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制监督工作
⑴ 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是什么
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答: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饥悔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基肢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汉利性监督。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虽和被授权的搏丛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
(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⑵ 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是干嘛的
一、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二、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三、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情况;
四、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五、罚没财物的处章情况;
六、行政执法争议的处理情况;
七、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一.适用范围
1.行政执法监督,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含直属机构,下同)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情况实施的监督活动。
2.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依法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适用本规定。
3. 国务院所属部门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应当接受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监督。
二.部门及职责
1.行政监察、审计部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监督职能。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行政执法活动和行政执法监督进行监督。
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以下称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三.对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 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的,由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其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变更、撤销;
(2) 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由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其限期纠正,或者报请人民政府予以变更、撤销;
(3) 委托行政执法违法的,由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其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撤销;
(4) 违法设立行政执法机构的,由法制工作机构通知其停止执法活动,并报请人民政府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行政执法监督》
第一条
行政执法监督内容
一、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二、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三、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情况;
四、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五、罚没财物的处章情况;
六、行政执法争议的处理情况;
七、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⑶ 行政法制内部监督
法律主观: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相关规定,行政法制监督是指有监掘颤督职权的行政机关以外的公民、组枣吵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凳散侍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⑷ 行政法制监督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法律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法规制定程序,保证行政法规质量,根据宪法、立法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行政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制定行政法规,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
第四条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制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重要行政法规,应当将行政法规草案或者行政法规草案涉及的重大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
⑸ 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
1.行政执法监督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合法性;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掘颤;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情况;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投诉制度等执行情况;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合法性。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2.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对执法工作与法律、行政执法领导是否符合予以察看,对不符合的方面予以否定,对相应执法工作以及与之有关的执法组织、执法人员予以处理的执法保证活动。
3.开展执法监督活动应当具有监督权。监督权按照监督过程可以分为三类即察看权、否定权和处理权。只要有权察看并且有权否定即为有权监督,至于处理权则按照法律规定有所不同。基于领导权,各级党委、政府有权监督执法工作,其授权的机关有权对执法工作予以具体监督,目前被授权监督执法工作的机关主要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此外,还有并非基于对执法工作的领导权,而是基于法律授权的执法监督。
4.监察监督,各级监察委员会有权监督执法人员,以及有关的执法组织、执法工作。对执法人员的监督,主要通过监督检查,对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监察调查、个人监察处置来实现。
5.法院监督,各级人民法院有权监督被提起诉讼,且其有管辖权的执法办案,对型塌与该执法办案有关的执法制度、措施也具有监督权,并因此对有关执法组织具有监督权。各级人民法院有权监督其有管辖权的执法人员。对执法工作、执法组织的监督,主要通过对执法办案的行政审判、提出处理建议来实现。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七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对行政处罚的卜散圆监督检查,规范和保障行政处罚的实施。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⑹ 司法行政执法司法监督制度
为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纠正违法和不当执法行为,规范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定》。
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是指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下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的各项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法律依据:
《司法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定》
第七条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下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本机关各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
第八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对司法行政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部门或者承担法制工作的部门(以下统称法制工作部门)是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本机关行政首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机关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⑺ 行政法制监督的行政法制监督概述
1.行政法制监督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2.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进行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3.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4.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国家公务员和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是全面的,具有最高权威性的。其监督方式主要有:
1.法律监督;
2.工作监督;
3.人事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审判机关的监督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审判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
检察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查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方式进行。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是指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属于内部监督,有较大的监督范围。
行政监察机关主要是对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财政收支行为进行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负有领导和监督职责,主要是通过检查工作、受理复议申请等方式进行监督。 公民、组织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或申诉、申请等方式进行。
⑻ 行政法制监督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相关规定,行政法制监督是指有监督职权的行政机关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
【法律依据】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十八条
报送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
国务院法制机构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行政法规送审稿进行审查:
(一)是否严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否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
(二)是否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要求;
(三)是否与有关行政法规协调、衔接;
(四)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送审稿主要问题的意见;
(五)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