法院的裁判是针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当事人必须服从;受法院裁判拘束意味着诉讼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5.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行政法是一种实体法,而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2、适用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法主要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据;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公务行为的实体依据。3、适用的阶段不同:行政诉讼法是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后救济程序;而行政法是关与行政行为作出的依据;它于行政行为的全过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6.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1、定义不同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2、用途不同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

3、性质不同

行政诉讼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诉讼参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6)10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扩展阅读:

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

因此,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才规定的内容及范围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实体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行政诉讼法是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

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是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行为,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程序法,它规定法院、诉讼当事及其他参与人在诉讼活动中的程序性权利和义务,是有关程序规范的总和。而行政实体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及相对一方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所以,两者规定内容范围都不相同,但两者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根据《行政法》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8.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aw

开设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行课程:法理学、行政学、行政管理学

内容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内容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历史发展等;

第二部分为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三部分为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处理、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和行政程序等;

第四部分是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复议的主体、范围和程序等;

第五部分是行政诉讼,包括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证据和判决、裁定与决定等内容;

第六部分是行政赔偿,包括行政赔偿范围、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方式、标准和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总体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并了解我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的法制实践,并具备从事行政诉讼的实际能力和法律素质。

参考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热点内容
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题 发布:2025-01-13 13:03:40 浏览:156
民事诉讼法143条规定 发布:2025-01-13 12:44:07 浏览:843
民法典删除的法律 发布:2025-01-13 12:44:02 浏览:711
刑法人员 发布:2025-01-13 12:36:07 浏览:865
法院没给票据 发布:2025-01-13 12:33:17 浏览:995
什么是职业道德含义 发布:2025-01-13 12:32:26 浏览:147
江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3 12:31:05 浏览:978
上海达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13 11:48:29 浏览:506
法学会如何 发布:2025-01-13 11:35:25 浏览:11
最新货车法规 发布:2025-01-13 10:48:54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