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社区

行政法社区

发布时间: 2020-12-17 16:13:35

㈠ 你好请问你的深圳社区工作者试题分享吗主观题是申论还是社区工作者性质考核。

社区工作者考试考什么?
A:各省份考试内容不尽相同,就各省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实务》、《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验》具体考试内容要依据个招聘公告而定。
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法律知识

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
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
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

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历史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其他知识

时政知识。
社区概论
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社区构成、社区设立的依据、我国的社区模式、社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任务等。
社区建设

考查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社区构成、社区设立的依据、我国的社区模式、社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任务等。
社区组织

某社区内主要团体间交互关系的模式,社区内居民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居民自治

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理论知识。

㈡ 社区居委会的主任和书记等 是公务员吗 根据

不是。

社区工作者为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版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权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 社区工作者不算公务员,要成为公务员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要成为社区工作者则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 社区工作者工作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等社区组织,公务员最低级别的工作在街道办事处等街道机关。





(2)行政法社区扩展阅读

2006年,国家公务员法实施后,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也纳入公务员队伍,比如组织部、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等等。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是指公务员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综合表现。公务员因其具有的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

一方面,公务员是公民。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首先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

另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公务员的双重身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冲突。在发生某种法律责任的承担时应当准确加以划分。

㈢ 简单的行政法规适用问题!!!!!

首先,你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如果旧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样,那么就不需专要国务院裁属决,直接适用特别法就好了,两种都是新的也一样。所以B它只符合三种情况中的一种,也就是你考虑的那种。你做题的时候要把一般情况牢记在心,而一般情况就是特别法与一般法冲突时直接适用特别法,而不是由国务院裁决,所以B是错的

㈣ 报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准备些什么书

楼主,你好!本来考本专业是最佳选择,不过你不喜欢那也没办法了。我个人觉得管理类、行政类、法硕、金融、教育学、心理学都是可以考虑的,关键得看楼主的个人兴趣。英研,我不建议,除非你做做专八的真题自测之后能达到及格水平,以及二外要达到要得到我们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考研英语的听说水平再考虑。不知道楼主你是否考11年的研,如果是的话还在迷茫着就得加快自己的脚步了哦,不能让自己的大好时光都迷茫掉了。我在网上摘了些关于选择专业的分析,你看看是否对你有用: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聚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房间里,那么你也许适合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该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当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适合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如果说在本科时读个好学校比读个好专业更重要,那么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其重要的。在一个没落的行业里,不仅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业相差极大,不可不重视!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就有一位同学考到了浙大信电系,另一位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因为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 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么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因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没有听说理工科的同学会在这种专业读研究生还会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学得很好,因为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不过在这些大类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什么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考热门的专业的确会前途很好,风险也相对更大些,因为好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使学校差一些也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么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考虑进该类别里相对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得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读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么也可以考虑先考比较有把握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

㈤ 民法、刑法、行政法中的近亲属范围

民法中的近亲属是指: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刑法中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行政法中的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五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可以当事人近亲属的名义作为诉讼代理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六点,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四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诉讼的,其近亲属可以依其口头或者书面委托以该公民的名义提起诉讼。近亲属起诉时无法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取得联系,近亲属可以先行起诉,并在诉讼中补充提交委托证明。

(5)行政法社区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㈥ 社区公共管理基本知识

区工作者的基本知识结构 知识是社区管理者施展才能的基础,才能又是具有相应知识的行为表现。因此,社区管理者要有效地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

1、专业知识结构
社区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社区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层次的结构:
(1)是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财政,公共项目分析,政府理论与政治 制度,公务员制度,行政法等。在我国的社区管理体制中,社区行政属于公共行政的一个层次,因此公共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就必须具备。 在社区员的知识结构中,这方面知识放在重要的地位。
(2)是社区管理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是新闻传播学、市场学、会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管理 学、文化学民俗学、伦理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宏观经经济观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3)是社区管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社区管理原理,社区管理实务,社区管理 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专业技能包括宣资料的设计、年报的编写、新闻报道的写作、摄影与采访技术 、演讲、接待、礼仪和调查方法、纠纷调解与处理等技能知识。
四是社区管理的基础知识(所有专业者需要),如外语、政策学、哲学、法律基础、中外历史等。

2、相关工作经验
相关工作经验是指工作性质和方法卢社区管理工作比较接近的某些职服方面的经验,从事纠纷调解工作的经验或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经验,从事说服方面的经验等等。
1

㈦ 关于行政法的论文!非常紧急!拜托大家帮忙!

行政法论文--社会公共行政与行政法 摘要:本文在政府公共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两分的框架下,讨论了社会公共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首先,文章对行政法介入社会公共行政领域的必要性作了阐述;接着提出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公共行政都需要行政法的调整;最后讨论了行政法对社会公共行政进行调整时应注意到的两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公共行政;行政法;公共行政 行政分为私行政和公行政,公共行政即指与私行政相对的公行政。公共行政这一术语开始时仅表示国家行政,但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已得到大大扩展。现在,公共行政已普遍被承认包括国家公共行政和社会公共行政两方面的内容。政府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根据法律规定所实施的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公共行政则是指社会性的公共组织对一定领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随着行政权社会化趋势的加强,社会公共行政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不同学科的学者对此作了程度不一的探讨。对于行政法学界而言,社会公共行政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冲击性,将会使原有的行政法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可以设问,行政法是否应把社会公共行政纳入调整范围?如何进行调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由此将需要对原有的行政主体、行政组织、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作新的理解和解释。以行政主体这一概念为例,如按以上思路,它就应该包括社会公共行政的主体。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社会公共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尝试对行政法为何应调整社会公共行政等问题作出回答。 一 行政法为何应介入社会公共行政领域呢?这个问题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这是社会公共行政对行政法的需求决定的。 政府公共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履行公共职能,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但政府公共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的区别之一在于它们在公务涉及的范围上有所差异。一般而言,政府公共行政是以所有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而社会公共行政只是涉及到一定领域、一定行业的公共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社会公共行政主体不考虑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只顾及本领域、本行业的公共利益。这时候就需要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对社会公共行政主体进行监督管理,而这就需要行政法的法律支持。 社会组织进行公共行政需要具有公共权力。而社会组织的公共权力来源如果不依靠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授予,仅仅依靠社会组织自身的组织性权力(如行政组织成员对行政组织公共权力的认可),其权威性不能确立,其合法性也成问题。 在社会公共行政过程中,社会公共行政主体的公共管理行为有可能会侵犯相对人的重大权益。虽然社会公共行政的强制程度比政府公共行政弱,但仍然可能有涉及到相对人重大权益的处理行为。在此种情况下,对相对人的救济是必须考虑到的。这仍然会涉及到行政法上的救济问题。当然,这里不是主张法律救济可以替代所有的救济方式,但法律救济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救济方式。当相对人的重大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没有理由堵上司法救济这扇大门。 第二,把社会公共行政纳入行政法的调整范围是行政法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公共行政这一新领域给行政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会改变行政法的内涵和外延。现代行政法的内涵和外延与行政法诞生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美法系最早给行政法下定义的是英国法学家奥斯丁,他认为行政法是规定主权行使之限度与方式:君主或主权者直接行使其主权,或其所属之高级行政官吏之行使主权者授予或委托之部分主权。1英美法系行政法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从控制行政权力与行政程序两个方面概括行政法的定义,如著名行政法学家K·C·戴维斯教授就认为,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机关的权力和程序的法律,包括法院对行政活动的司法审查在内,2也包括行政机关所制定的程序法规在内。然而,这只是狭义的行政法定义,英美法系很多著名行政法学家提出了代表新趋势的广义行政法概念。如P·L·斯特劳斯教授认为,在二十世纪初期当公共行政发展的时候,学术界发展了行政法概念,它包含几乎全部和公共行政有关的事项。3 在大陆法系,行政法的概念几经变迁,也朝着广义的方向发展。如在法国,多数学者认为,行政法是有关调整公共行政组织与权限、协调市民与行政权的法。通过行政法学者们的学术探讨,法国的行政法概念从权力行为转变为公共服务,行政的功能从权力行为亦变为一种服务的社会作用。4 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行政法概念的发展,都适应了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社会组织将行使越来越广泛的公共权力,如果作为调整公共行政法律规范总和的行政法固步自封,无视社会公共行政的存在,将会大大削弱行政法的调整功能,也不利于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地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发挥作用。 把社会公共行政纳入行政法调整范围是行政法获得合法性的重要途径。任何法律要获得良好的贯彻实施效果,其合法性是重要因素。不管是我国法律一级的规范性文件,还是各级政府制订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都存在一个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的问题。而社会公共行政就此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一般而言,社会公共行政所涉及到的通常是公众日常生活中所最常遇到的公共事务,公众比较关心这类公共事务的管理,也较热衷于参予到其中去。这就使社会公共行政容易反映民意,其管理活动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将社会公共行政中公众反映的问题反馈到行政法的制订上去,使行政法尽可能地满足公众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社会公共行政主体制订的一些暂时还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以行政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赋予其法律效力。这些都是行政法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举措。 另外,将社会公共行政纳入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原因还在于,在当今社会,政府公共行政和社会公共行政的区分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很难绝对地确定两者之间的界线。“虽然传统的行政法只调整政府公共行政,但在当今社会,政府公共行政和社会公共行政的分工已经不是单纯的和绝对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的发展、行政目标的要求、宪法和立法机关的决定,或者是出于工资和预算等行政技术和物质、人事方面的考虑,更有利于行政任务的完成。”5 我国已有学者认为,现代行政法应当将社会组织的公共行政纳入调整范围的必要性在于:1.社会组织行使公共权力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频繁。2.这种社会的公共行政与政府机关的行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仅仅是管理主体的不同而已。3.既然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公民权益,就必须要一定的法律予以规范和调整才能确保社会组织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也才能保障公民权益不受社会组织管理行为的侵犯。6 可见,社会公共行政应纳入现代行政法的调整范围,是新时代对行政法的要求,是社会的客观需要。 二 在探讨社会公共行政范围时,本文非着重于政府公共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的界定,而是将社会公共行政置于公共行政这一前提下讨论何为公共行政,即注重它与私法上行为的区分。一般认为,履行公共职能的行为即为公共行政,但公共职能又怎样界定呢?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又涉及到公法与私法的界分问题。因为我们区分公共行政就是为了让其适用与私法不同的公法规范。 凯恩教授认为:“一种职能是否公共职能的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它不可能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得到回答。他主张区分公法和私法要以这样一个问题为出发点,即我们为什么要在公法和私法之间划出界线。划定界线的理由影响划定界线的方式,而界分公法和私法的理由多种多样,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界分公法和私法的理由多种多样,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标准,用以解答什么是公法规则与原则适用的适当空间这一规范性问题。所有这些标准非常复杂;在诉讼场合将它们适用于特定案件,要求法院进行艰难的、有时是颇有争议的价值判断。”7凯恩教授给出了说明理由的一个路径,即结合具体情境阐明为什么要界分公法与私法,而后从界分的理由出发来确定界线之所在。在理论和实践的可能前景范围内,我们也许还会得到别的路径,但基于充分理由之上的个别化处理是不变的适当方式。8 从美国的相关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共职能界定的变化。私人公园的经营以前并不被认为具有公共职能,但在EvansV.Newton一案中,一家私营公园只供白人使用,被黑人诉诸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认定,公园虽由私人经营,但其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职能,应当适用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法院进一步指出,公园如同消防队、警察局等传统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应属于公共领域。9可见,公共职能是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公共行政的界定与公共职能的界定以及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一样,其范围不是绝对确定的,而是与私法行为处于一种互动状态中。我们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下适用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界定。 中国目前的社会公共行政主要包括基层自治行政、公共事业行政、志愿组织行政、社会中介行政四大类。10那么,是否所有的这些社会公共行政都需要行政法的调整呢?并不是所有公共职能都可以被纳入公法调整。只有当这一项职能对于相对人在宪法和法律上的个体权利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需要国家的公权力进行一定调整以保证该职能的实施的时候才可以被纳入公法调整范围。11像一些社会组织自愿提供的公共服务,缺乏行政权力的行使要素和特征,没有必要将其纳入行政法调整范围。在确定行政法应调整哪些社会公共行政时,下面因素是应该被考虑到的: 第一,公众的重大权益是否有可能被侵犯。当社会公共行政涉及到公众的重大权益时,我们需要法律的介入以规范其行使并提供有关的救济方式。社会公共行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主管理,会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或规范,但自我管理涉及到公民个人的重大权益时,法律保留的原则是应坚持的。公法领域与私法领域不同,在私法领域中契约自由原则占主导地位。而在公法领域,契约自由原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一个公共社区不得基于全体公众同意而不经法律许可私自设立一个可以基于一定事实实施人身强制的机构。 第二,社会公共行政履行的公共职能重要程度,即看该项公共职能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如果该项公共职能关系到可能严重影响公众的领域,行政法应对其进行调整。公众需求强烈的公共职能,如不以行政法进行调整,单纯以社会组织自身愿望进行,就有可能出现公共职能履行缺位或不良履行等情况。如一个城市的公共汽车营运,在交由社会组织管理后,如果行政法完全退出该领域,倘若社会组织私自决定停止公共汽车营运,势必给这个城市的市民交通带来重大影响。因而行政法不应完全退出该领域,应由有关行政机关监督社会组织的公共职能履行。 第三,社会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的强制性程度。如果社会公共行政对相对人的强制性较强,理应将其纳入行政法的调整范围。 「参考文献」 1.李放:《比较法教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页。 2.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95年版,第39、40页。 4.张正钊、韩大元:《比较行政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2页。 5.于安:《德国行政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6.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7.PeterCane,转引自沈岿:《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A],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3卷[C],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7页。 8.12.13.沈岿:《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A],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3卷[C],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8、419页。 9.395U.S296(1966)。 10.赵立波:《浅说公共行政》[N],《光明日报》2001-5-4。 11.章永乐、杨旭:《村民自治与个体权利救济》[A],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5卷[C],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141142、页。 冯伟温泽彬

希望采纳

㈧ 政法论坛的期刊简介

《政法论坛》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法制实践、教学实践相结合回的办刊方针,以反映答法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法制建设的新进展为主要内容,重点关注该校优势学科,着重刊登刑法学、民商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学理论,及时反映法理学、法史学、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研究的新信息,积极扶持行政法、经济法等新兴学科,同时兼顾政治学、哲学、管理学、新闻学及公共课的相关科研成果。 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严格掌握稿件的政治标准,遵守有关政策、法律,遵守出版规范、纪律,无违规出版和违背办刊宗旨、超越分工范围等问题。 二、坚持学术性,及时反映法学研究和法制实践前沿成果。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不断提升学术品位。把握学报性质,支持有现实意义的有价值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 三、办好“拳头”栏目,形成特色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组织稿件,发挥我校学科和研究方面的优势。 四、在坚持学报办刊宗旨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各项重大工作。 五、积极参加高校社科学报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㈨ 社区工作者考试主要考什么题型和内容

近年来,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济南市不断加大管理培训和投入保障力度,初步建立了选任人员发现储备机制,分级开展了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2018年在全省率先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工作报酬标准比照当地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水平确定”的规定,全部缴纳“五险一金”,并根据事业单位普调增资情况进行了联动调整,广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干事热情有效激发,考试报名也跟着火起来。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提振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积极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济南市民政局联合组织、财政、人社、工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印发了《济南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主要包括城市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由区县统一公开招录的全日制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办法》对社区工作者选任招录、教育培训、规范管理、薪酬待遇、考核评价、职业发展、激励退出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社区工作者职责,突出群众满意度导向,全面推行“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实现“一专多能、全科全能”,建立首问负责制、指定责任制、兜底负责制等;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坐班值班、错时上下班、入户走访、分包网格、服务承诺、结对帮扶、代办服务等工作制度,密切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最大程度满足服务群众需求,提升省会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办法》还对保障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等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建立3岗18级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区县按照当地街道事业编新入职人员试用期满执行定级工资标准人员平均应发工资的1倍确定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起始标准,并根据事业单位工资普调增资情况同步联动调整。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职业体系。各岗位按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享受相应等级薪酬,并落实“五险一金”。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发放一定标准的职业津贴。此外,社区工作者还享有体检、继续教育、职工带薪年休假等福利待遇。

《办法》进一步打破了社区工作者上升“天花板”,建立了多条职业发展上升通道。《办法》明确,区县补充街道机关公务员时,一般应拿出不少于补充街道机关公务员总数20%的名额,面向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对连续任职满6年、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采取考试的方式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市招聘数量原则上每年不少于5人。对获得功勋荣誉和省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表彰奖励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任职期间所在社区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好班子和省级以上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称号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组织考察的方式招聘为事业单位人员。

《办法》明确要求建立群众满意度占主要权重的社区工作者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在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合格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年限达到上一等级规定年限的,可从次年1月份起提升1级工资;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年度不计算为晋升等级的工作年限。具体考评办法由各区县制定。

《办法》还明确了社区工作者激励和退出机制。特别是明确规定“对获得功勋荣誉、国家级表彰奖励、省部级表彰奖励的社区工作者,在本岗位等级范围内分别高定5个、2个、1个等级。”此外,区县还可根据每年一次的社区综合考评结果,对获得优秀等次的社区,给予表扬并发放奖金。《办法》对退出社区工作者队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八种情形作了明确,体现出从严管理和激励关怀相统一。

据悉,本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别负责解释。

㈩ 行政法两个案例分析

1.依法行政原则分为两个子原则:(1)法律优越原则,即行政行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2)法律保留原则,即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依法行政原则中的“法”的含义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迁,从最初的“法律”逐渐演变到了现在的“法”。现代意义上的依法行政,不仅仅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形式上法律的规定,而且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事实上的法的要求。这种法包括:公平正义等等基本价值原则、宪法原则、法理等等。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工商局并没有根据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工商局的某些行为虽然并没有明显违反形式上的法律规定,但是却违反了事实上的“法”。
2.高权行政的特点是行为的强制性,其存在的目的在于确保行政目标的有效实现。但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行政深入人心,高权行政越来越需要进行改革,于是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行政法都逐渐削弱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在高权行政领域,只要能有效够达成行政目标,非权力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这是对政治民主化的一种顺应,也是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
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指的是行政机关不能随意放弃、不履行行政权力。而本案中公安机关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委托,行政权力并没有被放弃,也并不存在不作为,只是行政机关将此权力委托给他人行使而已,自己则负责监督。
承包人未能完成相应任务,只能根据合同进行责任追究,除非发现其有其他属于行政机关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方能追究其其他责任。行政机关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的是行政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尽管与民事契约有所区别,但其核心仍然是根据双方的约定行使一定行为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果任凭行政机关以某些借口承担合同约定之外的责任,将打破行政契约的平衡性,使得行政合同成为单方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在将行政权委托给他人行使之后并不是自己就没有任何责任了,而是必须严格监督受托人的权力行为,一旦发现有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违法情形,委托机关有义务予以处理。如果行政机关没有尽到监督管理的责任则需要承担失职、渎职的责任。

热点内容
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手抄报 发布:2024-11-17 15:27:12 浏览:533
魏亚南律师 发布:2024-11-17 15:04:24 浏览:207
明朝司法程序 发布:2024-11-17 14:13:51 浏览:549
民事诉讼法百度云 发布:2024-11-17 12:40:18 浏览:449
劳动法对于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规定 发布:2024-11-17 12:10:34 浏览:12
合同法最新修订日期 发布:2024-11-17 11:57:47 浏览:367
规章不须经国务院批准 发布:2024-11-17 11:21:17 浏览:765
江宁法律援助中心55 发布:2024-11-17 11:03:23 浏览:287
民法于飞老师 发布:2024-11-17 10:58:58 浏览:944
制定规章制度的讨论记录 发布:2024-11-17 10:43:56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