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体现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体现了

发布时间: 2023-03-11 03:31:50

⑴ 欠条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有亲戚朋友作证能否被认可

欠条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有亲戚朋友作证法律效力非常弱,还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补强证据才能被法院采信。

欠条是个人或单位在欠款、欠物时写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凭证性应用文。欠条今天也有人称作“白条”。 欠条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为证明一方欠另一方财物而立下的字据,一种凭据类应用文体。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第27条第2款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

司法审判中,衡量证人的证言,应当对他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这一点,加以斟酌,采纳他的证言时需要慎重,真实可靠的证言仍可采用。这种完全由法官在个案中进行判断的做法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很高,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可能导致司法不统一甚至司法不公,故而还是规定了一个大致的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该规定第77条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⑵ 什么是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资格范围是哪些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范围有哪些
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被委托的近亲属在参与诉讼活动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供近亲属关系证明。近亲属的关系证明应由公安机关出具,可以提供结婚证、出生证、户口簿等官方文件证明,也可以由受委托近亲属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具亲属关系的身份证明。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亲戚都可以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而必须是“近亲属”,“近亲属”是个法定概念,“亲戚”不等于“近亲属”。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来源于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因此委托诉讼代理人只能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诉讼行为。只有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实施诉讼代理行为,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才能由被代理人承担。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体权利或与实体权利密切相关的诉讼权利,如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另一类是纯粹的诉讼权利或与实体权利关系不密切的诉讼权利,如申请回避。对于前一类权利,由于与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密切,因此民事诉讼法规定,对这类权利,需要被代理人特别授权。所谓特别授权,是指被代理人对涉及自己的实体权利的处分事项,专门、明确地授予诉讼代理人特定权限。在诉讼代理实务中,有的委托书只笼统地写上“代理诉讼”、“特别代理”、“全权代理”,这都是不正确的。对此,《民诉意见》第69条专门规定,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⑶ 民事诉讼中,被告亲人代为出庭要写委托书吗

要写委托书。

1、被告亲人,只能是近亲属,而不是所有的亲人。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2、民事诉讼中近亲属的范围: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12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3、授权委托书(全权代理)
委托人:XXX,身份证号码:XXXX;住址:XXXX;联系电话:XXXX;
受托人:XXX,身份证号码:XXXX;住址:XXXX;联系电话:XXXX;
受托人XXX系本人之亲属(具体说明是什么关系),现委托XXX在本人与XXX因XXXX纠纷一案中,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代理权限为:代为陈述事实,参加辩论,代为承认、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进行调解与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拓展资料: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特点:

⑷ 民事诉讼一般代理权限有哪些

委托诉讼 代理 人权限来源于委托人的授权,因此其代理的事项和代理权限的范围都取决于委托人的授权。 委托人的授权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 (一)一般授权是指委托诉讼代理人完成一般的 诉讼 行为,这些行为一般不直接涉及委托人实体利益,如调查收集、提供 证据 ,申请回避,提出 管辖权异议 等。 (二)特别授权是指诉讼代理人完成某些重要的、涉及委托人实体利益的诉讼行为,如代理当事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 (三)委托人作特别授权时,必须在授权书上写明具体的事项,若委托人在授权书上仅写明“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应视为一般授权。 (四)委托诉讼代理人只能在当事人授权范围内代理进行诉讼活动,其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诉讼行为,除非得到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否则便属于无效诉讼行为,由其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是委托人授予的,那么自然代理的权限取决于委托人的授权。对于民事诉讼一般代理的权限,委托人需要在授权书上进行确认,并写明相关具体的事项。如若委托代理人行使的权限,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则其造成的后果应由委托人自行承担。所以委托人在写授权书的时候,务必要慎重。 有关委托代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 》第59条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 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在 开庭审理 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民事诉讼一般代理权限具体情况,对于许多当事人来说,委托他人进行代理是不得已的行为,因为事件的处理有着时间的限制,一旦与当事人的其他事情发生冲突,委托代理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从而减少对于生活的影响

⑸ 民事诉讼法第69条内容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第69条内容是: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⑹ 知识产权诉讼如何取证

一、 知识产权 诉讼 如何取证 1、自行取证和 委托律师 调查取证 由于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较强,由权利人自行取证,对取证的方向和范围把握的十分准确会有一定的难度。 律师 是专业从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律师不仅具有丰富的 法律知识 ,而且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熟练的诉讼技巧,能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为当事人作出适当的选择。 一般说来,律师调查取证要比当事人调查取证方便得多,收集 证据 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精确。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也会对律师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请公证机关进行 证据保全 公证机关的法定业务之一便是“保全证据”。公证证据具有推定为真的效果。《 民事诉讼法 》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应当确认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公证机关对证据进行保全,其效果与法院依职权所进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诉前,当事人能够充分运用公证机关收集、保全证据,是一个做好诉前准备的有效措施。 3、申请法院进行诉前证据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法律、司法解释规定诉前证据保全的,依照其规定办理”。这就为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诉前证据保全确定了一个合法依据。 最高法院2002年1月实施的司法解释《关于诉前停止侵犯 注册商标 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在 商标权 侵权案件中,可以申请诉前证据保全。 最高法院2001年7月1日实施的《关于诉前停止侵犯 专利权 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6条也规定了诉前证据保全。 最高法院2002年10月15日实施的《关于审理 著作权 民事纠纷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其中有一项就是:“申请诉前 财产保全 、诉前证据保全案件”。可见,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在 知识产权侵权 案件中是大量存在的。 保全措施后,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应在法定时间段里提起诉讼。如果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则此种保全措施应当予以解除,或者将有关证据予以销毁或发还,同时申请人还要就此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4、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 代理 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基于此当事人往往在提起 专利侵权 , 商标侵权 和著作权侵权诉讼的同时,提出一份调取证据申请,调取的证据通常又分为三类: 第一,保全被控侵权产品; 第二,调查被控侵权单位的财务账册,以便确定赔偿额; 第三,调取被控侵权人存在侵权的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有两种运作方式:一是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在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以及有关程序事项时,法院应当主动依职权调查和收集证据,而无需当事人提出取证申请。二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取证。 在法院主动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范围被缩小了以后,当事人提出证据调查的申请变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当事人及时提出的证据调查申请,法院一般不主动调查证据。在当事人提出证据调查申请后,法院是否启动调查取证的机制还取决于法院的审查判断,只有在当事人提出的该项申请符合法院取证范围之时,法院才有义务调查取证,否则法院应当驳回该项申请。 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应当注意两点: 一是申请调查的证据范围,必须符合法定情形; 二是此项申请必须注意举证时限。 法院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对易拍照的被控侵权产品采用拍照的方式,或采用记录下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的方式,对易于调取的书籍、 商标 实物等采用扣押、提取等手法,而对于被控侵权人的财务账册往往因侵权人的阻挠或隐藏而极难得到。 5、申请行政机关调查取证 我国的《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第五章对调查取证有专章规定。管理 专利 工作的部门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依职权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可以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合同、帐册等有关文件;询问当事人和 证人 ;采用测量、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勘验 在很多案件中,都是需要证据的,没有证据,整个案件就不能够审判。在刑事案件中,证据的取证是由侦查机关来进行的,然后将证据移送给检查机关,提出 公诉 。所以证据是非常关键的。在诉讼过程中,作为当事人的 辩护人 是可以申请调取证据的,可以申请法院,或者是公安机关。

⑺ 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回避有哪些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 民事诉讼法 》第7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4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同时,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 证据 的若干规定》第69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 代理 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因此,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但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在司法活动中实行回避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的宗法观念、家族观念深厚,各种亲属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交错重合,重亲情文化的传统对于权力滥用、徇私枉法的滋生,有着很深的历史影响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在我国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况下,为保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案,清正廉洁,在司法实践中科学设计和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法律上为司法机关清正廉洁创造有利条件。 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任职和执行公务时如何处理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法律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其在工作时有所依据,便于摆脱各种关系的干扰,客观公正,严肃执法,秉公办案。 2、有利于杜绝不正之风。 广大群众对利用职权为亲友谋私利,“官官相护”,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十分不满。依法实行回避,可以有效地防止“父子兵”、 “夫妻店”的裙带网形成,为杜绝各种不正之风和不良倾向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组织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没有严格的回避制度,容易造成单位内部各种裙带关系的产生,派系丛生,相互倾轧,机关陷入复杂的权力之争,出现严重的庸俗作风。同时也为办理各种“人情案”、“关系案”开了方便之门。有了健全的司法回避制度,就可以有力保证严肃执法,排除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 这类证人在我国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适用于回避制度。因为他么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法律不予许这类人的回避。但与案件有直接关联的人,可以使用回避制度。

⑻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

民事权益包括民事权利和利益。权利是指为了保护主体和某种利益而赋予的法律上的力,它是利益与法律治理的结合。而民亊利益则是指因由民法保护的,因缺乏必需的构成要件而尚未上升为权利的利益。总体而言,法律明确规定的民事权益可以分为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一、人身权益

(一)人身权利

人身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

1.人格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给予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主要包括向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需要特别之处的是,《民法总则》在第109条规定了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这表明法人和非法人足以亦享有人格权。

2.身份权。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依一定行为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一种民事权利。包括向然人荣誉权,因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监护权、亲厉权、配偶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名称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二)人格利益

随着侵权责任保护范围的扩大,受保护的对象除了特定的人身权等外,还包括一些合法的人格利益。一般而言,这些利益因缺乏必需的构成要件而尚未上升为权利。但它们是人权的渊源,是对权利的补充,应为法律所保护。对于这些人格利益,学理上一般称之为“一般人格权”。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亦在人格权纠纷项下将“一般人格权纠纷”作为独立的案件受理事由。《民法总则》第109条规定,向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此即为对一般人格权的规定。其中,人身自由广义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人身不受侵犯和自主行为的自由,包括结社自由、住宅自由、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婚姻自主等;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除此以外,《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对肉然人个人信息的保护,亦属于一般人格权的规定。

二、财产权益

财产权利主要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股权、继承权等权利。其中,所有权是对标的物充分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收益的权利。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我国用益物权种类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海域使用权、矿业权等等。担保物权,是指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物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继承权,是向然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遗嘱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o需要指出的是,知识产权、继承权除了具备财产权的属性,还具备一定的人身权属性。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和利益

(一)死者人格利益

自然人死亡后,尽管不再享有权利,但其名誉、姓名、肖像中的社会性利益因素仍应当予以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69条规定,“对侵害死者遗体、遗骨以及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行为提起诉讼的,死者的近亲属为当事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英雄人物名誉的保护,已经涉及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护范畴。

(二)经济利益

主要包括纯粹经济损失利益。所谓纯粹经济损失,是指除了因对人身的损害和对财产的有形损害而造成的损失以外的其他经济上的损失。®例如,因某人违章驾驶导致交通堵塞,后车司机因此耽误航班造成的财产损失。由于纯粹经济损失往往不能为侵害人所遇见,实际受害人的范围难以确定,损失大小难以认定。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侵权责任对这类财产利益难以确定,损失大小难以认定。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侵权责任对这类财产利益损害不予保护,以维护社会主体的行为自由。但在行为人能够预见乃至故意导致纯粹经济损失或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除了纯粹经济损失利益外,占有利益亦疏于应当保护的经济利益。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对于侵害因合同关系产生的占有,占有人有权请求侵害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三)环境权益

环境是公民作为生物个体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从有关国际组织宣言和域外立法来看,普遍强调人类有权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庄严责任。目前,世界各_均广泛接受了环境保护的理念,逐渐实现环境权益的法定化,并规定相应的程序保障机制。所谓环境权益,就是指民事主体对良好环境品质享有的权益。

热点内容
规章制度执行管控 发布:2024-11-19 02:34:02 浏览:443
公司科室章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02:12:19 浏览:691
三河法院院长 发布:2024-11-19 02:10:47 浏览:798
经济法选修考试题答案 发布:2024-11-19 02:08:03 浏览:803
民事诉讼法的证据提交 发布:2024-11-19 02:02:36 浏览:128
新婚姻法必须有四样东西归男方 发布:2024-11-19 01:39:13 浏览:255
甘肃学院法学院 发布:2024-11-18 23:56:53 浏览:44
规章制度专项管理制度 发布:2024-11-18 23:46:34 浏览:26
吵架讲的话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4-11-18 22:37:13 浏览:795
西安高新区法院 发布:2024-11-18 21:56:50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