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行政法共同被告
1. 行政法主体
法律分析: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指狭义的行政法律关系,广义的行政法律关系含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 行政诉讼的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
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被告;
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3. 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该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就是说和当事人发生行政争议,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参加诉讼并进行应诉的行政机关。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依法享有行政权力、代表国家和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能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参加诉讼的组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4. 行政复议维持的以谁为被告
一、行政复议维持的以谁为被告
1、行政复议维持决定以复议机关和原行为机关为共同被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的,应当以复议机关和原行为机关为共同被告,并以复议决定送达时间确定起诉期限。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的,应当以复议机关和原行为机关为共同被告,并以复议决定送达时间确定起诉期限。
二、法律与行政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1、制定的机关不同。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2、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及地方法规。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的效力,但高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3、适用的对象不同。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
法律与行政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1、制定的机关不同。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2、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及地方法规。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的效力,但高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3、适用的对象不同。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
5. 行政法案例 急!!!!
(1)、王某的起诉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为什么?
解析:王某便以县工商局为被告,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是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王某受到的财产损失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而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本案中张某虽然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并且在上班时间,但是,张某在餐厅用餐的行为并不是代表行政机关实施具体的行政行为,而是一种民事行为。张某砸王某财产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而并非行政机关授权的行政(执法)行为,张某扬言要吊销王某营业执照的行为并没有实施,并未产生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王某起诉行政机关的行为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的规定。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ssf/200311/20031109195715.htm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章 受案范围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2)、王某能否以张某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解析:不能。
因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不能是个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因此,作为个人的张某是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也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特征之一。
##################
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 《行政法》-----证据补充&证据质证与认证
证据补充
(一)一审补充
1. 被告;原则上禁止补充,例外时可以 在行政程序完结,行政行为作出后,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他们在这个阶段所收集的证据原则上不得被用于认定被诉行为的合法性。但也有例外,如果原告或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过的新证据或理由时,经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一审时补充相应的证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2、3条)
2. 原告或第三人∶ 原则上可以补充,例外时禁止 原则上,原告和第三人可以在诉讼程序中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但也存在例外,被告有证据证明其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依法应当提供而没有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法院一般不予采纳(《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 45 条)
(二)二审补充: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 35条第2款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法院不予接纳
证据质证与认证
(一)无效力: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以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手段获取且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60条,《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 43 条)
(二)片面效力:下列证据是不能作为伏定被诉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但可证明行政行为违法)∶1.被告及其代理人在作出行政行为后或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2.原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 3.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4.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利所获得的证据。 【注意】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案件,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依法收集和补充的证据,可以作为法院认定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 135条)
(三)弱效力: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但可以和其他证据共同证明待证事实)∶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2.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3.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4.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5.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6. 经过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 71条)
7. 在行政诉讼中,怎样确实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其依据是什么请详细一点谢谢!
原告是指对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回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以说,行政诉讼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对方。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被告。3行政复议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和原决定机关为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第三人: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有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甲和乙打丙被公安局行政拘留,甲为原告,公安局为被告,受害人丙和共同被处罚人乙为第三人!
8. 在行政诉讼中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行政诉讼原告指对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原告大多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对方。
行政诉讼的被告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
(8)2014年行政法共同被告扩展阅读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原告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诉讼中还有放弃、变更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权利。
2、被告对原告的起诉,有应诉答辩的权利。
3、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回避的权利。
4、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6、经人民法院许可,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的权利。
7、经人民法院许可,查阅、复制本案庭审材料及有关法律文件的权利,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8、查阅、改正庭审笔录的权利。
9、在审判前,原告有撤诉的权利,被告有发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
10、在诉讼过程中有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