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辨析体法律保留

行政法辨析体法律保留

发布时间: 2023-04-25 20:21:50

① 分析法律保留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适用300字

长久以来,法律保留原则并未收到重视,即使现在,法律保留原则也仅仅是版作为依法权行政的一个方面存在于行政法中。
第一,对于公民政治生活,法律保留只规定了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属于绝对保留事项。如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可以被行政机关的授权立法限制。
第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绝对保留事项过于笼统,不利于保护。
第三,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没有列入法律保留事项。
第四,给付行政行为未纳入法律保留范围。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将其纳入法律保留的范围,以免行政权力的肆虐。

② 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

法律主观:

《担保法》已经作废,由《民法典》中的担保编对担保作出法律规定,不属于行政法。行政法是有关行政以及与行政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担保编只是民法典的组成部分,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山漏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逗升烂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同时废止。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笑念政处罚法》
第十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③ 在行政合法原则中,法律保留原则是指

有关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七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十八条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

④ 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的区别

“法优先”和“法保留”是行政法治中最基础的两个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体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受实用思想影响,行政权在我国的权力体制中历来独大,行政活动往往重视“效率”而忽视“合法合理性”的拘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及推行中,此种现象不会永远存在,对审计机关而言,积极践行“法优先”和“法保留”原则亦将是提升审计机关形象,提高审计执法质量,推进审计事业的必由之路。
一、“法优先”和“法保留”原则的基本辨析
“法优先”原则是指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都要与法律规范相一致,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而“法保留”原则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能任意作出,只有在立法机关对该事项作出了规范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才能按照法律的规范作出相应的行政行为,即“无法律无行政”。日常生活中对老百姓而言是“法不禁止即自由”,行政事务中对行政机关而言是“法无明文即禁止”,体现了法律对公权力的制约和对私权利的保护。
可以看出,法律保留原则要比法律优先原则的要求更高,如果说法律优先原则是对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的消极要求的话,那么法律保留原则则是对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的积极要求。因为法律优先原则仅要求任何行为不得与法律相违背,其实这不仅是对行政主体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法治社会中任何一个主体的最基本的要求,与其称其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还不如称其为法治的基本原则更准确。但法律保留原则就不同了,它针对行政主体,且只在行政法领域具有普遍指导性,其真正称得上是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更能体现行政法治精神,对整个行政法起着精神贯彻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审计法律规范对“法优先”“法保留”的解读
《审计法》中规定了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一项就是依法审计原则。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此就是“法优先”原则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审计法还规定“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这就是“法保留”原则对审计工作的规制。
《审计法》与其他审计法律规范在规定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等内容时,在不同的层面对“法优先”“法保留”均有相关阐述及解读。
三、“法优先”“法保留”的审计适用之我见
目前,公务员群体对法律优先基本上有了普遍的认识,但法律保留原则在中国的实践指导却很有限。按照法律保留原则,对公民权益或社会公共生活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作出,但一直来我国的行政主体往往意识不到这点,他们总习惯于在法律没规定的情况下就作出对公民不利的行为。这导致一些地方乱收费、乱摊派、乱处罚、乱设许可或随意强制的现象相当普遍。法治社会中任何主体,尤其是权力主体的行为必须在预先公布的规则的约束下进行,而不能超脱于规则之外,由此掌权者的行为不仅是可预测的,而且是可制约的,国民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有了计划自己行为的自由。审计工作在面对此种现象时更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及领会“法优先”“法保留”,才能做出合法合规,让人信服的审计决定。
还有,社会大众对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审计监督法律地位高,有“生杀予夺”大权;对审计的监督大多也只关注审计机关是否廉洁,审计机关待遇如何等等,其实这是对审计的不全面的理解。
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对自身的要求远远不应止于此,近年来审计机关在“人、法、技”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审计影响力也日渐扩大,在社会评价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自省”,是否严格践行了“法优先”“法保留”?国家公共事务纷繁复杂,具体情况千变万化,立法不可能预见复杂的社会事务,所以,法律、法规在许多条款中只能作一些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这一方面赋予了审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又便于审计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行使监督职责,实现监督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行使审计监督权时,一是“法优先”二是“法保留”。审计机关只有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才能提高审计执法水平,树立审计的权威。
在审计发展中,研究“法优先”和“法保留”在审计中的适用既是研究如何审计,又是研究如何约束审计,前者是经济学、行政学的问题,后者是法学、管理学的问题。说明在日趋复杂审计业务与审计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行政法治实践中,审计执法,包括审计创新都必须兼顾行政的合目的性与合法性的特征。这是基本人权保障的要求,这是法治国的要求,也是民主的要求。
“法优先”及“法保留”涵义比较深刻,此文只是对其中一小方面进行了简单叙述,审计工作中还待努力践行,使之实现此二原则,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⑤ 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为什么要分为立法保留和执法保留

法律保留是指某些事项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规范,行政法规、规章都无权版予以规范。
在我权国,法律保留原则严格区分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之间的界限,保障了法律的至上性或者法律效力等级的有序性,有利于控制行政立法权的膨胀,也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
例如《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10条第1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的这些规定是“法律保留”原则的具体体现。

⑥ 请问行政法中的 职权法定原则与 法律保留原则 有什么区别吗在

职权法定原则是说行政机关的职权由法律加以规定,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

法律保留原则主要是说某些特定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比如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都不能“染指”,比如限制人身自由等。不是说只能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做事。

⑦ 法律保留原则

所谓法律保留原则,就是凡是法律保留的事项,行政机关不能擅自作出规定。 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作出规定,行政机关不能代为规定,除非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对其作出规定。与法律优先原则相比,法律保留原则是从积极的角度约束行政行为,要求行政活动不得涉及立法保留范围的事项,或者必须具有法律依据。 一般来说,法律保留原则主要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权益事项,尤其是限制或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自由权的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为了规嫌旦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碧者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悔禅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⑧ 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

法律优先:从狭义上说,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从广义上说,法律优先是指上一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法律规范。

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法律尚未规定,其他法律规范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其他法律规范必须服从法律。法律优先在于保证国家法制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法律保留:是指凡是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则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行政规范中予以规定。其目的在于禁止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对公民的个人自由、财产权等涉及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事项予以干涉和侵犯。

(8)行政法辨析体法律保留扩展阅读

保留标准规定,《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1、国家主权的事项。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犯罪和刑罚。

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7、民事基本制度。

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9、诉讼和仲裁制度。

10、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⑨ 在行政合法原则中法律保留原则是指

在行政合法原则中法律保留原则是指《立法法》第8条所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其又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前者如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授权行政机关做出规定:后者如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
法律依据
《立法法》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⑩ 什么是法律保留(议会保留)制度

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对于影响人民自由权利之重要事项,没有法律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即不能合法作成行政行为。换言之,社会生活中某些重要的事项,应保留给立法机关以法律规定之,其它任何法的规范都无权规定,行政权非有法律依据不得为之。故法律保留原则,也就是保留给法律去规定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表现如下: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热点内容
法院与原告 发布:2024-11-18 16:56:13 浏览:43
导游9道德 发布:2024-11-18 16:33:36 浏览:173
律师专业前沿 发布:2024-11-18 16:23:36 浏览:78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发布:2024-11-18 16:22:58 浏览:394
网络小说相关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8 16:16:35 浏览:455
买黑车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4-11-18 16:15:53 浏览:912
对刑事诉讼法的感想 发布:2024-11-18 15:57:45 浏览: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3下载 发布:2024-11-18 15:55:06 浏览:555
法学解说 发布:2024-11-18 15:32:26 浏览:844
中国人大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4-11-18 15:24:50 浏览: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