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一年

劳动法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一年

发布时间: 2023-05-29 10:03:52

1. 劳动仲裁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怎么理解

劳动法属于民法的范畴,“知道或应当知道”的通俗理解就是:在权利人实际知道某个事实的存在或虽然不知道但是基于权利人的个人经验、社会认识或者职业认识应当能够认识到某个事实的存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亩扒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六条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迅好昌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袜姿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2. 劳动法诉讼时效是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专裁的时效期间为属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法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一年扩展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目的: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时间及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范围: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3.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在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的一年之内申请,一年以后就不能申请仲裁了.

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是拖欠劳动报酬的,自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开始计算。超过丛租粗一年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超过诉讼时效的,丧失胜诉权;用人单位可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会支持你的劳动仲裁请求。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渗镇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型键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 中国劳动法拖欠工资最多可以多久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一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劳动法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一年扩展阅读

《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如果存在“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和“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将被纳入拖欠工资“黑名单”。

用人单位被列入“黑名单”,不仅要受到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还要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被予以限制。此外,用人单位在被列入“黑名单”期间,其社会信誉将会受到贬损评价。

用人单位首次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的期限为1年,若期间改正违法行为且自列入之日起1年内未再发生拖欠工资情形的,将于期满后20个工作日内移出“黑名单”。

对纳入“黑名单”期间未改正违法行为或者期间再次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期满不予移出并自动续期2年;对于已移出“黑名单”的用人单位再次发生拖欠情形的,将被再次列入“黑名单”,期限为2年。

5. 劳动仲裁时效期一年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界定:
(一)适用法律不同
劳务关系由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 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其发生的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纠纷。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其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在履行合同中所产生的纠纷,应适用《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劳务关系时,当事人可以双方协商确定是否需签订书面劳务合同,法律对此不加干涉。
(二)主体资格不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具有特定性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动者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权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是指与劳动者建立起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或民办非企业;而劳务关系的主体可以是两个自然人或者自然人与单位之间,类型较多,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此外,法律法规对劳务提供者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如对劳动关系主体要求的那么严格。
(三)主体地位不同
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地位不平等,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其规章制度,从事用人单位分配的工作和服从用人单位的人事安排等。反映的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关系;而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只体现财产关系,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且二者关系往往呈“临时性、短期性、一次性”等特点。
(四)当事人权利义务不同
劳务关系中,接受劳务的一方可以不承担提供劳务一方的社会保险。但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般义务外,还存在附随义务,如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等,劳务关系中却不存在这些附随义务。
(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首先是对外责任的区别,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一员,以用人单位的改茄名义进行工作,因劳动者的过错导致的法律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而劳务关系中,一般由提供劳务的一方含歼首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其次是相互责任的区别,在劳动关系中,若不履行、非法履行劳动合同,当事人不仅要承担民事的责任,而且还要负行政的责任,如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劳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罚款等行政处罚。劳务关系纠纷中,当事人之间违反劳务合同的约定,可能产生的责任一般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无行政责任。
(六)国家法律干预程度不同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用人单位欺凌劳动者的现象谈数时有发生,为了更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以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各项义务,如各类保险金的缴纳、最低工资、最高工时、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与卫生等强制性义务;而劳务关系作为一种民事关系,以私法自治为原则,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受国家干预程度低。因此,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外,当事人可以基于合同自由原则对合同条款充分协商,法律不予干预。
(七)纠纷解决途径不同
因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劳动仲裁是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且适用中止和中断;因劳务关系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直接至法院起诉,不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
(八)在审判决实践中应予区分的二种现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6. 关于劳动法规定公司企业追究员工责任的时限

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回
法律依据
中华人答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7. 劳动仲裁时效

很简单,你怕过时效,可以委托律师负责,你这种案子不复杂呢,估计2000-3000就搞定啦。

至于你一直关心的仲裁时效问题要分两方面:
1,补交保险,不管是几月几年后都可以申请补交的,这个不管是单位错还是你的过错离职都可以申请的。
2,双倍工资赔偿,这个只能在你与单位“书面结束劳动关系“那天开始+60天内申请仲裁,趁现在没过期的赶紧,但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我详细解释给你听吧。
你07年6月-09年1月在公司工作,未签合同双倍工资的说法是新劳动法才有的,意思就是2008/1/1之前的劳动关系是不能申请双倍工资的,新劳动法严格地来说:按第四十七条规定,你要申请补偿金也是从2008/1/1开始计算的(但你仲裁的时候不妨从入职时开始算,因为仲裁员每个人对这个的理解都不同,这就是新旧条文交替期的肓点)。那你可以申请双倍月工资的赔偿期限是:08年2月-09年1月之间的双倍工资。

法律依据就是: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好,理清你的劳动关系后,再来看是你要提出离职还是公司通知你离职,两种情况又不一样。

1,你提出离职,按劳动法第47条规定办,你可以得到2个月薪水的经济补偿。
2,公司抓到你把柄说你不能胜任那个岗位,或者算计了你让你签了什么你自愿离职的协议,你怕是得不到任何赔偿了。但是要是公司无理由让你离职,你可以申请的赔偿如下:
1未提前30天通知离职的代通金1个月薪
2未签劳动合同双倍赔偿
3补交保险
4加班费
5未付的工资
6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按工作年限*月薪计算,不满半年算一年。如果单位违法解除,按双倍计算。

虽然法律依据是这样,但你可以尝试申请从入职开始的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估计仲裁会

仲裁法的效力先是调解,二是仲裁,三才是诉讼,你调解无效的话还是要提请仲裁的,尽量不要浪费时间的好。你可以单位不讲信用的理由(拿出事举例),不接受调解就是要仲裁。

8. 违犯劳动法追责期是几年有效问责

企业对劳动者有违法行为,劳动者维权的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蠢模慎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超过仲裁时效带敬的,权利很难得码尘到法律支持。

9. 劳动法一年的时效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

所谓一年的时效,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和工会申请工伤认定时效为一年,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10. 社保劳动诉讼时效1年到法院支持经济补偿金嘛


一、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的时效是多久?

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是1年,超过1年的不受理。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茄肢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是从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有哪些

按照《劳动法》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相关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应根据违反或解除合同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偿。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对不同的补偿标准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它对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规定了四种标准补偿:

(1)违反《劳动法》和合同约定,克扣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支付低于当地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应加发工资报酬和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

(2)对因劳动者患病、非工负伤或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对患重病和绝症者,用人单位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3)对“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换工颤者世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由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工资高于社平三倍的,则最多付给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4)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此种情况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没有12个月的限制。

有关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是基于实际的工作年限而定的,一般情况下应当根据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来确实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涉及到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者的合嫌谨同的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而劳动者自己辞职是不需要支付的

热点内容
杨谦教授的三商法 发布:2025-01-12 03:51:48 浏览:500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 发布:2025-01-12 02:26:07 浏览:496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发布:2025-01-12 01:43:57 浏览:144
劳动法妇女节 发布:2025-01-12 01:37:44 浏览:228
古田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2 01:10:23 浏览:489
行政法哪些法规重要 发布:2025-01-12 01:08:44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