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最新行政法知识点

最新行政法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3-05-27 07:36:16

⑴ 注册税务师知识点总结(行政法部分)(一)

第一章 行政法
行政,通常意义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行政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依法享有行政权的组织。
行政权来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
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
行政法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中往往包含实体与程序两种规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核心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行政应急性原则,行使要符合的条件 一、是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
二、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除非事后经有权机关做出特别决定予以追认
三、行政机关做出应急行为应接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尤其是权力机关的监督
四、是应急性权力的行使应该适当,就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等(不包括判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各项立法的依据。
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驻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
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 一、是行政法规,它是国务院依照宪法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二、是行政规章,即国务院各部委和某些工作部门发布的规章,三、地方性规章,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多选)
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一、根据宪法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等权力机关可能制定地方性法规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协定中涉及国内行政管理部分,对行政活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解释及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社会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包括国际惯例)
行政法关系主要有两类法律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法律关系客尺搜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行为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
二、 监督行政法律则扮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诉讼关系是以审判机关为监督主体的重要的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也是一种依申请的外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三、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上多具有非对等性
四、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行政行为
国家设立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其国家行政权。享有国家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就具备了成为行政主体的决定性条件。
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
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标准。因此,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机构,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有关国家行政的权限被委托给组织或个人行使时,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虽然也行使国家行政权,但由于该权限的行使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其所为的一切行为的法律后果,均归属于委托机关陵盯历。
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将行政立法权赋予特定的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拥有行政立法权。此外,经权力机关特别授权,某些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也拥有行政立法权。(汕头、珠海市等)
国务院是行政主体
各部委是行政主体
直属机构不同于办事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⑵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行政法存在较大差异。裂清第一,立法目的不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立法宗旨;行政法则以规袭源皮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的滥用为宗旨。第二,运用的手段不同。行拍差政手段只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运用经济、科技、法律等多种手段保护环境;反过来,环境保护只是 *** 干预的一个方面,而不是 *** 干预的全部。第三,专业性不同。环境问题既是国内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专业领域,甚至与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国际政治等密切相关,远远超出了行政法的范畴。(P70)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和特征,

⑶ 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有( )。

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有()。
A.法律解释
B.宪法
C.国际条约、惯例
D.判例与指导性案例
E.软法规范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行政法的局肆告特殊渊源包括:法律解释、国际条约雹则、惯例、判桐明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P51)
本题知识点:行政法的概念,

⑷ 2020法考知识点解析:【行政法】行政许可诉讼

法考行政法主观题重要考点系列 —— 行政许可诉讼

2018年司法考试改革为法考,变化最大的是“一考变两考”。通过2018、2019这两年的法考所呈现出的特点来看,客观题考试的难度没有提升,对于客观题的备考,只要考生按照考点进行系统的复习,然后反复的作历年真题,将历年真题研究“透”,通过客观题,已经不再有难度。但问题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毕竟是一个淘汰性的考试,每年要严格控制“通过率”。关键是如何控制呢?显然通过主观题考试来控制,必然成为法考改革后不二的选择。这就使得要想顺利的通过法考,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对主观题高频考点的复习,而不是等到客观题通过后,才临时抱佛脚再来看主观题,那样效果不会好的。君若不信,有可能被主观题“刷”下来的就是你。针对如此,法考推出行政法主观题高频考点系列,希望能够帮到你。今天要介绍的主观题高频考点是行政许可诉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许可规定》),对于行政许可案件的诉讼,归纳如下:

一、行政许可案件的受案范围

行政许可是一项动态过程,在决定作出前可能出现不少过程性行为,当事人可以针对其中哪些行为提出行政诉讼,是行政许可诉讼首先遇到的问题。行政许可案件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

1.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及不作为

针对当事人提出的许可申请,行政机关审查后,或作出准予许可决定,或作出不予许可决定,或者不予答复,对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2.行政许可管理行为及不作为

行政机关准予许可之后,针对被许可人的情况和客观情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及相应的不作为同样会侵犯当事人的权益。针对此类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可提起行政诉讼。

3.未公开行政许可决定或者未提供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记录

行政许可法课以行政机关公开行政许可决定和提供监督检查记录的义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履行这些义务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4.具有事实上终止性的过程行为

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采用的程序行为或过程行为原则上不可诉,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行政机关作出的最终决定寻求救济。不过,鉴于实践中一些程序行为或过程行为具有事实上的最终性,且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赋予当事人对其的诉权,难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故此类行政行为也属于行政许可案件的受案范围。

二、行政许可案件被告的确定

(一)一般情形

通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属于行政许可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作出该决定或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二)特殊情形

1.经上级批准、由下级决定的被告确定

实践中,一些行政许可依法须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而后由下级机关作出决定。对此情形,当事人原则上应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下级机关为被告。但是,如当事人对批准或者不批准行为不服一并提起诉讼的,以上级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2.下级初审,上级决定的被告确定

行政许可依法须经下级行政机关或者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初步审查并上报,当事人对不予初步审查或者不予上报不服提起诉讼的,以下级行政机关或者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为被告。当然,当事人只对最终决定不服,则应以最终作出决定的上级机关为被告。

3.统一办理行政许可的被告确定

对行政机关依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统一办理行政许可的,当事人对行政许可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以对当事人作出具有实质影响的不利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三、行政许可案件的审理

法院对行政许可案件的审理原则上需要遵循一般的审理规则,《许可规定》对以下三点作出特别规定:

1.被告不履行举证责任及处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解释的规定,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行政行为没有证据。《许可规定》结合行政许可案件的特殊性,设置了特殊规则需要注意。即“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与被诉行政许可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第三人对无法提供的证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人民法院在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也可以依职权调取证据。”如果“第三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能够证明行政许可行为合法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对关联行政行为的审查

有些行政行为本身不是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但是这些行政行为构成被诉的行政行为的基础,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行政行为被称之为关联行政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作为被诉行政许可行为基础的其他行政决定或者文书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①明显缺乏事实根据;②明显缺乏法律依据;③超越职权;④其他重大明显违法情形。这一点,大家要给予重视,在2012年司法考试的主观题考试中,曾经考过。

四、行政许可案件的判决

1.不予许可案件的判决

针对被告所作出的不予许可决定而形成的案件,法院审理后应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判决。不过,较为复杂和重要的一种情形是,被告不予许可决定错误或违法,而原告请求准予许可且理由成立时,法院应如何判决《许可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不予行政许可决定案件,认为原告请求准予许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没有裁量余地的,可以在判决理由写明,并判决撤销不予许可决定,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决定。

2.查阅许可决定及有关档案材料或者监督检查记录案件请求成立的判决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原告查阅行政许可决定及有关档案材料或者监督检查记录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内准予原告查阅。

五、行政许可中的赔偿和补偿及诉讼问题

1.赔偿问题

因行政许可给原告合法权益造成损失而赔偿,如此责任完全可归因于行政机关,赔偿问题简单明了。复杂的是,原告的损失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确定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

《许可规定》主要区分了三种情形:

(1)被告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与他人恶意串通共同违法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被告与他人违法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在损害发生过程和结果中所起作用等因素,确定被告的行政赔偿责任。

(3)被告已经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审慎合理的审查职责,因他人行为导致行政许可决定违法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2.补偿问题

《许可规定》针对《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提供了两方面的具体规则:

(1)补偿标准。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对变更或者撤回行政许可的补偿标准未作规定的,一般在实际损失范围内确定补偿数额;行政许可属于《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情形的,一般按照实际投人的损失确定补偿数额。

⑸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知识点学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监督控制,以及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https://www.gaon.com/cta/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形式合法性原则)

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与法律规定相抵触。

(1)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2)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s://www.gaon.com/cta/1309995.html

2.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

行政机关必须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平正义观念,符合情理、事理、法理。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又称“禁止过分”原则)

【提示】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5)符合自然规律、客观性要求和社会道德观念,符合人类理性和公平正义观念。

关于税务师考试内容请点击:https://www.gaon.com/cta/zhuanti/rukouchaxun/index.html

⑹ 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规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行政法是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并非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P53)
本题知识点:行政法关系,

⑺ 法考主观题的民事融合是什么意思啊

一、民法科目主观题考查特点剖析

通览司考时代10年中11个民法主观真题,可以发现如下规律:案例分析题主要是围绕民法总则、物权、合同以及侵权责任进行设计的。并且所涉及的知识点仍有重点分布,个别知识点高频率出现。案例分析题为6~8个小问题,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而民法的论述题部分(考过2次)主要考查的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的私权自由性与权利的行使原则。

从法考时代已经有的4年民法学科的回忆笑洞版真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是总则、物权、合同与担保中那些有实务热点的知识点。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九民纪要》,它是主观题考生不得不完全消化的一个文件。2018年的“人章之争”、2019年的“以物抵债”都是会议纪要主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这部文件是2019年才正式通过,但2018年和2019年两年民法与商法部分的命题点都被证明是会议纪要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该会议纪要涉及的知识点,请考生务必认真消化吸收。另外还需要注意《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这个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但其相关知识点在2020年的主观题考试中就已经考查到了,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另外,形式上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民法与民诉法和商法结合出题,俗称“夺命13问”“绝地10连杀”。综合题的方式应该会成为法考时代的一个保留类型,希望考生予以留心,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加强部门法之间的融合,尤其是民法、商法与民诉这三门法的融合。

二、刑法科目主观题考查特点概述



刑法主观题有三大特点:考点集中、挖掘深入、综合性强。

(一)考点集中

所谓考点集中,是指客观题当雀穗中的知识点在主观题当中只有一部分可能会考查,而另一部分则无需复习。例如,总则中的刑法概述、罪数、刑罚论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不会在主观题的部分出现;在分则中,主观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集中在人身犯罪和财产犯罪部分,有些年的考题可能涉及信用卡诈骗有关的犯罪、贪污贿赂碰岁枯犯罪、交通肇事罪等一些零散的罪名。

因此,总体而言,主观题在复习上考点集中,复习压力相对较小。

(二)挖掘深入

所谓挖掘深入,是指在主观题当中,对于人身犯罪、财产犯罪以及总则中一些重点理论的考查并不浮于知识点表面,而是涉及知识点背后的原理。例如,观点展示一直是刑法的特色之一,知识点的挖掘也是所有题型当中最深的。2018年在刑法主观题当中就有观点展示题出现,历年也多次考查。

因此,对于刑法主观题的复习,不宜“多挖洞”,应该“深挖洞”,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把握不同观点。(三)综合性强

综合性强,刑法主观题在一题当中可能结合非常多的知识点,比如,因果关系、共犯、人身犯罪或财产犯罪中的特定知识综合考查,尤其是共同犯罪理论,可以和很多知识点结合考查。

因此,在应试技巧上,需要培养完善的体系感、逻辑体系以及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三、行政法科目主观题考查特点剖析



通览司考时代10年和法考改革时期4年行政法案例的真题,可以发现如下规律:案例分析题主要是围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赔偿法进行设计的。并且所涉及的知识点仍有重点分布,个别知识点高频率出现。案例分析题为5~6个小问题,以“一个问题一个小问、一个问题两个小问”方式进行。与此同时,2014~2017年试题显示在行政法中论述题常常作为案例分析题的最后一个小问进行考查,要求结合材料进行论述,一般600~800字左右。法考改革时期的题目中未曾出现行政法的论述题,但2021年其中一卷的行政法考题中出现了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切入点的题目,要求评价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

历年行政法的考查包括以下特点:

1主观题考点较为集中,案例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政府信息公开、国家赔偿法。

2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较高,行政法由于学科交叉性比较强,易和商法、刑诉法等其他学科结合进行考查。2021年的刑诉法题目出现了比例原则的适用,2014年行政法案例中出现《公司法》相关理论背景,法治思想中涉及法治政府的内容更加不在话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过程中需掌握行政法中与其他学科容易发生交叉的考点,以便灵活应对试题。

3难度不大,行政法中的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和刑法、民法相比,考查并不特别深入,一般考查新法,2020年就以行政协议为背景进行考查。

⑻ 2022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保护法必背考点

2022年10月自学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掌握考试知识点,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10月自学考试韩静保护法必背考点”,可供各位考生参考。更多考试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

2022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保护法必背考点

考试知识点1: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

(1)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

(2)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

(3)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

(4)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检举和控告权;

(5)环境权益侵害救济请求权。

考试知识点2: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种类。

一般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七种。

考试知识点3: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

(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策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2)通过“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3)通过清洁生产制度在生产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4)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在资源废物循环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5)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考试知识点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政府干预手段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体现并且法制化的结果。因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许多国家被视为行政法的组成部分,具有行政主导性、政策性等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行政法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1)立法目的不同。

(2)运用的手段不同。

(3)专业性不同。

考试知识点5: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

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有:

(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2)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

(4)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嫌氏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5)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制度。

考试知识点6:环境污染侵权的特征。

环境污染侵权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主体的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

(2)加害行为在价值判断上的社会妥当性、合法性。

(3)侵害状态的间接性、继续性、反复性、广阔性和累积性。

(4)环境污染侵权兼有私害性和公害性。

考试知识点7:国际环境法中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各国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资源,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原则。从有关国际条约和国际文件来看,这一原则至少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1)代际公平,即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妨碍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2)代内公平,即本代内所有的人,不论其国籍、种族、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享有平等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良好和清洁环境的权利;

(3)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4)环境保护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应相互协调、兼顾。

考试知识点8:我国政府的环境资源保护职能和政府实施环境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

中国各级政府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职能主要有:

(l)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既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也是对公众环境权益的保护。

(2)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政府的重要目标。

(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有:

(l)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管理权。具体包括: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决策权;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及其相关行为的许可权;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的监督管理权;规章制定权、行政强制权与行政处罚权。

(2)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

考试知识点9:生态扮拆补偿制厅者枣度。

生态补偿制度是指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利用者等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生态补偿”的本质是由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向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付费,真正体现了“受益者负担原则”。

考试知识点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的联系与区别。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的联系:

(1)在专门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民事侵权救济机制加以解决。

(2)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如人身权、财产权是环境污染受害人寻求救济的权利依据。

(3)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的区别:

(1)公私法属性不同;民法对环境的保护属于私法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则更多运用公法手段保护环境。

(2)民法对环境的保护属于事后救济;相对比较被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环境保护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且更侧重于事前预防,趋向于主动。

(3)民法对环境受害者的救济是个案救济,侧重于对个人利益或者私益的维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的保护,侧重于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

考试知识点11: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

(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策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2)通过“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3)通过清洁生产制度在生产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4)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在资源废物循环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5)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考试知识点1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区规定。

(1)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法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

(2)缓冲区:核心区外围,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实验区:缓冲区外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所占面积不得超过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

考试知识点13: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

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后果、污染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污染行为表现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排放噪声的行为、排放固体废物的行为、向土壤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等。

污染物侵权的损害后果表现为,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或公共财产权。

考试知识点14: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的内容。

(1)宪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环境与资源保护专门法律。

(3)其他法律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款。

(4)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

(5)环境与资源保护部门规章。

(6)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7)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司法解释。

(8)对中国生效的国际环境条约和公约。

考试知识点15:排污费的使用。

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重点污染源防治;

区域性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考试知识点16:我国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的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2)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对违反者,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考试知识点1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运行机制。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预防和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以及责任追究等五项机制。

(1)预防和预警: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蓝、黄、橙、红四级。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2)应急响应机制主要包括:

①按照属地为主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②实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考试知识点18: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地域环境问题时期(18世纪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

第二个阶段:国际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60至80年代)。

第三个阶段: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考试知识点1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1)具有多重牵连性质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

(2)以人类平等利用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3)结合并体现自然生态规律的人类意志(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考试知识点20: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保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⑼ 详细解读司法考试各门学科

一、法理学、法制史、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法理学是司法考试中一项基础性学科,每年的大纲都会随着学术研究以及政治形势的新动向作出适当调整。因此,每年的大纲变动和新增考点都会成为当年司法考试的重点内容。但是,法理学基本的知识点和结构框架都是固定的。法理学的重要知识点集中在法的本质、法的价值、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关系、法的溯及力、法律体系、法的运行方式、法的继承和移植、法与道德、法与人权、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根据近几年出题的规律,法理学的测试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学知识分析、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自2003年开始,每年都会考查一道法理学的论述题。法理学所占的分值也逐渐加大,接近50分。因此,法理学的地位非常重要,值得重点关注。

法制史的内容比较少,教材上所有的内容仅占几十页,考查的形式是选择题,分值在10分上下。物稿困法制史的重点一直比较突出,中国法制史方面集中在各朝法制思想、婚姻继承制度、司法制度,法典、重要刑罚制度及其入律时间、清末修律、“预备立宪”等内容上。外国法制史主要掌握罗马法、美国宪法、英美司法制度、两大法系、大陆法系中宪法与民法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点要理解并能够运用其分析相关案例。相比较而言,法制史的考题难度不大,是考生拿罩念分的科目。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地位和法制史相类似,分值在12分上下。司法制度的重点内容集中在司法的基本原则、审判、检察、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律职业道德的重点内容包括法官、检察官的任职回避、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类型,这部分内容参照《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以及相关法律规范学习,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民法

民法历来是司法考试中的所占分值最多的科目,故有“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说法。民法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并融会贯通。司法考试考查的比较全面,但还是有重点可循,而且这些重点在历年的考试中反复考查。

民法总则部分,主要集中在意思表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诉讼时效、代理、特殊侵权等重点内容。物权法的重点主要包括物权变动、物权的效力、共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合同法中,重点是要约规则、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的效力、买卖合同和赠与合同等。婚姻法主要集中在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承担,继承法集中在遗产的分配这一重要考点上。知识产权法在 14分左右,《著作权法》是重心,试题难度也。当前的知识产权法命题越来越集中于侵权行为的认定。《著作权法》还易于考核权利主体、合理使用和权利内容。《专利法》易于考核专利的新颖性,《商标法》易于考核商标的构成条件。由于知识产权法愈来愈侧重理论考查,试题几乎都是拟制的案例,考生仅仅靠复习法条是绝对行不通的。建议在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教材或接受培训和辅导。

三、刑法

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刑法的重要地位。刑法也是司法考试中体现“重者恒重”这一特点的学科。在刑法总则中,着重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排除犯罪事由、共犯、犯罪停止形态及其处罚、罪数形态、刑罚的种类以及数罪并罚的原则。刑法分则的罪名当中,盗窃、抢劫、绑架、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罪、拐卖妇女儿童、诈骗、贪污贿赂犯罪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必须要牢牢掌握。刑法的试题难度较大,需要投注较多的精力复习。除了对教材的细致把握之外,相关的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也是重点内容敬好。

四、宪法、行政法

宪法在司法考试中所占分值为20分左右。宪法的内容比较多,但考查难度不大,虽侧重于对法条的考查,但近几年对理论也有加强考查的趋势,而且论述题的出现,也需要考生对宪法基本理论予以把握。宪法的重点主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选举制度、立法体制以及港澳基本法的重点内容。

行政法由于学科特点以及理论的深度决定了对该科的掌握难度较大。在司法考试中,对行政法的考查内容繁杂、题目灵活,考生不易得分。行政法涉及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复议、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政府采购、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以及应急条例等内容。行政诉讼法的考查集中在证据以及和民事诉讼程序的不同之处。另外,需要格外关注的是,自 2003年始至今,有 3年都考了行政法的论述题,而且都是考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在对行政法的掌握深度上,比其他学科要深刻。

五、民诉

从题型来看,无论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还是案例分析都有考查民事诉讼法的题目。所占分值在 70分左右,也是司法考试的“大户”。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故掌握起来宜按照程序的开始、进行、结束这一过程来学习。从历年司法考试出题的内容来看,管辖、审理程序是必然的重点。此外,第三人、共同诉讼、证据、调解、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执行等也是重要内容。仲裁法部分主要集中在诉讼和仲裁的关系、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撤销和执行。作为程序法来说,司法考试考查的题目几乎都可以从法条找到依据,因此,对《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掌握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司法考试整体上对理论考查力度的加大,对当前的理论热点也要予以关注。

六、刑诉

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相比较民诉而言,在所占分值上略高于民诉。其内容更多、程序更细致,掌握起来的难度也更大。具体而言,复习法条是必要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内容比较多,集中在管辖、侦查程序、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回避、辩护人、审判程序、简易程序、刑事附带民诉、死刑复核程序。尤其要注意公、检、法在处理某一案件时,相互的联系和制约。另外,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近几年来也是热点,也有出论述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刑事诉讼部分要拿高分,《刑事诉讼法》、《刑诉解释》、《高检规则》等法条必须牢记。

⑽ 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二战考生,不过考中国人民大学是第一次。虽然二战换学校换专业这个决定非常冒险,但最终幸运地以初复试双第一的成绩被录取。我的复试成绩是403分,初试成绩是398分,其中政治74分,英语一82分,法学综合124分,行政法学118分。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