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总论毛雷尔

行政法总论毛雷尔

发布时间: 2023-05-20 13:07:37

⑴ 试述我国现行国家权力结构设计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发挥的影响

现行《行政诉讼法》已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修改势在必行。《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目标是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权公约的承诺、满足入世的要求及扩充行政诉讼的功能。在具体制度上,应从诉讼类型、受案范围、审级制度、当事人制度、审理程序、庭审方式、审理标准、证据规则至判决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修改。此外,对《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还需要关注制度的外围环境和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
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是我国民主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行政诉讼制度并非源自我国本土文化,而是对西方制度的移植,因此在《行政诉讼法》实施的十多年中,遭遇了比其他法律更为严重的问题。这里既有《行政诉讼法》条文之外的制度、文化原因;也有《行政诉讼法》自身规定的不足。随着我国的入世,《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欠缺愈加突出,因此,对《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已势在必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是一庞大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研究论证。本文将从《行政诉讼法》修订的目标、行政诉讼具体制度的完善以及《行政诉讼法》修订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目标
按照什么思路来修订《行政诉讼法》,直接影响到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目标既不能过于理想,也不能太迁就现实。目标过高,难于实现;目标太低,将失去修订的意义。我们认为,《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至少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行政诉讼法》存在许多问题。如受案范围方面,不仅受案范围过窄,而且法律规定不清晰。《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但究竟何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界定。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的司法解释中拓展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仍有许多模糊地方,如事实行为是否可诉,证明行为是否可诉,纯程序性的行为是否可诉等,都不十分清楚。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导致大量行政争议案件无法进入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再如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审查标准,裁判制度等都有许多不足。另外,现行的行政诉讼仅限于对国家行政的监督,而将其他的公共行政(注:公共行政是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国家行政只是公共行政的基础部分,此外,在我国还有大量的公共机构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如国立大学、行政组织、社区组织等。在我国,由于公共行政不发达,人们常把公共行政等同于国家行政,是对公共行政的片面理解。)排除在监督之外,这一范围的局限也值得人们检讨。
修订《行政诉讼法》,就是要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仅源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还有许多法律条文之外的原因。但凡是通过立法能解决的,要尽可能在修订法律条文时解决。
2.实现人权公约的承诺
中国签署的两个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注:中国于1997年10月27日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缔约国应保障个人的生命权、人身自由权、迁徙选择住所权、自决权、工作权、受教育权等。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主要限于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护,行政诉讼对其他权利的保护有很大局限。有权利必有救济,中国保障人权的措施应在司法救济途径中体现,凡是法律法规和签署的国际公约中规定的权利,都属于行政诉讼的保护范围。因此,《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要尽可能符合人权公约的承诺。
3.满足入世的要求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对司法审查制度的承诺与《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直接相关。其承诺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受到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是指执行涉及WTO事项的法律、法规、有普遍约束力的司法判决和行政决定的全部行政行为;第二,受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种类包括进出口许可证、审批和配额的获得和发放,以及任何在WTO协定范围内的其他措施;第三,执行知识产权协定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行政行为也属于司法审查的范围;第四,审查程序应当包括给予当事人最后上诉至司法机构的机会,即司法最终原则;第五,受到被复审的任何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者企业有权提起上诉;第六,审查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且成员国可以通过其本国政府直接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寻求救济。(注:参见《中国入世议定书》及于安《行政法是中国履行WTO义务的核心法律机制》,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我国政府承诺的以上六项内容,影响行政诉讼以下几方面具体制度的修正:第一,受案范围。我国承诺的受案范围包括部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和贸易保护行为等。我国目前司法审查范围远远小于承诺范围。一些单行法律法规已相应作出扩大司法审查范围的修改,(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52条规定,对终裁;是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的决定;复审决定不服可以提起复议或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53条规定,对终裁;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退税、对新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复审不服,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第71条规定,对行政机关发放配额、关税配额、许可证或自动许可证明的决定;对确定国营贸易企业或指定经营企业资格的决定;或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提起复议或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第53条规定,对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作出的有关技术进出口的批准、许可、登记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提起复议或诉讼。)《行政诉讼法》也应扩大受案范围。第二,原告资格。中国承诺的原告资格包括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是法律上有利害关系,包括行政行为指向的对象,以及通过《若干解释》列举了行政行为可能影响相对人权益的几种情形。此种规定小于承诺的范围,对此《行政诉讼法》应作出放宽原告资格的修改。第三,审查标准。WTO规则将司法审查称为“上诉”或“复审”,意味着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初审[1]。法院在审查时要尊重行政机关的初次判断,主要是法律审,事实问题的审查针对的是证据事实。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审查标准,实践中法院照搬民事诉讼全面审查标准,既不能实现行政诉讼的功能,又不符合WTO规则。《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应当根据司法审查作为“上诉”审的性质,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规定审查标准。此外,为适应WTO规则的统一要求,一系列配套制度也要相应改革,如审判机关独立原则就要求改革现行的审判组织,摆脱司法地方化的困境。
4.扩充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
行政诉讼制度不仅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救济手段,还承担着维护公法秩序的重要功能。通常情况下,当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特定相对人的利益时,受影响的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在有些情况下,行政机关的行为并不造成对特定相对人利益的损害,而是对一国的公法秩序和公共利益有不利影响。传统的行政诉讼功能单一性把诉权仅赋予了受影响的特定相对人,使公共利益受损时缺少启动主体,造成公共利益受损时无从救济的局面。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单一不仅表现在公益诉讼、监督诉讼没有确立,执行诉讼(注: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执行诉讼,对生效行政行为的执行是通过非诉的方式完成的。)也极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将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从保障公民权利的单一性,扩充至不仅对相对人权利提供救济,也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法秩序的安定。而且,从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将涉及公共利益纳入司法的保护范围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修订《行政诉讼法》,要在可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充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
二、《行政诉讼法》具体制度的完善
在行政诉讼中,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行政诉讼类型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的类型单一,限于对相对人的救济。虽有撤销、变更、履行、确认、赔偿诉讼和非诉执行等种类的划分,但主要是以判决种类为依据,并没有超出对相对人救济的范畴。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应以行政诉讼两大功能为标准,除个人救济诉讼外,还应增加公法秩序诉讼。
1.个人救济诉讼
个人救济诉讼是为个人及其延伸组织合法权益提供救济的诉讼类型,其根据行政争议的性质、诉讼标的、法院的审理规则和方式等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行政行为诉讼。这里仅指对行政行为(注:我国目前对行政行为的认识很不一致,这里的行政行为从狭义理解,仅指行政机关或公法机构单方面作出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有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也不包括行政合同行为。)不服引起的诉讼。其诉讼标的仅仅是单方行政行为,不包括民事权益或行政合同权益。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要严格遵循行政诉讼的特殊审理规则,举证责任一般由被告承担,且法院的司法权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根据诉讼请求的不同,行政行为诉讼可作如下细分:
第一,撤销之诉。撤销之诉指原告认为行政行为违法诉请法院撤销的诉讼。撤销之诉的标的应限定在直接对相对人权益进行处理的行为,不包括行政裁决等行为。
第二,变更之诉。变更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对行政行为予以变更的诉讼。变更之诉中,法院行使完全的审判权,可以直接改变原行政行为。我国的变更之诉应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扩展至一切影响公民人身自由权及重大财产权的行为。
第三,履行之诉。履行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责令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诉讼。我国履行之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履行判决的明确程度,是仅要求履行义务还是明确如何履行义务。从保护相对人及节约司法资源考虑,法院应根据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机构在具体案件中享有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规定履行的具体要求。
第四,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确认行为违法或无效的诉讼。确认之诉仅存在于行政行为无效,或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可撤销或撤销已无意义的情况。
第五,禁止令之诉。禁止令之诉是英国行政法中普通救济诉讼中的令状请求之一,主要用来阻止、禁止或停止行政机关某种违法的命令,也可用来阻止行政机关拟将越权的行为[2](P.237)。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增加禁止令之诉。
(2)非行政行为诉讼
非行政行为诉讼相对于行政行为诉讼而言,其诉讼标的并不在于行政行为,而是行政行为影响的民事权益或其他权益。法院在审理非行政行为诉讼时不必完全拘泥于行政诉讼特殊的审理规则,可部分适用行政诉讼的规则,部分适用民事诉讼的规则。非行政行为诉讼主要存在以下四类:
第一,当事人诉讼。当事人诉讼是日本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诉讼类型,指关于确认或形成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处分或裁决的诉讼,是以该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作被告以及有关公法上法律关系的诉讼。[3](P.255)日本的当事人诉讼对我国解决行政裁决案件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增设当事人诉讼,以民事法律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裁决主体作为特殊身份的人参加诉讼。法院既要解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也要一并解决裁决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第二,行政合同诉讼。法院在审理行政合同案件时,对行政合同中公权力部分的审查要适用行政诉讼的特殊规则,如行政合同缔结程序的合法性,行政机关单方面中止合同的理由等,但合同的履行等方面应适用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
第三,事实行为诉讼。事实行为虽然不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当事人也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事实行为违法也会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事实行为的合法性,也可纳入法院的监督范围。对事实行为,主要适用确认判决。
第四,行政赔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的特点是适用对象广泛,不仅包括行政行为侵权,还包括事实行为侵权。(注: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已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部分事实行为。)行政赔偿诉讼作为非行政行为诉讼的一种,在涉及赔偿问题时也适用类似民事诉讼的程序。
2.公法秩序诉讼
这类诉讼的功能是保障公法秩序的安定。在我国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的增设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法秩序的必然要求。考虑到我国公民诉权意识薄弱,公民个人不具有与行政机关抗衡的实力,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应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行政公诉,在检察院不作为的情形下,可由普通公民提起民众诉讼。(注:民众诉讼是日本行政诉讼的类型之一,指以选举人资格或其他与自己无法律上利益关系资格提起,请求纠正国家或公共团体机关的违法行为的诉讼。)至于行业组织、利益团体能否成为公益诉讼的原告,需要进一步研究。
(2)执行诉讼
我国的强制执行权由法院和行政机关分享,且以申请法院执行为原则,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为例外,在实践中存在大量的非诉执行案件——行政机关对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申请法院执行。笔者认为应设立执行诉讼,作为独立的诉讼类型,专门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生效行政行为的案件,法院对执行诉讼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既可避免法院地位不中立之嫌,又能很好地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扩大受案范围
受案范围过窄是《行政诉讼法》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学者们讨论的重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需要扩大,这在学界和实务界已达成共识,问题在于作多大程度的扩展。从理想的角度看,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越宽,越有利于对相对人权利的保护,但受案范围的设定必须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如法院的能力,包括法院的地位、法官的素质和权力,社会对法院的认可程度等;行政诉讼外其他救济渠道的发达与否;公民的权利意识和社会的需求;入世的承诺;判例法的作用和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备程度等。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可扩展到部分抽象行政行为、部分内部行政行为、事实行为、证明行为、部分纯程序性的行为、公共机构的行为以及入世承诺中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行为等。在规定方式上,可采用概括加排除的做法。除了应排除的行为不可诉外,原则上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具有可诉性。
(三)改革审级制度
我国的审级和审判组织设置不科学,一是一审法院级别过低,二是二审终审不尽合理,难以摆脱地方干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三审终审,几乎所有的案件都能上诉至最高法院。我国两审终审在实践中造成审判质量不高,再审案件比例大,是对司法权威的一种破坏。再者,行政案件涉及一国法律法规的统一适用,不宜由中级法院终审。因此,我国行政诉讼也应采用三审终审制,并且第三审为法律审。
(四)完善当事人制度
1.放宽原告资格
放宽原告资格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对个人救济诉讼而言,原告资格应从“法定权利之诉”发展到“利益之诉”,凡是受行政机关行为不利影响的人都赋予其原告资格。对公法秩序诉讼,其公益诉讼的原告可为检察院以及有监督利益的公民、行业组织或利益团体等。
关于原告的确认规则主要涉及当一个组织或该组织部分成员受行政机关行为侵害时,原告如何确定。在该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不愿代表部分成员起诉时,应赋予受害成员自身原告资格。
2.简化被告制度
国外行政诉讼被告制度多是出于诉讼便利,存在大量的形式被告,一般由作出行为的机关或官员作被告,无法确定时由行政主体作被告。(注:如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704节规定司法审查的诉讼可对美国、对机关以机关的名称、或者对有关的官员提起。)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机关对应,被告制度过于烦琐,不利于相对人诉权的行使。笔者建议,我国的被告确认制度也可采取形式被告的作法,让原告选择由作出行为的机关或机构作被告,或由同级政府作被告;在被告无法确定的情况下,由同级政府作被告。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诉讼中确定被告的困难和无被告局面的出现,而且行政机关行为的责任归属于同级政府,也便于强化政府对下设部门的监督。
(五)改革审理程序
行政案件不分复杂程度一律适用普通程序的做法,往往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并无法给予当事人及时迅速的救济。因此,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十分必要。《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对不同案件的程序进行分流处理,对案情简单、标的较小的行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审理过程不必完全遵循普通程序的步骤,审限也应缩短。
在普通程序中,法院不分法律与事实、是否属于诉讼请求范围一律全面审查的做法也需要检讨。司法权作为消极中立的权力,不应主动审理诉讼请求之外的内容;且诉讼的基本功能在于解决争议,只要案件审理到可以裁判的程度即完成审理任务,不必将案件所有问题都由法院审查清楚。(注:如撤销判决,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撤销,不必将所有条件都审理清楚。)再者,为了便于法院集中、有效率的解决争议,可以借鉴英美国家审前会议的做法,对案情简单的案件可直接进入开庭审理,比较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在开庭前交换并固定证据,形成争点,双方无争议的事实法院不再审查,以便开庭时围绕争点集中审查。
和审理程序相关的是受理程序。行政案件在进入行政审判庭审理之前,须通过法院立案庭的审查,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法院才予受理。立案庭的审查直接涉及原告诉权的行使。由于实践中起诉条件的规定模糊,许多概念在理论界仍争论不休,难以判断,(注:如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事实行为等概念,关系着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界限,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标准。)将如此复杂困难的问题交由法官自行判断,难以确保判断的公正。因此,增设简易审理程序来审查起诉是十分必要的。原被告可以在法庭上就该案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等进行陈述和辩论,法院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和理由的基础上判断其是否应当受理,以便更公正的保护行政诉权的行使。
(六)转变庭审方式
我国行政诉讼庭审职权主义色彩浓重,庭前进行实质审查,开庭只是形式,这样既加重法院负担,又不利于突出被告对其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特点,容易造成法院与被告一同审原告的局面。在原告、被告和法院三方关系中,法院应当是中立的第三方,根据原被告各自的举证来判断案件的胜负。因此,转变庭审方式的方向应当是淡化职权主义色彩,向当事人主义发展。但鉴于行政诉讼原被告实力的不平等,法院可以在保障相对人权益方面采取一些职权主义的做法。
(七)明确审查标准
审查标准即法院审查行政案件的程度或深度。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审查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从而给法官的审查留下了太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从确保行政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和合理架构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来看,需要通过立法明确审查标准。
确定审查标准,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要区分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对不同部分采用不同审查标准。因为每部分问题的性质不同,决定了法院的不同审查程度。区分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并对其适用密度不同的审查标准,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一种惯例。其次,根据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标准。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可分为低度自由裁量权,中度自由裁量权和高度(或政策性、高度人性化判断)自由裁量权。法院相应对其审查也适用严格、合理到尊重(明显违法)的不同标准。再次,根据不同的诉讼类型确定。在不同的诉讼类型中,法官享有不同的审判权。完全审判权的基础来自对事实问题的全面认定。因此,对行政行为诉讼中的变更之诉、履行之诉和非行政行为诉讼适用完全审查标准;其余行政案件一般适用合理性标准。最后,应考虑到我国行政行为实施的具体情况,行政程序和案卷制度的缺乏使我国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尊重行政机关决定的标准,而应更多地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应确立如下审查标准:
1.事实结论
事实部分根据诉讼类型及行政自由裁量权大小可以确立三个不同的标准。
(1)合理性标准:适用于一般的行政案件。合理性标准是审查事实裁定的一般标准,即只要行政机关作出事实裁定有合理的证据支持,法院就应尊重行政机关的事实结论。
(2)明显违法标准:适用于高度专业性及人性化判断等事项。在这类案件中,如环境污染指数评定、考试成绩评定等。法院的审查受到专业技术性的影响,只进行明显违法审查,即不审查事实决定内容的合理性,除非其决定明显违法。法院在此类案件中可转向程序审查,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判断的过程是否合法。
(3)完全审查标准:适用于行政行为诉讼中的变更之诉、履行之诉和非行政行为诉讼。完全审查标准即法院可以不顾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认定,以自己的判断代替行政机关的判断。完全审查标准的采用源于法院在此类案件中享有完全的审判权。
2.法律适用
法官是法律问题的专家,对行政机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有最终的发言权。因此,法律适用原则上应采用完全审查标准,但对技术性、专业性的法律问题,要尊重行政机关的意见。
3.处理结果
处理结果部分包含以事实裁定为依据并适用法律作出处理结果的过程,是事实与法律的混合问题。处理结果应适用与事实结论同样的审查标准。
(八)完善证据制度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证据问题的规定简略,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4日通过了单独的证据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但仍需要在修订《行政诉讼法》时对证据规则作全面规定。除了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证据制度还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举证责任的进一步细化。不同类型的行政诉讼,应确立不同的举证规则。如行政行为诉讼,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从行政行为与证据的关系来看,被告应在行政程序中完成举证义务,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符合行政诉讼的救济本质。而对非行政行为诉讼,则应原则上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非行政行为诉讼与民事案件类似,适用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
二是明确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是为了实现法定证明任务,法律规定在每一个案件中诉讼证明必须达到的程度[4](P.167)。我国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统一的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统一严格的证明标准抹煞了三大诉讼的差别,难以满足行政诉讼的实际需要。最高法院关于证据规则的司法解释并未提及证明标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缺失。笔者认为,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不能仅为其设定证明标准,还可以根据诉讼类型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1)明显优势标准:适用于一般行政案件。一般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的行为对相对人权利的影响介于民事、刑事案件之间,因此应适用介于二者之间的证明标准。
(2)排除合理怀疑标准:适用于限制人身自由、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执照等严重影响相对人权利的行为,以及经过听证程序作出的行为。限制人身自由等严重影响相对人权利的行为,基于其影响相对人权利的深度,应适用与刑事诉讼相同的证明标准。经过听证程序的案件,在争议进入诉讼前已经过辩论、质证等准诉讼程序,其证明标准也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3)证据优势标准:适用于非行政行为诉讼。非行政行为诉讼类似于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主要是民事权益,适用民事诉讼的审理规则,因而其证明标准也采用民事诉讼的证据优势标准。
(九)重构行政判决制度
我国现行行政判决种类有维持、撤销(包括撤销后重作)、履行、变更、确认、赔偿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等。总的来说,我国的行政判决种类设置不科学,如有些行政判决与诉讼请求相脱节,违反不告不理原则,禁止令判决欠缺等。现行的行政判决制度无法为当事人提供完整的救济,因此,有必要重构行政判决制度。
在指导思想上,行政判决制度的重构要考虑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同诉讼类型的实体处理要求,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以及合理解决纠纷和完善救济的需要。具体地说,我国行政判决种类应重构如下:
1.主体判决
主体判决根据原告诉讼请求设置,不同的诉讼请求适用不同的判决。主体判决根据诉讼请求可分以下六类:第一,撤销判决。适用于行政行为已完成时,法院通过撤销判决使违法的行为自始无效。第二,履行判决。适用于行政机关不履行义务时,出于保护相对人权益及诉讼经济考虑,法院可以根据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规定履行的具体条件。在自由裁量权缩减为零时,(注:即行政机关在具体案件中选择余地可能压缩到一种处理方式,只有这一种处理方式没有裁量暇疵。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德国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法院可以明确规定行政主体应如何履行。第三,禁止令判决。用于禁止行政机关实施一定的行为。该判决主要适用于前文所述之禁止令之诉,对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起到阻止作用,防止违法行为完成后适用撤销等判决救济的滞后。第四,确认判决。即判断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行政行为是否违法。一般而言,只有在行政行为不可撤销或撤销已无意义,或履行判决也无意义时才适用。确认判决的适用范围较广,包括部分事实行为,其往往是赔偿的前提。第五,变更判决。适用于需要法院直接改变当事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变更判决不仅适用于变更之诉,在非行政行为诉讼中都存在适用变更判决的空间。第六,赔偿判决。赔偿判决是对违法行为造成损害进行救济的判决方式,一般以确认或撤销判决为前提,且其适用范围广泛,包括部分事实行为。

⑵ 对公共利益的集存是什么意思

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它版不同于国家利权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如何识别公共利益是司法和行政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公共利益是个十分重要而又颇具争论的话题,说它重要,一个国家乃至政府存在的正当性往往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说它颇具争论,因为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至今尚无定论。至于如何界定,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试图从公共利益的构词结构入手,探讨公共利益与其他利益相比较,界定它们的区别,探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共利益之含义。

⑶ 杨建顺的代表作品

论文类:
《论“服务型政府”在行政法上的定位》,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论经济规制立法的正统性》,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导读:拓展和创新行政法学研究的阶梯》,载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计划行政的本质特征与政府的职能定位》,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摘录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和谐社会》,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论城市创新中的市民参与》,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总第166期);收录入北京市法学会编《走进法治——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7月
《论根治腐败的制度支撑》,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行政评价机制与参与型行政》,载《北方法学》创刊号,2007年1月
《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及其制度支撑》,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6年)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载《法学家》200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6年)
《新世纪中国行政法与行政法学发展分析——放权、分权和收权、集权的立法政策学视角》,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7年第3期
《建立和完善国家科研项目监理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4月17日
《论行政复议——我国行政复议的现状与课题》,载《人大法律评论》2004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行政诉讼的类型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视角》,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 11期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视点和方向》,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6月20日;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8期
《论行政诉讼判决的既判力》,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 12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5年)
《论房屋拆迁中政府的职能——以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衡量和保障为中心》,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5期
《论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维权与政府职能定位》,载应松年教授贺寿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行政法的中国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论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 3期
《高校教师聘任制与维权、救济机制》,载《中国教工》2005年第3期
《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5年)
《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收入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宪法与行政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全文收入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4年)
《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4年)
《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予以摘录;被收入周国均主编《中国法学文丛?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被收入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3年)
《公共选择理论与司法权的界限》,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论危机管理中的权力配置与责任机制》,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予以摘编刊载(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3年)
《行政许可的合理化与相对人的权益保障》,载孙琬钟、江必新主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论政策制定的程序化、法制化和民主化》,载《政府法制建设》2003年第5期
《明确法律定位,建立健全教师奖惩和救济机制》,载《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7期(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2003年)
《日本行政执行制度研究》,载《法学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执行权力配置的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8月12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教师聘任制与教师的地位——以高等学校教师为中心》,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行政程序立法的构想与反思》,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行政许可的原则》,载《法制建设》2002年第2期
《论劳动教养的目的及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载张绍彦、陈兴良、储怀植主编《理性与秩序——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政务公开和参与型行政》,载杨解君编《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2001年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实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行政强制中的和解——三环家具城案的启示》,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日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与宪政建设》,载王晓民主编《议会制度及立法理论与实践纵横》,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关于依法行政观念的十个问题》,载《岳麓法学评论》第二卷,2001年11月
《行政诉讼与司法能动性——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的启示》,载《法学前沿》第4期,法律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论行政诉讼判决的拘束力》,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9月17日
《宪政与法治行政的课题——宪法与行政法学领域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载《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论坛》2003年第3期、第4期予以全文连载
《日本的行政法治之路》,载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
《论完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载《人大法律评论》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行政诉讼的界限与行政法学研究的课题》,载《行政法学研究》第28期,1999年12月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20年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9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9年第3期转载
《日本行政法的概念、对象和范围》,载 《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3期
《关于行政法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第3期,1998年6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8年第4期转载;《法制建设》1999年第1~3期连载
《日本行政处罚的理论与问题》,载《法学家》第39期, 1996年12月
《规制行政与行政责任》,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日本宪法诉讼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载《法学家》第32期, 1995年10月
《关于行政行为理论与问题的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第11期,1995年9月;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 年 第 期全文转载
《关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载《兰州学刊》第79期,1994年8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大胆借鉴、勇于创新、建立完整系统的行政法体系》,载《行政法学研究》第7期,1994年7月
《中国公务员制度论考》(日文,博士论文要旨), 载日本《一桥论丛》108卷5号,1992年11月
《中国国情与公务员制度的导入》(日文),载日本《一桥研究》第17卷第2号, 1992年7月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展开与课题》(日文),载日本《一桥研究》第14卷第3号, 1989年10月
《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上、下)(日译汉,[日]南博方著),载《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2001年3月);冬季号(2001年11月)
《日本行政法的现状与课题》(日译汉,[日]南博方著),载《行政法学研究》第13期,1996年10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中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汉译日,董成美著), 载日本《一桥研究》15卷1号, 1990年4月
迄今共发表论文(译文)200余篇
著作类:
《比较行政法——给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实证性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行政法Ⅰ[第四版]行政法总论》(独译,[日]盐野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行政法Ⅱ[第四版]行政救济法》(独译,[日]盐野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行政法Ⅲ[第三版]行政组织法》(独译,[日]盐野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法科学生读本 迈入法学之门》(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法科学生读本 法学进阶之路》(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比较行政法——方法、规制与程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参考书》(合主编,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日本国会》(独编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行政法》(独译,[日]盐野宏著,姜明安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比较行政法》(合编著,副主编,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日本行政法通论》(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行政法专题研究》(合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政处罚实务全书》(副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年5月版
《日本行政法》(合译,第一译者,[日]南博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
迄今共参加编写各类教材20余部
代表性项目
《给付行政法原理与民生行政研究》(08AFX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课题 2008年)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A0803)(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重大课题 2008年)
《北京地方旅游法规范体系研究》(北京市旅游局委托研究课题,2008年)
《北京城市建设管理法律体系现状研究》(北京政府法制研究会委托项目 2008年)
《我国邮政行政复议制度研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项目 2008年)
《我国邮政行政复议的配套制度和相关制度研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项目 2008年)
《知识产权重大问题研究》(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委托项目 2008年)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模式研究》(国务院法制办、信息办委托项目 2006年)
《外国专业人才引进与管理立法研究》(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 2004年)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口管理中心863项目2003年)
《规划法制化问题研究》(国家计委发展规划研究项目 2003年)
《政府规制与行政许可》(01SFB2028)(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 2001年)
《亚洲开发银行“行政许可”课题研究》(国务院法制办委托研究 2000年)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政府规制责任》(999-328004)(国家教育部资助年轻优秀教师基金项目 1997年)
《日本法律制度研究》(96JBY820006)(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1996年)

⑷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赵格格。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责任的皈依--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2]郁建兴,徐越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3]朱满良,高轩。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缘起、争辩及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4)

[4]甘黎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黑河学刊。2010(07)

[5]甘黎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中的服务型政府构建[J].传承。2010(15)

[6]李松林。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0(02)

[7]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02)

[8]蒋嵘涛,彭京京。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研究[J].求索。2009(10)

[9]储岳峰。服务而非管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10]金晶,王颖。委托代理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6)

[11]潘劲稳。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意涵及其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7(10)

[12]任勇,李晓光。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2007(07)

[13]费玉春,李正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

[14]杨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03)

[15]段黎。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6]刘熙瑞,井敏。服务型政府三种观点的澄清[J].人民论坛。2006(05)

[17]许明星,刘兵荣。非典过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07)

[18]何颖。加快政府转型塑公共服务型政府[J].技术与市场。2005(03)

[19]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0]吴家庆,徐容雅。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几点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南博方.日本行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6]罗豪才.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0

[7]杨惠基.行政执法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8]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张金鉴.行政学典范.台湾:台湾三民书局,1986

[11]林尚立.国内政府间的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2]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姜明安,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4]张庆福.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15]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16]王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构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9

[17]刘春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18]王毅.城管行政执法体制的现存问题与改革构想.城建监察,2006,4

[19]胡建淼.行政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43

[20]楼向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以义乌为个案.2008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王亮。完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马光涛。西藏林芝地区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高敬伟。我国公务员培训市场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王璐。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河南大学2009

[5]柴晓丽。公务员培训有效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王召征。新疆公务员培训市场化探索[D].新疆大学2009

[7]赵玲玲。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程倩倩。基于胜任力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9]李青青。职业生涯导向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10]赵永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0

[11]任莉星。我国县级政府公务员培训研究[D].山西大学2009

[12]于森。陕西省公务员培训模式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3]龙国良。基于有限市场化模式的湘潭公务员培训政策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7

[14]陈婷婷。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5]张荣学。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工作探索[D].吉林大学2008

[16]卢韵玚。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7]张波。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8]刘雅静。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19]韦忠继。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20]何玉姗,刘广磊。加拿大人事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1(08)
猜你喜欢:
1.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2.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2017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年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⑸ 民国初年贵州政坛的血雨腥风

民国初年,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环境的好坏有个标准,就是看当地的权力人物对待政敌的态度,是宽容大度还是赶尽杀绝。辛亥革命后,各省新贵对落魄的政敌大多采取前一种做法,态度比较温和,甚至礼遇对手,绝少会施暴滥杀。

比如在云南,辛亥革命成功后,起义领导人蔡锷没有杀掉他过去的顶头上司云贵总督李经羲,而是派人把他及其家属送出云南。
民国年间,四川军阀关起门来打内战,为争地盘打得不亦乐乎,但他们的家属尽可在成都安居乐业,胜者绝不报复败者的家人。但这种宽容的风气在贵州政坛却不见影迹。
民初以来的贵州盛行一种残酷的军政权力更迭模式:权力交接转移不是以和平方式完成,而是必置对方于死地,败者又力图报复,就这样陷入了连环追杀的混乱之中。这种血腥暴力的权力更迭模式在民国初年的贵州政坛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兴义系”的新旧派矛盾的基本面
说起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还要从当时执掌贵州军政大权的“兴义系”说起。
所谓“兴义系”,是指自1913年开始统治贵州的一个军阀集团,以刘显世、王文华等人为核心。因为刘、王是贵州兴义人,其骨干又多来自兴义所在的黔西南地区,因而得名。
该集团于辛亥革命时入主贵阳,开始了对贵州全省的统治。贵州的军政大权分别由他们二人执掌:刘显世任督军兼省长,王文华担任黔军总司令。在刘显世周围有以熊范舆、何麟书、张协陆、郭重光组成的“四大台柱”。
熊范舆是晚清末科进士,后去日本留学,著有《行政法总论》,是中国行政法学的奠基人,他倡导发展实业,鼓励贵州的蚕桑事业,时任中国银行贵州分行行长,掌管全省金融。
何麟书长期担任政务厅长,从事政府的行政管理。
张协陆早年官费留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14年后担任财政厅长,号称“理财能手”。
郭重光虽不担任实职,但作为贵阳绅商耆老的代表,是刘显世的主要决策顾问。这些都是当地的精英人物。
此后逐渐在“兴义系”中发展出势不两立的新、旧两派。以刘显世为核心的一批人称为“旧派”,以王文华为核心的另一批人称为“新派”。
为扩大势力,王文华将何应钦、朱绍良、谷正伦等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贵州籍毕业生延揽入黔军。何、朱、谷三人后来相继离开贵州,成为国民党政府的要员。为了笼络何应钦,王文华还将小妹王文湘嫁给他。
当然新旧两派之间又有盘根错节的血缘和亲谊关系,比如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刘显世的姐姐刘显屏(蒋介石称她为“屏大娘”)既是王文华的母亲,也是何应钦的岳母。旧派的熊范舆、何麟书又是新派王文华等人的老师。
不过,在政治倾向方面,两派确有不同。新派中不少人是同盟会会员,更愿意接受新思想。王文华曾参加中华革命党,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而旧派的政治态度就没有这样旗帜鲜明,比如刘显世在护法运动时,一面表态支持护法军政府,同时又通电北洋政府表示“拥护中央”。
在何应钦这些日本留学归来的新派人物看来,刘显世等旧派人物好像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中的守旧封建领主,而他们则好比日本倒幕运动中的中下级武士。
何应钦还发起成立了“少年贵州会”,号召要改造贵州、改造中国。在五四运动中,何应钦又主持召开贵州国民大会,会后带领数千人上街游行。而在旧派眼里,这些活动则有“过激主义”的嫌疑。
矛盾的激化:与金钱、女色都有关
两派矛盾的尖锐缘起于经济上的冲突。贵州新派的主要势力多在军界,而经济和财政主要被旧派把持。为打破这一局面,新派提出要在贵州修筑铁路,这就是1919年的“渝柳铁路借款案”。
这年3月,贵州驻外省代表王伯群(王文华兄弟)与华侨实业公司主任赵士觐在上海签署了由该公司承筑渝柳铁路(由重庆经贵州到柳州)的草约。条件是铁路筑成后,由承筑人管理40年,每年以溢利5%酬报贵州政府,时限到期后,铁路交还贵州当局。
同时签署借款草约,由公司借给贵州省政府500万美元(折合1000万银元),贵州则以矿山作抵押。
这两份草约如果能成功签订,铁路修成,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刘显世、熊范舆等旧派人物是支持签约的,省议会也无异议。
但在6月9日省议会开会时,对借款如何使用产生了分歧。王文华提出他需要100万美元用于补发军队的欠饷,遭到财政厅长张协陆坚决反对。张协陆认为,借款数额太大,利息将是沉重负担,要将借款限制在200万银元以内,并且要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它用。
他还把自己的意见公开刊印,于是省内外掀起了一场反对王文华兄弟“卖省营私”的轩然大波。在争吵了半年之后,签约期限已过,草约成为废纸。
在此之前,新旧派之间的矛盾还牵涉到一桩家庭纷争。
王文华的原配夫人是刘显世从兄刘显慎的女儿刘从淑,本来夫妻间感情很好,但随着王文华地位的提高,他移情别恋,迷恋上了省署职员段家榕的妹妹段小菊,要娶其为妾。
何应钦是王的妹夫,历来主张女子要从一而终,男子也不能得陇望蜀,故而与妻子王文湘苦劝王文华,王文华却执意不听。5月3日,刘从淑服鸦片自杀。
刘显世得知消息后,亲自去王文华家问罪,指责王文华为了娶妾逼死发妻。有人还添油加醋地说,王文华要从借款中挪出100万美元不是为了补发欠饷,而是要偿付这笔风流债。
把铁路签约的事弄黄了,激怒了新派,他们向旧派发起了猛烈进攻。
被逼自杀的张协陆
何应钦、谷正伦在黔军官兵中散布对反对借款诸人的不满。他们说:总司令本想借得美金,给各位兄弟补发欠饷,但张厅长等人硬是反对,眼看到手的银子一风吹了。
在何应钦、谷正伦的鼓动下,几百名黔军伤兵集体到财政厅前索要欠饷和抚恤金。伤兵三五成群,手持棍棒闯入张协陆家吵闹。
何应钦、谷正伦还按王文华的主意,私下游说省议会议员,以每月另给津贴80元为诱饵,收买了一批议员,在省议会表决要审查财政厅的历年账目。
张协陆虽临时指使人加工、涂改账目,但近两年的年度预决算还是难以对得上,另外还被查出账目中有十处明显的漏洞。
这些问题在报纸上披露后,弄得张协陆狼狈不堪,慌张之下赶紧把尚未查出但已冒领的千余元退还,又被抓住把柄,说是如果没有问题,岂有主动还款之理?各种质询、攻击劈头盖脸而来。
实际上,两派人都曾从贵州的财政中浑水摸鱼,如今全都归罪于张协陆。新派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扬言将刊载《贵州财政厅黑幕大观》,指出贵州物价暴涨、捐税苛重、人民生活疾苦等诸多问题,都是“因为省长的昏聩、掌财政的腐败、司政务的黑暗、管银行的狡诈、主议会的不顾民意”。
在这一片混乱中,王文华策划了一个刺杀陈廷策(时任贵州省政务厅长)的计划。他认为陈是旧派中的“阴谋家”,惯于在背后煽风点火。
1919年11月26日,王文华在家请客,邀请陈廷策赴宴,刘显世、张协陆、熊范舆、郭重光一同出席。席间,王文华等人表示将捐弃前嫌,双方重归于好。
然而在当天深夜,陈廷策在回家途中遭到枪击,幸而未中要害,免于一死。次日一大早,王文华、何应钦赶到陈廷策家“慰问”,要求警察厅长迅速破案。陈廷策死里逃生,连声道谢,哪敢有半点怀疑的表示。
11月28日,省议会审议历年的决算案,发现财政支出与收入不合,于是正式提出查办财政厅案。刘显世迫于压力,几天后咨复省议会,同意查办张协陆。
这时新派开会决定,要将库存的旧军服散发给街头的乞丐、流氓,并派军官化装指挥,并约定在12月3日召开“平民大会”,然后去张协陆、熊范舆家,声称他们两家一家办财政,一家办银行,却不赞成借款解决贫民的生计,趁机煽动乞丐、流民分了他们的家产,再将两人押至省议会参加公审,之后将两人枪毙在省议会门外。
不久,张协陆就得知了他们的计划。12月2日,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之下,张协陆服毒自杀,并留下遗书4封,分别给刘显世、王文华、财政厅同仁及妻子罗氏,要求刘显世退位让贤,希望王文华维持地方大局,向财政厅同仁表明自己的清白,嘱咐妻子养育子女。
张协陆一死,社会上传出王文华、何应钦逼死人命的说法。王、何二人于12月3日清晨去张家吊唁,原决定当天召开的“平民大会”自行取消。
原本熊范舆已被新派锁定,欲与张协陆一并除掉,却因为张协陆的自杀而活了下来。这就是贵州历史上的“民八(民国八年)事变”。
腥风血雨何时了
这次事件后,新旧两派的冲突趋于激化。
1919年底,王文华、何应钦、谷正伦等人发起成立“贵州政治委员会”,以“刷新政治”为宗旨,要求“审议贵州政治上一切应兴应革事宜”,谋划废除督军职位。而刘显世认为,“废督就是逼我死。”他开始考虑积蓄力量“倒王”。
刘显世在四川组织了反对王文华的秘密组织——靖难军,并广为印发传单、文告,历数王文华的罪恶。由刘显世控制的游击军也在向贵阳移动。
1920年10月初,王文华召集谷正伦、朱绍良等高级将领会商,决定让驻扎在四川的黔军“回黔就饷”,以配合在贵阳的警察厅长何应钦发动政变。他自己则以养病为名前往上海,以免被人指责“以甥逐舅”“以下犯上”。王文华还嘱咐部下重在夺权,不要伤及刘显世。
10月下旬,黔军陆续退回贵州省内。刘显世急调游击军3个营赶往贵阳,并连日与熊范舆、何麟书、郭重光等人筹划应对之策,准备等游击军集结完毕,先消灭何应钦在贵阳的武装,再作其他打算。
这一情况被何应钦探知,遂密令黔军的警卫营火速赶往贵阳。刘显世明知警卫营是王文华的精锐部队,人员素质和装备在黔军中都是最好的,但因为该营营长孙剑锋是自己长子的妻兄,副营长林子贤是自己次子的妻兄,故而对该营的到来未加防范。
11月10日下午,何应钦与孙剑锋在警察厅商讨行动计划和杀人名单。何应钦不主张多杀,孙剑锋力主杀人多多益善。孙将他拟议的有十几个人的杀人名单给何应钦看,何认为要多斟酌,不应扩大事态,殃及池鱼。孙埋怨“三哥”(何应钦)做事太婆婆妈妈,难成大气候。
两人为此争论不休。当夜行动前,何应钦召省议会议长张士仁来,请他过目名单。张提出,名单上前面几人是首要分子,杀之罪有应得,“以下的不过是为彼辈作走卒,杀之无补于事,反而引起社会舆论之责难”。
何应钦听后表示尊重议长意见,只捕杀郭重光、熊范舆、何麟书三人,由孙剑锋负责执行。孙剑锋命令警卫营的三个排各自负责“解决”一人。
当天晚上,郭重光与耆老会(由贵州地区官僚、豪绅地主组成的组织,以郭重光为主)成员聚会,众人劝他躲避,郭重光不听,结果在夜里被士兵绑走,押至北门桥头。
据目击者称,警卫营士兵“把郭放平在卖肉的案桌上,几人按住,一刀剁下郭的脑壳,提起脑壳就走了”。郭重光的幼子郭虞彩、次女郭润彩一同被害。
熊范舆遇刺那天晚上,有人前来报信,劝他躲避,但他坚持不走。熊范舆遇刺后,过了五天才发还首级。家人请皮匠缝合头颅,将其葬在城外。
警卫营士兵闯入何麟书家,先是打死马夫。紧接着,何麟书子侄三人或被砍头,或被射杀。何的幼女刚满周岁,被士兵一刀刺中大腿,幸得保姆舍身相救,称其是女孩,才捡回一条命。
当时何麟书听到扰攘声,拿出佩枪欲做一搏,被夫人劝住,后来从二楼窗户跳至隔壁人家花园,得以逃脱。
第二天,刘显世见大势已去,只得交出权力,回兴义老家。贵州的最高政治权力为新派掌握。这就是贵州历史上的“民九(民国九年)事变”。
止于何应钦
但事情并未了结,结果却是“他日之寻仇报复,为祸更烈也”。
1921年3月16日,王文华被黔军另一首领袁祖铭派人刺杀于上海英租界的一品香旅馆门前,背后有刘显世和张协陆弟弟的指使。
此后,暗杀成为贵州政坛派系斗争的一大特色。何应钦怀疑逃亡昆明的刘显世参与了刺王阴谋,派唐念益前往昆明探查情况。不料唐到昆明后,行踪暴露,反被刘显世派人刺杀于郊外。
1921年何应钦在黔军的内讧中被逐,避居于昆明。12月的一天,何应钦与副官去华丰茶楼喝茶。当他们进入茶楼时,看见茶座上有两个年轻人起立向何应钦行礼,其中一人操遵义口音发问:“长官是否何旅长?”
何见这二人有些陌生,不免狐疑。这人便谦恭地笑着说:“我曾在旅长手下当过班长。”何应钦见是老乡和部下,就繁衍了几句,便起步上楼,遭到其中另一青年用手枪射击。
何应钦身中两枪,一在胸部,一在腿部。后来查明,是刘显世的子侄收买刺客所为。何应钦为了迷惑对方,放出风声说他的伤重难治,恐怕只能活3年。对手果然没有再加追杀。
后来,何应钦成了军界的显赫人物,他身边有人主张对刺杀他的幕后主使者进行报复。何应钦严加禁止,不许他们乱动,并放话不再追究。
(作者:陈仲丹)

⑹ 行政法的渊源

一、行政法渊源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各国立法体制及标准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认为行政法的渊源有以下几种:

(1)宪法。宪法中确定的国家行政机关组织体系及其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设置和进行活动的法律根据。

(2)行政法律。由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法律,是行政法的主要渊源之一。

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来源。我国行政法的来源广泛,主要是各类国家机关所创制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范。一般来讲,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

二、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三、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一般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范围广,覆盖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为所有行政主体所必须遵守。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学上,人们通常在行政法总论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论中研究部门行政法。

⑺ 行政法视域中的行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应确立怎样的行政理念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2.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3.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一般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范围广,覆盖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为所有行政主体所必须遵守。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学上,人们通常在行政法总论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论中研究部门行政法。

⑻ 有什么有意义的书

有意义有很多种,你所说的有意义是哪方面?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50位北大教授推荐的影响人生的书单。

一、袁行霈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1.《陶渊明集》

2.《老子》(袁行霈与叶自成教授共同推荐)

3.《论语》(袁行霈、任光宣、昌增益、张祥龙、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4.《东坡乐府》

5.《狄德罗哲学选集》

二、严绍璗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6.《德意志意识形态》

7.《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严绍璗与高毅教授共同推荐)

8.《欧洲文明史》

9.《独秀文存》

10.《古史辨》

三、钱乘旦 历史学系教授

11.《唐宋词选注》

12.《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3.《简·爱》

14.《英华大辞典》

15.《世界通史》(钱乘旦与赵柏林教授共同推荐)

四、黄宗良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6.《三国演义》(黄宗良、王缉思、杨震教授共同推荐)

17.《唐诗三百首》(黄宗良与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列宁全集》

20.《让历史来审判》

五、宁骚 *** 管理学院教授

21.《 *** 选集》(宁骚、王缉思、朱苏力 、陈学飞、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22.《 *** 选集》

23.《孟子》(宁骚与赵敦华教授共同推荐)

24.《史记》(宁骚、孟杰、赵柏林教授共同推荐)

25.《呐喊》

六、任光宣 外国语学院教授

26.《论语》(袁行霈、任光宣、昌增益、张祥龙、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27.《圣经》

28.《美学》

29.《约翰·克里斯朵夫》

30.《拿破仑传》

七、王缉思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31.《三国演义》(黄宗良、王缉思、杨震教授共同推荐)

32.《国家间政治》

33.《 *** 选集》(宁骚、王缉思、朱苏力 、陈学飞、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34.《战争与和平》(王缉思与张祥龙教授共同推荐)

35.《牛虻》(王缉思、张焕乔、曹维孝、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八、易杰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36.《岳飞传》(易杰雄与唐有祺教授共同推荐)

37.《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38.《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笑前烂

39.《哲学笔记》

40.《列宁思想的实验室》

九、王思斌 社会学系教授

41.《礼记礼运》

42.《大学》

43.《中庸》

44.《乡土中国》(王思斌与马戎教授共同推荐)

45.《 *** 宣言》

46.《经济与社会》

十、姜明安 法学院教授

47.《战斗的青春》

48.《论法的精神》

49.《中国行政法总论》

50.《英宪精义》

51.《制度经济学》

十一、高毅 历史学系教授

52.《世界史纲》

53.《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严绍璗与高碰漏毅教授共同推荐)

54.《从高卢到戴高乐》

55.《西方哲学史》

56.《笑傲江湖》

十二、朱苏力 法学院教授

57.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

58.《 *** 选集》(宁骚、王缉思、朱苏力 、陈学飞、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59.《红柳集》

60. 《科学是什么》

61.《法理学问题》

十三、叶自成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62.《思想的盛宴》

63.《历史研究》

64.《老子》(袁行霈与叶自成教授共同悔迹推荐)

65.《李白与杜甫》

66.《鲁迅文集》

十四、陈佳洱 物理学院教授

67.《华家的儿子》

68.《居里夫人传》(陈佳洱、赵柏林、许甫荣教授共同推荐)

69.《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

70.《原子物理学》

71.M.S. Livingston,Particle Accelerators(1962)

十五、张恭庆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72.《正气歌》

73.《中国近代史》

74.《双城记》

75.《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

76.A. D. 亚历山大洛夫, A. N. 阔尔莫果洛夫,M. A. 拉夫伦

十六、姜伯驹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77.《数学万花镜》

78.《直观几何》

79.《数学是什么》

80.《怎样解题》

十七、张焕乔 物理学院教授

81.《物理学的进化》

82.《自然哲学之原理》

83.《物理世界漫游》

8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85.《牛虻》(王缉思、张焕乔、曹维孝、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十八、曹维孝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86.《水浒传》(曹维孝与杨震教授共同推荐)

87.《居里夫人》

8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89.《贵族之家》

90.《牛虻》(王缉思、张焕乔、曹维孝、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91.《饥饿岛,死亡岛——日美瓜岛战记实》

十九、杨震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92.《水浒传》(曹维孝与杨震教授共同推荐)

93.《三国演义》(黄宗良、王缉思、杨震教授共同推荐)

94.《红楼梦》

95.《青春之歌》(杨震与方精云教授共同推荐)

9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二十、周力平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97.《黄土与环境》(1985)

98.A.G.Cairns-Smith,Seven clues to the origin of life (1985)

99.S.J.Gould,Wonderful life (1990)

100.4.S.Broecker, The glacial world according to Wally (1995)

101.S. Jones, Almost like a whale: The 'Origin of Species' Updated (2000)

二十一、昌增益 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

102.《孙子兵法》

103.《道德经》(昌增益、陈学飞、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04.《论语》(袁行霈、任光宣、昌增益、张祥龙、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105.Thomas S. 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106. Arnold J. Toynbee, A Study of History

二十二、夏正楷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107.《辞海》

108.《事物的起源》

109.《徐霞客游记》

110.《亚洲腹地旅行记》

111.《宇宙发展史概论》

二十三、许进超 数学中心教授

112.《微积分学教程》(许进超与陈滨教授共同推荐)

113.《数学分析习题集》

二十四、孟杰 物理学院教授

114.《史记》(宁骚、孟杰、赵柏林教授共同推荐)

115.《华罗庚传》

116.《少年维特的烦恼》

117.《量子力学》

118.The Nuclear Many-Body Problem, P.Ring and P.Schuck, Springer-Verlag, 1980

二十五、李晓明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119.《牛棚杂忆》

120.《斯大林》

121.《未来之路》

122.《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123.《悲惨世界》

二十六、厉以宁 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124.《经济分析史》

125.《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126.《国史大纲》

127.《花间集》

128.《宽容》

二十七、胡家峦 外国语学院教授

129.《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130.《美妙的和谐:毕达哥拉斯宇宙论与文艺复兴时期诗学》

131.《图像研究: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人文主题》

132.《西方建筑中的意义》

133.《失乐园》

二十八、朱凤瀚 历史学系教授

134.《张政烺文集》

135.《殷墟卜辞综述》

136.《金文通释》

137.《中国青铜时代》

138.《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

二十九、张祥龙 哲学系教授

139.《庄子》(张祥龙与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140.《论语》(袁行霈、任光宣、昌增益、张祥龙、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141.《伦理学》

142.《战争与和平》(王缉思与张祥龙教授共同推荐)

143.《存在与时间》

三十、尹田 法学院教授

144.《社会契约论》

14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46.《怎么办?》(尹田与马戎教授共同推荐)

三十一、陈学飞 教育学院教授

147.《 *** 选集》(宁骚、王缉思、朱苏力 、陈学飞、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48.Higher Ecation 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by John S . Brubacher and Willis Rud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6

149.《大学的功用》

150.《道德经》(昌增益、陈学飞、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

151.《鲁滨孙漂流记》

三十二、陈占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152.《 *** 选集》(宁骚、王缉思、朱苏力 、陈学飞、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53.《大众哲学》

154.《古文观止》(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55.《智囊补》

156.《管理学》

三十三、唐有祺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157.《岳飞传》(易杰雄与唐有祺教授共同推荐)

158.《林肯传》

159.《爱迪生传》

160.A. A. Noyes and M. S. Sherrill, A Course of Study in Chemical Principles

161.The Crystalline State,Vol. I , A General Survey by W. L. Bragg

162.Linus Pauling, The Nature of Chemical Bond and The Structure of Molecules and Crystals

163.Hermann Weyl, Symmetry

三十四、杨芙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16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165.《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166.P.Brinch.Hansen,The Architecture of Concurrent Programs

三十五、方精云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167.《青春之歌》(杨震与方精云教授共同推荐)

168.《生物进化》(方精云与郝守刚教授共同推荐)

169.《自然的生态学》

三十六、叶文虎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70.《资本论》

171.《 *** 选集》(宁骚、王缉思、朱苏力 、陈学飞、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72.《道德经》(昌增益、陈学飞、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

173.《古文观止》(陈占安、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174.《唐诗三百首》(黄宗良与叶文虎教授共同推荐)

三十七、赵柏林 物理学院教授

175.《史记》(宁骚、孟杰、赵柏林教授共同推荐)

176.《资治通鉴》

177.《居里夫人传》(陈佳洱、赵柏林、许甫荣教授共同推荐)

178.《世界通史 》(钱乘旦与赵柏林教授共同推荐)

三十八、彭立中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179.E. M. Stein, Singular Integrals and Differentialbility Properties of Functions, Princeton Univ. Press, 1970

180.H. Triebel, Theory of Function Spaces, Birkhauser-Verlag, Basel, Boston, Stuttgart, 1983.

181.I. Daubechies, Ten Lectures on Wavelets, CBMS-NSF, 61,SIAMPubl., 1992.

182.A. Terras, Harmonic Analysis on symmetric spaces and Applications I, II,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Berlin, Heidelberg, Tokyo, 1985

183.《诗词格律》

三十九、杨冬青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18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185.Donald E. Knuth, The Art of puter Programming

四十、陈滨 工学院教授

18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187.《微积分学教程》(许进超与陈滨教授共同推荐)

188.《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9.《朗道物理学丛书》

190.A.Pars, A treatise on *** ytical dynamics,London,1965

四十一、郝守刚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191.《词综》

192.《古代汉语》

193.《生物进化》(方精云与郝守刚教授共同推荐)

194.《物种起源》(郝守刚与赵敦华教授共同推荐)

195.Gould S., Ever Since Darwin. New York:W. N. Norton, 1977

四十二、董太乾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196.《量子力学厡理》

197.Cohen-Tannoudji,C. QUANTUM MECHANICS Vol.one

198.Cohen-Tannoudji,C. QUANTUM MECHANICS Volo

199.Alan Corney,Atomic and Laser Spectros

200.James D.Maber,The Dynamics of Spectroscopic Transitions

四十三、张兴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201.《晶体管原理与设计》

202.《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203.《半导体物理学》

204.《自然科学概述》

205.《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四十四、许甫荣 物理学院教授

206.《十万个为什么》

207.《居里夫人传》(陈佳洱、赵柏林、许甫荣教授共同推荐)

208.《爱因斯坦文集》

四十五、许卓群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209.《家》

210.《子夜》

211.《药》

212.《控制论》

四十六、陈平原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213.《陶庵梦忆》

214.《儒林外史》

215.《文史通义》

216.《国故论衡》

217.《野草》

四十七、罗志田 历史学系教授

218.《论语》(袁行霈、任光宣、昌增益、张祥龙、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219.《庄子》(张祥龙与罗志田教授共同推荐)

四十八、赵敦华 哲学系教授

220.《物种起源》(郝守刚与赵敦华教授共同推荐)

221.《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222.《孟子》(宁骚与赵敦华教授共同推荐)

223.《理想国》

224.《哲学的改造》

四十九、马戎 社会学系教授

225.《万历十五年》

226.《乡土中国》(王思斌与马戎教授共同推荐)

227.《怎么办?》(尹田与马戎教授共同推荐)

22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五十、王文融 外国语学院教授

22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焕乔、曹维孝、杨震、杨芙清、杨冬青、陈滨、马戎 、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230.《牛虻》(王缉思、张焕乔、曹维孝、王文融教授共同推荐)

231.《追忆似水年华》

232.《俄苏 *** 文论选》

233.《文心雕龙》

热点内容
法官与刽子手百度云 发布:2024-11-18 10:37:55 浏览:317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定金 发布:2024-11-18 09:46:39 浏览:545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