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在编工勤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1. 公职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法律分析:不适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也就是财政供养编制的不适用,公职人员的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由纳税人的税收承担的,而发生劳动关系必须要求有劳动报酬的存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2.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适用什么法
法律主观:
分为六类: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根据所在事业单位的性质分为: 一类事业单位:单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二类事业单位:单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猜含; 三类事业单位:单位不是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穗拦笑作人员; 四类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五类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六类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 一类 事业单位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二类、三位、四类、五类事业单位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适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六类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适用《劳动法》,一至五类系国家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六类系国家不核拨经费,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组织。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一类):被判处管制、拘役、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应当开除公职。 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二类、三类、四类):被判处管制、拘役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可以不开除公职),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应当开除公职。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五类):被判处管制、拘役、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应当开除公职。 法律依据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22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自2012年9月1日以后执行) 关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六类):被衡皮判处管制、拘役、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是否解除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决定。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与单位)建立的是劳动合同关系,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法》只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是必须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是否解除劳动合同(开除公职)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法律依据是: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劳动部《关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职工发生劳动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综上所述,对于为什么事业单位醉驾没开除的问题,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于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醉驾被判处拘役和管制的,给予行政处罚,不予以开除,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开除公职;对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被判处刑事处罚的,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但最终决定权由单位把握。
法律客观: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3. 劳动法是否适用于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劳动法不适用于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劳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才适用于劳动法。
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3)机关在编工勤人员适用劳动法吗扩展阅读:
第一部劳动法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法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脱离民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劳动法——《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厂使用9岁以下的学徒,并规定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同时禁止做夜班。
4.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是否受劳动法调整
如果是公务员,就适用《公务员法》,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如果是事业单内位,看是否具有公容共管理能力,如果是,就适用《公务员法》,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否则,如实行企业化管理,则适用《劳动合同法》。
但是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里面的工勤人员,如保洁,保安等,统统适用《劳动合同法》。
5.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适用于劳动法
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纳入公务员编制或者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适用《公务员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聘用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而有编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的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拓展资料: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规定,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6.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7. 国家机关的公务员适用劳动法吗
1、公务员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即合同制职工,适用《劳动法》相关规定。
2、法律依据: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3、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8. 编内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结论是原则上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但有关人事的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这两部法。写这篇文章的因由来自于前几天一位老师倡导《劳动法》的八小时工作唤裤制,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一、讨论的前提
我们需要对编内的范围进行明确,说清楚哪些人是编制以内的。平常所说的编制是公务员和事业和带简编制。公务员适用《公务员法》的规定,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按照《公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对于公务员属于编内的说法争议并不大。而事业编则有进一步的分类。
事业编可以分为三种:
国家全额拨款:包括那些参公类的事业编制,比如在市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工作,例如:市委办公室、公安局、交警队、环保局、人事局、财政局等等部门中的事业编制人员(不是公务员,参加考试时就说明了是事业编制岗位)这部行隐分因为旅行公共管理职能要适用《公务员法》。而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法学会、中国作协、中妇女联合会等等。再如地方上的图书馆、公园、绿化站这些单位也没有办法创收,只能依赖财政。所以也是国家全额拨款。文件依据可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管理的意见》,《关于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列入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通知》。国家差额拨款:这主要是指那些有一部分稳定性收入,但其目的不在于赚钱,而在于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单位,其收入不够本单位花的,所以也需要国家拨款。比如:公立医院、新闻出版社等等。 自收自支:自己赚钱,赚得多自己留着,赚的少国家也不拨款。比如国营的饭店,测绘院、公证处、印刷厂这些。近年来,这些单位,也逐渐向企业开始转向了。二、有如下几点注意事项需要点明:
签合同不等于没有编制。一个县的事业编制人员由本县人社会局进行综合管理,由单位进行具体地管理(编制挂在哪儿就由哪个单位管理),工作地点由该单位进行分配。比如以编内教师为例,教师与县人社局签订聘用合同,编制挂在教育局名下,工作地点在教育局分配的某个学校。由教育局和学校对该教师进行具体管理,比如:请假、打卡、处分等等。而人社局则是综合管理,比如签不签合同、解除合同等等。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是人事关系,签订的是聘用合同,不是员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严格意义上的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才能签订的,但这个词被滥用了,日常生活中聘用这个词很常见,其实跟事业编制与工作人员之间所签的合同有本职区别。临时工不属于编制内人员,而是劳务派遣工、合同工(俗称),临时工与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与事业单位是劳动关系而不是人事关系。三、法律规定哪些人员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呢?
公务员当然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法》第二条、《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的规定,以下人员不适用《劳动法》调整:(1)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参公事业编人员也不适用《劳动法》,具体理由如上点。一般的事业编制人员(包括教师编)也不适用《劳动法》而是由《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进行调整。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人事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需要适用人事相关的规定。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处理应当适用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内容在人事法律中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然而,《教师法》和事业单位有关的两部法律文件都没有规定教师的8小时工作制,那么按照最高院这个答复,便可以适用《劳动法》中的八小时工作制。四、教师适用《劳动法》八小时规定的证成
首先,上述法律文件明确了人事关系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劳动法》。而《劳动法》则明确规定了8小时工作制。我国作为依法治国的国家,实证法的履行需要各个机关单位率先遵从,八小时工作制是法律要求,那么如果工作人员不愿超过八小时工作的,也不属于必须要加班的情形时,是不能强制工作人员加班的。这也是为什么新闻中学校的措辞是“约谈”,而不是强制和处分。
其次,从法律的价值追求来看,经济、秩序、公平、效率都是法律的追求目标。法律并非片面的追求某个方面,而是要在这些价值中寻求平衡。八小时工作制作为一项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的工作时制,其保障的基本人权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从八小时工作制的创立来源来看,是无产阶级以血汗为代价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权利。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记载:“工人的活动都局限在琐碎的纯机械性的操作上,一分钟一分钟地重复着,年年如此,妇女每天都要工作18小时,繁重的劳动,使她们的脊椎骨和骨盆都变形了。婴儿无人照顾,只好灌麻醉剂让他们安静。”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因此,不能开这个法律的口子。
最后,如果教师行业废除八小时工作制,对其他行业并无好处。既然教师作为中产的代表,如果教师可以废除八小时工作制,那么是否其他行业从法律上也可以不再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呢?届时,没有法律保护的底层人民可能一样也要经历被无限制剥削的境遇。那种反对教师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像极了那个故事:把一只螃蟹放进盆里,很快就能爬出来,而把一群螃蟹放到盆里,爬上去的螃蟹就会被同类拉下来,最后谁也上不去。
反而是教师行业遵循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对孩子的培养有好处,简单依靠时间的堆叠来提高分数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理所应当达到的目标才是真正的优秀。这就要求孩子能够集中注意,提高效率,在课内享受上课和学习的快乐,在课外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严格打击课外辅导可以令教师为孩子们形成榜样。使得孩子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可以严格遵循八小时工作制,并且与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斗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社会循环。
五、我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不得不说的是,出身于底层的我,深知底层之难,也深知底层人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底层对于阶层跃迁的需求,似乎出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而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不符合这个群体的利益需求,势必会被批评。但法律也好,情理也罢,其更深次的逻辑是利益的博弈。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还要发掘这一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当下社会贫富分化、消费主义横行、而可供底层选择的机会和资源越来越少才是矛盾的根源。
也就是说,如果底层孩子除了上学还有更好的出路,那么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每天背着几十斤的书包受苦遭罪?如果底层人民不因高涨的物价,特别是房价而筋疲力尽,谁不愿意在课后为孩子辅导功课,谁又不愿意多陪陪孩子?教师队伍也同理,只不过相比与底层打工的家长们,可能整体上教师队伍还能糊口,比这些家长们多了一份稳定,活的舒服点罢了。但面对高房价,不是每个人都能逃脱的,月薪5000和月薪8000在房价面前哪个不是有心无力?这只是时代背景下底层生活的一个缩影。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追求八小时工作之外的安逸,而为了生计不堪重负的家长则更难,愤然对这样的现象的进行了批评和指责,而教师们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资本对人的剥削是冷酷的,不会因为你很累,压力又很大就愿意宽容那些没有按时送达的外卖小哥,不会同情猝死的程序员,不会宽容快递员,更不会关心那些在工地上拉水泥绑钢筋,忍受风吹日晒的农民工。
1959年11月,毛泽东在与李银桥同志谈话时说: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说到这里,我也只能写到这儿了。教师和底层人民不是相互矛盾的两个群体,更不该互相倾轧。治国理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非我辈能够掌控,但希望所谓的底层互害不要再延续,也期盼明天会有一个好结果。
9. 机关工勤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法律主观:
律师解答: 不适用。
10. 国家机关公务员适用劳动法吗
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适用于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