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A.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三十二条专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属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在法院未判决前,不能确定有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以前的说法了,现在是疑罪从无。侦查人员:你要老实交代,顽抗是没有出路的。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否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侦查人员的上述询问违反了刑诉第十二条规定,再说,证据不足应当在24小时内放人。
侦查人员: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违反了刑诉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B.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1)此案属于刑事自诉案件,县人民法院有权直接受理。
(2)自诉案件可以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乙父其妻作为其近亲属,有权向法院起诉。
(3)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是相对于公诉而言的,它是指法律规定的享有自诉权的个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的刑事诉讼。在我国,自诉案件是指法律规定的可以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人民法院能够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及六机关《决定》、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以下三类: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此类案件具体包括:(1)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4)侵占案。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此类案件具体包括:(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第五章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对被告人侵犯自己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此处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如不起诉决定、不予立案决定等。这类自诉案件是刑事诉讼法为解决司法实践中老百姓告状无门,强化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制约而新增加的公诉转自诉案件。
提起自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否则将不被人民法院受理。
1、案件属于自诉案件范围。
2、案件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自诉人享有自诉权,也即是说,自诉人主体资格合法。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自诉案件原则上由被害人提起,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由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告诉。当然,这种情况下,代为告诉人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的原因证明。
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5、对于公诉转自诉案件,还应当收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起诉被告人的书面决定书。
具体来说刑事自诉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1、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不经过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2、在法院审理过程中,适用调解,原告在法院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也可以撤回起诉。
3、被告人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提出反诉。所谓反诉,就是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进行审判。
4、自诉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无论是作为被害人还是作为他的法定代理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有权提出申诉。
C.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一、该案中,犯罪嫌疑人涉嫌抢劫罪,李某因案发时,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内六周岁,依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依法应该负刑事责任,但应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李某被决定刑事拘留后,应当立即将其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除无法通知外,应当在被拘留后的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
三、公安机关在得知李某未满18周岁(且未满16周岁)时,询问或讯问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四,李某被刑事拘留后,应当在24小时内讯问。李某应当在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至四日,该案中,对李某的提请逮捕时间超期。
五、该案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在7日内(5月10日提请批准,5月20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明显不当。)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对于人民检察字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李某,不应当继续羁押李某。
六、该案中,办理案件的刘某系被害人近亲属,应当自行回避。
七、本案中,被告人李某系未成年人,依法不应当公开审理。对于未成年的被告人,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辩护。
D. 刑诉法案例分析
1.书记员不能作为合议庭成员
2.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回请最高答人民法院核准。
3.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
4.原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由上级人民法院移交的死刑执行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
E.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已经符合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了。1、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F.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王莉系王X的近亲属,不应担任其翻译人。【第28条、第31条规定,翻译人员不应为被告人的近亲属】
-------从给出条件看,此案开庭前才为被告人确定辩护人,检察院未尽到告知义务,法院也未考虑到这一环节。
【第33条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第34条 第二款: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院没有明确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也未通知其参加诉讼,而且没有具体理由。【第14条规定,开庭时可以通知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尽管这里说的是“可以”,但并不是“想通知就通知,不想通知就不通知”的意思,否则太不严肃了。应当理解为“除有特殊原因外,应当通知”】
------当庭提供新证据的,如果法官准许,应当休庭,而不是中止审理。【第191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G.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一)1999年6月5日,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释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张某将一中年妇女放在自行车栏内的一只皮包抢走,内有现金1800
元、身份证一张,张某在逃跑途中被群众抓获,后扭送到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当取证结束后,民警王某和侯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能主动承认错误,认罪态度较好,决定予以取保候审,并由张某的朋友李某(无固定收入)为保证人。
问题:
1、采取取保候审是否恰当?
2、如取保候审,李某是否可以作为保证人?
答:1、不恰当。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2、李某不能担任保证人。《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
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李某无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项规定,李某不符合保证人的条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时许,某市棉纺厂女职工张云被强奸。罪犯作案之后逃走,匆忙中留在现场一块手表。事后,张云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征。据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纪大约在30岁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体强壮,满脸胡须。张云还向公安机关提交了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表。经侦查人员查看,手表为黑色红莲牌机械表,已经半旧。于是,公安机关以这块手表为线索开始了案件的侦查活动。一个多月之后公安机关找到了手表的主人某公司职员刘俊枫。经公安人员询问,刘俊枫承认手表是自己的,但是声称已经与两个月以前丢失,而且不承认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刘俊枫提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曾经丢失手表。于是,侦查人员认为本案已经证据确凿,随即拘留了刘俊枫。然后公安人员找到被害人张云,告诉她已经找到了遗留在现场那块手表的主人,让张云辨认一下,该人是不是罪犯。张云仔细观察了刘俊枫之后,对侦查人员说:“这个人的身高、体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长相也很象,我觉得就是他。”于是,侦查人员立即作出决定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刘俊枫。
(问题)在这起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公安人员的做法不当之处?并请说明理由
答:
1、对刘俊枫采取拘留措施不当,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2、在主持辨认时采取了单独辨认的方式
3、在辨认之前将被辨认人的有关情况告知辨认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岁,农民,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患有严重肺结核,经医院检查属实,需要隔离。公安机关遂做出取保候审决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证人。江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由其弟做保证人。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江某之弟有一定资财,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处较多,行踪极不稳定,因此没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
问题:
(1)本案中可否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3)若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公安机关还可以采取什么处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规定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本案中,江某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理应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是正确的。《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无固定的住处,不符合第(二)(四)规定,公安机关不同意其做保证人的做法是正确的。
(3)江某若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可通过交纳保证金,而被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
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据此,我国的取保候审分人保和物保(财产保)两种,若江某无法提供保证人,可选择财产保,交纳保证金。但如江某既无法提供保证人,又无法提供保证金。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可以监视居住。”据此,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监视居住。
H.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1.本案公开审理是错误的。
本案中被害人是遭受强奸案件的被害人,涉及个人隐私,应当不公开审理。
2.审判长宣布开庭后,当即进入法庭调查阶段是错误的。
宣布开庭后,首先查明当事人身份、宣布案件来源、起诉案由、是否公开审理、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公诉人等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
3.人民法院限制被告人的辩护时间是错误的。对于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发问或者讯问,审判长认为发问、讯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或者发问、讯问的方式不当的,应当制止,但无权限制被告人的辩护时间。
4.本案中,不再允许被告人陈述自己的意见并打断其最后陈述是错误的。
根据法律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可以互相辩论。
审判长在宣布辩护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5.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判决被告人同时构成盗窃罪是错误的。
应当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对于检察院未起诉的事实,法院不应当予以审理并加以判决。
本案中被告人在最后陈述阶段表示自己曾将被害人的手机拿走,检察院并没有起诉该事实,根据《高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检察院补允侦查或者变更起诉;检察院不同意的,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法作出裁判。
6.法院仅根据被告人供述就判决其构成盗窃罪是违反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I.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你这个完全没有说问题是什么呀……
不过粗看了案例,有几处与《刑事诉讼法》不符或者说有疑点:
1、第一百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2、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3、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4、第一百八十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以上四处有些问题,首先简易案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其次,像这个案子必须公开审理并宣判。再次,审理期限没有特殊原因的至多1个半月,案例中所属1个月后是多长时间有待考虑。最后,被告人的上诉权不能被剥夺!
J. 刑事诉讼法的案例分析:
个人认为:这个案件存在以下问题:1、被告人宋某系聋哑人,因此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理。2、被告人郭某系未成年人,在审判阶段,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3、郭某系未成年人,不应当公开审理。4、宋某委托的律师不得同时为郭某和宋二人辩护。不作详细叙述。