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59条如何理解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59条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5-19 08:10:46

1. 民事诉讼中,被告亲人代为出庭要写委托书吗

要写委托书。

1、被告亲人,只能是近亲属,而不是所有的亲人。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2、民事诉讼中近亲属的范围: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12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3、授权委托书(全权代理)
委托人:XXX,身份证号码:XXXX;住址:XXXX;联系电话:XXXX;
受托人:XXX,身份证号码:XXXX;住址:XXXX;联系电话:XXXX;
受托人XXX系本人之亲属(具体说明是什么关系),现委托XXX在本人与XXX因XXXX纠纷一案中,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代理权限为:代为陈述事实,参加辩论,代为承认、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进行调解与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拓展资料: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特点:

2. 民事诉讼法解释全文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 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3.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第五百零九条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五百零九条 申请参与分版配,申请权人应当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写明参与分配和被执行人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事实、理由,并附有执行依据。
参与分配申请应当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财产执行终结前提出。

4. 民诉法解释59条的理解

法律主观: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 债务 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中华人民共和氏丛国 民事诉袜核瞎讼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告空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 民事诉讼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法律主观:

我国全面法治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提起诉讼现已成为权利救济和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一、民事诉讼法解释的内容有哪些1、保障诉权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规范撤诉行为为贯孙核孝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护起诉权,建立立案登记制,《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且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氏仿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民诉法司法解释》还依法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一审、二审、再审各个阶段申请撤诉行为,增加规定反诉构成的要件,明确规定因重复起诉不予受理的判断标准,对当事人在诉讼中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作出细化规定。”杜万华说。2、法庭纪律未经许可现场传播审判信息,法院可强制删除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个别诉讼参与人未经准许进行录音、录像、摄影和利用邮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报道庭审活动现象;出现了个别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冲击、哄闹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殴打对方当事人,辱骂法官的现象,引发舆论关注。对此,《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未经准许进行录音、录像、摄影的,未经准许以移动通信等方式现场传播审判活动的,人民法院可以暂扣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进行录音、录像、摄影、传播审判活动的器材,并责令其删除有关内容;拒不删除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制删除。审判公开是实现审判公正的重要保障。《民诉法司法解释》严格执行开庭审理规定,对二审、再审程序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情形予以限制,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制作,规定了申请查阅裁判文书的范围和方式。“作为与《民诉法司法解释》配套的成果,我们正在制定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全面梳理、规范民事诉讼涉及的法律文书,制定可操作性规则,以此切实提高裁判文书制作水平和质量。”最高法贯彻实施修改后民事诉讼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佑海说。3、电子证据明确短信、微博、网聊记录等可作证据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的要求,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则稿,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此,《民诉法司法解释》增加举证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规定,合理分配举证证明责任;对逾期举证及其后果作出了分层次、分情形予以处罚的规定;增加关于法官组织质证、进行认证的规定,指引和规范法官组织质证、进行认证活动;增加关于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的规定,要求法官公开对证据审查判断的理由和结果。根据《民诉法司法解释》,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也可以作为民事案件的证据。4、诚信原则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的纳入“黑名单”“近年来,民事诉讼中的虚假陈述、伪证、虚假调解、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规避执行等现象时有发生,必须予以严厉制裁。”杜万华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总则部分增加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在分则部分增加了禁止虚假诉讼、规避执行的规定,并修改提高了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为促进诉讼诚信,《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拒不签署保证书,待证事实又欠缺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对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5、公益诉讼提起公益诉讼需有公益受损初步证据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但仅有一个条文规定。该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规范公益诉讼有序进行,《民诉法司法解释》按照立法原意,结合有关审判实践,细化规定提起公益诉讼的受理条件。根据《民诉法司法解释》,有关机关和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除了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还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为明确公益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环境提起的公益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对同一侵权行为分别向两个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由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6、小额诉讼明确物业、电信服务合同等小额诉讼一审终审什么是小额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根据此规定,我国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而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释进行了细化。《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明确,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纠纷,银行卡纠纷,物业、电信等服务合同纠纷等九类金钱给付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人身关系、财产确权纠纷,涉外民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需要评估、鉴定或者对诉前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纠纷以及其他不宜适用一审终审的纠纷,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管辖异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对管辖异议审查后确定有管辖权的,不因当事人提起反诉、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等改变管辖,但违反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按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三、民事诉讼中不予执行的情况有哪些第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也就是说,仲裁以合同当事人的协议为前提。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无书面的仲裁协议,仲裁就没有根据,仲裁机构即使作出裁决,人民法院也不予执行。第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仲裁机构应当依照仲裁法规的规定和当事人仲裁协议的约定进行仲裁,其裁决才能有效。仲裁机构的裁决事项如果超出了当事人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仲裁机构受案范围的,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因此,即使仲裁机构作了裁决,法院也不能执行。第三,仲裁组织和仲裁程序是仲裁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如果仲裁员与本案有关联,依法应当回避而未回避,或者对当事人未经过合法通知而予以缺席仲裁等,其作出的裁决不发生效力,因而人民法院可不执行该项裁决。第四,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第五,适用法律有错误的。仲裁裁决必须依法进行,必须正确适用法律。第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仲裁员必须廉洁奉公,依法裁决,如果在仲裁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的行为,则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所作裁决必然是错误的,人民法院理所当然亦不予执行。第七,在涉外仲裁中,被申请执行人没有得到指定的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遭到了不可抗拒的事由未能到庭陈述的,该仲裁裁决不能执行。第八,涉外仲裁中,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以上各种规定,主要是仲裁行为违反法定程序,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人民法院不执行该案的裁决。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明确,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纠纷,银行卡纠纷,物业、电信等服务合同纠纷等九类金钱给付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人身关系、财产确权纠纷,涉外民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需要评估、鉴定或者对诉前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纠纷以及其他不宜适用一审终审的纠纷,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

法律客观:

一、庭前会议1、庭前会议程序,德国称之为中间程序,法国称之为预审程序,美国称之为庭前会议,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庭前整理程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关于此程序的规定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在庭前会议之中,对回避人员、出庭证人的名单予以确定,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从而确定庭审的重点,是庭前会议程序的主要内容。2、庭前会议不是法庭审理前的必经程序,是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前根据公诉案件的复杂程度或者其他需要召集相关人员了解事实与证据情况、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整理争点,为庭审安排进行的准备活动。二、召开庭前会议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3条规定:“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1、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2、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3、社会影响重大的;4、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三、民事诉讼法庭前会议的内容1、明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的答辩意见;2、审查处理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和提出的反诉,以及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3、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调查收集证据,委托鉴定,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进行勘验,进行证据保全;4、组织交换证据;5、归纳争议焦点;6、进行调解。民事诉讼法庭前会议是民事诉讼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民事诉讼法庭前会议的内容包括比较多,主要是了解案件的诉讼请求意见等等,民事诉讼法庭前会议可以提高法庭的办事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法庭审理的质量,可以减少争议,这样案件审结更加快捷,因此民事诉讼法庭前会议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6.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解释

法律主观: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神带洞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游枯定,管辖错误的;(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二)原行滚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如果你不符合以上情形,是不会启动再审程序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7.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有些案件在法院审理终结后,当事人又

法律主观:

一、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反诉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
第二百三十二条,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第二百三十三条,反诉的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
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反诉应由其他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或者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无关联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第一百四十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反诉的目的,在于抵销、吞并本诉,使本诉失去作用,这样行滚会使原告的起诉失去实际意义。如果两种事实没有牵联,如原告起诉,请求法院确认被告居住的房屋所有权是他的,被告又要求原告,必须偿还欠款。这两问题没有联系,被告提出还债问题不是反诉,如有必要,应另案起诉。被告提出反诉后,原告提起的诉讼为本诉。反诉和本诉同时存在,可合并审理,但应分别审查、判处。每一方当事人,既是原告,又是被告,既享有原、被告的权利,又承担原、被告的义务。除了民事案件、经济案件中的被告有权提起反诉外,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也有权提起反诉。
二、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反诉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神带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反诉的规定中对反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在民事案件中申请反诉,是被告为了使原告的起诉失去意义,当被告提出反诉的时候,此时原告可以变更诉讼。在诉讼和反诉时,原告和被告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反诉。
三、反诉具有独立性的证明
1、反诉是被告提出的独立的反请求;
2、本诉的原告不因反诉的提起丧失本诉原告的资格,本诉的被告也不因反诉的提起丧失本诉被告的资格,本诉的原告、被告和反诉的原告、被告互不影响;
3、被告提起反诉,必须具有提起诉讼的权利,并要按起诉的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反诉实际上是特殊形式的起诉;
4、反诉是在本诉经法院受理后提出的,是同本诉相对的(对本诉原告提起的),如果反诉提出在先,则该反诉就是本诉;
5、即使没有本诉的存在(如本诉已结游枯束),被告也可以另外单独的启动新的诉讼程序;
6、不论原告提出的本诉是哪一种,被告可以提出任何形式的反诉,比如对原告提出的请求确认之诉,被告可以提出请求确认的、变更的或给付的反诉;
7、反诉提起后不因本诉的自愿撤回或被法院驳回而失去效力,同样,反诉的撤回也不影响本诉的继续审理。以上都是反诉“独立性”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反诉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不是完全的,反诉对本诉有一定的依赖性,反诉必须以本诉的提起为前提,如果本诉尚未提起,就不存在提起反诉问题。因此,反诉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8. 民事诉讼法59条

法律主观:

民事诉讼法 147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限应从判决书裁定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算。判决书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当事人的,上诉期限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次日起算。 对刑事二审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理由和范围的限制。对刑事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而民事二审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述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查;但是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自诉人有权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三种,即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 轻微刑事案件 ;被害人塌悔有证据证明对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类自诉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团早正条件,即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也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报案、控告、检举不立案侦查,或者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

法律客观: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睁陪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9. 辅导杨秀清教授答疑民诉法

1、考生问:债权时效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是否可以申请参加破产还债程序

杨教授答: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可以参加破产程序,因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已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而破产程序是为依法应受法律保护的债权提供一个公平受偿的机会。

2、考生问:执行标的为非法建筑物,法院能否执行?

河南省某法院在执行案件时,将被申请人所有的房产一座,经评估后抵偿申请人债务,但是,此房在办理过户手须时被有关部门认定为非法建筑。请问:

1、非法建筑能否做为执行标的?

2、申请人能否拥有该房产所有权,并依法办理房产手须?

杨教授答:1 在执行过程之中非法建筑物不能成为执行标的,因为法院执行只能针对被执行人拥有的合法财产以及被执行人的行为采取执行措施。

2 申请人不能拥有该房产所有权,不能要求法院依法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3、考生问:共同诉讼

甲为乙开办的企业,资金自筹,乙为丙开办的企业。现丁与甲进行民事活动中发生争议,丁欲起诉,问能否要求甲、乙、丙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杨教授答:因该题没有交待资金的细节关系,所以无法准确给予回答,非常抱歉。

4、考生问:今年第五章和第六章会是重点中的重点吗?

杨教授答:从律考的规律以及出题的趋势来看,第五章应是重点,而第六章就不是很重要。

5、考生问:谁是被告

杨老师您好:

被告应是谁

甲乙是邻居,甲将房屋出租给丙,丙在室内养狗,狗的叫声和气闻影响了邻居乙,乙欲让森到法院起诉。请问:

1、本案的案由是什么?

2、如果甲知道乙租房是养狗,谁是被告?

3、如果甲不知道乙租羡陵房是养狗,谁是被告?

谢谢。

学员秦振海

杨教授答:1 本案的案由应为侵权损害赔偿。

2 我想你的第二、第三个问题中的乙租房应该是丙租房。第二个问题中,丙为被告,因为是丙养狗影响了乙的相邻权。

3 即使甲不知道丙租房是养狗,乙也应当以丙为被告,理由如上。

6、考生问:申请无主财产的申请人是否是任意的人?

杨教授答:申请无主财产的申请人可以是任意的得知无主财产情况的人,法律未对申请认定无主财产人作任何限制。

7、考生问:判决认定无主财产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其继承人出现,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内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请问这里的诉讼时效是否2年。

杨教授答:这里的诉讼时效应该是2年。

8、考生问:追加当事人问题

根据民诉法规定追加必要的原告,但所追加的原告不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对其实体权利是否应予保护?是否违反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

杨教授答:在民事诉讼中,即使所追加的原告不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只要该原告没有明确表明放弃其实体权利,那么法院就应当对其实体权利予以保护。根据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由于必要共同原告存在共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出于对争议案件解决的需要,我国法律作出了上述的规定,但坦派亩从民事诉讼原理角度来说,这种作法确实有点违背不告不理的原则。

9、考生问:在赡养案件中,被赡养人起诉后丧失行为能力,法院应否终结诉讼。

杨教授答:不应该终结诉讼,因为该情形不属于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讼终结的法定情形规定。

10、考生问: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口头明确对支付令提出异议,法院应否终结督促程序。

杨教授答: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不应当终结督促程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务人的有效异议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异议无效。

11、考生问:翻译人员应回避而未回避是否应发回重审?

杨教授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翻译人员应回避未回避不应发回重审。根据人民法院若干问题意见181条的规定,只有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回避未回避时才构成程序违法事项,并且只有该程序违法事项严重到影响实体判决时,人民法院才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12、考生问:回避申请是否必须法庭辩论前提出?

杨教授答:回避申请原则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提出,以保证诉讼程序尽快进行,但是如果回避情形是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得知,回避申请应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13、考生问:执行回款存入法院账户是否合理,孳息应当归谁

这样一案例,法院将被执行人的账户冻结,并将3万余元标的以划款的形式转入法院账户,后法院称办案人和财务人员均由于更换在交接,故此款之今日也未提出,请问,1 执行回款存入法院账户是否合理?2 标的孳息应当归谁?归法院所有,还是归申请人所有?

杨教授答:1 在我国诉讼实践中,存在将执行回款存入法院帐户的情况,该做法也被我国司法实践所接受,尤其是对未到期债权执行时,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其帐户财产,许多法院都采取这种做法。

2 标的孳息归属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债权人的债权属于未到期债权,该债权到期前标的孳息应归被执行人所有,如果债权属于已到期债权,标的孳息应归申请人所有。总之不能归法院所有。

14、考生问:关于诉讼代理人

按民讼法规定一个当事人在诉讼中可以委托两个诉讼代理人,那么某案件中两个共同被告是否可以委托同一个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杨教授答:在民事诉讼中,如果该共同被告为必要共同被告,可以委托同一个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如果为普通共同被告,则应各自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

15、考生问:除斥期经过,债务人单方出具还款计划的效力

1、债务人这种单方为己设定的义务的行为,是法律行为换是事实行为?

2、是否认为债务人对其既得利益的放弃?

能否认定原判决对其继续有既判力?

3、在债务人对其不履行时,债权人可否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4、抛开原判决与申请执行与否,"还款计划"是否是证明债权人对其享有到期债权?

5、针对债务人不履行"还款计划"的事实,债权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吗?通过哪些救济手段得以实现债权?

杨教授答:

1 债务人这种单方为己设定义务的行为应理解为法律行为,可以认为是债务人又以出具还款计划的形式重新认可了债权人的债权。

2 可以理解为债务人对其既得利益的放弃,但是不能认定原判决对其继续有既判力。

3 债权人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原判决的执行,此时债权人可在新债权的诉讼时效内以债务人为被告起诉。

4 还款计划可以证明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到期债权,其诉讼时效根据债务人出具的还款计划来确定。

5 针对债务人不履行还款计划的事实,债权人依法享有诉权,可以向法院起诉以实现其债权,也可以与债务人经过协商订立仲裁协议,通过申请仲裁实现其债权。

16、考生问:被申请人无力还债,但享有对第三者的到期债权的"转执行"问题

1、"转执行"的提起是到底是应当事人申请还是法院依职权?

2、过了申请执行期限6月或者1年,债务人应债权人要求、单方出具了分期"还款计划"并直至还清为止,但分文未还。这种赖帐的"还款计划"是"到期的债权"吗?

杨教授答:1 被申请人无力还债时,转执行的提起应当由当事人申请,法院可根据该申请对第三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第三人向申请人履行义务,但是该第三人享有异议权。

2 该问题中所谓的赖帐还款计划可以理解为该债务人重新认可了债权人的到期债权。

17、考生问:关于"一事不得二裁"的问题

据报载:乙欠甲两万,多时不还;甲诉胜,判决生效后一年内未申请执行,被法院驳回执行申请。

假设:甲有乙曾经还了五千元(有尚欠一万五的欠条)的证据。

请回答:是由甲向法院再次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呢?还是另行起诉?

杨教授答:如果是在申请执行期届满后甲有乙曾经还了五千元并且明确写明尚欠15000的借条,此时甲只能另行起诉,不得申请法院对原判决的执行。

18、考生问: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借不年检逃废债务"诉讼主体与请求的问题

现实经济交往活动中,公司"借不年检逃废债务",被工商吊照的现象司空见惯。请问债权人以谁为被告?诉请应当和可以有哪些?要求股东承担还款连带责任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杨教授答:对你所提到的问题应以谁为被告,我国相关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诉讼实践中大多法院认为此时债权人应以股东为被告,但该做法也被有些诉讼学界及实务界人士提出质疑,认为应当以被吊销执照的公司做为被告,也就是说,工商吊销执照只能理解为公司清算程序的开始,但不是终结。在这种情况之下,诉讼请求只能根据个案而定,实践中常见的有要求偿还欠款,返还财产以及赔偿损失的。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股东对公司债务有资金过错,比如股东出资不实或抽逃资金,则股东应承担资金不实范围内连带还款责任,否则股东没有连带方面责任。

19、考生问:法院未依职权依法作出裁定,"指点"原告行使诉讼权利与手段确有错误的问题。

1、法院与法官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

2、法院和原告应当如何纠正已经存在的错误?通过什么程序

杨教授答:1 如果法院确实有错误行为,并且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可以按照人民法院错案追究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求该法官承担责任。该责任形式可以包括给受害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以及法官应承担的其他责任。

2 对第二个问题从两方面看,首先从原告方来看,如果因为法院行为导致原告行使权利有错误,从而导致法院所作出的裁判存在实体错误,对于一审裁判,原告可以通过上诉程序纠正错误,对于二审裁判,只能通过申诉或申请再审引起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从法院角度来看,如果该错误发生在二审程序中,并且确实导致生效裁判确有错误,法院可根据民事诉讼法177条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20、考生问:请问老师

请问一下关于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回转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怎样执行呢?

杨教授答:在民事诉讼中,执行回转是指执行程序完毕后,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依法定程序被撤销后如果依据原有法律文书获得利益的当事人拒绝返还该利益,则法院应采取相应执行措施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转到没有执行以前的状态。具体执行办法原则上应于第一次执行措施相同,这样才能真正恢复权利。但是如果不能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也可采取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执行措施。

21、考生问: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现已和民事诉讼法第三108条产生矛盾。请问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如何看中国的公益诉讼?

杨教授答:从我国民事诉讼学界对公益诉讼的研究和探讨来看,如果将来能扩大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赋予检察院起诉权,则中国的公益诉讼在未来可由检察院提起,但在我国目前公益诉讼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22、考生问:如何适用

判决书生效后至判决书确定的给付期间,一方当事人有隐匿财产的行为,另一方当事人如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杨教授答:对于这一问题从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律来看,属于没有做出规定的内容。在实践中,其做法也不一,有些法院允许当事人以申请财产保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有些法院以欠缺法律规定为由不允许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

23、考生问:不需制作调解书的案件有几类?

赡养案件是否包括在内?

杨教授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0条的规定,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有四类,如果赡养费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已达成调解协议,并且协议所涉及赡养费数额不太大,可将该案件包括在90条第四款所说的其他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之内。

24、考生问:请问民事诉讼法应重点学习那些章节?

杨教授答:从民事诉讼法的学科规律以及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来看,民事诉讼法的重点内容应在管辖、诉讼参加人(即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证据制度、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因为这些章节不仅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基础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审判实务所重点应遵循的程序规律,因此通常成为律考的重点。

25、考生问:是否符合民诉法第108条的规定

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原告错列被告,其中之一有原告滥用诉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往往要以原告错告为由将原告推向法院,并要原告给予精神赔偿。请问:这种情况下,被告的诉讼是否符合民诉法第108条的规定?精神赔偿能否保护?

杨教授答:在这种情况下,被告的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108条的起诉要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根据我国目前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该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会受到法院的保护。

26、考生问:集资款收据能抵消借据吗?

请教杨老师∶一人借我五万元赖帐,我起诉到法院,法庭上我出示了原始借据,被告承认。但被告说,我已还了,并出示了一张收据,内容为∶收到某某(既被告)集资款五万元正。落款是我的名字。我承认是我所写,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法庭欲判收据能抵消借据。而我认为,如此判决依法无据,我虽收到五万元,但是集资款而非借款,性质完全不同。法庭没根据采信集资款收据,而否认原始的证明力的借据。正确与否,请老师指教!

杨教授答:就你所说的案件情况,法院不应当以该集资款收据抵销债权人基于借据而产生的债权,因为该借据与集资款收据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

27、考生问:关于诉讼时效

杨老师您好,在民法答疑时,李老师认为:诉讼时效不适用于请求返还所有权,而只适用于请求返还债权,但您在刚才回答请求返还认定的无主财产时认为诉讼时效是2年,能否说明一下?谢谢!

杨教授答:在民法答疑时李老师说的诉讼时效不适用于请求返还所有权,而只适用于请求返还债权,我同意这种观点。我想,你对我刚才回答请求返还认定的无主财产时认为诉讼时效是两年可能出现理解偏差。因为当法院判决认定某财产为无主财产时,该财产即会收归集体或国家所有,而这种判决则损害了已被认定无主财产的真正合法所有人或继承人的权利,此时该合法所有人或继承人所提出的要求保护其权利的请求我认为应属于债权,因此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

28、考生问:关于两户一伙的问题

在我们的民事诉讼中关于两户一伙有相互矛盾的规定,是否一律对合伙诉讼以共同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

杨教授答:就你所说的问题如果争议发生在共同合伙人与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则以共同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如果争议发生在共同诉讼人之间,则不能以共同合伙人为共同诉讼人。

29、考生问:请杨老师赐教!谢谢!

1、执行问题:执行若干问题40条规定,抵押物可以被查封,但抵押权人对拍卖变卖的价款有优先受偿权。请问

(1)该抵押物的处分权属谁,是采取查封措施的法院,还是抵押权人?

(2)拍卖变卖是的处分方式吗?抵押权人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与抵押人以协议抵债的方式结清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2、代理问题:民诉59条关于境外寄交代理人委托书需"当地爱国华侨团体"证明。"当地"到底是哪一国?

3、管辖问题:因水上运输合同中的装船条款发生纠纷,是适用专属管辖还是水上运输管辖?

4、破产问题:破产法与破产还债程序除了适用主体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5、回避问题

(1)对书记员的回避决定权为何刑诉与民诉作了不同规定?

(2)回避中的利害关系应怎样理解?本院能否审理本院院长为当事人的案件,能否审理院长儿子的案件?

杨教授答:1 (1)抵押物被查封后如果抵押权人对该抵押物主张优先受偿权,该抵押物的处分权由采取查封措施的法院行使。

(2) 拍卖变卖不是的处分方式,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以协议的方式结清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2 民事诉讼法59条中所指的"当地"是指寄交授权委托书的当事人所在国。

3 因水上运输合同装般条款发生纠纷,因适用水上运输合同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专属管辖所规定的港口作业纠纷指的是在港口作业过程中实际所发生的争议。

30、考生问:计划

假如是在职人员,应如何安排时间复习?

杨教授答:假如是在职人员我建议在8月底之前集中全力进行理解,9月份开始可侧重相关法条的记忆。

31、考生问:管辖权异议应不应该由和议庭审查

杨教授答:如果是合议庭审理案件,管辖权异议只能由合议庭审查并作出处理。

32、考生问:授课

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考前辅导班授课吗?这个班是否有必要参加?

杨教授答:我会在部分考前辅导班授课,但我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考前辅导班应取决于你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存在理解障碍,参加辅导班会有些帮助。

33、考生问:请问: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代理人提交的律师的调查笔录应当属于民诉法证据种类中的哪一种?

杨教授答:在诉讼过程中代理人所提交的律师调查笔录属于何种证据应取决于调查笔录的内容,如果该调查笔录是针对证人所知情况做出的可属于证人证言,如果是针对档案性资料可作为书证。

34、考生问:审判改革

在审判制度的改革中,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只有在开庭时当事人才知道。请问:这和开庭三日前通知的规定是否有冲突?

杨教授答:你问题中所说的情况可能是我国部分法院的不规范做法,但从相关民事诉讼的规定来看,即使是98年7月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也要求法院在开庭前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并没有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35、考生问:关于证据形式问题

就民事诉讼有争议的事实,原、被告的知情人都在一方拟好的"情况说明"上签了字,其形式合法吗?其证据的证明力如何?

杨教授答: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原被告的知情人在一方拟好的说明上签字,其形式符合证人证言的做法,但其证据的证明力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对方当事人对该情况说明不提出异议,则人民法院可将情况说明做为定案依据,如果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则该情况说明需要用其他证据加以佐证。

36、考生问:审限

民诉法规定的一二审审限指的是从立案之日到宣判之日。请问:一宣判之日是否指对最后一个当事人宣判的日期?二如果判决书是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那么审限的终点是什么?

杨教授答:宣判之日是指对最后一个当事人宣判的日期,如果因当事人下落不明而使用公告送达方式送达判决书,审限的终点应为法院发出公告之日。

37、考生问:执行中,根据被申请人的申请转执行,另立一案吗?

也就是说,是根据申请人已立案"一案执行到底"还是"一案两立":被执行人与第三人再凑成另一执行案?

杨教授答:执行中申请转执行是根据申请人已立案一案执行到底而不能一案两立,另外,被执行人与第三人也不能直接作为另一执行案,如果该第三人拒绝向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则被执行人可通过诉讼程序主张其债权。

38、考生问:民事调解书被法院的人留置送达,当事人一方即承担义务的被告没有签收,在半个月之后知道原来调解书没有生效,可不可以反悔?如果是几个被告,其中一人签收,而其他被告可不可以留置送达?

杨教授答:民事调解书不能适用留置送达,如果承担义务的被告没有签收,可以随时反悔,如果是几个被告,其中一人签收,对其他被告不可以留置送达,但该调解书对已签收被告是否有效取决于几个被告是必要共同被告还是普通被告,如果是必要共同被告,则任何一个被告拒绝签收都会导致该调解书不产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是普通共同被告,调解书对已签收被告生效。

39、考生问:有关证据

某产品外观上印刷的产品说明书、属于书证,是否也属于物证?

杨教授答:产品外观上印刷的产品说明书只能属于书证。

40、考生问:一人因为贷款欠银行50000元,一直没有还,他死后没有遗产,银行向他的继承人送去一张还款通知书,他的继承人四个都分别在上面签了字,请问这是什么性质的共同诉讼?

杨教授答:该诉讼属于必要的共同诉讼,因为兄弟姐妹的特定身份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实体权利义务,如果四个继承人分别在还款通知书上签字,认可该债务,则产生共同的还款义务,应作为必要共同被告。

41、考生:谁为被告

在一起机动车肇事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受害人是应以行车证的车主还是以实际使用人为被告?

杨教授答:受害人既可以以行车证的车主为被告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也可以实际使用人为被告提起直接侵权损害赔偿之诉。

42、考生问:关于督促程序的问题,请老师解答

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未按时提出书面异议,而是向上一级法院起诉不影响支付令效力,但是如果债务人胜诉且该判决最后生效,那么,不是存在2个内容互相矛盾的执行依据吗?又如何处理呢?

杨教授答: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生效判决与支付令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相矛盾,此时不能理解为两个法律文书有错误,因为支付令与生效判决属于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通过非诉讼程序与诉讼程序这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程序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此时,依据生效判决的权利人可依据该生效判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3、考生问:在公示催告中,为什么对票据或者其他事项主张权利的人,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有理的,法院就应该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呢?

杨教授答:因为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有理的则可以理解为就该票据或其他事项的权利归属在公示催告申请人与申报权利人之间发生了争议,而公示催告程序属于非诉讼程序,该程序的目的在于确认所遗失票据或其他事项为无效状态,不解决权利义务争议,因此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44、考生问:第三人和共同诉讼人

在诉讼中,是不是法院可将同一人列为第三人或列为共同诉讼人?

杨教授答: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不得将同一人既列为第三人又列为共同诉讼人,因为一个人在诉讼中只能有一个诉讼地位。

45、考生问:请杨老师赐教!谢谢!

1、执行问题:执行若干问题40条规定,抵押物可以被查封,但抵押权人对拍卖变卖的价款有优先受偿权。请问

(1)该抵押物的处分权属谁,是采取查封措施的法院,还是抵押权人?

(2)拍卖变卖是的处分方式吗?抵押权人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与抵押人以协议抵债的方式结清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2、代理问题:民诉59条关于境外寄交代理人委托书需"当地爱国华侨团体"证明。"当地"到底是哪一国?

3、管辖问题:因水上运输合同中的装船条款发生纠纷,是适用专属管辖还是水上运输管辖?

4、破产问题:破产法与破产还债程序除了适用主体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5、回避问题

(1)对书记员的回避决定权为何刑诉与民诉作了不同规定?

(2)回避中的利害关系应怎样理解?本院能否审理本院院长为当事人的案件,能否审理院长儿子的案件?

杨教授答:4 破产法与破产还债程序除适用主体外主要区别在于破产界限不同。破产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法人,其破产界限为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企业破产还债程序适用于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其他法人,其破产界限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不论其原因如何。

5 (1)对书记员的回避决定权,刑诉与民诉之所以做出不同规定,主要是因为两大诉讼保护的权利不同。刑诉保护人身自由权利,而民事诉讼则保护人的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2)回避中的利害关系应理解为与案件有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本院不适合审理本院院长为当事人的案件以及院长儿子为当事人的案件。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10. 民事诉讼法解释全文

法律分析: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热点内容
法官与刽子手百度云 发布:2024-11-18 10:37:55 浏览:317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定金 发布:2024-11-18 09:46:39 浏览:545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