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在行政法中法律至上是指行政主体

在行政法中法律至上是指行政主体

发布时间: 2023-05-13 23:26:17

㈠ 我国行政法规定的行政主体是什么

我国行政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管理职能,能依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一定行政行为的主体。例如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主体,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等。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㈡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根据《行政法》,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㈢ 行政法的主体是指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㈣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法律分析: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㈤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对吗

不对。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部分。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版有行政职权,以自己权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也有人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在这层意义上,行政法主体是指受行政法规范的调整,享有行政法上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学术界之所以会存在对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于各自视角不同。后者的特点在于强调了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及该关系中的监督主体,虽然没有跳出“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与前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从表述的角度看更为明确和全面,尤其是在探讨“行政主体”这个概念时,采用后者的观点更有利于在与行政相对方相对应的关系上把握之。简而言之,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包括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的一方主体。

㈥ 行政法主体包括哪些

一、行政主体包括:

1、中央机关及其机构。

2、地方机关及其机构。

3、非政府组织及个人。
二、所谓的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三、行政主体的三个关键要素即: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其中享有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如市政府、县政府等。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行政主体能以自己名义行政,代表着其主体地位,而不是普通的内部机构或者是委托机构的情形。
(3)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独立的责任承担代表着一个组织的独立性。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2、行政主体就是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
3、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人,包括组织和个人。
4、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同一概念,行政主体是不同概念。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宪法》第九十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讨论决定本部门工作的重大问题。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㈦ 行政法规定的行政主体

一、行政法主体包括以下:
1、中央机关及其机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2、行政机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因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处理和承办各项行政事务的内部组织、派出组织和临时组织;
3、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实施行政行为的后果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有哪些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我国行政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管理职能,能依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一定行政行为的主体。例如能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主体,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等。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五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㈧ 行政法的主体

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的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除了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
论我国行政法解释主体 34页 行政主体的行政法意义 1页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 20页 {行政总务}行政法 40页 论行政法的解释 42页 行政法第三形态下的行政主体研究 3页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体

别名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释义
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

组成
组织、个人

基本介绍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㈨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

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关人。

(9)在行政法中法律至上是指行政主体扩展阅读: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热点内容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发布:2024-11-18 13:46:06 浏览:598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背诵 发布:2024-11-18 13:43:29 浏览:38
北京海淀区海淀街道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11-18 13:27:49 浏览:247
同谋罪刑法 发布:2024-11-18 13:20:20 浏览:696
国际商法知识产权英文版 发布:2024-11-18 13:19:15 浏览:922
规章可分为 发布:2024-11-18 13:18:59 浏览:122
依法治镇建议 发布:2024-11-18 13:16:01 浏览:977
南翔法院 发布:2024-11-18 13:03:14 浏览:772
国内信用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8 12:58:06 浏览:979
教师资格中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发布:2024-11-18 12:53:19 浏览: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